评分及书评

4.5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近这两年比较关注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所以也找了相关的书籍阅读和学习。《身体的痛,是心灵的伤》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豆瓣记录的阅读人数不超过 100 人。很明显,这不是一本大众容易接受的书。的确,心理学要做到通俗易懂,实在不容易。我也理解有些读者为什么说这本书 “一派胡言”。或许只有自己经历过身心合一的过程,才会明白,身体的痛,真真就是内心的反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很久,细细品味的📖

      身心一体,知行合一。万物从一开始,身体就是那个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灵与肉,肉体是灵魂的基础,灵肉相互依赖影响

        一本打开新世界的书!重新理解了灵与肉,肉体是灵魂的基础,灵与肉相互依赖,互相影响!人有具身认知,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舞动治疗来疗愈心灵的伤损。首先要感知身体,每个部位都有相应的情感反射。然后慢慢接纳身体,再通过系统的舞动身体,疏通郁阻,也就慢慢的会释放心灵的创伤,最后良好的身体动作反馈喜悦感,正反馈的疗愈心灵的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扎心

          发现很多知识付费产品的特点。就是后面会出书。如果不想平台上买,就买书吧!正版且省钱!内容太扎心,难受。在我的舒适区以外比较远的地方!我很难去沉下心来,实践说的很多技巧!比如身体扫描的之类。很难完成!大概我还要过段时间,更稳定了,才会购买吧!!虽然当时买了,但是在线没看完。太扎心看不下去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由身入心,身心趋一

            一本关于舞动治疗的专业书籍,普及了很多很多有关身体的知识,之所以说很多很多,可能仅仅是因为我自己这方面的知识或许匮乏了,但我也会猜想,像我这样的小白并不在少数;也许在阅读中会感觉有些地方难以捉摸,甚至怀疑这种理论的真假,其实,这是作者从业多年的经验总结,是由活生生的案例中呈现的,真实性应该是可靠的,至于普适性可以再探讨;但是,无疑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视角,多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后备,也是很久远的一种疗法,如果适用,受益匪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帆动?身心疾病,是身病还是心病?

              身体很多健康问题,抛开有明确病因的问题,都可以从心理方面找到源头!1、头痛:当一个人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又不能表达压抑的情绪的时候,容易引发头痛。2、磨牙:如果总是不敢表达不满,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压抑久了,容易引发磨牙。3、成年人脸上长痘痘,往往说明 “你在装”。多数与内心困扰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化解有关。4、高耸的肩膀,象征着心理恐惧的情绪。5、肩周炎,象征着我们的想做的事又做不到的事,总是受到外界的反对,限制和不允许。6、腰酸背痛,后背不舒服,可能是跟缺乏金钱和生命的能量有关。7、明明吃饱了,但总是管不住嘴,想再吃点。可以隐喻着心理需求上与母亲的关系。8、身体的疼痛,隐喻着 “我被打败了”。9、改变很难,那是因为你没有用上身体。没有改变身体的记忆!饮食男女者,人之所大欲也!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让自我走出“别人”的身体

                很多人只是活在 “别人的躯壳” 中,身体和精神分裂让很多忘记了自己是谁。我们曾经以为知道我们是谁,只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一那堵墙。你做美容 你穿金戴银,你…… 但,这真的是你吗?你是在打扮一个公共躯壳,还是在统一自己的身心?这真的很难说。这不是为谁活着的问题,是你的内在活在那里的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爱惜自己,其实,只是爱惜别人给的一个躯壳的假象而已。就像一个戏子爱惜他的戏装,而不是爱惜他的身体一样。当戏装的幻影破灭,这样的人就像一堆烂泥一样瘫在地上。又几个人想过自己是为外在活在,还是为内在活着呢?当然了,所谓内在并不是所谓的自私或无私,而是一个人的动力是让自己一直奔溃,还是充满能量。就像马歇尔卢森堡说的一样,很多人都被教育的失去了认知自己需求的能力。身体看似长在自己身上,自己却成了它的奴隶。人们失去了和自己沟通的能力,两只眼直勾勾地盯着外面,一门心思的想着如何和别人怎么沟通。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