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胡椒的贸易史就像是一局《帝国时代》游戏

    玩《帝国时代》以及《星际争霸》这些即时战略游戏时,抢夺资源是至为关键的。资源稀缺就造成所有人都无法退让,最终只能是战争。胡椒就是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地理大发现后,作为主产地的印度,苏门答腊岛等,引起葡萄牙,荷兰,英国以及后来美国竞相侵占。金,银,咖啡,茶叶莫不如是。西班牙,葡萄牙,英美等作为海洋文明代表与大陆文明代表中国在这点上相差甚远,生意做不成军队就来了,比如鸦片战争,在之前东印度公司这种公司甚至有组建军队发动战争的权利。贪婪可以说是人类的本性,海洋文明国家崇尚贸易,但背后站着的是野蛮的掠夺本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胡椒的生产与贸易史看大航海

      对于欧洲的大航海,尽管知道其大致的轮廓,但还想深入到其中的细节中,找到更多的领悟和认知,通过胡椒的全球史,能够更为丰富地了解先发国家的开拓过程,船员的悲惨经历,殖民地的反抗,以及这背后的经济力量。原本以为,因大航海巨额的回报,会不断激励人们去海上寻找财富。实际的情况是,能够回到自己国家的船员只有出发时候的 1/3,这样巨大的危险会造成船员的短缺,所采取的措施是绑架以及征用囚犯。欧洲人在于南亚和东南亚人的殖民过程中,充满了战斗、妥协、博弈。想必美洲土著被殖民者完全征服以外,南亚和东南亚的情况好一些,毕竟人口更为密集,与欧洲列强之间的差异并没有那么显著。更为重要的是,欧洲人的瘟疫没有对南亚和东南亚的人产生不可收拾的影响。还有一个认识,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虽然在最初都获得了暴利,但总体的收益率并不是太好,这背后的原因,工人私下的非法交易侵蚀了公司的收益。毕竟,冒着生命危险去海外开拓,都是为了一个发财梦。
      还有一个疑问:是什么支撑了欧洲贵族的香料奢侈品消费?只是因为欧洲的社会制度让财富更加集中?胡椒对食物品质和口感的改变真的有那么大,让贵族愿意花费那么大的代价?还是仅仅是奢侈品效应,不过彰显贵族自己的阔绰?需要彰显阔绰,那么一定是暴发户,这背后意味着社会比较动荡,财富在人们之间的转移更为频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胡椒的历史涨知识

        小小的胡椒,引领人类历史走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悦读·胡椒的全球史

          (2022 年 4 月 17)# 悦读 #刚看完的是这本《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读的时候,情绪起伏跌宕,时而紧张时而兴奋,时而是风声鹤唳,时而是热带风情。作者把地理、历史、饮食习惯、属地文化、马六甲海峡上激烈的贸易战、胡椒的药用价值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一段热气腾腾的刺激。越是读书,越觉得知识匮乏。读书让人沉迷。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以前没听说过的事情:安汶惨案;望加锡战争;苏门答腊西北海岸的海岛;船员直接杀掉鲸鱼,为了给船只补油;1761 年已经有游客专门到罗德里格斯岛看金星凌日;19 世纪奥地利医生费迪南德出版了 11 巨册的药用及烹饪植物大全;自然界中存在一种会被称为 "巨花魔芋" 的植物,因为它会散发出可怕的臭味,故有 "尸花" 之称;在罗马帝国时代,胡椒被认为是治疗疼痛的万灵药,咳嗽发烧或者遭毒蛇咬伤,都用它来治疗,而希腊名医狄奥斯科里季斯也认为胡椒可以驱寒、利尿、促进消化、排气、缓解、明目;胡椒的名字于 1753 年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所创,他定下的植物分类制至今仍在使用;早在唐朝,公元 618 年至 906 年,中国人变开始嚼蒌叶;古罗马著名美食家阿皮基乌斯留有 470 多道食谱,每一道都要撒不少胡椒…… 读得津津有味,胡椒的价值和地位让人叹为观止:在 1526 年伊莎贝拉公主嫁给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时候,其兄长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便用胡椒作为部分嫁妆;1588 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后,用尽白银仍无力偿还欠款,国王便两次取出储藏的胡椒用来偿还债务;胡椒一进入贸易市场,就已经获利,16 世纪的葡萄牙人一度在胡椒贸易上获利 260%,到了 19 世纪,美国商人单趟贸易就赚入 700% 的净利;而其实,早在公元 2 世纪,胡椒已经从印度传入中国,用于药用。北宋时期,胡椒经常作为东南亚各国使节来中国的贡品,根据记在,公元 10 世纪开始,中国已经和爪呱及苏门答腊进行胡椒贸易了;到了 17 世纪末,马来西亚的胡椒商人中,华人已经是主力军,荷兰人甚至允许中国人无需通行证便可在印度尼西亚群岛贸易,这是在当时少见的特权。由于胡椒贸易,史上第一家将所有权划分为股份的公司 —— 英东印公司诞生了。在 1622 年,英东印公司是胡椒到英国的唯一进口商,那时候欧洲人每年约吃掉 700 万磅胡椒。荷兰东印度公司驻斯里兰卡总督雅各布・许斯达尔特在 1664 年写到,"胡椒,这种热带藤蔓植物所结的辛辣果实,不过是表皮皱皱的一颗小小香料,却把欧洲拖出发展迟缓的中世纪,带进国际化的印度洋贸易网。胡椒是人人围着起舞的新娘。" 我在想,一粒小小的胡椒,竟然曾经引起过如此大的对立格局,而为了追求这份商业暴利和权力荣耀,在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二、甚至可能有去无回的航海条件下,船员们一往无前地乘风破浪,那是对未来抱有多大的憧憬、才足够供养了这份远航的勇气?相比之下,当下的岁月是何其的静好,生活如此便利,那我们其实又有多少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底气?书中引用了很多航海家与船员们的记录和见证,还有牧师、传教士等的笔记。恰逢这两天刚好看到国内的 2021 年考古新发现的评选,看到出土的文物,穿越千年来与我们相遇,它们是在静静诉说什么故事?于是觉得感慨,一个文物都能活上千百年,经历风吹雨打,伤痕累累地从远古走来,正如那些穿越了几百年的船员们的日记一样,它们真实地反应了那个时代经历的一切。我在想,当代人在人世间潇洒走一回不过一百几十年,我们又能留点什么到千百年以后?想到灰飞烟灭之后,不留痕,似乎不曾来了走一遭,会不会觉得有点可惜。黯然倒不必,肉身百年抵不过时光侵蚀。唯独,尽量把当下活得精彩,悦己;努力把美好活成永恒,悦人。共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黑胡椒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