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难吗

    我就是一个孩子,我社牛,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学校孤立,在网上表现坚强,那有何用?在大人面前要表现的坚强一点,在同龄人面前要表现着很关心。活着像一个宫斗一样,交一个是一个,我认为,一个孩子,能因为社交而被搞到崩溃,变得内向,不再说话,那主要原因就有一点 —— 孩子不善于伪装,伪装不是很简单的我们孩子的伪装其实非常的难,想要在大人面前表现的好一点,首先得先了解大人,我作为一个小孩却因为要社交读了大人们的书,反反复复的读里面的例文,甚至还会带到学校来看。了解完大人之后,你还得先组织语言,让表现的懂得更多一点,更关心一点人,让人感受到安全感,这样的话人家才会愿意跟你玩。我所说的是扩大势力,在学校,在小区我都有一大帮小孩子,关心别人,得到帮助,得到好处却被人一次次的背叛 一次次的被抛弃。一次次的总结经验,加固关系,照顾新朋友…… 小孩子是真的难。如果这个小孩内向,那是我们社牛人第一眼盯上的,这个小孩子内向,不爱说话,看他所处的环境,就能知道这个孩子能不能交。我活着是真的难,爱哭、控制不好自己等等的缺点让我不得不以优点掩盖缺点。大人们重注成绩,而有的小孩却喜欢玩,喜欢吃,喜欢喝 这是为什么?我是那种喜欢玩的人,玩能去不再伪装,可以放松心情的玩,不管这个玩具是好是坏都可以玩。我弟弟喜欢吃,他可能是觉得吃从嘴巴里面的爽感,是真的好。我弟弟他威胁过我,打我,把我关在阳台里,种种都让我坚持不下去 但我挺过去了,通过那些伪装的那些情感,对我的安慰,挺过来了。小孩活的是真的难。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并非是一张白纸。一个非常反直觉的事实: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其实是由孩子的表现决定的,父母的行为只是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作出反应。孩子的情绪或行为问题越突出,父母表现出来的热情减少,控制增加。这大概就像我们每天出门前的穿着,看上去是由我们自己在决定,实际上,我们只是随着季度和天气的变化被动的作出调整。父母的温暖和蔼与孩子的正向行为可能是这样的:1、父母的温暖让孩子的表现得更好;2、表现良好的孩子会让父母对他们更好;3、因为基因会影响行为和情绪,亲生父母和孩子共享基因,所以这种相关性纯粹是基因导致的。与之相对,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来讲:1、父母严厉的纪律要求导致孩子更有攻击性;2、孩子的高攻击性让父母更加严厉的管教他们;3、严厉的父母更可能携带高攻击性相关的基因,孩子也可能会遗传这些具有攻击性的基因。我们已经确切了解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度遗传性疾病,遗传率为 80%。患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遗传因素而非教养方式导致的,包括酒精问题、婴儿羞怯问题、犯罪问题,都明确证明了遗传效应的作用。我们的基因编码就是这么强大!除了基因,另外一个影响孩子行为的是家庭环境。通过调查被收养儿童的刑事犯罪问题,被收养的孩子与他们的亲生父母、养父母更加相似。同卵双胞胎几乎任何行为都比异卵双胞胎更相似,这也证明行为受基因影响。不同家庭抚养的兄弟姐妹,其相似度并不低于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兄弟姐妹,这里面基因和家庭环境同样在起作用。基因与环境的关联影响一、唤起型和反应型的基因唤起型:我们的表现决定了我们会受到怎样的反应,人们更喜欢爱笑的婴儿,漂亮的女孩子更容易受到欢迎…… 反应型:我们的性格会影响我们对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反应,有人更热情、更喜欢户外活动、更不愿意拒绝,当然也有人与之相反。得到的提醒:女孩子化妆、职场人士穿着得体,都会得到更好的竞争优势。二、主动型基因 —— 环境关联影响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遗传基因倾向主动寻找不同的环境:追求刺激、独处、逛博物馆、聚会、冒险,我们总在不经意的寻找自己偏好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假如你带孩子去博物馆双方都会比较愉快,那你就会倾向于以后也带孩子来博物馆,假如孩子对博物馆很排斥,你大概率就不会再倾向于带孩子来博物馆了。三、被动型基因 —— 环境关联影响爱冒险的父母也会更多的要求孩子去做跨出自己舒适区的事情。孩子可能会受到 “双向不利影响”,暴力的父母更可能采取严厉甚至带有体罚性质的措施来对待同样拥有暴力基因的孩子,这样的教养环境进一步加剧孩子的攻击倾向;偏学术 / 知识型的父母更有可能在家里堆满书籍,以及为孩子安排更多人少、安静的活动。高智商的父母不仅有可能将高智商的基因遗传给孩子,丰富的藏书和学习氛围可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天赋。微调孩子的天性通过了解孩子的性格,你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哪些环境有助于他们进步,哪些环境可能诱使他们陷入麻烦。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我们可以尝试帮助孩子把某些遗传倾向调高或者调低一点,尽管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有限,但这是父母最能够发挥影响力的方式:对于内向的孩子,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更自如的与他人相处,而不是放任他一直独自待在房间,也不要期望他会成为派对上的闪亮明星;对于外向的孩子,可以引导他将天性宣泄在适当的出口,比如鼓励他参加演讲、话剧,这样他们就不太可能跑去酒吧的桌子上跳舞了。内向和外向的气质都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尽管我们改变不了孩子内向还是外向的性格,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的选择不同的表达路径。不同的孩子匹配不同的教养方式:天生胆怯害羞的孩子,家长要多鼓励,让孩子尝试走出舒适区;有无所畏惧和冲动倾向的孩子,要聚焦于提高他的自控力,帮他避开那些可能使他陷入危险的情况,并为孩子设置明确的界限。适配性是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匹配度,广义上还包括孩子和所处环境之间的匹配度,匹配度越高,幸福越高、压力越小。我们如果足够坦诚,就可以看出,我们为孩子提供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自己想要的,还会很自然折假设孩子会喜欢我们所喜欢的东西。惩罚并没有教会孩子应该怎样正确的处理事情,惩罚只是让孩子了解父母不希望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惩罚相反,奖励更有可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好行为上。要让惩罚发挥作用,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马上实施。惩罚的时间过长或者力度过大,只会让孩子把注意力用来怨恨你,而不是错误的行为本身。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非常实操的一本书

        是缘分让我看到的这本书,恰好解答了我最近遇到的所有困惑。让我在这本书中观察到了孩子,也观察到了自己。作为父母,我们要尽其所有,为孩子营造适宜的土壤,也要放下自己改变它的执念。适宜的土壤,建立在我们对孩子本性的认识和尊重,给予的看护方式。放下执念,是让我们明白,孩子愿意什么时候发芽,是他自己的决定。而不是我期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错

          有些新意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缓解家长养育焦虑的一本书

            一种革新的教养方式一本让家长安心的书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你本来的样子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基因层面了解自己的孩子

              本书通俗易懂,基因是与生俱来的生命编码,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她有自己的蓝图,家长更需要做的是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优秀的基因得以表达,也会伴随一些不太好管束的气质,我们要帮助孩子应对,让孩子此生可以用最少的代价过他们自己最充实的人生。推荐家长读读,扩展认知边界很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受益匪浅

                内容深入浅出,文字简洁流畅,谢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