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6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六招让孩子积极主动写作业》

    【格式引文】项目著。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六招让孩子积极主动写作业。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3.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EgTeqkELqWGpA4Ip 因果定律,也称因果法则,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它是指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成功或失败,都并非偶然,而是因果关系使然。和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两位东方哲人 —— 佛陀和老子,同样用因果关系描绘世界万物的规律。坐在树下的牛顿,被苹果砸中了脑袋,他没有抱怨自己真倒霉,而是苦苦思考苹果不往天上飞而往树下落的因果关系是什么,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在因果定律上,无论东西方的哲学家,还是科学家,惊人一致地认可它的必然。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就如书名《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我一直带着 “边界感” 这三个字来阅读本书。毫不夸张地说,每读一章一节,都是醍醐灌顶。陪孩子做作业,我们之所以出现烦躁,是因为我们越界了,把属于孩子的事情揽过来做了。孩子对学习兴趣缺缺,我们要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观察,最简单一个就是睡眠是否足够。总是玩玩具不做作业,是我们没有陪孩子做好时间规划。给孩子留白的时间,让孩子在这段时间内无所事事、发发呆。会休息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留白”,才有更多的可能性。孩子学习出现的问题,你几乎都能从书中找到原因与答案。最近我也实践了书中部分方案。孩子沉迷玩玩具,不做作业的时候。我不再大吼大叫,我很平静地对他说:“作业是老师给你布置的,是你的责任,并不是妈妈的责任,你可以不做作业,明天自己跟老师交代就可以。” 听完我的话,孩子的表情是惊讶的,接着他说我做作业。再有一个是时间管理,我们约定好学习、玩玩具、看电视、睡觉时间。在小爱同学智能音响设置好时间。闹钟一响,他都很积极地响应。看着孩子的改变,证明了我阅读作者的这本书已有用书效果。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者的名字有意思

        一个孩子在火车座位上,用脚不停地踹前排的椅背。母亲看到了,不由分说,抬手啪啪就打。观者纷纷鼓掌叫好:“这个妈妈做得好,现在不教训孩子要懂规矩,将来长大了不守规矩就要被别人揍。” 孩子干扰了别人,这确实是一个不好的 “果”,但 “因” 呢?“因” 是母亲并没有在上车前就教会孩子在火车上哪些事不能做,打扰到别人不好。既然 “因” 出在母亲身上,她为什么不打自己呢?道理不言而喻。那个被打的孩子会因此开始守规矩吗?心理学告诉我们:不会。因为他受了皮肉之苦,心智进入防御和委屈的模式,他的所有注意力都是 “我疼”、“我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好难过”,而不是 “我该遵守什么样的规矩”。事实上,成年人中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多是童年没有被尊重,没有接受真正教育的人。他们在打骂声中长大,他们学会的只是用打骂解决问题,用暴力发泄情绪。正确的做法很简单,母亲平和地向被干扰的人道歉:“干扰到您了,十分抱歉。” 然后,母亲温柔地对孩子说:“宝宝,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上车前忘了告诉你,火车上有一些规矩,比如不能踢别人的椅子,那样别人会很不舒服,你看,妈妈要是这样不停地推你的椅子,你是不是也感觉不舒服了?咱们以后不打扰别人就好了。” 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感受到的是爱,是温暖,他的注意力自然放在了坐火车的规矩上,很容易学会。家长看到孩子身上某个坏毛病(“果”),就直接训斥,甚至动手,却从来不思考造成这个 “果” 的根因是什么,其核心就是家长不懂因果思维。而在作者的这部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教育因果的思考,十分值得学习。比如在推荐序中提到了女儿的写作业方面,作者是这么讲述的。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催女儿心心赶紧去学习,言语中常不自觉地带着不满情绪。后来我发现,越这样催她,她越不开心,越会在写作业过程中磨蹭。我忍住不催她,也许她磨蹭 10 分钟才想起写作业,如果这时我送上一句鼓励,“今天不错啊,妈妈没提醒,你就知道主动写作业了”,孩子就会更有信心,写作业时会更努力地做好;如果她发现自己写作业时间太长,没时间玩,也会请求我与她一起想办法进行时间管理。前者就是负循环 —— 家长催促,孩子反抗,家长不再信任孩子,只能再次催促。后者是正循环 —— 家长等待孩子积极主动(或被简单提醒一句)去做事,孩子迈出一小步,家长就进行鼓励;受到鼓励,孩子有动力做得更好;因为孩子做得好,家长更信任孩子!亲子互动模式是负循环还是正循环,差别就在于家长是否从内心相信 “孩子也希望把事情做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能否敏锐地发现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并及时予以鼓励。人性是复杂的,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 “天使” 的一面,也有 “魔鬼” 的一面,孩子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更多地看见孩子 “天使” 的那一面,孩子就有动力做得更好,展现更多的美好;如果我们不断激发孩子 “魔鬼” 的那一面,孩子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陷入恶性循环。教育不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更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教育只是爱与被爱的关系。掌握因果定律,放弃对结果的执著,在 “因” 上努力,才是道法自然。在孩子的学习上,混淆边界,越俎代庖,是当代父母的常见问题。催促,指责,包办,从来不能收获一个自动自发爱学习的孩子,它只能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守住父母的边界,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不能真正理解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就不能做到知行合一。爱与自由的口号谁都会喊,但一做就干反教育常识的事比比皆是。从来没有完美的小孩,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问题,才是父母真正的功课。这个功课需要父母的耐心、细心和稳定的情绪。无疑,作者给广大父母展示的这门功课怎么做,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这样做也可以母慈子孝

          陪孩子写作业,或者督促孩子写作业,对父母来说真是一件很消耗心力的事情。因为看着孩子一写作业就磨磨蹭蹭、马马虎虎的样子,就经常会忍无可忍的开启 “大呼小叫”、“鸡飞狗跳” 的模式。其实这个模式不是父母故意找茬,也不是孩子不想写作业。而是在开启写作业这件事情之前,隐藏在作业后面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就已经存在,写作业只是这些问题的一个导火索。《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六招让孩子积极主动写作业》这本书就从写作业入手,不仅用六招让孩子写作业更积极主动,也从最底层的逻辑上解决隐藏在作业后面的相关问题。这本书的作者项目老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在孩子上学后也在陪写作业方面遭遇了孩子拖拉、磨蹭,大人催促、指责、身心俱疲的恶性循环状态。她说:“有一段时间,我也陷入这种 “恶性循环” 中,感到非常挫败与无助。后来,我发现正是因为我们丢失了 “边界感”,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学习、写作业,这本是孩子的课题。当我们没有边界感,对孩子妄加干涉、过度控制时,其实我们是将孩子的课题背负在自己身上。我们累得气喘吁吁,孩子却越发觉得学习这件事与自己无关”。原来这个 “边界感” 才是隐藏在亲子关系和作业后面最根本的原因所在。那怎样才能做 “有边界感的妈妈,拥有不用督促的孩子” 呢?作者从自身经历讲到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父母边界感的缺失会带来哪些问题。也讲述了如何有边界感的去陪孩子写作业,以及如何有边界感的去帮助孩子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最后还提及了父母的情绪管理。1. 边界感的缺失会带来哪些问题?先说什么是边界感。最先提出 “心理边界” 这个概念的是心理学家埃内斯特・哈曼特。他说:“如果自我是一座古堡,那么心理边界强度就是古堡外的一圈护城河,当然护城河的宽度由你自己决定。” 也就是说 “边界” 相当于古堡(自我)外的一圈护城河,护城河的强度是由宽度决定的,而护城河的宽度又是由自己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管孩子写作业就 “鸡飞狗跳”,因为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他的护城河范围正在缩小、变窄,兵临城下的感受是危险和紧张,他首先要做的是防卫,哪还有心思去学习和写作业呢?作者也在书中说自己在高中时成绩下滑的有些厉害,妈妈认为她成绩不好是因为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所以找了口碑非常好的老师给她补课,并且是每一科都补。补课的结果是作者高考时成绩不是特别好。孩子成绩不好,就认为是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只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成绩,却完全不管孩子的感受。这不仅仅是侵犯边界的问题,完全是取而代之的替孩子做主。这样说虽然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当我们心理只想着让孩子提高成绩的时候,只想着让他尽快写作业的时候,我们真的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我们真的了解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吗?就像作者说的她当然知道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高中时和妈妈的关系很紧张,每天都花大量的精力在和妈妈对抗;对于学习没有内驱力,所以行动力偏弱;在交友方面也有很多困扰,分散了一部分精力,并且当时非常缺乏学习方法。作者自身非常清楚原因所在,只是当时的她完全没有机会向妈妈诉说,也没有能力自己解决,只能任由着妈妈的安排去补课。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呢?我们经常武断的打断孩子的诉说,认为他是错的。或者只注重成绩,完全忽略了其它能力的培养……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丢失了 “边界感”,直接跨过了孩子的护城河,取而代之的替孩子去安排,替孩子去做主,催促孩子服从我们的指令。并且还殷殷切切的期望孩子知道我们为他付出了很多,并渴望他听话、懂事,能够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回报自己。如果孩子没有按我们的期望来,我们还会失望、挫败、责骂孩子不知好歹…… 写到这里我觉得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 “强盗逻辑”,既抢了人家的地盘,还想让人家来感恩。如同《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这本书说的:“一个缺少边界感的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可以说是对亲子双方的 “压榨”,妈妈感觉自己被孩子 “压榨”、为孩子牺牲,于是免不了希望孩子补偿自己,而这又成了对孩子的 “压榨”。这样纠缠不清的爱,太沉重了!是的,这种没有边界感的爱太沉重了,所以会屡屡从网上看到很多父母和孩子因为作业,因为学习发生很多冲突和矛盾,轻则关系紧张,重则关系决裂以及自伤、自残、抑郁的事情层出不穷。“积硅步以至千里,积懈怠以致深渊”。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有边界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特别是在天天都要写作业这件事情上,做到有边界感,更是极其重要。2. 如何有边界感的陪孩子写作业?上面说以往我们看重成绩,取而代之替孩子安排,让孩子服从我们的指令是没有边界感的做法,是矛盾的根源。那有边界感的正确姿势就是我们眼里要先看见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难,而不是他考了多少分。作者在书中就分享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法 —— 利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这个科学方法来观察、了解孩子在哪里出了问题。例如 “拖拉磨蹭” 并不是孩子故意偷懒,拖延,而有可能是生理需求层次中的 “时间知觉弱” 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平时催促指责过多,是需求层次中的尊重需求匮乏所致。还比如学习好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可这个需求是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顶层,只有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都发展很好的情况下才会实现。我们什么需求都不了解,也不满足孩子,就想让孩子学习好,那根本不可能啊。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成绩好坏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有很多前提条件。《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书里分享的这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像为家长提供了一个 “育儿诊断器”。即能诊断出我们在陪孩子写作业过程中姿势是否正确,又能把孩子的行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对照后,清晰得知卡点所在。书中类似这样有边界感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 “父母陪写作业五步走” 等各种具体方法让我们从 “监工” 变成 “观察者”、“支持者”。而孩子也从无足轻重的 “小喽啰” 变成学习和作业的主角。3. 如何有边界感的帮孩子提升各方面能力作者在书里说现在回看自己成绩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缺少学习方法。所以在有边界感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方法和能力也是不容忽略的事情。作者用四个篇章在《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这本书中详细讲解了:激发学习内驱力,教会孩子管理时间,提升孩子的抗挫力和自控力,以及培养孩子好习惯。如用 “头脑风暴” 的方法,教孩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表。用 “三只青蛙” 时间管理法,教会孩子抓重点。用 “呼吸伙伴”、“专注石”、“智取宝藏” 的方式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还用外化 “畏难小怪兽”,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用 “花样启动法” 成功轻推孩子…… 这种 “授人以渔” 的方式比直接让孩子按父母指令去做,更易于接受和有效。不仅在欢乐中收获亲密的亲子关系,还轻松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让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中更独立自主,积极主动。4. 父母的情绪管理一陪孩子写作业就 “鸡飞狗跳”,除了是对孩子没有边界感之外。其实也是父母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边界,任由情绪之火越过自己的边界在孩子的地盘上蔓延。特别是在看到一道题、一个字都写了好多遍还错时;看到孩子都快睡着了还没写完作业时;看着马上就迟到了孩子还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时…… 什么育儿道理,科学养育完全在蔓延的情绪之火面前不见踪影。之所以这样其实是自己的边界太模糊了,也就是说我们分不清楚哪个是孩子的问题,哪个是自己的问题。一旦孩子那里有点风吹草动,父母这里就会轩然大波。就像《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说的:冲孩子发脾气,通常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孩子的课题。要分清问题的归属。对属于孩子的问题,积极倾听;对属于我们自己的问题,发出 “我信息”,并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总而言之,一陪孩子写作业就 “鸡飞狗跳”,并不是我们不好,也不是孩子不对。而是血浓于水的关系让我们容易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丢失 “边界感”。而《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六招让孩子积极主动写作业》就是这样一本以写作业为入口,用各种轻松、有效、科学、好玩的方法,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即重拾 “边界感”,又能与孩子保持 “亲密感” 的工具书。愿更多的家长看到这本书,成为有边界感的妈妈,拥有不用督促的孩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父母有方法,孩子才能学会自我负责。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引导,而非控制。这句话总结的十分到位。我自己的亲身感受:闺女幼儿园阶段,她生活的全部都是依靠我这个妈妈,可以斥责、不高兴训斥等。但到了小学阶段,与孩子的沟通就逐渐变得很费神。轻不得重不得,还得掌握技巧。曾经的吼或训斥只会另其更叛逆,她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也需要更多自己的独处空间。所以,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妈妈有边界感,孩子才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妈妈稳定的 “自我内核” 与边界感,对孩子至关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影响孩子。少做一些,让孩子有更多自我探索与成长的空间。学会倾听,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共情。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孩子的各种正当需求。建立同理心,要能换位思考,感受孩子的感受。给孩子立好规矩,避免家庭冲突的发生。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制定出可执行的学习计划表。学会抓住重点,远离拖拉磨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短评

              育儿先育己是不变的真相,暴脾气的父母很难教育出好脾气的孩子。既然都生了,就给点时间自己去学习去改变,也给点时间给孩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实用角度解决陪伴孩子成长关键问题。并从问题的根源梳理亲子关系、父母以及孩子的心理需求,有启发,可尝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这本书是一位妈妈的心路历程,用很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带娃中常见的问题。她用自己的亲身经理告诉读者,一位妈妈首先要是自己,妈妈得强大才可以带出强大的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拼积木,玩变形金刚时非常专注,可以一玩好几小时,可学习时,就像屁股上长了刺一样坐不住。其实这证明孩子的专注力是非常好的,只是他对学习没兴趣,才导致在学习这件事上专注力弱。那么,怎样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上有充足的内在动力呢?这就要提到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创立的自我决定理论。他们认为,人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及胜任感。如果这三种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孩子对一件事的内在动机就形成了。第一,归属感。它是指孩子能感受到爱、尊重与接纳。如果孩子学习好,我们就对他态度好,夸他是我们的好宝宝;学习不好,我们就嫌弃他,甚至对他大吼大叫、责备、惩罚他。孩子心里可能就会想,都是因为学习,都是因为作业,妈妈才会不喜欢我的。那么从这件事上孩子就体会不到归属感。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好,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与爱,孩子就会有很强的归属感。那么自然而然,我们在意的事情,孩子也会在意;我们期待的目标,孩子也想努力达成。第二,自主感。也就是孩子认为自己在某件事上有选择权的感觉。比如孩子弹钢琴,如果我们强制要求孩子必须弹多久,坐在孩子身边盯着他以防他走神,孩子一停下来,我们就质问他为什么要停下来,这些都会损害孩子的自主感。孩子会觉得弹钢琴这件事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是父母强加于他的。也许孩子被迫完成了练琴任务,但在他的心里,对弹钢琴这件事是深深厌恶的。父母不在的时候,他也是不想主动弹钢琴的。想让孩子有自主感,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空间。就像我们之前说到的 “制定目标和计划时,最好进行头脑风暴,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商有量”,凡事要有商量的空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教育

                      陪伴有界限,孩子才自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有很多具体可行性的建议和行动指南,学习并能结合实际付出行动,一定能有所改变,并且是向好的方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蛮不错的一本亲子关系工具书。被 “边界感” 三个字吸引进来看的,“边界感” 确实是每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的东西。里面一些方法还是蛮实用的,不过感觉范本比较少,孩子类型多样,实际操作还是会有很多差异。另外,边界感父母都需要有,不能让 “消失的爸爸” 成为常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比较有共鸣,最近跟嫣相处过来,她还是很让人省心,自己也很努力,偶尔我确实也会发疯 (樊登说人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就是发疯), 如果我错了我会跟嫣到歉,但是更多时候嫣会认真的反省自己的问题然后告诉我以后她会怎么改。其实我倒是非常赞同,跟孩子相处成朋友,姐妹,或者她是我的员工,其实问题真的都是父母的问题。她们是来让我们照见自己,觉醒自己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和孩子做朋友才是赢家,我们的成长已经很被道德绑架上一代父母绝大多数都是不懂爱孩子,更不懂爱自己,于是我们多数成了棍棒下面出孝子的牺牲品,殊不知不用棍棒我们也很孝顺啊,所以今天的我们要平等对待孩子,把自己身上经受过的伤害用爱来修护,更好的爱孩子后还要更好的爱自己!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小而美的书,能看的出来作者也是一个新手妈妈,为了孩子的成长也是阅读了大量的读书并付出了自己的实践和反思。都说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因为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的人生经历少,对自我的认知往往来自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反馈。父母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会在其中照见自己、认识自己。成年后的很多问题也来源于童年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多学习,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知道自己习惯性的言语给孩子的人生带来的隐性影响,只有科学育儿,孩子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边界就是成长的助推器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 “绞尽脑汁” 的回旋其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一个忙碌的职业妈妈,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了,一直担心很难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看了书后让我有了全新的认知!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是做好引导,培养好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前了解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书中也给出了很多处理方法和技巧,我们只需要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给予支持就可以了。特别适合那些想要帮助孩子更好地写作业的家长。如果你也是一个忙碌的职业妈妈,我强烈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可落地的实操育儿工具书,从 6 大方面入手给父母可实操的方法引导孩子自主写作业,培养高效、自运转的孩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边界感的妈妈

                                        超级推荐的一本书,特别是我这样马上就要面临陪写作业的麻麻,还有那些斗争在陪写作业一线的麻麻们。读完真的是获益匪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可供学习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改掉孩子磨蹭的行为,帮助孩子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等。很幸运能跟着心心妈一起学育儿,从心心妈的第一本《童年不缺爱》开始一直追随到现在,希望可以跟着心妈一起用爱和正确的方法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实操性很强的书

                                          实操性很强的一本书,而且还有配套的课程,觉得特别棒!更重要的是让家长的眼界打开,一切的烦恼都是关系的问题,它提醒家长看到孩子问题背后的需求、看到写作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亲子关系的问题等等,让亲子关系不再陷入对抗和和情绪里,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期待作者未来有更多好作品!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