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之强大,端赖于我们身披着一套厚重的文化铠甲,每副铠甲都是为适应特定生态位而特制的,当个人离开他熟悉的自然或社会环境时,这套铠甲就很大程度上作废了,甚至成为累赘,此时他就变得异常脆弱无助,就像一只丢失了海螺壳的寄居蟹,拖着柔软腹部蹒跚于沙滩,随时可能被海鸥吃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历史中缓步前行

      起初看这本书,还以为是一位很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写的。内容上不自觉体会到一种 “傲慢” 的状态。整体和历史绑定,各个国家之间的历史,甚至有远古时期的历史来回跳转。阅读感对于我这种历史小白来说不太友好。一些穿插的小故事还挺逗。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是艺术 但实现艺术要靠技术

        书中序言的一段话,我觉得特别好。“每当你沿着线状追问链条往前跨出一步,就抛掉了许多相关因素,而专注于你挑中的那个,这样的探索可能得到一些很有价值的局部认识,却不能产生一幅完整的图景,对改善探索者个人的已有图景也毫无助益,甚至更糟糕,过分高估自己所关注问题的重要性常常将一个人在现实事务上的判断力拉低到不可救药的水平。” 我们身处在这个社会中,很少跳出所处的位置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是一本帮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探寻本质的书,非常值得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为什么要群居?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78 本)📚📚《群居的艺术》📚📕 人为何有自由意志?因为我们的选择是不可预知的。为何不可预知?因为运行我们心智的神经系统,有着物理上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又是哪儿来的?来自神经工作中的量子效应。Duang!量子神经学挽救了我们的自由意志!📕 每当你沿着线状追问链条往前跨出一步,就抛掉了许多相关因素,而专注于你挑中的那个,这样的探索可能得到一些很有价值的局部认识,却不能产生一幅完整的图景,对改善探索者个人的已有图景也毫无助益,甚至更糟糕,过分高估自己所关注问题的重要性常常将一个人在现实事务上的判断力拉低到不可救药的水平,“有些话荒唐得只有哲学家才说得出来”—— 这绝不仅仅是句笑话。📕 描绘一幅世界图景,这听起来是件令人生畏的任务,然而在我看来,拒绝它并不是一种谦逊,而只是心智上的顽固或懒惰,因为我们既然能够作为一种波普式造物(Popperian Creatures)而存在并行动于这个世界之中,就必定已经各自拥有了一幅属于自己的图景 —— 无论多么粗略、模糊和残缺,只是通常人们都懒得加以审视和表述,或者不愿将其袒露在阳光下,接受理性的批判。📕 俗人一样,哲学家历来享有无视专业边界和免于实证研究的特权,一个领域一旦专业化之后,便大可以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人人都有且必须有一个世界图景,哲学家只是在维护这一图景上特别勤快一点,时时审查和调整它,以便容纳和组织不断涌入的新经验,并且愿意多花些工夫将它描绘出来,与人分享。📕 社会规模也是复杂知识系统的存在前提。在无文字时代,知识分散存储于个体头脑之中,因而总的知识量由个体数量和个体之间知识差异度决定,小群体不仅个体数量少,并且由于缺乏分工和专业化,知识与技能的个体差异也很小;就好比生物有机体,如果细胞数量很少,而且细胞间分化程度很低,就搭建不出太多有意思的复杂结构。📕 群体的知识系统就像一个观念池塘,观念在其中冲撞交配,产生新观念,组合出新结构,就像原始汤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产生新结构一样,要出现这样的效果,必须有庞大的个体数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学家、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过著名的 “邓巴数” 理论:因为灵长类动物大脑的认知局限,每个人能维系的熟人关系的数量不超过 150 个。在人类早期社会,“邓巴数” 就像一个魔咒,一旦某个社会组织的成员超过 150 人,那么这个组织就会自动发生分裂。那么,今天我们人类身处的大型社会,究竟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又是哪些因素在支撑着不断扩大的社会组织?这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个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新视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动小型熟人社会向大型社会扩张的因素有,暴力冲突、家长权威、专业团体和武装集团。作者认为,暴力冲突是人类组织进化的核心动力,小型定居部落为了避免暴力冲突,必须对内扩大自己的人员规模,对外跟其他部落结盟。小型定居部落不断扩大,为了维系族群成员的紧密关系,家长权威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使邓巴数限制从个人维度上升到家庭维度上,让族群的规模成倍扩大。专业团体依靠师徒关系构建社会组织,完全摆脱了血缘和地域的限制,这是社会组织向大型共同体发展的关键一步。武装集团的企业化,直接导致了国家雏形的诞生,这种变化给社会结构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人类社会组织在扩张之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再也不会退回到部落状态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集大成的著作

                内容之丰裕,思想之成熟,视野之广阔,真让人叹为观止。值得人一读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更推荐前半部分

                  个人感觉前半部分写得更精彩,分析更加到位,后半部分内容质量有所下降。这本书起先是从得到听书里面看来的,内容很好,特地读了原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交流 合作推动下的群居生活

                    因定不变的相邻关系为双方带来 “交往将无限期持续下去” 的预期,而这预期正昰达成合作的重要条件。社交需求甚至可能是推动人类大脑与认知能力进化的主要动力。自发权威没有多少强制力,他们的工作主要依靠自身的声望,社会资本和社交技能。大脑的存储和运算能力,已成为我们扩大社交圈规模的瓶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对现代性荒诞的体认,陷入了过度反思的怪圈。甚至,一度成为了衰退论的支持者。后来,读历史读社会学,终于在这本书里完成了思维上的合题。书中三章分析了大型社会形成的动力、阻碍和未来发展。人类自丛林走出,定居,以家庭为单位开垦,连接成为氏族部落,形成城邦,直至国家雏形的诞生。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出现,都是由于更多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集体和个体有时相互融合,有时相互斗争,过程血腥,结果总会生成更加高级的普世的精神。如:平等,自由。让你回到过去,你会选择哪个时期?不,现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群居的艺术

                        本书三个重点内容:第一,小型熟人社会向大型社会扩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作者认为,主要动力有四个,分是:暴力冲突、家长权威、专业团体和武装集团。第二,人类社会在扩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习俗、交通、通信、信仰等因素。第三,在社会扩张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什么来支撑全新的社会结构?很幸运的是,人类创造了一个替代物,那就是权利。说到这儿,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权利的神奇,往小了说呢,权利的兴起,让个人行动变得更加自由,往大了说呢,权利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认为,在社会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权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本概念书

                          作者很博学,有很多概念。 不过没有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观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简史的感觉

                            角度很独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以跳着看

                              可以看看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辉格围绕着邓巴数限制展开了讨论:从父权制家长体系,再到姻亲和通婚制度的发展,乃至宗族制度、祖先崇拜的起因,都可以从人类生活方式由游猎转向定居之后,种群间激烈的彼此生存竞争与默认敌对状态找到缘由。通过建立层层叠叠的等级控制关系,某一个社会群体的统治阶层,最后可以以邓巴数 N 次方的方式来扩展自身人际关系,进而控制下层群众及社会资源:这就是人类社会最初能够建立起贸易城邦、部落联盟、乃至控制整个大型国家的贵族世家与门阀的组织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群居的艺术,探索底层逻辑

                                群居的艺术,探索底层逻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光看书名怕是会错过的一本好书

                                  从过去到现在,人们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现在社会的关键支撑是什么?惯例,规则,制度等等是怎么演化来的?所有种种社会演化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一些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艺术,是自下而上的艺术

                                    群居,不是依靠至上而下的设计,而是自下而上的艺术。部落,民族,国家,乡绅,所有群居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最早的温饱问题,到群居以后,权利,个体与群体各种矛盾的新问题。文明,习俗,权利,法律,的塑造都靠群体去磨合。看人类不能只用人类学的视角,必须用社会学的视角,因为人生而处在社会之中🤣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