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博学的矛盾体
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庸之道,这不仅是他所信奉的伦理原则之核心,也是他思想方法的一大特色。亚里士多德在实体学说的基础上探讨了事物生灭变化的原因,把它们归结为四种: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即所谓 “四因说”)。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而感觉是外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强调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理性的作用,并承认有不死的理性灵魂。柏拉图通常是持守一个理想化的理念模式,然后内在一致地进行论述。正因为如此,柏拉图成了西方思想中刚性哲学的代表,他是理想主义思想的典型,而亚里士多德则是所谓柔性哲学的祖师爷,是现实主义思想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一生都被一种灼热的渴望,即对知识的渴望驱动着。他的整个生涯和每一个已为人知的活动都证明了一个事实:他先于其他人关注如何促进对真理的探索,如何提高人类知识的总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1. 真理之炬,始于感知而归于理性。经验是扎根现实的土壤,理性是凌空翱翔的羽翼,二者交织成人类探索真理的永恒路径。认识世界,先从观察开始,再用脑子想明白。亚里士多德说:知识不能光靠空想,得看实际的东西;但也不能只信眼睛,得用逻辑理清楚。亚里士多德像导航 APP,既用实时路况(经验),又用算法算路线(理性)。2. 现实主义的哲人,在万物褶皱中寻找逻辑的经纬。从草木虫鱼到伦理城邦,万物皆可被理性拆解、重构、赋予意义。比起空谈理想,他更爱研究现实。柏拉图活在天上聊完美世界,亚里士多德蹲在地上研究花鸟鱼虫、人情世故,从现实里总结规律。柏拉图是学霸说考试满分才是人生意义,亚里士多德像班干部,研究怎么让全班少熬夜、多得分(具体问题)。3. 思想的不朽在于提问而非答案。两千年后,他的生物学与逻辑学或已过时,但《形而上学》中叩问存在为何存在的灼热目光,仍在每一代求知者眼中重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博学亚里士多德的许多学说和信念被作为既定真理来传播;他的观点或对观点的思考在哲学家和科学家、历史学家和神学家、诗人和剧作家的作品里随处可见。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内容和结构都给后代留下深刻的印象。吕克昂里所使用的概念和术语提供了哲学和科学赖以发展的媒介,所以,即使那些决心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激进思想家,最后也发现自己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语言进行反驳。当我们今天谈论物质和形式、种和属、能量和潜能、实体和质量、偶然性和本质时,我们就不经意地在说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语言,在使用两千年前希腊所形成的术语和概念进行思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需要阅读原文才能理解亚里士多德可能由于自己没有阅读过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著作,直接看本文好多东西不明白,也间接说明自己的阅读量少,理解一个人不能站在当前的角度去看待他,需要回归到他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还体会,由于记载的不完全或者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增减,就会导致认识判断的更不可靠。就如我们的子孙理解我们一样难,不可能完全覆盖到当时得方方面面,也只能是大概率上的推测。亚里士多德的认识以目前的科学知识来看待的话,是存在一些不正确或者错误的地方,但当时的客观条件限制,也能侧面地说明他的学识广泛认知能力高,也能说明学科知识是不断地丰富发展的,一代又一代的科学从业者是知识越来越丰富,使人类不断地在逼近真理公理,不断地增加认识的全面性,科学的融合交叉又进一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或者诞生新的学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