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关于美国海军这段历史最激情、最雄辩、最深刻的作品。

内容简介

1944~1945年,从太平洋中部到日本本土,美国跨越全面战争门槛。

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第五舰队一路向西,引出日本的整个航母舰队,捣毁日军据点;陆战队正面登陆有数万防御兵力的塞班岛,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攻入塞班、关岛、天宁三岛;陆军航空队首次大范围空投凝固汽油弹,火攻东京,使在劫难逃的敌军陷入地狱般的火海。

一系列战役帮助美军开辟了通向日本的空中走廊,使美军得以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

基于权威学术研究、大量一手资料及个人叙述,霍恩费舍尔以其电影般的笔触与敏锐的洞察力,记录了二战改变全球命运的最后一幕。

在这本书中,作者着重讲述了步兵营、海军特遣队和航空中队等形形色色的作战部队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如何进行调遣,如何同仇敌忾,打赢了这场跨半球的全面战争。

同时也记录了这场民族与文化的冲突:面对穷途末路依旧以死相拼的敌军,是否存在合乎道义的方式?比起将敌人活活饿死,用子弹射杀是否更加人道?面对宁愿举家赴死也不愿被俘的日本平民,美军是否要突破道德界限,将炮火对准无辜的平民?

时至今日,世界仍然动荡不安,本书既是对勇者的绝佳纪念,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告诫。

目录

  • 版权信息
  • 詹姆斯·D.霍恩费舍尔简介
  • 权威推荐
  • 部队番号与军事术语
  • 题记 跨越半球的全面战争
  • 序 折戟阿尔及尔
  • 第一部分 海
  • 第1章 反守为攻
  • 第2章 勇闯太平洋中部
  • 第3章 整军待命
  • 第4章 直逼小泽
  • 第5章 克复外殖民地
  • 第6章 敌舰传言
  • 第7章 OBB和UDT
  • 第8章 恶劣天气
  • 第二部分 陆
  • 第9章 更重、更高、更快
  • 第10章 另一个登陆日
  • 第11章 跟踪、袭击、报告
  • 第12章 坦克突击
  • 第13章 山下的景象
  • 第14章 首次对阵
  • 第15章 飞机大战
  • 第16章 快速航母沉没
  • 第17章 为了修建一座更好的机场
  • 第18章 穿越黑暗
  • 第19章 史密斯战史密斯
  • 第20章 撒旦的气息
  • 第21章 日军下达死战之令
  • 第22章 日暮途穷
  • 第23章 狼奔豕突
  • 第24章 自杀崖
  • 第25章 政权更迭
  • 第26章 征服者的天堂
  • 第27章 困兽犹斗
  • 第三部分 空
  • 第28章 横空出世
  • 第29章 胜负在此一举
  • 第30章 匹夫有责
  • 第31章 天赐之风
  • 第32章 死亡之翼
  • 第33章 机遇与疯狂
  • 第34章 灭顶之灾
  • 第35章 大局已定
  • 第四部分 地
  • 第36章 帝国丧钟
  • 第37章 战之殇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气势恢宏的战争纪实大作

    其实在看过近三十本二战方面的书后,我总结出了一个感想,就是这种书实在是太难写了。一件事情有许多面,尤其是战争。这种牵涉到强烈立场站位的事情上,如何尽量牵引住更多人顺着作者预想的角度去介入,去了解这场战争,真的是老大难的问题。 本书作者詹姆斯・D. 霍恩费舍尔,美国海军协会和美国海军联合会成员,被誉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海军史的权威”,同时也是美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毕生致力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史,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海神的地狱》《幽灵船》和《莱特湾大海战》的作者,曾获得美国海军文学奖。 本书纪录叙述时段主要集中在 1944~1945 期间日美两国在太平洋上海陆空的交战史。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日军向平民灌输美国人无恶不作的理念,依据是自己曾在南京大屠杀做过类似的事情 ——“如果他们被美国士兵抓住,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以南京大屠杀为例,‘日本人做了这种事,' 他们会说,‘美国人自然也会这样做。' 你们最好先杀掉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这好过被美国人羞辱、虐待、侮辱和强奸。” 以及,” 负责向广岛投放 “小男孩” 原子弹的机组的成员之一劳伦斯・约翰斯顿在原子弹上写了 “我的中国朋友送给日本的礼物”。总体来说,描述精彩,在许多方面的论述相当细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资海派

    深圳市中资海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香港“中资出版社”在内地的姐妹公司。本公司以“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出版愿景,成立20年来,共出版了图书近两千种。 主要从事“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的文化传播,通过图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业务,为读者开阔事业和生活的双重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