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7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永流传

    《哈姆雷特》实在太有名,即使是多年以后的重读,依然会惊叹于那些经典的句子,感叹其经久不衰的魅力,特别是随着阅历的增加,台词对白中表现的平淡但深刻的人生哲理更能引起深深的共鸣。  《哈姆雷特》被看作莎翁的巅峰之作,不是浪得虚名。从故事的构架到人物的塑造再到语言的深邃、华美,无一不让人着迷。《哈姆雷特》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王子复仇记。但莎士比亚并没有把这个故事写成《狮子王》那样的英雄长成的励志故事,他用悲剧的故事构架赋予了这个故事更深刻的内涵。他要借着一个复仇的故事探索诸如存在与毁灭、正义和邪恶、杀戮和救赎、贪婪与节制等等哲学问题;他要把人性丑陋的一面撕开展现给人看 —— 人对于权力、名誉、欲望的追逐永不停息,即使有着虔诚信仰的基督教徒,也会用阴谋和暴力追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美德被抛在一边。但这些人物并非全恶,窃取王位的叔叔也会在夜深人静时遭受良心的谴责;王后的变心只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在虚荣心驱使下自欺欺人的自保;王子代表着正义,但他在误杀老大臣后却没有丝毫的愧疚,还有他骨子里的优柔寡断,所有这些都让人物立体而真实。    故事的结局最终引向了虚无和幻灭,复仇者、作恶者、旁观者、助恶者都失去了生命。在死亡面前,所有都归于虚无,身前的一切全部清零,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莎士比亚通过埋葬死者的坟墓消解了身前追逐的功名利禄的所有意义。   最有意思的是,莎翁给这个故事一个存在主义式的荒谬结局,一个费尽心机的追逐者,在放弃追逐的时候,他放弃的东西突然从天而降,被丹麦打败的挪威王子成了丹麦王位的继承人。人生如此无常,得到和失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许,我们可以因此把得失看淡一点,抛弃妄念,懂得珍惜。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纠结(愚蠢)的下场

      这是一个 N 输的大结局。联系到前几天看的人类愚蠢基本定律,1. 愚蠢的人很多,可以说每个人都在犯蠢 2. 愚蠢和智商无关,其实这部剧里的人智商都挺高的,只不过有些人高估了自己。(哈姆雷特装疯已经很能表现他的智商了)3. 损人不利己,对,最后都死了 4. 愚蠢的破坏力,都死了还有比这破坏力大的吗?而且有权利的人还能害死更多的人(跟王子去英国那二位)5. 愚蠢的人比恶棍危害更大。(现国王其实属于恶棍,他很单纯就是想弄死哈姆雷特父子;哈姆利特则不同,都弄死了,管他们是女友,准岳父,还是好友,通通死掉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父王被害,叔叔上位,弄臣帮凶,王子复仇不易。有王后母亲、可爱女友,有亡灵感召、挚友相助,最终复仇成功 —— 这是哈姆雷特,也是《狮子王》。莎士比亚写尽了生死爱,inspired 无数后来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在20220423的旧作

          #哈姆雷特 # 赶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之前把《哈姆雷特》复读了一遍,莎翁说:“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做为莎士比亚最广为传颂的一部悲剧,它已然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超文本,且不提这部作品被各文学流派引证之频繁,那个离我们过于远,捡个离现实近一些的说道说道,我们的周遭不乏有没读过或看过之任一版本剧目的人也会有说出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的司空见惯。如果说,哈姆雷特是一个过度思考而散失行动能力的具象,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鲜有思考而忙于行动的堂吉诃德。在生命际遇的不同时期,看同样的作品大概率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触。早期,我不曾想,哈姆雷特对其母亲是否存有 “俄狄浦斯” 情结,哈姆雷特或许爱着他的母亲,毒死父王霸占母亲的叔父,无外乎是把他隐匿于内心的欲望付诸了行动(荒唐吗?无荒唐不创作)。不曾疑问于哈姆雷特对奥菲莉亚的爱情,那些吐露情愫的文字表达,那些人类原初情感的宣泄,那一幕场景:深情凝望,然后决然离去。他的嘲弄、指责和鄙视,或许都是在那个巨大权力机构下的不得已的伪装,现在看来,其实未必,有些人在其有限的精力支配中并无爱情(也可追述到 “什么是爱情” 的问题)。也加强感受于,所有的恋他都是自恋(拉康),更爱自己,尊重自己的内心生长才是永恒的旋律,切忌自我沉沦以及更为可怕的为他沉沦。虽然这个阶段的我,依然被执所困,在努力达成中,追寻着能早日超然于得失。读书日,不同于多年前微博发出的照片,在这个纪念莎翁,有书共读的日子里,激励每一个每一时每一刻都不断向上的个体发出光芒。最后引用一段原著中的话收尾:”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要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来惭愧,莎士比亚的作品只记得大学时期看过一本《麦克白》。中文版看起来挺流畅,尽管翻译会流失很多精髓,还是能看出莎翁的句子有很多机智诙谐甚至不免粗俗的地方。第一遍其实也就看个故事梗概,以后再慢慢看原版。争取今年能把莎翁的作品看个八九不离十吧,以前总觉得体量太大了一直不敢开始。时间不等人。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哈姆雷特》读后感:1、与其相信人,不如相信人性,在欲望面前,行为容易扭曲。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即使知道事实的真相,也未必能够说服自己做到;3、相由心生,良心犯了错,眼睛和面向会出卖你;4、任何时候改正错误都不晚,它都是向善、向好的最早时间;5、所有的算计和计较都是给自己设的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中的经典

                第一次阅读,虽然理解的没那么深刻,也感受到了经典的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 哈姆雷特 » 有千面,所以才让世人看到千面,不是世人视角不同,是作品横贯古今、纵横世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没有看过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不知道哈姆雷特的剧情,单就剧本的阅读体验来说,对白确实很精彩,但套路没什么出彩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眼中的哈姆雷特

                      所谓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既犹豫,又带着鲁莽,同时机智勇敢的人。犹豫在于:未在合适时机完成复仇大业,最终虽复仇成功,却落下了一大悲剧:未来的妻子和大舅子,老丈人;自己的母亲还有自身都失去了生命。鲁莽在于:刚从父亲灵魂处得知真相就下定复仇决心,以及最终决斗时中计而亡。机智勇敢则在于:识别出国王暗杀自己的阴谋,并在最后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命运。莎翁用华丽的词藻,把人性的刻画得淋漓尽致:世间人之变化不过如此。同时,莎翁还通过人物的对话,向我们传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念。这些事物的结合,最终刻画出了鲜明特点的哈姆雷特,也成就了这一经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接受人间

                        看到人间的真实,客观现实就是客观现实和你如何去看世界没有任何关系,接受世界的悲剧性,更有力量的活下去。我要求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哈姆雷特,优柔寡断,毫无作为,死于自以为是的自恋。无法当坏人吗?明知那是杀父仇人,即使他是你叔叔又如何呢?以德报怨吗?想让他自我忏悔,然后郁郁而终吗?直到看到要杀他的文件,才有所醒悟,但依旧没有立即动手,不知道是在犹豫什么,顾虑什么,担心什么。非要被逼到墙角才肯发作是吗?,绝不做那所谓的坏人是吗?不知道要表现什么给别人看。费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剧,明明可以不

                            看的过程始终有《夜宴》既视感,最后的结局实在太悲剧了,如果奥菲丽拉或王后还在,也许哈姆雷特就会选择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愧语

                              莎翁不愧是莎翁!这样的哈姆科特怎么能让人爱得起来,恨得起来,骂得起来,赞得起来。果真是千个人心里有千个人的哈姆雷特。全书还是入世的教科书,好说话,说好话就要看这本说话好的惊世之作。能敢在这书后也留下评语的也没得几人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留学德国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王去世而回国,发现叔父克劳狄斯已经娶了母后,并登上宝座。后父亲亡灵向他揭露叔父杀兄篡位的真相。哈姆雷特意欲复仇,但犹豫不决,还误杀了爱人奥菲丽亚之父。最后他和仇人同归于尽。传统复仇剧,但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已成为欧洲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语言华美,寓意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有喝彩,喝彩。以及一遍又一遍的去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写书评,不知道写啥,就摘抄了几段很有意思的句子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死亡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勇敢?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但是如果这种睡着会做梦,那该怎么办?  有一群精明的蛆虫正在他身上大吃特吃哩。蛆虫是全世界最大的饕餮家。我们喂肥了各种牲畜给自己受用,再喂肥了自己去给蛆虫受用。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张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  恺撒死了,你尊严的尸体,也许变成了泥把破墙填砌。啊!他从前是何等的英雄,现在只好替人挡雨遮风!   生者   个人要是把个人生活的幸福和目的,只看作吃吃睡睡,他算什么东西?    因为人的想法是变化的,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延迟,那时候再空谈该做什么,只不过等于聊以自慰的长吁短叹,只能伤害自己的身体罢了;  我们应该承认,有时候一时孟浪,反而可以做出一些我们深思熟虑后不成功的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