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视觉感极强的文字

    这是一部部不同主角的电影。开篇《孤忠者最后的大地》,这是文天祥一生中代价最昂贵的一顿饭。中午,文天祥下令让疲惫的队伍在一座小山坡上停下来。他坐在一张铺有虎皮的交椅上,才吃了几口,元军从天而降。他甚至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就与大批部下一起成了俘虏。因为活捉了南宋丞相,那位元军将领得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千户王惟义。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师长或团长。为了纪念这顿不同寻常的午饭,后人在文天祥被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方饭亭。至今,方饭亭还矗立于广东省海丰县一所中学校园内。亭子前,一块长条形的石碑上刻着四个遒劲的大字:一饭千秋。…… 文天祥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却无力抵抗。—— 作家聂作平老师走过大江南北,并企图通过地理的足迹与历史的轨迹取得交集。在其流畅的文笔之下,在一篇篇小说的低声诉说中,在从江油、安陆到长安,探访李白烂漫而遗憾的一生;在从崖山到大都的漫长道路上,剖析文天祥的独坚孤忠;溯着长江,重走武汉大学战火中的辗转西迁路…… 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一段故事都鲜活动人。从地理角度对旧人旧事进行挖掘和解读,把厚重的历史置于坦荡的山河之间。更让人感受到历史变迁,物是人非带来的唏嘘和哀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地上的人物旅途

      这本书属于易读耐看型的,里面有好多由人物故事串起来的段落。文字起伏和缓,行文错落有致。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大地有记忆

        如果大地有记忆,那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是一个故事。如果大地有记忆,那每一颗尘埃一定都在闪烁着熠熠的光芒。如果大地有记忆,山川河流都会缄默,面对沉重的往事山川无力。如果大地有记忆,行走,就是对历史最好的思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多年前,当我还骑行,也看书的时候。很喜欢听和说一些话。包括不局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肉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和行路,有什么区别,行路就是读书。…… 那会我也写游记,发在 qq 空间。当然,基本上写的乱七八糟,纪实也纪实,也抒发个人情感,以及路上的人,还有一些往事随想等等。我想,彼时的我,如果读这本书,应该会很激动。2013 年,我骑行河西走廊的时候,到了酒泉,在一个叫做西汉胜迹的地方,看到了霍去病的塑像。当时非常非常激动。这是当年汉武大帝设立河西四郡啊。难以言表。2023 年,我自驾游,途径赣州,在郁孤台,看到了辛弃疾的塑像。想起曾几何时,我很想去京口北固亭。我在郁孤台下站了一会,看了看江水。但好像,再也没有年少时的激动了。我很庆幸,在我还会为看了什么而分外激动的年纪,我去了一些想去的地方。在路上,有风景,有历史记忆,也有各种各样的故事。2025 年 5 月 31 日于福建泉州 2025 年读的第 64 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更像是一部有关人文地理的历史纪录片,喜欢这种把厚重的历史安放在坦荡的山河之间的叙事模式,时过境迁,依然留下痕迹,供后来者追忆。每个章节都有独立的主角,有李白和他的长风万里,文天祥和他的北上之路,有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的西迁经历,有景德镇的光辉岁月,南浔的蚕桑起源,有远在天边的宁古塔、雷州半岛,有时光掩埋的马湖古城、上津古城…… 这类书的魅力在于,如果有机会在阅读之后再次踏足这些地方,会发现风景变得不同,不是风景变了,是看风景的人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文历史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一气呵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59(608)

                作家聂作平历时多年流连于中国大地的人文风景,以脚步追寻前人足迹,以笔墨追溯历史风云。本书以人物经历或历史事件为纲,从地理角度对旧人旧事进行挖掘和解读,把厚重的历史置于坦荡的山河之间。在江油、安陆、长安,探访李白烂漫而遗憾的一生;在从崖山到大都的漫长道路上,剖析文天祥的独坚孤忠;溯着长江,重走武汉大学战火中的辗转西迁路…… 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一段故事都鲜活动人。文笔沉郁而酒脱,海量的信息与深邃的思考亦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春分时节,不负春光

                  第一个写梅岭梅花是北魏人陆凯。他率军行经南岭,正值梅花怒放,遂想起远在北方的友人,于是写下了这样清丽的诗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春分时节,不负春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出屋宇,就能随着作者边览山河表里。尤其是写李白那一章,很多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江南园林的一步一景,没感觉到,从这书里感受到了,那种酣畅淋漓,那种拍案叫绝,很是爽适。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