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思考格局常取決於發問的時間尺度:資訊、趨勢、未來
本書融合了哲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橫跨了從 19 世紀的眾多沉船事件,到世界各地關於建設烏托邦的眾多嘗試,再到黑猩猩和大象的社會行為,從愛情與婚姻,到友誼與合作,再到社會網路與文化,克裡斯塔基斯向我們證明,為什麼我們會以社會的形式生活,為什麼成功的社會都具備同樣的特徵,有點像是成功學事後解釋的套路。既然這個藍圖早已被寫定,那為什麼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有戰爭、蕭條、嚴重的不平等?它們為什麼不符合作者說的這個美好的藍圖呢?針對這個問題作者認為應該建立一個更大的視角。假如站在一座 3000 米高的山峰上看兩邊的山,只會看到這座高一點,那座矮一點。但假如站得更高從太空俯視,就會發現山與山其實差不多。當我們建立一個更大的觀察視角就會發現不同社會之間的相同點要比不同點多得多。而且幾乎所有的社會都在向好發展。這個視角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提醒:我們的思考格局很多時候取決於我們發問的時間尺度?有的問題每天就需要被重新回答一次,比如今天天氣怎麼樣?哪裡堵車?這些問題的答案叫做資訊。有的問題每隔幾年就需要重新回答一次,比如最近流行什麼專業?什麼行業更賺錢?這些問題的答案叫做趨勢。而那些最大的問題,則是需要站在更大的尺度上回顧幾千、甚至上萬年的歷史才能做出回答。比如這個世界會變好嗎?人類文明到底在往哪個方向發展?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叫做:未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蓝图》过去我们都觉得,社会的演进,有无穷的可能性。但是,这本书告诉你,人类社会,有一张早已被写定的蓝图。我们不管怎么努力,怎么尝试,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一个符合这张蓝图的社会形态。假如不符合这个蓝图,那么,它的结果就一定是失败的。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样,放在社会演进这件事上,成功的社会都是一样的成功,而失败的社会,各有各的失败。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融合了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横跨了从 19 世纪的众多沉船事件,到世界各地关于建设乌托邦的众多尝试,再到黑猩猩和大象的社会行为,从爱情与婚姻,到友谊与合作,再到社会网络与文化,克里斯塔基斯向我们证明,为什么我们会以社会的形式生活,为什么成功的社会都具备同样的特征。既然这个蓝图早已被写定。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些社会,仍然有战争、萧条、严重的不平等?它们为什么不符合作者说的这个美好的蓝图呢?针对这个问题,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大的视角。假如站在一座 3000 米高的山峰上,看两边的山。你只会看到,这个高一点,那个矮一点。但是,假如你站得更高,从太空俯视,你会发现,山与山,其实差不多。说白了,当我们建立一个更大的观察视角,你会发现,不同社会之间的相同点,要比不同点多得多。而且几乎所有的社会,都在向好发展。我觉得这个视角,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那就是,我们的思考格局,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发问的时间尺度?有的问题,每天就需要被重新回答一次,比如,今天天气怎么样?哪里堵车?这些问题的答案,叫做信息。还有的问题,每隔几年就需要重新回答一次。比如,最近流行什么专业?什么行业更赚钱?这些问题的答案,叫做趋势。而那些最大的问题,是需要站在更大的尺度上,回顾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才能做出回答。比如,这个世界会变好吗?人类文明到底在往哪个方向发展?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叫做,未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部关于智人合作进化的大图景一直以来,智人个体的生存本能被描述为 “自私的基因”,合作与利他的行为被认为是社会文化进步的产物;将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相对立,是启蒙时代以降,思想家们将科学与人文天然地分开研讨的典型做法;本书将人类基因(或广义的生物基因)看作是具有更高阶智慧的多选择战略主体,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叠加态,随时随地准备根据具体情境在合作与竞争中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这让现代文明的和平与繁荣背后的人性之善良天使得到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解释,合作进化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终于合而为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得悉真相,而且科学研究要求以可验证的、可重复的方式将逻辑和数学应用于自然世界。还原主义假设,整体无非就是各个部分的总和而已。将社会还原为一系列普遍特征或一小部分规则,例如社会套件,这种努力在许多人看来是有问题的。这是对本质上复杂的和不可还原的事物非常粗暴的过度简化。还原主义忽视了涌现这个现实。所谓涌现,指的就是整体可以拥有它的各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性质。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研究的主旨一直是通过推进到更小的单位来增进理解的,这种做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将物质分解为原子、质子、电子和中子,然后进一步分解为夸克和胶子来理解物质。与此类似,生物体也可以一步步分解成更小的单元,从组织到细胞,再到细胞器,然后到蛋白质和氨基酸,再到 DNA。但是,相反的方法却不是一定行得通的。通过将各个部分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来了解会发生什么情况,通常要困难得多。因此,整体主义方法在科学或学科的发展历史中出现通常会晚得多。不过,重新组合在一起,或者,至少是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一环。简而言之,我认为,我们对社会遗传基础的研究不能仅仅采取还原主义方法,恰恰相反,还原主义方法为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整体理解奠定了基础。本质主义立场是指,物质世界(包括人和社会)中的事物都有一组基本属性,那是它们拥有自己的身份(同一性)所必需的。就像实证主义一样,本质主义也至少可以追溯到柏拉图那里。柏拉图阐述了 “形式” 理论,他指出,虽然每一把具体的椅子都是不同的(例如,餐椅、户外椅、三脚凳、躺式按摩椅、弹射座椅等),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为一把椅子的 “本质”。本质主义对事物本质的推理,超越了特定的实例,而且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决定论是指这样一种立场,任何系统的状态都完全由它的上一个状态或若干个状态确定。不同于与人的天性有关的本质主义(它在自然天生/后天培育二分法中明确地和含蓄地倾向于自然天生一方),对于是我们的基因、还是我们的环境、抑或是我们的文化 “决定” 了我们的行为,决定论的观点是,这些是不可知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