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通过学习本书,了解什么是OKR
读本书有三点最关键,让我感觉很有收获的地方:1、OEE(整体设备有效率)指标来反映高质量生产效率;2、管理是为了赋能,而不是为了监督;这句让我很有感触 3、我们的工作其实分为两类:推算型工作和探索型工作,而探索型工作更适合用 OKR 推算型工作(从 1 到 N):主要指根据一系列现成的指令按照某种途径达到某种结果,如商店收银台、电子配件组装等,这类工作需要的是标准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强调的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推算型工作(从 1 到 N)需要更好的管理,应该更适合采用 KPI 的方法。 探索型工作(从 0 到 1):探索型工作与推算型工作相反,必须试验各种可能性,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典型的如广告策划、产品研发等,这些岗位的工作不可复制,需要更好的创意,更大的创新。而在如今的 VUCA(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mbiguous,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企业的巨轮说沉就沉。因此,企业必须敏捷响应外部变化,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和突破创新,让企业的变化速度跟上甚至超过外界的变化速度,以求保持领先。因此,企业内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索型工作,这些工作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探索型工作(从 0 到 1)需要灰度空间、容错能力,更适合采用 OKR 的方法。 尤其这第三点让我搞清楚了什么可以用 KPI 做考核,什么有 OKR 做考核。总之很值得读一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OKR方法论,研究使用。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对 OKR 来说,从战略到年度目标到季度目标再分解到各个关键结果,都要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并确保达成一致的共识,因为只有目标统一、想法一致的时候,才能激发出每个人的创造力。这本书深入浅出,从理论到方法到案例都给出了很多干货,值得推荐!📕 德鲁克认为:“所有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没有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员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那么企业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 要想保持战略和目标的明确,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来规划企业的战略,在执行中,往往平衡计分卡是与 KPI(关键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绩效考核的工具。📕 OKR 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中的 O 代表 Objectives,可以理解为企业目标,KR 代表 Key Results,是关键成果、关键结果的意思,OKR 就是 “为确保达成企业目标的关键结果分解与实施”。OKR 是一套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制定者和执行者目标一致、团队和个人的目标一致。首先,制定公司的 OKR;其次,每个团队定自己的 OKR;第三,每个工程师或设计师写各自的 OKR。这三步各自独立完成,然后对照协调这三者的 OKR。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我将无我,南郭北郭最近看书较快,基本维持了两天一本。分析原因,一则是遇到的书较短,多为 5-6 万字,二是多是非虚构小说或生活故事,人间烟火抚慰人心,让人欲罢不能又酣畅淋漓。我看书比较随性,什么书都看,什么书都听,偏门的《从零到无穷大》,科学的《向火箭科学家学习》,流行的罗胖的《阅读的方法》,传统的《万历十五年》《曾国藩家书》…… 很多书翻完就过了,但有一类除外,管理类的,或许是因为工作中用得着,用得多的原因…… 接触 OKR 是在 2021 年的秋天。当时听到这个概念,找了 3-4 本相关的书翻看,然后用了两周的时间思考,得出结论是 ——DX 不适合用 OKR,虽然它的后端及管控部门应该用,但其企业文化、分配机制和管理系统没办法让 OKR 真正落地。年末的时候,开始构思 22 年公司绩效,思前想后,纠结再三,最后抛出了个 KPI+OKR,带着许多的稚嫩和假专业。领导说:可以考虑把 OKR 用来推动项目,我说:可以考虑。领导说:能不能给 OKR 一些绩效权重。我说:可以研究…… 读书最大的痛苦,或许是能让自己知道,自己在滥竽充数。明明不可为,明明就不对,却还要牵强附会,假装专业。有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她最近也在看 OKR,想在部门内用。我说:OKR 挂钩绩效就变味了。她说:何必在意,这就是个工具而已。是啊,何必在意,这就是个工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