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视觉感极强的文字
这是一部部不同主角的电影。开篇《孤忠者最后的大地》,这是文天祥一生中代价最昂贵的一顿饭。中午,文天祥下令让疲惫的队伍在一座小山坡上停下来。他坐在一张铺有虎皮的交椅上,才吃了几口,元军从天而降。他甚至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就与大批部下一起成了俘虏。因为活捉了南宋丞相,那位元军将领得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千户王惟义。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师长或团长。为了纪念这顿不同寻常的午饭,后人在文天祥被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方饭亭。至今,方饭亭还矗立于广东省海丰县一所中学校园内。亭子前,一块长条形的石碑上刻着四个遒劲的大字:一饭千秋。…… 文天祥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却无力抵抗。—— 作家聂作平老师走过大江南北,并企图通过地理的足迹与历史的轨迹取得交集。在其流畅的文笔之下,在一篇篇小说的低声诉说中,在从江油、安陆到长安,探访李白烂漫而遗憾的一生;在从崖山到大都的漫长道路上,剖析文天祥的独坚孤忠;溯着长江,重走武汉大学战火中的辗转西迁路…… 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一段故事都鲜活动人。从地理角度对旧人旧事进行挖掘和解读,把厚重的历史置于坦荡的山河之间。更让人感受到历史变迁,物是人非带来的唏嘘和哀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很多年前,当我还骑行,也看书的时候。很喜欢听和说一些话。包括不局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肉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和行路,有什么区别,行路就是读书。…… 那会我也写游记,发在 qq 空间。当然,基本上写的乱七八糟,纪实也纪实,也抒发个人情感,以及路上的人,还有一些往事随想等等。我想,彼时的我,如果读这本书,应该会很激动。2013 年,我骑行河西走廊的时候,到了酒泉,在一个叫做西汉胜迹的地方,看到了霍去病的塑像。当时非常非常激动。这是当年汉武大帝设立河西四郡啊。难以言表。2023 年,我自驾游,途径赣州,在郁孤台,看到了辛弃疾的塑像。想起曾几何时,我很想去京口北固亭。我在郁孤台下站了一会,看了看江水。但好像,再也没有年少时的激动了。我很庆幸,在我还会为看了什么而分外激动的年纪,我去了一些想去的地方。在路上,有风景,有历史记忆,也有各种各样的故事。2025 年 5 月 31 日于福建泉州 2025 年读的第 64 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