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印象派的对手了解印象派(3.5分)

    我们这个时代对印象派以及相关的画家都非常熟悉,而与印象派对立代表着当时主流艺术的学院派画家却早已被人遗忘,尽管他们曾经红极一时、炙手可热,但他们的对手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如今,他们大多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是作为印象派的背景和映衬而偶尔被提及。但如果要深入了解印象派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回到十九世纪,从学院派兴盛的时代说起。     该书的作者马萧试图通过对学院、沙龙、画廊以及学院派艺术家的介绍,还原十九世纪法国作为世界艺术中心的历史场景。在梳理了学院艺术随着王权的衰落、宗教的式微、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照相技术的出现所发生的巨大改变后,分析了艺术在题材选择、风格表现、技巧展示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如何一步步催生新艺术的诞生。印象派正是当时最具革命性的流派,但其依然是从学院艺术中长出来的一根斜枝,因为印象派画家多是通过学院教育被培养出来的,他们在掌握了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开始反抗传统,可以说正是学院艺术孕育了印象派。     书中提及了许多活跃在那个时代的学院派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虽然作者力求营造出历史的现场感,但因为这些画家及作品都比较陌生,因而显得信息量过大,如果对西方艺术史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本书读起来会有一些吃力。但毋容置疑,相比于其他传统的西方艺术史,这本书提供了大量此前其他的书籍没有提供的信息,是对这一空白的填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什么决定了艺术家在后世的地位

      为何马奈等印象派画家 “站在聚光灯下之时”,卡巴内尔等学院派画家却 “尽数隐没于黑暗之中”?就印象派这个参照面来看,全书对学院派的讨论带有一种辩护性,好处很明显,印象派诞生时期的历史处境和历史土壤显现了出来。而对学院派来说,则重新获得了聚光灯,一种在印象派经典化的背景之下的重新审视。科技左右了内容,文化又引导了趋势,谁成谁败似乎努力和天分也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确实是市面上讲画,聊十九世纪近现代法国绘画的书籍中角度别致,观点立意鲜明的小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和印象派同一时代的其它画派

          如果只是对印象派感兴趣大可不必进来读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看了画~不懂艺术,没看文字~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