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5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减少“内耗”,人间清醒

    在当今节奏快、变化大、信息多的时代,内耗常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嵌入我们的生活,内耗几乎成为现代人的宿命。这本书围绕情绪,行为,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减少 “内耗”,过一个低内耗的人生。书中所列举的例子,大部分是从作者切身出发,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案例。作者是一位女性,所以这本书对于女性读者来说,更有启发和共鸣。书中分享了一些减少 “内耗” 的工具和方法。比如情绪管理里提到:维持低内耗,需要什么思维工具 1. 第一个表:具体事情,具体分析。2. 第二个表:引入概率,别想太多。3. 第三个表:要做加法,必做减法。4. 第四个表:课题分离,分清界限。一个人的好情绪,是对自己最大的福报。第一步觉察,第二步悦己,第三步沟通。在家庭提案里,作者提到:“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杨绛将其翻译成中文。这也是杨绛的信条。在一次采访中,她再三强调自己 “甘心当个零”,她说 “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书中最后在 “内养提案” 里,提到所谓 “活得通透”,就是叫醒不肯清醒的自己。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无非就是感情、工作、人际关系那些事。下面是作者的清醒套装,是她跟自己周旋已久总结出来的。感情清醒四件套:1. 双向奔赴的感情让一切变容易。2. 不要为一个睡得很好的人失眠。3. 强扭的瓜不甜,长痛不如短痛。4. 不管有无人爱,自己加倍精彩。工作清醒四件套:1. 留意趋势走向,战略性扩大舒适圈。2. 花无百日红,消费上不要未富先奢。3. 凡事有起落兴衰,多学手艺留一手。4. 过去几年造就现在,现在决定未来几年。人际清醒四件套:1. 与其被人际关系弄得心神不宁,不如沉下心来厚积薄发。2. 你越弱坏人越多,你越强帮手越多。3. 别看不惯这个环境,又受不了那个人。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4.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愿我们都能活的清醒,不要去和趋势斗,和人性斗,而是和内耗斗,和拖延斗,畅快通透,减少内耗,美好的一切才会发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一本以女性视角为主的书,内容上基本涵盖了生活和工作,还有关注自己、家庭和事业等主题,也难怪这本书的篇幅还比较大。这样也能理解,毕竟看到 “内耗” 这个话题,总会觉得是系统性影响,所以多谈一些不同的方面挺正常的。不过,真的要看这本书的话,我自己是觉得很快可以扫完的,看完以后觉得 “糟糕:今天鸡汤又超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

        内耗是一种内在的消耗,自己拖着自己,自己耽误自己。是自己和自己的斗争,自己对自己的敌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情绪@内耗

          感情清醒四件套:1. 双向奔赴的感情让一切变容易。2. 不要为一个睡得很好的人失眠。3. 强扭的瓜不甜,长痛不如短痛。4. 不管有无人爱,自己加倍精彩。工作清醒四件套:1. 留意趋势走向,战略性扩大舒适圈。2. 花无百日红,消费上不要未富先奢。3. 凡事有起落兴衰,多学手艺留一手。4. 过去几年造就现在,现在决定未来几年。人际清醒四件套:1. 与其被人际关系弄得心神不宁,不如沉下心来厚积薄发。2. 你越弱坏人越多,你越强帮手越多。3. 别看不惯这个环境,又受不了那个人。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4.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清醒是个技术活,愿你清醒,但又不要过分清醒到看清生活真相就不爱生活的地步。别去和趋势斗,和人性斗,而是和内耗斗,和拖延斗,畅快通透,减少内耗,美好的一切才会发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调整好自己是避免内耗的唯一有效途径

              这是一本关于现代人如何避免情绪内耗,进而实现期望生活的书。仅看书名,可能会让你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内耗” 在本书的语境中,指的是一个现代人的情绪会因为自我意识、行为,与外界联系等方面造成自我情绪的熵增,情绪不断失序,进而产生内耗的过程。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以自己成功走出情绪内耗,实现期待美好人生的过程与经验出发,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意识淬炼自己的情绪抗压能力,就能过上低内耗生活。作者从自我认知、行为、工作、沟通、家庭、生活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自己的低内耗情绪模式,在本书最后,还提出了 “内养” 的升级打怪技巧。我曾经过得也是一种高内耗的生活模式。通过读书、思考、写作输出,我朝着 “低内耗” 慢慢前进。作者在本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和生活认知,和我自己这几年的提升是契合的。这也让我对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有了较深的认同感。并且,作者也提出了很多我自己没有尝试过的好方法。这些方法和认知值得我去实践验证。推荐此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状态不好时可以一读

                公号文写法,文字上有冗余和重复其实最重要的是,道理都懂,那就去做,安排好,做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引我反思的书

                  我们看同样的书,同样的节目,思考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人家是作者?我普普通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赞!

                    读书笔记之《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01 我回顾了一下今年这四个月来读过的书,每个月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找一些关于情绪调节、情绪疗愈方面的书来读。不知是目前图书市场上出版的这方面的书越来越多的原因,还是读者们对情绪调节、情绪疗愈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呢?许多情绪调节、情绪疗愈方面的书越来越像 “鸡汤文”,而且会穿上心理学的 “盛装”,有的我也读过反而觉得像初高中课后延展性阅读材料。而今天提到的这本书呢,我读完后对它的总体评价是:这是疫情后时代给年轻妈妈们的自我蜕变行动指南、一本教年轻妈妈们如何平和心态、如何自我激励的枕边书!实用且有亲和力!02《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的作者是一位非常自律且非常有目标感的年轻辣妈。在她的生活中,她既能做到上班时按时完成任务,又能做到下班后先去咖啡厅坐下来写作一两个小时,然后才回家和家人吃晚饭以及带孩子。她的这种时间安排和淡定心境是不可复制的。毕竟每个人所面对的现实情况都不同,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书中,作者谈到 —— 我们每个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一定要去做一个时间点里,你认为最重要的具体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的都是具体的事情,等到具体的事情出现时,再做分析,可以事先搭建框架,但是框架梳理好、搭建好,摆在那里,不要多管,不要渲染自己的难处,不要让自己提前焦虑,不要为宏观事情提前发愁,生活很复杂,随具体情况而变。03 在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谈到她对目前与找到 “写作” 作为真正发力点的这段,让人蛮受启发。“我现在上班赶紧把任务完成得漂亮,下班后完全不会困扰于同事关系,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 “事” 上,而不是 “情” 上,业务精通、沟通专业就好,不对晋升抱有什么执念。我在上一份工作中,和部门的同事成为好朋友,后来又因为利益分配产生隔阂,最后关系闹僵,友谊破碎让我伤心,还让我一度产生 “以后不要和同部门的同事成为好朋友” 的念头。” 作者继续谈到,现在她在工作中不会代入过多情感,仿佛一个处理工作和困难的机器。写作大大稀释了她只能在单一赛道里竞争的局面,让她豁然开朗之下,反而更欣赏同事,与同事关系更好。现在好像终于到了运气好不好,也不太影响作者人生大盘的地步。人越长大,身份越多,关系越交叉,主动或被动的加法越做越多,只能倒逼自己一遍遍做优先级排序,让自己的时间不要被人际纠葛和情感困扰这类泡沫挤占。作者指出,我们不是超人,不能身兼数职,无法三头六臂,只能做重要的或喜欢的或有价值的事,其他的要么外包,要么放弃。有时候,把自己当成容器来看待,事项不能无限填充于自身,还要休息、娱乐,和家人相处。04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高兴是比高薪更困难、更重要的课题。哪怕杨绛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可是当我看了很多书,我还是会不高兴。哪怕林语堂说:“眼光放远一点,你就不伤心了。” 可是我在难过的当下,哪怕知道几个月后我就不记得,我还是会不高兴。哪怕路遥说:“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可我们哪怕赶着去办个手续,办事部门关门了,我们何止不高兴,我们还想仰天长啸,踢路边的石阶也不解气。我很认同作者所说的:“30 岁以后,我把 “高兴” 视为更高的修行。最重要的是认真关照自己的生活。” 她建议大家,要让自己成为高兴的供应商,不把太多妄念倾注于他人身上。关注自己每天的能量守恒,如果白天过得不容易,那么晚上就给自己制造甜蜜。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无数可持续的小确幸,才有可能得到人生的大幸福。有了一点小成绩,就奖励一下自己,自律过后,及时行乐。接着,作者举例说明,正如好利来公司的老板罗红,早年有摄影梦,当企业小有成绩时,舍得花时间和金钱,走访世界美好的地方。不要比来比去,不要这也看不惯,那也见不得,横竖不顺眼,累的不是眼,是心。无聊时提醒自己看书,焦虑时提醒自己正念,生气时提醒自己锻炼,有落差时提醒自己看淡。平日里有正心正举,迷茫时能拨迷见智。总之,有心有力时,钱能多挣,还是多挣。但钱挣多挣少,都不要赔上好心情。发展是硬道理,快乐更是硬道理。05 在书中,作者谈到她参加过一次专门给新手爸妈的情绪疗愈课,课上的老师总结出来 —— 情绪管理很简单,就是 “三步走”。第一步:察觉情绪来了。第二步:思考怎么能让自己感觉变好。第三步:好好沟通,依次表述,我看到 / 听到什么客观现象;我有什么感觉;我有什么期望。而恰恰是这三步走的方法不仅仅合适于帮助自身的情绪调节,而且也合适于夫妻双方关系的正向发展。“夫妻:舒心顺意的沟通法则” 小到琐事,大到买房,配偶是我们重要的战略伙伴,如何沟通,达成一致,减少内耗,共同办事,这很重要。作者说:“我看过脱不花分享过的一个沟通理论:在了解对方沟通风格的前提下,沟通效率会大幅提升。” 根据不同人的沟通特点,有四种共性的沟通类型,分别是控制型、表现型、谨慎型和温和型,用动物比喻,方便记忆,分别是老虎、孔雀、猫头鹰和考拉。的确如此,夫妻长时间相处,应该更加了解自己和对方,知道对方的沟通风格,探索互相适配的沟通风格,让家里气氛更加和谐,生活更加舒心顺意。印象中,我记得《沟通的方法》一书里,讲了两个职场积极沟通术,换时间和换地点,让我觉得有用到相见恨晚。那么,换时间的招数演示是怎样的呢?咱们一起看看:某个周五接近下班时,领导突然叫住你,说想给你调到客服岗,问你觉得怎样?这一切来得突然,毫无心理准备,答行或不行,都是应激反应,容易后悔,周末也过不好。这种时候,就采用换时间战术,回复领导:这么重要的事,我得想想,明天或后天给您答复,行吗?重点不在于给你多少时间,而是化被动为主动,下次你找领导,你就是沟通的发起者,携带着想好的目标、条件、计划、要求,来跟领导沟通。在跟客户或同事的沟通中,当对方开始咄咄逼人,你也好想开启㨃人模式,但你知道这样的后果更麻烦,你仍然可以成为沟通中的最后一人,用 “暂停一分钟” 来变更时间。对方激动,场面凌乱,对话毫无建设性,你可以说 “给我一分钟,去个洗手间” 或 “给我一分钟,去接个电话”。其间双方恢复冷静,回来之后,沟通的节奏、气场和环境,都会变得更理想。在职场的沟通中,有强势主动的一方,也有弱势被动的一方,不要认为沟通是一方 “搞定” 另一方的有限游戏,其实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因此这本书同时也在沟通方面提供了充实的参考和指引。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读书笔记,《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是我 4 月份精读书籍里的一本,全书总共 256 页,语言不仅朴实且还带一些幽默感。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本书作者出版的第三本书。这本书的内容让人读完后,觉得作者真的很用心去生活、很用心去对待人生每一次不同的转变、很用心去拥抱新挑战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有很多好的有价值的体验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减少内耗,从当下开始。

                        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内耗,不甘、不愿阻拦着我们的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无聊时提醒自己看书,焦虑时提醒自己正念,生气时提醒自己锻炼,有落差时提醒自己看淡。平日里有正心正举,迷茫时能拨迷见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狗都知道舔伤口

                            动物都知道受伤了舔舔伤口,而我们人类,内心的各种疾病是需要认真去看待,分析并且付出一些行动去治疗的,书里给了问题,给了方法,给了案例,但太偏女性视角,所以四星推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