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了凡四训详解
相较于费勇前一本《了凡四训》,这一本《了凡四训详解》结合了《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和《传习录》等古今中外自我成长修炼的书籍,可见,多读书,还要学会内容之间的相互理解,进而达到融会贯通。💖十种类型的善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自我完善需要三种心:羞耻心、敬畏心、勇心。一旦有了这三种心,自我就会保持警惕,保持反省。💖袁了凡讲了三种改正的方法:一是从事情本身上去改,二是从道理上去改,三是从心性上去改。💖布雷格曼提出了赖以生存的十条生活准则。第一条,无法确定的时候,多往好处想。第二条,考虑双赢的可能。第三条,多问问题。第四条,收敛同理心,培养同情心。第五条,试着理解他人。第六条,爱自己。第七条,避开扭曲的新闻第八条,保持宽容。第九条,不要因为做好事而感到羞耻。第十条,面对现实,做一个新现实主义者。布雷格曼认为最后一条最为重要。他所谓的新现实主义,就是不要过于愤世嫉俗【和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所舍才会有所得。你想要得到,必须要有所舍弃。要想得到安稳,往往意味着要舍弃自由;要想得到自由,往往意味着要舍弃安稳;想要成功,意味着要舍弃很多享受;想要享受,就要舍弃很多成功。这是关于有所舍才会有所得的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更微妙:你想要得到财富,就要舍弃对财富的执念;你想要成功,就要舍弃对成功的执念;你想要什么,就要舍弃对它的执念。【关键点:执念】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了凡四训详解近千年以上的文章,对现在的人有多少启发?还是存在一些疑惑。毕竟现在几年就变化很大,十年一个代沟,不同地区文化习俗也差异很大。读了以后感觉还是收获很大的,冥冥中暗含了与自然发展相近的地方。了凡四训用袁了凡的生平来证明 “人是可以改命的”,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目标,这个观点在目前还是很实用的。虽然每个人起点不同,但总是可以不断努力在进行改变。相信的力量很关键,相信后用实际行动来达成自己想要的。第二点更多的是劝人向善,有真正的利他之心。当关注他人的真正需求,能够提供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是给自己不断积善(长期来看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再就是如何不断提升自我,具备达成目标的能力。了凡四训是王阳明学说以及佛教理论的综合体,结合了自己的实践,具备一定的实用性。抛开具体事例,而从更高的视角来看,更容易接纳和理解。里面的每天反省自我,记录自己的不足(过)并且立即改正,也是一个可借用的方法。千年前的思想文化,与现在的文化隔空呼应,依据展现光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改命神书 | 此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本改命神书,文言文版总共 11000 多字,如果看译文,只需 1 个小时就可看完。往往越深刻的道理,只需简朴的语言。而要去吃透这本融入了儒释道、王阳明心学等哲学思想的书,却又不容易。 第一遍看完便觉得这本几百年前的经典著作,流芳至今依然盛行果然是有道理的。于是又花了两天时间重读与复盘,想把那些听说过的 “大道理”,真正再去思考和理解。-[放大镜 R] 本书是作者袁了凡作为父亲写给后代的家训,把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感悟教给孩子,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全书分为四章: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作者用自身经历,讲述了命运可以通过修行改变。-✍🏻本书深厚,每一个点拎出来,都可以扩展为深刻之道,仅摘录一些与君共勉:①命由我作,福自己求。②“因循” 两字,耽搁一生。—— 要对抗固有认知,打破条条框框,去改变、去创造。③因上努力,果上随缘。④此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此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从前那个你,等于昨天已经死了,从今以后,就从今天开始,诞生一个新的你。这个新的你,一定可以超越固有命数,是再生的义理之身。)⑤要把命运还原成生命本身。因为命运在传统认知里是一个固定框架,而生命却是不断成长。⑥有的人我们可以和他交谈却不去和他交谈,叫失人;有的人我们不可以和他交谈却和他交谈,叫失言。⑦对穷富贵贱不要有分别心,而是聚焦在能够让你积极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行为上,一心不乱,才能真正达到富贵。⑧“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先打理好自己的品行和人格,改过排在行善前面。⑨幽闭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灯光照进来,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⑩ 人一旦有了坚定的志向,犹如树木有了坚实的根基。如果你发自内心的喜欢,有坚定不移的志向,那就一定能获得功名。-[放大镜 R] 本书不仅是道德与做人修行的弘扬,也完全不避讳追求名利也是一种福报。而追求富贵的方法,是清净自己的心性以及在行动上持续不断的行善。-🤍这样的经典,可以作为枕边书,放在顺手的地方,看见它,就是一种警醒。若能时时读,时时悟,常读常新,更将是一种不断反思与完善自我的修行。就像种植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实。——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强推好书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推荐,竟然是剑桥的一个老外博士,怀着好奇心认真拜读,非常推荐。书中澄清了很多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误解,例如:善良并非老好人;孝并非明明看到错误,仍然事事顺着父母,而是礼貌温柔的提醒;忠并非一味的遵从上级,而是应该不助纣为虐。就像书中所说:《了凡四训》讲立命,改过,积善,谦得,就内而言:立志,热爱,天理;就外而言:积极乐观,善良,谦虚。一旦人回到内心,找到自己热爱的志向,时刻活在天理之中,就会洋溢乐观,善良,谦虚,就会散发一种光芒,是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吸引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是《了凡四训》里很有名的一句话,据说曾国藩读到这句话时大受震撼,随后改自己的号为 “涤生”,洗涤自己,获得新生。这句话其实是在教导我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就要马上洗涤自己,让自己获得新生。停留在对过去后悔的情绪中,并没有真正的益处,应该马上开始做对的事。那个犯过错误的我,就像昨天一样,已经过去了,已经死掉了;今天正在做的,会重新塑造一个我,而今天也会成为昨天,所以我们对未来也不需要焦虑。袁了凡对立志有这样的解读,“古语说:有志于功名的人,一定会得到功名;有志于富贵者,一定会得到富贵。人一旦有了坚定的志向,犹如树木有了坚实的根基。立定志向后,就应该每每不忘谦虚,处处不忘给人方便,自然就会感动天地,这就是所谓的福报由自己造。现在有些求取科举功名的人,起初也许并没有真正的志向,只是一时兴起。兴致来了,就去追求;兴致散了,也就作罢了。孟子对齐王说:大王如果真正喜欢音乐,那么齐国也就治理得差不多了。我认为读书人之于科举,也是一样。如果你发自内心地喜欢,有坚定不移的志向,那就一定能够获得功名。” 袁了凡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你想要立命,必须立志;第二,你立志的 “志” 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正发自内心,值得热爱一辈子;第三,贯穿《了凡四训》全书的逻辑,你的热爱应该符合善良、向上的原则,否则吸毒、赌博之类也能算是 “热爱” 了。用王阳明的话说,立志的时候要念念不忘天理。你的志向要符合天理,这样上天才会成全你。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值得一看《了凡四训》真的很简单。凡是真正的道理,其实都很简单、很平常。很简单地去坚持,很平常地去重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带来改变。但是,我们往往以为简单的、平常的都没有什么用,总想寻找一个复杂的、神奇的、立即产生效果的法门,结果却错过了那些简单的、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好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了凡四训》里讲立命、讲改过、讲积善、讲谦德,就内在而言,是三个关键词:立志、热爱、天理;就外在而言,也是三个关键词:积极乐观、善良、谦虚。一旦人回到内心,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志向,时刻活在天理之中,那就会洋溢着乐观、善良、谦虚,就会散发出一种光芒,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吸引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