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彩的战史佳作

    非常棒的书,全面立体讲述二战中从珍珠港偷袭到中途岛海战完毕美日太平洋战争,如果看过电影《决战中途岛》(2019)感觉此书就是电影剧本,而且比电影更细腻详实的全方位介绍和描述了日本美国两国众多领袖将领的表现,非常精彩。资料丰富,笔触细腻栩栩如生,是讲述二战太平洋战争的佳作,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开始美军的狼狈和惨痛损失,也竭力正面描述山本五十六,反而更能凸显美军的勇猛,此类非虚构作品是欧美作者的强项,整篇作品用大量具体的细节故事串联组成,很强的画面感,中国的《演义》也很生动,但又太虚构。印象深刻的几个情节:1. 美军为复仇从航空母舰上起飞陆战远程轰炸机轰炸东京,起飞的惊心动魄,电影中有很好的还原,但结果是日军大量残杀了东南亚的美军战俘,更恶毒的包括使用毒气对美飞行员落地中国地区进行屠城。2. 珍珠港日本虽然击沉了美军主力战列舰,反而让美国更全力发展航母。中途岛美军依靠情报和运气全歼了日本航母,成为转折点。但真正让日本战败的还是两国国力的的实力差距。日本战时军工生产提高了 5 倍,但美国全面开动后提高了 25 倍,军工生产能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开战就已经注定失败。3. 狭窄的民粹主义只能煽动一时,日德两国的单兵战斗力都是很厉害,但战争是开战容易,终战难,日本开战的旗号是解放亚洲人民,但在中国及其占领区的暴行,自然让其深陷其中,人和资源越打越少。战术层面再英勇,战略错误终将失败。讲的高调一些,正义一定战胜邪恶。二战后美国多次战争,从越战到近期的阿富汗都是铩羽而归,中国对印对越局部战争的及时止战是真正的大国智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进击的日本

      这本书是作者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 的第一卷,涵盖的内容基本上和电影《决战中途岛》是重合的,描绘了从珍珠港到中途岛的太平洋战争历史。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英文版的副标题是 “the war at sea in Pacific,1941-1942”。所以,这一卷对军事部分的描写,着重于美国航母舰队在战争初期六个月的行动和经历,尤其是空袭马绍尔、空袭东京、珊瑚海和中途岛四场战役,侧重于 “war at sea”。对于新加坡、菲律宾这样的陆战着墨不多,或是一笔带过。这本书运用了比较新的军事史研究成果,如关于中途岛战役的《断剑》,在观点上是比较前沿的,这是很好的优点。同时,这本书又不是枯燥的纯军事史,写的非常好看,尤其是第三章对日本帝国如何走向战争的分析,非常发人深思。在写海战的时候,作者花费了很多笔墨,对士兵的伤亡、舰船的沉没做了很有电影感的描写,让整本书充满了史诗般的氛围。推荐朋友们可以搭配电影《决战中途岛》一起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燃烧的大洋》: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2022 年第 3 本书《燃烧的大洋》读完。本书的作者伊恩・托尔,美国历史作家、海军历史学者。他先后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和哈佛大学,曾短暂进入政界,之后又投身金融行业,在多家银行担任分析师。但他一直对从事历史研究的梦想念念不忘,2002 年开始专心从事写作。2006 年,托尔以一部《六舰》一鸣惊人,赢得广泛赞誉,次年荣获海军史领域的重磅奖项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奖和威廉・科尔比奖,还入选《纽约时报》编辑选择奖。此后他又撰写了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即《燃烧的大洋》《征服的怒潮》《诸神的黄昏》,本书为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本书可谓太平洋战争史初期的一幅全景画卷,序章从马汉的海权论开始,谈及日美两军的海军发展形势以及日美开战前的宏观态势。从第一章的突袭珍珠港事件开始,战争拉开了帷幕,一路从描述日军从突袭珍珠港成功到侵占东南亚威逼澳新太平洋区域的节节胜利,到美军从匆忙迎战到稳住阵脚到利用信息战及陆空协同优势获得的中途岛大捷。全书行文流畅,史料丰富,既有宏观的战略形势及日美重要人物深入描绘,又有战场细节及一线参战官兵的亲身经历。读者跟随着作者的文字,既有俯瞰全局的宏大视角,又有战场一线的硝烟弥漫,可谓是酣畅淋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细节中存在偶然,长期中则是必然。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的节节胜利,一方面来自于日军的精心准备,从零式战斗机性能的卓越到世界数一数二的飞行员素质培养;一方面来自于盟军的轻敌心理,过分相信自己的军工优势,种族偏见轻视日军的战斗素质。美军珍珠港被日军不宣而战突袭的惨痛损失可以说具有偶然性,而从英军重兵把守的 “东方直布罗陀 “新加坡被日军以少打多的耻辱性惨败,到美军名将麦克阿瑟所驻守的菲律宾的陷落,则更体现了在太平洋战争早期,双方准备及心态的不同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对于日军来说,太平洋战争的最终败亡也具有必然性,日美之间的国力差异巨大,日本自然资源稀缺,石油、橡胶和矿产都需要进口(日本向美国开战的一个重大原因也是因为日美谈判破裂,美国开始禁运日本自然资源)。而当美国将工业全面军事化后,日本初期所取得的战争成果就显的微不足道了。“在 1940 年和 1943 年之间,英国的军工产量增加了 2 倍,德国和苏联增加了 1 倍,日本增加了 4 倍。而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军工产量增加了 25 倍。 1939 年,美国的飞机产量为 5 856 架;到 1942 年,美国的飞机产量达到了 25 436 架。仅在 1944 年一年,美国就将生产 96 318 架飞机,超过日本在 1939 年至 1945 年间的总产量。” 就算中途岛海战的结果改变,也只是延缓了日军最终败亡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的一刻,整场战争的最后结局就早已注定。本书整体打 9 分,推荐给对历史,战争史感兴趣的朋友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二战,从而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国家跟人一样,非要去赌一个不可能的结果,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写二战太平洋战争的书,从详细的战斗细节、武器特点、对重要人物的经历、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能看出作者的用心、细致及大量考证。作者对于许多事件所带来影响的分析也令我耳目一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燃烧的岁月

              我们喜欢一本书,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那段历史或者说领域是你感兴趣。但还有两种是在前面基础上吸引我的。第一种是 字里行间描绘出完整的画面。在这本书里,描述日本人卧薪尝胆偷偷制造大和号时的场景,仿佛一台摄像机回到那个灰色压抑的时代,在我脑中直接勾勒出画面。第二种,字里行间可以让你感受到历史的脉络。这本书看起来是在写太平洋战争,但更是在写时代洪流下的我各种偶然汇集成必然第三种,字里行间会带你思考。书里对海权论,对战略的诠释,让开始理解那个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燃烧的大洋:1941—1942,从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

                好消息是,又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伊恩・托尔《燃烧的大洋:1941—1942,从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这一册重点介绍了珍珠港,杜立德空袭,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几次战争,还分析了尼米兹,山本五十六,金,南云忠一的人物性格,历史背景可谓太平洋战争史初期的一幅全景画卷,序章从马汉的海权论开始,谈及日美两军的海军发展形势以及日美开战前的宏观态势,到全书最后,中途岛海战 -- 太平洋战争的重大转折点,都有详细描写,跌宕起伏,还原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全貌 “马汉是美国海军军官,也是海军史学家、战略大师,世界上每一个大国的海军都奉行他的原则,并将其运用到实战中。1890 年和 1892 年,马汉最初的重要作品《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由此他享誉整个世界。在这本书和后续的书籍及文章中,他提出了 “马汉信条”,该信条在二战爆发前一直影响着海军战略家的思想,它倡导使用大舰巨炮,将集中优势兵力奉为铁律,主张毙敌于一役,以一场决战彻底消灭敌军舰队。”“等待,想办法活下来,避免把事态扩大,寄希望于未来一一这就是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自由主义者选择的道路。他们认为,假以时日,钟摆迟早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是并没有。最终,他们被迫放弃过去坚持的不同意见,转而高呼极端民族主义者以及皇道神官的口号。奇怪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压制,还是一种精神的劝诫。迫害是有选择性的。退休的法学教授美浓部达吉曾经(在一篇 20 年前的法学文章中)错把天皇称为 “国家机关”。这个老人被公开抨击,被迫从贵族院辞职。美浓部达吉所有过去的书和文章都被找了出来并被烧毁。同行纷纷对此保持沉默。有人请冈田启介首相为美浓部达吉辩护,首相的回答反映了当时的潮流:“我们承担不起犯错的代价。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顺从的态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窥探战争细节的书

                  太平洋战争,是宏大的二战场面中的重要一环。日本人挑起这场战争,有其攫取战争资源、以战养战的战略需要,期间也做对过不少战术层面的抉择。但是,面对老美这只庞然巨物,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也注定了他们的失败,反而还为美国人名正言顺投入战争制造冠冕的理由。如今回头看,日本人的选择或许显得无知而自不量力。但站在当时的那个环境里,也许即便是如今的我们,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出路。这本书描述了战争的诸多细节,以及双方指战员的诸多想法和布置,娓娓道来间,是一番悦读体验,更会引发一番不小的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精彩,而且有种祛魅的感觉,毕竟以往所见有关二战的胜利者的史书,可不会写这么多胜利者当初狼狈的细节。美军一开始的表现,真的是,啧。特别让人愤慨的是情报站的政治斗争,华盛顿那帮人居然能做到窃功栽赃一气呵成,最后居然还能名利双收全身而退,可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拜托这是战时啊!想想中国史书上多少异族或叛军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在朝堂上排除异己的奸臣们以及他们的朝代们的下场,可真是感叹一句美国幸运了。不过从历史的正义观上讲还是要夸夸美国人的,毕竟是反侵略的胜利。而且有些具体到底层个体小人物的细节描述,非常难能可贵。另有些经典事件,比如空袭东京那段,其实我觉得书里可比电影《偷袭珍珠港》要精彩太多了,咳,虽然中国被殃及池鱼遭到日军报复屠杀还是让人有点不大舒服…… 第一次读本书是 21 年,今次是二刷,话说得到有没有追评盖楼的功能啊,下次再来重读,也许又会有新的感受呢(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般的太平洋战争史

                      二刷了,精彩绝伦,从日本发动珍珠港袭击的起因经过以及同步进行的东南亚跳板式侵略,到美国在航母上起飞陆基轰炸机轰炸东京,再到珊瑚岛海战美军取得战略性胜利止住日本南进势头,保住澳大利亚生命线。以二战中可能最重要的战役之一的中途岛海战收尾(详细介绍了美军密码破译工作的成功,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是情报的胜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航空母舰对决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不是不列颠之战,不是阿拉曼战役,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也不是意大利的覆灭,而是珍珠港事件,它让罗斯福得以去做他需要做的事情,同时也决定了德国和日本的命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战争的残酷和现实

                          燃烧的大洋,书名就给人一种震撼,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大洋燃烧呢?战争,充满了艰苦的抉择,几乎能将所有可见的东西融进一个炉子中,最终淬炼出的,其实只能是一声叹息,哪怕对于战胜者,他们心中拥有的,也只是一种悲怆,这种悲怆笼罩了人的一生。中途岛海战,之前知之甚少,觉得美军的胜利理所当然,日本的失败不可避免,读了这段历史,方知从来就无理所当然之事,正义与邪恶,侵略与反侵略,本来就无法在战场上争辩,胜利最终属于谁,也只能看一系列偶然和必然事件错综复杂的影响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经济实力日本注重精神+战术,美国依靠技术+战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扣人心弦的太平洋

                              以前只知道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从未想到珊瑚海战如此精彩。这是本扣人心弦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义终将胜利

                                本书时间跨度为 1941 年珍珠港事件至 1942 年中途岛战役。书中除了有详细的各种数据和作战示意图,还有大篇幅的人物介绍:山本五十六、尼米兹、哈尔西、斯普鲁斯等一系列叱咤太平洋的将军们都跃然纸上,家庭出身,人物性格都有详细描写。当然我给五星好评推荐的原因还有作者对中国战场的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人数也有明确的记述。这是在描写太平洋战争图书中少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