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76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立”也是人群中的隐者

    "自立" 的背后 | 是无边的孤独 "自立" 的人 | 是一个在心理上真正断乳的人。当他遇到麻烦时,不再对亲人、朋友、同事怀有 "理所当然" 的期待。「┈┈想到了那些年的自己)"自立" 这简单两字所包含的艰难和沉重。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放弃对他人和环境的控制期待,以换取自己的自主权和控制感!"「┈┈好喜欢的一段话似乎有点贴切 INTJ 人格们常有的表现」当然他可以求助,这是他自己的课题。但是亲人朋友是否伸出援手,这是他们自己的课题,与他无关。或者他也可以期待,但这种期待是否被满足,也是他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抛开所有知识的海洋 我只清楚 最终我们都活成了[人间清醒]的状态。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位哲人的思想,说了那么多道理,确实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但我的思绪突然回到原点,重新思考关于幸福问题的时候,怀疑了这位哲人,按照这种思想生活的话,真的能幸福吗?真的能快乐吗?怀疑了这位哲人是幸福的人吗?不知道,但很可能不是快乐的人。我知道这位哲人内心足够强大,但是不是缺少那种简简单单的快乐,内心自发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快乐呢?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敢于幸福才能拥有幸福

        查理。芒格说,“想得到一件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的上它”。幸福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配得上拥有幸福?至少要有幸福的勇气。🔥 被骗的年轻人这是岸见一郎” 勇气 “系列的第二本,也是著名的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的续篇。在本书中,向哲人提问的青年人已经从一名图书管理员转行成为了一名教师,他终于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也有机会在工作中实践《被讨厌的勇气》中习得的方法和理念。但是,事情并不顺利,他感觉,自己被骗了,于是,又有了这一篇的对话;作者如剥洋葱一般,将阿德勒哲学一层有一层展示给读者。每个问题都有共鸣,每个回答都发人深省。🌸 熟悉和意外在这本书里,有些观点我们已经熟悉,例如:付出,然后才有收获。有些观点可能我们没有意识到,例如: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还有些观点,我们一下子无法接受,例如:既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对于其中已经熟悉的或者赞成的,值得重温;尚未意识到的,可以学习;无法接受的,可以先当做知识来了解。毕竟,这些观点可以帮我们获得幸福的勇气。🍀 100 年阿德勒所处的年代早于现在约 100 年,虽然过去了漫长的岁月,但是他的思想在当下并没有过时。反而,这些年来人类科技和文明的高速发展和进步,让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具备了比当年更加可行的条件。毕竟,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是为了解放自己的双手,获得真正的幸福。“人的幸福是什么?”,这是阿德勒终其一生在探究的问题。也许每个人对于幸福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许对于阿德勒的观点并不能完全接受,但是不妨碍我们了解一下本书的内容,这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籍。想要获得一件东西,先让自己配得上 ta,然后需要的就只是勇气,而后者比前者可能更难。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

          《幸福的勇气》是《被讨厌的勇气》的续篇,继续青年哲人对话的形式,向我们阐述阿德勒思想的生活哲学。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承担责任”,这是一条非常困难的路,是一种需要一生贯彻、磨炼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岸见一郎在本书中依旧提出了很多阿德勒的观点,比如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别人学会 “自立”,而不是 “依附”。自立,就是自己的价值由自己决定;依附,就是自己的价值由他人决定。阿德勒说:“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不必畏惧他人的视线,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不需要寻求他人的认可。尽管去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也就是既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用今天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自立” 的人、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内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在。“依附” 型的人、没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外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他人。这和我们说的 “活出真实自由的自己” 不谋而合。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详细阐述了两种评价系统的问题。他用学习来举了个例子,有内部评价系统的学生,他之所以热爱学习,是因为他喜欢学习,学习本身带给他很大的快乐。相反,有外部评价系统的学生,他努力学习是为了追求外部的奖励,也即家长和老师的奖励。外部评价系统的悲哀之处在于,一个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失去了自己。武志红老师总结说,在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体系中,没有纯粹的内部评价系统,也没有纯粹的外部评价系统。关键是,你的动力系统中,哪个占主导?关键是,你想成为哪种人?那么,当教育是以帮助别人学会 “自立” 为目标时,我们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呢?阿德勒给出的答案,或者说方法,是尊重和爱。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尊重,没有尊重的地方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关系就不能顺畅交流。尊重的核心在于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人,认识到对方独特的个性与能力,不去试图改变和操纵,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愿强加于人,不带附加条件地去认识 “最真实的对方”,这才是真正的尊重。这种纯粹的尊重需要巨大的勇气,不被自己的认知、习惯、偏见和固有印象影响的勇气。而勇气一直都是《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的核心主题。书中举了个例子,假设公司的领导是强势的独裁者,的确,员工们也许会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假装顺从。但是,这是基于恐惧的服从,根本没有一丁点尊重,人们们服从的仅仅是 “权力” 而不是 “你”,他们也根本不想理解 “你”,他们只是堵住耳朵闭上眼睛苦苦等待愤怒风暴快点过去而已。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我想要的吗?我愿意生活在这种虚以委蛇、随波逐流的世界中吗?书中对这些问题有很深刻的阐述,包括教育、尊重、信赖、自立、友谊、工作、幸福等等,非常值得阅读思考。阿德勒的思想被称为 “强者的生活哲学”,因为其中很多内容和我们的常识是相反的,需要认真审视反思才能接受。而强者,不仅要把选择权握在自己手里,更要把自己的责任承担在自己肩上。这种不推卸任何责任的能力和意识,才是 “强者” 的精神所在。甚至有人说阿德勒哲学是 “人际关系破坏者”,看完之后你的人际关系就 “友尽” 了。所以说这两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也许还会让人感觉是心灵毒药,看完他们确实需要勇气,而践行者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但是,“保持单纯很难”。因为这需要不断经受 “平凡日常” 的考验,这需要勇气。《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这两本书强烈推荐,读完之后能带给人不一样的启发和洞见。你不必按照阿德勒建议的方式去生活,但是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认识和了解一下这套强人的生活哲学。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误解的勇气

            勇气这个词,在我们从小的认知里,大都是说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去克服,面对不确定性时要有勇气去做决策。它是在逆境里常用的技能,是在否定里的肯定。听吴军老师讲,苏格拉底曾经曰过:勇气是去做合理的事情,不论危险与否。勇气就是在危险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镇定沉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反面就是过度冲动,以至于失去理智。可见,勇气这东西,还有很多的涵义,远不止战胜困难时才需要它。比如幸福。你只有相信幸福会来临,你才有资格拥有幸福。你只有相信自己此刻是幸福的,你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只有理解了幸福是当下,而不是回不去的过去、还没来的未来,你才能开始感受幸福。愿每个人都能有幸福的勇气。好书,推荐指数五颗星。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幸福的勇气》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个人的兴趣、信仰、生活理念都各不相同,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所有人达成共识,唯独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追求幸福。本书由一名青年和一位哲人进行对话,哲人用严密的思想体系征服了青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寻找幸福的勇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想要获得幸福,只有去爱

                《幸福的勇气》在我看来是《被讨厌的勇气》的进阶版和实践版。 看完这本书, 我收获了更多的勇气, 成为更好的自己:要真诚地爱自己, 信赖自己, 以彻底地爱自己为前提, 去爱他人才能获得幸福。故事讲述的是:青年在跟哲人辩论对话学习阿德勒思想后, 他辞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进入学校成为一名教师, 他将阿德勒的思想付诸实践, 发现困难重重, 他产生了对阿德勒思想的怀疑, 所以他再次找到哲人, 他们开始了新的更加深入的交谈。 哲人通过严密逻辑推演, 给青年指出了爱的勇气就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以及寻找幸福的道路:主动去爱,自立起来, 选择人生。 同时, 这本书给我们解答了以下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实现自立, 它的唯一实现途径就是尊重。 为什么阿德勒主张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孩子?1. 因为阿德勒认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实现自立。2. 批评意味着双方权势和地位的不对等,意味着孩子处于一个从属地位, 他们没有被充分尊重, 这不利于他们学会自立。 3. 表扬和批评一样, 也意味着一种权利的不对等。 阿德勒说, “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评价, 其目的是操纵”。而且, 他认为, 表扬或者褒奖会带来竞争, 竞争会导致敌对, 导致嫉妒和自卑, 有竞争的地方就会产生策略,甚至滋生不正当的行为。 4. 所以,批评和表扬, 都意味着一种权利的不对等, 意味着孩子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 他们没有被充分尊重, 这不利于他们学会自立。 因为人只有被充分尊重, 才能找到自立的勇气。 没有孩子的真正自立, 也就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孩子 “问题行为” 的背后都有哪些心理动机?第一类:无知第二类:“明知故犯” 的孩子的心理动机的五个阶段, 源于同一个目的, 就是想要寻求归属感, 想要在共同体中获得特殊的地位。 1. “称赞的要求” 2. “引起关注” 3. “权利争斗” 4. “寻求憎恶” 5. “复仇” 6. “证明无能” 如何才能让人自立?1. 自立是摆脱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 摆脱自我中心性。 2. 一个人只有被充分尊重, 才能学会自我接纳,并找到自立的勇气。 3. 尊重是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一个人, 认识到对方具有独特的个性, 然后, 要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而非按照我们心里的标准来要求对方。 不能对对方做任何否定或者强迫, 而是接受并尊重对方真实的样子, 守护并关心对方的尊严。 4. 要获得归属感, 就要成为那个 “无可替代的我”, 不是要去追求他人的表扬和赞美, 因为那样对你的评价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 而是要建立起一套内部自尊系统, 也就是要 “自立”, 要有所谓的 “被讨厌的勇气” 。 当你不在需要通过外部的表扬和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的时候, 你才算真正实现了自立。 为什么人人都有自卑感?因为人与生俱来的脆弱性, 人在童年阶段, 因为自身力量的弱小, 会天然地产生自卑感。 要如何才能够超越自卑感?人只有被尊重, 才能逐渐摆脱自卑, 找到自立的勇气。 尊重是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一个人, 认识到对方具有独特的个性, 然后, 要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而非按照我们心里的标准来要求对方。 不能对对方做任何否定或者强迫, 而是接受并尊重对方真实的样子, 守护并关心对方的尊严。 人类为什么需要建立共同体?应为人类需要分工, 分工是人类为了弥补身体劣势而发明出来的生存战略。 人想生存下来, 就必须有分工和协作, 有分工和协作, 就需要有相互信任。 因为有分工, 协作, 信任, 人类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共同体。 共同体感觉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体里。 我们在挖掘共同体感觉的过程中, 人学会了尊重和信赖他人。 爱与被爱, 哪一个更难?1. 爱更难。 2. 因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 “被爱” 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是不需要刻意去学, 刻意去练习的, 这是人在弱小的时候的一种生存策略。 3. 爱是自立, 是成熟, 我们通过爱他人, 渐渐变得成熟起来, 实现自立。 4. 爱需要勇气 , 因为爱需要投入热情和心血, 还不一定会有回报, 甚至反过来还会受到爱的伤害;爱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会有各种无法预料的困难。5. 我们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 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实现自立, 并且, 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找到共同体感觉。 为什么幸福需要勇气?1. 要获得幸福, 就需要建立共同体感觉;要建立共同体感觉, 就需要相互尊重和信任, 而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就是爱。 2. 因为幸福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幸福, 但因为爱需要很爱的勇气, 所以幸福也就需要勇气。 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什么? 想要获得幸福, 只有去爱。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幸福的勇气,勇气的幸福

                  你有多少追求幸福的勇气,就会有多少勇气的幸福!爱一个人如果只是想从对方获得异性的冲动和多巴胺愉悦的快感,忽略了责任与担当,那你所获得的幸福,就会随着你多巴胺的释放,幸福感也会放肆殆尽!生活中,并不是只有甜言蜜语、盛世欢颜;也有情绪失控,人老色衰!前者是幸福的享受,后者则是勇气的担当;此刻你做好准备如何选择了吗?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无为”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 “无为” 心理学。个人不太认同。 本书是《被讨厌的勇气》的续篇,也算是 “增补” 吧。在上一本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层,相对来讲,观点的冲击性比上一本书要弱很多。 书中的一大主要观点是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学会 “自立”,即有独立的人格。 《幸福的勇气》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读到三分之一,还是有些读不进去。不大认同书中的观点。这个观点也是上一本书的延续,即对学生 “不批评、不表扬”。要用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站在学生的角度(特别是问题学生),体会他们的感受。用尊重的力量感化他们,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能逐渐会体验到尊重的力量,也在很多书中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我认为这是有前提的,当人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才能学会这种能力,才有能力从第三方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为,而大部分小孩子是做不到的。如果对孩子们的行为一致 “无视”,任由其 “解放天性”,让他们从老师的完全尊重中自我察觉,那么等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不妥,可能好几年都过去了,就错过了教育和引导的最佳时机。也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后果。那如果他一直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我们是不是还要一直 “尊重” 他的行为?  当然,尊重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人类乃至动物们最基本的力量。武志红老师的课里讲过,一个孩子感受过充分的尊重,才能极大地展开他的生命力,不依赖外界的评价,真正活出自我。但我们不应该用尊重代替教育。 阿德勒的教育观过于理想化,不接地气。人是初会性的动物,天生就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从这一点上来讲,为什么还有很多的心理学家要做 “奖励与惩罚” 的实验呢?不就是要纠正人的行为吗?当然,范仲淹也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但这基本是圣人的境界,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以这个标准来处理日常事务,不大实用,也会陷入教条的误区。 正如哲人所说,阿德勒心理学,也需要与时俱进。 如果你有不同见解,欢迎讨论。

                      2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把哲学心理学融合一起,浅显易懂,实属不易。根据其它译注本,个人感觉有迎合国人的美化(异化),所以,给出四颗星评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句话总结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不过我还有个更主观的总结 “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本书延续了《被讨厌的勇气》,可以说是一本实践指南,当然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强人哲学,如果两本书连续读下来肯定会有太腻的感觉,庆幸我的拖延症让自己时隔许久才再度读到它,经过自己的实践,与作者的对谈再经历了一番洗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信则无畏,自强则万强。

                          2021 年第 4 本书《幸福的勇气》读完。本书作者是两位,岸见一郎是一位哲学家,从 1989 年起就开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学,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古贺史健是一位自由作家,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见长,近 30 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两人的不断碰撞之下有了 “勇气两部曲” 的诞生,本书为下卷。阿德勒本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心理学 “三巨头” 之一,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与精神分析疗法喜欢将人现在的心理问题归结于过去的 “决定论” 不同,阿德勒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客观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在人生中我们常常陷于对过去的悔恨,人际关系带来的竞争嫉妒,对未来目标的迷茫等种种束缚,而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本书承接上卷《被讨厌的勇气》的故事,以三年后青年与哲人的再相见为背景,讨论阿德勒心理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运用,并具体给出了详细可行的建议,即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如果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幸福的勇气》就是行动指南。《被讨厌的勇气》探究 “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勇气》探究 “该怎么做,人才能变得幸福?” 纵览勇气两部曲,让我想起了那句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自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勇于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勇于做命运的主人而非迎合各式的要求,不寄希望于他人的拯救,而是傲然于世成为自己的主人,乃为自立。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为自己赋予人生的意义与使命,不断强化,形成人生的正向循环。坚定的穿越高峰与低谷。确实需要勇气。通过主动的爱,对他人的爱,对世界的爱,去融入共同体,用自己的所长去服务他人,创造价值,谱写不与任何人比较,只活在当下每一刻的人生。这就是勇气两部曲带给我的收获。自信则无畏,自强则万强。                                                                                 本书整体打 9 分,推荐给对自我成长,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理学不是魔法挥一挥魔杖就能让你变好

                            1. 心理学不是魔法。这是我从本书中得到的地一个重要的启示。读心理学的书有时候就像是在寻找一个答案一样,期望看到某个答案后能豁然开朗。然而心理学跟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不断反复的实践与思考才能慢慢看到效果。寻找答案的心态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一下变好以至于这个过程中可能忽略了对不同观点的思考。2. 孩子的问题有不同的程度,有时需要专业人士介入。我们从书上学到的一知半解的心理学有时候面对孩子的问题会显得力不从心。当发现孩子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时有必要请专业人士解决,不要自己硬抗。3.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懂事要早,真正对孩子的尊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重视他们的需求,重视他们的问题,耐心的跟他解释有些不合理的需求你拒绝的理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从自己开始选择去爱

                              看完了勇气两部曲,有很多受到冲击的时刻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实践吧️最大的感触是一定要好好爱自己️“爱” 需要勇气,不以回报为前提,主动去爱吧️尽了一切努力的话,剩下还有接纳这条路,永远别说自己别无选择️过好当下,以即使今天就要分离也是 “最佳分别” 的心态认真对待人际关系️做自己能做好的,别人不理解很正常,被讨厌也正常,把热情留给喜欢自己的人,而不要去讨好讨厌你的人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被讨厌的勇气》的姐妹篇,作者以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思想为核心,从教育、生活、爱等方面探究人生的不同课题,着重于 “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幸福” 的阐述。人活着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无论对方是谁,我们都没必要按照他人期望的方式去生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认为,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事业和喜欢的东西,和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常和满足联系在一起。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心安即幸福。世界很复杂,人生也一样。认真活在当下,我们能做的事情也许就只有一件。心简单了,一切都变得简单,幸福也就容易获得。毕淑敏说:“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会不知不觉的暖洋洋亮光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确的获得幸福,幸福不只是“我”的幸福,更是“我们的幸福”

                                  我们很多时候常常会讨厌别人看别人不顺眼,背后的原因其实是讨厌自己。表扬和批评是一种试图支配他人的方式,真正的教育是尊重作为人的单独个体,尊重其多样性,无条件的信赖他人,做有助于完善他人的事,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表扬或是一种特点都会增强人的竞争意识,造成人与人之间只有比较,只有非黑即白的是非观,共同协作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还没有付出就想着收获,这是与收获相悖的。想着不付出或者少付出就得到收收获,以及看到收获的信号才付出这样能获得的回报是微乎其微的,先付出而且不考虑回报,获得的回报才是丰厚的。就像有句话说的:你追钱追不到,钱追你你跑不掉。我们要爱自己,也要无条件的爱人,为 “我们的幸福” 作出积极的贡献和响应,像跳舞一样的彼此互动,共同愉悦。幸福需要勇气,保持单纯很难,但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达成。迈出第一步,踏上爱的阶梯,承受平凡日常的考验,勇敢出发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勇气!阿德勒遗留给我们的遗产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书也看了几本了,一开始看总觉得隔着一层迷雾在看,今天晚上再次看《幸福勇气》的时候突然琢磨出来点味。  一开始以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只是脱离当时主流的一种心理学流派,但是随着近几年看了好多本受阿德勒学派影响的书,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人性的弱点》等书里都有阿德勒的身影。  现在主流心理学派都喜欢把人现有境况的困境归罪于幼年时期的挫折经历。你拖延症严重,一些咨询师就会说可能是你童年时候写作业,快速写完了老师就会给你布置更多的作业,让你慢慢变得不愿快速完成手头的事;你不愿找对象,咨询师就会说可能你学生时代遭遇过表白被拒绝,从此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不愿找;你无法在一家公司长时间工作,咨询师可能会说你小时候辛辛苦苦用沙子弄的城堡被爸妈说丑,于是你还是再次被否定就不在去做了。  有因然所以有果,这是我们普遍认定的逻辑方式。可是一旦确定了这种逻辑方式,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就陷入了死循环,永远走不出去呢?我们会一直拖延,一直单身,一直跳槽。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现在很多人认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应该是一种哲学,一种哲学生活方式。因为他能够带我们走出这个因果论的怪圈。  我们每个人在活着的这一刻,都不是结果。  可是我们去回顾过去的时候都把此时的自己认定是结果。所以我们经常会错误的使用因果论:因为 A 小时候写作业快了被安排了很多的作业,所以 A 现在用拖延症来不让自己做很多的任务;因为 B 初恋被拒绝,所以害怕被拒绝就不找对象了;因为 C 小时候花时间花精力投入身心垒的堡垒被人否定,所以现在他做事没有长性,总是跳槽;那么我要问一句,然后呢?他们的生命戛然而止了吗?没有,他们还要继续活下去,直到死亡,直到墓碑上写上墓志铭为之。  未来看不清楚,历史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着手的只有现在。  阿德勒是让我们每个人面对真实的自己,不要去因为害怕疼就去遮掩伤口,要忍着疼,仔细的扒开伤口,看清楚阻止伤口愈合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然后清理伤口,一点一点看着它愈合。  所以 A 应该面对可能被安排更多任务的可能,去再次快速完成任务,如果重复了曾经的时刻不要气馁,依旧快速完成任务,因为我们要相信不是每次快速完成任务就会有很多的任务需要我们去做的。世界是正态分布的,所有的异常数值都会回归平均值。  B 亦当勇敢去爱身边出现的心爱之人,哪怕再次失败,但是每次失败都会让你变得更美好,更强大,然后遇到你真正的爱情。  C 也应该去再次尝试一次身心投入的做一件事,不要害怕失败,只要做了就有几率成功,不做就永远不会成功。等到你尝试成功后你会发现,被否定是常态,而成功是你不能想象的体验。  我们每个人此前的人生都可能受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和各种不如意,但是那都已经与我们无关了。与我们有关的只有现在和未来。  我学习阿德勒流派的学问,感觉字里行间都写着两个字 “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直面懦弱自我的勇气、直面痛苦悲伤的勇气以及认真且真实活自己人生的勇气,还有努力追求幸福和敢于爱别人的勇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大刺猬写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勇气书

                                      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精句一切烦恼源于人际关系,把对自己的执着化作对他人的关心,我信赖你与你无关,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是现在的自己赋予了过去怎样的意义。。【关于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尊重就是努力的使对方成长和发展自己尊重不是尊敬也不是遵从,我也想成为那个样子的感情不是尊重,是恐惧,从属,信仰。那是一种不看对方是谁,一味崇拜权力权势,崇拜虚像的状态,本质上讲并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一种你高我低索取支配的关系【关于童年的自我认同获取途径的四种表现形式】一:寻求称赞 (想引起关注) 二:权力斗争 (引发了竞争,本质上还是想引起关注) 三:恶劣复仇 (用另一种方式引起重视) 四:证明无能 (获得归属感无果,果断放弃) 然后这些表现形式会终其一生的伴随在人的行为上,比如表现出过度优越感,虚荣心,个人野心等,都是一种没有摆脱自我,童年时求而不得的认同感,自卑感在控制自己书中说:想要超越自己,首先对自己是:接纳和勇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有勇气做自己!) 对别人是:信赖和尊重 (他人不是用来竞争和超过的,他人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需要鼓励和帮助的,也就是共同体的感觉) 个人觉得阿德勒这种伟大思想终极是指向全人类的和谐共处,他的所有心法观点都是指向要为人类的和平,稳定,美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我才在标题上说这是个大刺猬,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比如本书作者要为人类共同体不断努力。。。本人认可这种思想,这种课题分离思想可以拿来修炼自己的心境,可以作为处理好与自己关系的一盏明灯!但是世界呢,世界的体系要复杂得多,而且人这种非理性物种常常受环境影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幸福的勇气》是实践阿德勒思想、步入幸福生活的 "指南",也可以说是展示如何向着上部作品提出的目标前进的行动指南。本书依旧以对话体开展,相较于上一部,对话内容更宽广,涉及教育论、组织论、工作论以及人生论,最终,"爱" 和 "自立" 这一重大主题慢慢浮现出来。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要从 “我” 上升到 “我们”;爱是一种需要勇气的行为,如果你只有一点点勇气,那就只能爱一点点。我们要勇于将 “我” 的课题变为 “我们” 的课题,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获得幸福。值得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请不要错过《幸福的勇气》

                                          之前强烈安利过《被讨厌的勇气》,最近读完了它的第二部:《幸福的勇气》。两位作者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介绍阿德勒心理学的框架;《幸福的勇气》则是指南针,学以致用,实战解决人生问题。书的语言形式还是那个味,非常易读的对话体,很有代入感。不过我读起来有些腻,觉得不如第一部酣畅淋漓。一来是内容有些重复,许多章节只看标题就知道要说什么;二来是我不喜欢 3 年过去了,书中的年轻人成了一位教育工作者,依然一副「杠精」口吻,非要争个输赢的样子!虽然我也理解这是个恰当的设定 —— 哲学家并没有像我一样给年轻人贴标签、怀疑他是否能改变,而是无条件地相信他。从内容上看,这本书和《被讨厌的勇气》一样有指导意义。核心主题是「教育」,如果你是老师或者为人父母,我会推荐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自我、教育、幸福三个方面的道理,分享一下我对这几个方面的理解。一、自我书中说到你能够改变的只有 "此时此刻",不管过去怎么影响了你,你在无数个瞬间的 "此时此刻" 都是可以改变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改变的勇气,未来也是由无数个 "此时此刻" 决定的,所以相对现在来说,过去和未来都是不存在的,你能够掌控的只有现在的 "此时此刻"。这也就是流行的把握当下的意思,但是很多人理解得比较浅显,书中描述得比较深刻而且通俗易懂。书中还说摆脱烦恼的方法就是 "课题分离",意思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如果在乎他人的看法那就是活在他人世界中,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课题,别人怎么看是他的课题,一定要学会把各自的课题严格区分开来,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实践起来还是需要比较大的勇气。想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情被他人所影响,例如,我以前比较在乎他人的看法,看到一些负面的评价,然后认识到自己确实不好就没有继续去做自己了,这就是典型的过于在乎他人看法。那么我理解课题分离的道理后,我想明白了,又重新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了,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把事情做的更好,这个心态改变之后确实轻松了很多。二、教育关于教育的话题《幸福的勇气》花了半本书来说明,可见作者对教育还是很关注的,其中说到理想的教育方式就是帮助学生自立,对待学生要做到像朋友一样平等关系的尊重,排斥批评和表扬的教育方式。自立就是自己要去决定所有的事情,其他人都只是给你建议或帮助,这样才能自己决定自我的价值,而不是他人所希望的价值。因为批评会让学生感到自卑,还会形成沟通障碍,学生有问题的时候不敢跟老师沟通。表扬会形成功利的竞争关系,把其他人当成敌人,让学生养成为了表扬去做好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的价值观就可能变成如果没人表扬就不去做好事,如果没人批评就去做坏事。三、幸福书中说到 "贡献感" 才是真正的幸福,例如,不管是亲情、爱情和友情关系中,不能仅是我的单方面付出,也不能仅是你的单方面付出,而是为了我们共同一个整体的付出,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在爱情方面,总是以为会出现命中注定的人,排除身边合适的人,认为以后一定有更理想的人,这样就一直都找不到理想的人。贡献感从最亲近的人做起,然后慢慢延伸到其他人,这样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今天在漫漫长排队等待的三个小时里把这本书看完了,也写了了这篇读后感。目前仅仅对阿德勒心理学有一些了解,对整个心理学其它观点还知之甚少,之后了解得全面一些后再来写一下感受。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