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权力的游戏
这一部是主角是永乐大帝朱棣的 “永乐盛世”,创新帝国版图(陆地面积 1 千万平方公里),收安南,平漠北,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写的荡气回肠,最主要作者的新历史观。在现代社会之前,普通老百姓看到的只是各种评书 “演义”,上层建筑距离百姓很远,信息不对称,现代信息普及和知识下沉后,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太多人 “参政议政”,用平民的道德标准去看帝王,大错特错。权力的游戏首要的是胜利,没有虚伪的道德,看朱姓父子兄弟相残,围绕权力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的生死相搏,朱棣能篡位在于比他侄子更黑更狠,王朝初创者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这样才能杀伐果断,后期继任者往往书生柔弱,妇人之仁断送大好河山,前苏联的地图帝就是实例。解放事业需要牺牲,这几天加沙地带面临的狂轰滥炸,是哈马斯意料之中的,和平是不能建国的。胜利者需要占据道德高地,神权社会是靠与祭祀阶层的合作授权,大英的新教,俄罗斯的东正教,波斯和中东更是如此,近代欧美标榜的 “宪政民主” 体制迷惑了知识精英,但普世价值无法弥合宗教的影响,锡安的种族殖民式统治是注定会失败的。中华民族提前进入平民社会,依靠的是 “道义”。这样才能理解明朝知识分子的 “迂腐” 和坚持,近期普通百姓对巴勒斯坦支持也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我们追求的一直是 “王道” 而不是 “霸道”。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第二部中,我最欣赏的是于谦。以下节錄一段其登场前的铺垫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就连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这个称号。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是英雄!一般看来,英雄是这样的几种人: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的人,就是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一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它,还是躲避它。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儒夫!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只要过日子,就会有困难,有因难,就会有障碍。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档在你眼前的障碍。 当你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侯,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这段话读起来就让人为之热血沸腾的感觉,真心推荐各位读一下 。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永乐大帝#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52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2》(129)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明朝兴衰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二本是《明朝那些事儿 2》,第二部中,明朝最令人头痛的宦官专权开始隆重上映: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 “仁宣之治” 后,明朝开始进入动荡时期。第二部的内容自永乐夺位的 “靖难之役” 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一一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 “仁宣之治” 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 “土木堡之变” 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 “夺门之变” 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2、精彩内容:①帝王烦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他将用手中的权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富国强兵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但是他的,也是他父亲的。他还指示手下人在实录中加入了大量小说笔法的描写,如朱元璋生前曾反复训斥朱标和朱允炆,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而对朱棣却总是赞赏有加,一看到朱棣就满面笑容,十分高兴。甚至在他死前,还反复询问朱棣的下落,并有意把皇位传给朱棣。但是由于奸诈的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行为,合法的继承人朱棣并没有接到朱元璋的这一指示。于是,本该属于朱棣的皇位被无耻地剥夺了。这些内容读来不禁让人在极度痛恨朱允炆等奸邪小人之余,对朱棣终于能够夺得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感到欣慰,并感叹正义终究取得了胜利,好人是有好报的。当朱棣最终完成这两项工作时,他着实松了口气,不利于自己的言论终于被删除了,无数年后,这场靖难战争将被冠以正义的名号广为流传。但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朱棣心里很明白,在那些篡改过的地方原本写着历史的真实。他把自己的父亲从坟墓里拖了出来,重新装扮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当之无愧。历史证明,朱棣失败了,他没有能够欺骗自己,也没有骗住后来的人,因为真正的史笔并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笔,而是人心。②奇怪的僧人他把朱棣扶上了皇位。但当他劳心劳力地做成了这件天下第一大事之后,他却谢绝了所有的赏赐。永乐二年(1404),朱棣授官给道衍,任命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正二品),并且正式恢复他原先的名字 —— 姚广孝。此后姚广孝的行为开始变得怪异起来,朱棣让他留头发还俗,他不干,分给他房子,还送给他两个女人做老婆,他不要。这位天下第一谋士每天住在和尚庙里,白天换上制服(官服)上朝,晚上回庙里就换上休闲服(僧服)。他与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相信很多人都曾被问到,你为什么要读书?一般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之类,而在人们的心中,读书的真正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获得动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业,需要的是另一种决心和回答 —— 为了读书而读书。姚广孝,一个被后人称为 “黑衣宰相”、争论极大的人,一个深入简出、被神秘笼罩的人,他的愿望其实很简单: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足矣。③朱棣的荣耀朱棣确实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要修的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书,他要做的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要修一部古往今来最齐备,最完美、最优秀的书,要让千年之后的人们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和荣耀!” 他做到了,他修成了一部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 ——《永乐大典》。在不懈努力下,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这部大典终于完成。此书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种,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全部由人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而成。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更为难得的是,以解缙为首的明代知识分子们以广博的胸怀和兼容并包的思想,采集了几乎所有珍贵的文化资料,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朱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郑重地为这部伟大的巨作命名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成事者难免冷漠,良善者羁绊多。本书从建文帝削藩,朱棣被逼起兵夺权开始到英宗朱祁镇病逝结束,历五任皇帝,依然是战火难平,战争和杀戮此起彼伏,人性的各个方面不断的涌现,不同的侧面在不同的情况下促成的结果不同,没有好与坏,只有在什么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基本上一个好皇帝不会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人也不会是一个好皇帝,这个结果是由皇帝这个角色决定的,在权力的顶峰人性是残酷的,情感是稀薄的,必须有雷霆手段,在中间层可以洁身自好但尽量不要去破坏别人的利益,比如于谦之死就很遗憾,君子遇上小人通常不会有好结果,在做事的路上我们要冷静,机敏,勇敢,勤奋,要有强执行力,做人方面要低调,诚恳,宽厚,善良,不去触碰别人的利益,个人的力量一方面是非常渺小的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强大的,主要取决于动机和追求,比如王振和于谦,每个人都应该有大理想超越个人利益的追求,更有机会取得大成就获得人们的尊重,人类所有美好的的品质里勇气应该稳居第一,勇气是行动的基石,我们做事永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和困苦,唯有勇气能够化解,小事情上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眼光放远,从一生甚至更长时间尺度上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沉下心去努力,比如取得很大成就的杨浦,即使每天都被折磨骨头都被打断露了出来,随时都有可能砍头,在昭狱里十年,一直坚持读书,情绪很稳定,这样的人是非常值得被尊重的,且不说他的成就,单是这种人生态度,就足以让无数抱怨命运不公的人无地自容,没有人的人生一帆风顺,没有什么确定的人生,确定的路径,唯有持续努力,解决问题,解决困难的人生,每一次的磨难过后都会是一次飞跃,希望你我都能在残酷的历史碎片和琐碎的当下生活里找到那条在人世间实现个人价值的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书有感《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记载了明朝的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本书将朱元璋的成功之路完整的记录下来了,讲述了他为推翻元朝政治的英勇作为,让人钦佩不已。一场场战役都诉说着他的智慧,一个个决策都显出他的敏锐,哪怕有时的一个错误也不会影响他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 勇敢、冷静、敏锐、聪慧。为了推翻元朝的阴暗统治,朱元璋带领起义军一点点的把原称霸一时的元军,一点点的击败。他的英勇形象永远留在读者心中。他的成功不能只归功于他一人,还有他手下的大将们和谋士 —— 李善长、常遇春、郭兴、汤和、刘基…… 他们伴着朱元璋坐上皇上之位。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元朝政治动乱,父母兄弟饿死,他觉得极其不解,觉得好人不是该有好报吗?为了有口饭吃朱元璋当上了和尚,他做粗活还要兼职清洁工、仓库管理员、添油工,他忍着。长期的困难生活,磨练着他的意志。朱元璋当了起义军,从一个亲兵长做到一个首领,他用自己的计谋打败了强大的敌人。读完这本书,我更多地了解明朝的历史,更加了解朱元璋,更加懂得了朱元璋当上皇帝的艰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明朝那些事儿 2》皇位得来不正,那么就用行动来证明,朱棣就是最值得,最配的上这个位置的人。用书中的话,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位好皇帝。也许正是好皇帝的缘故,朱允文到最后也没有再对朱棣发起过一次战争。之后的夺嫡,也算是惊心动魄,如果没有康熙朝的九龙夺嫡,可能这一部夺嫡也可以排名第一了。隐忍多年终于帮助朱高炽登上皇位,也证明他是一个好皇帝,只是命太短。之后就是他的儿子朱瞻基,也是好皇帝,也许无为也就是最好的皇帝。可惜了之后的朱祁镇,深宫之中未见大气象的人,可能就是如此,听信王震,大明要造此一劫。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