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3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适合和陌生人聊天的书

    与陌生人聊天,没话题,这本书提供了不少的题材。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遇到了语言学同好

      知道郑子宁写了这么一本语言学随笔的时候,我立即有一种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个熟人的感觉,觉得他跟我那本《回锅肉和香菇菜心的语言等级》是一伙儿的。于是上蹿下跳,拐弯找朋友介绍认识了他。
      子宁算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的私淑弟子,不是科班出身,却一头扎进了上古音的深坑,对藏缅语和壮侗语也颇有研究。他能熟练地用上古音拟音说话,我在网上看过一段他拿上古音给《封神演义》电视剧配的音,有趣极了。
      如果你想亲近语言学,这么一个妙人写的妙书,值得一看。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意思的一本书

        有意思,了解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语言上穿越中国

          首先强调一点,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却是披着通俗外衣的非常正经的学术著作,严谨但不失有趣。回答了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的语音、语言、方言上的奇奇怪怪的问题。中国这么大,语言问题的确是个不能忽略的问题。这里面,大有学问。 而且,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仔细品读每一个拼音,体会古代的和不同方言中的汉字发音的区别,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汉语的变迁。 粤语真的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发音吗?“抗日神剧” 里日本人说话真的那么奇怪吗?黑话是电视上看到的样子吗?温州话真的在抗日战争中起过重大作用吗?南甜背咸的格局在历史上居然是相反的? 本书将带你穿越广博的中国 “宇宙”,从时间到空间,全方位无死角。在语言或者说方言上,仔仔细细地走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让你更加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变迁。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有人的地方,得先有语言。人流动,语言就迁移。时间流动,语言就演化。语言的变迁,是另外一部丰富的历史。现在全国及至全世界的语言分布,都有很多历史原因。 读了这本书,你就不太会对不同的方言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有特别大的意见” 了。 2020 年春节期间,读了《这里是中国》。这本书是带你在空间上领略我们的大好河山,祖国的秀丽风光,令人赞叹。《东言西语》则是在语言变迁的时间上带你穿越时空。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不一样的语言。面前的中国,更加清晰。 来,开启一场有趣的语言穿越之旅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东言西语》

            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视为 “绝学”,但《东言西语》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将近 50 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核心问题与历史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追寻民族文化,探求家国意识逻辑。本书的核心内容:本次解读从原书中选取了 5 个有意思的语言学故事,从个体的姓名,说到群体方言、帮派黑话,再到国家间的语言交流,通过讲述语言和历史的关系,带你破解语言密码,还原一个历史上的中国。本书顺着语言这条线索,带我们踏上了一条穿越之旅,一路追溯到了上古时代,再一步步走到现在。在这趟旅程中,我们试着去破译语言这串密码,探索语言和历史的关系,从个体的姓名,说到群体中的方言和帮派黑话,再到国家间的语言交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开眼界

              第一次系统的了解语言特别是口语与地域、历史、财富、政治的关系。思路眼界大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还不错,但是很希望出语音版本的电子书哈哈哈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多知识点,丰富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比如姓、氏、名、字、号的演化,中国 14 亿人共用 6000 多个姓氏;江、河称呼的不同;招商银行 logo 四个字来自于爨体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语言不如说是语音

                    不同的语言就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会 8 国语言的小天才人家押韵就像玩儿;道理我懂,就是没兴趣。其实语言没意思,有意思的是语音口音,总有那么一段儿,都算不上是故事的小文子,能戳到一种你熟悉的语音。让你在心理打出一个 “哈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口音阶级论

                      中国长期推广普通话 —— 新闻联播式的普通话凭着政治权威和文化上的垄断地位,常年压制其他方言。同时,中国也并没有形成一个带有独特口音的贵族阶层。因此,中国的口音取向更多是地域性的 —— 春晚语言类节目就体现得非常明显:衣着光鲜的正面人物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北方口音出现于农民、保安、清洁工、民工等角色。至于各种南方普通话,多为 “小男人”“娘娘腔”“骗子” 所使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言词中的世界

                        中国的不同地区占优势的姓氏也不同,总体而言,以中原地区较为多样,相对统一,各边缘省区,则各有优势明显的特色大姓。回到福建的例子,“陈林黄郑” 中,只有陈、黄属全国性的大姓。但陈姓全国排名也不过第 5 位,约占总人口 5% 不到,黄姓位列全国第 8 位,林姓则不过是第 16 大姓,郑姓更是排位在 20 名以后。
                        其实,中国人除了祖宗崇拜,扩而推之,也有某种姓氏亲近情感依赖,比如两个陌生人聊天,往往会问:你贵姓?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