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爱”的解释
为了纪念逝者,为了与尚未降生的人相连,人,创作了词汇。而辞典,是横渡词汇海洋的船,人们乘坐辞典这艘船,搜集漂浮在漆黑海面上的点点星光,只为了能用最恰当的措辞,准确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他人。一本字典,一部教人查对字意的书,怎能出错?在作者三浦紫苑笔下,认真,成为了主人公马缔做事的精神,敬业的态度,严谨的精神,还有固执的执着!现有的字当然要记载,新的字眼,年轻人对话之中,创造的、通用的,当然也得记录,字不断地增加,工作不停地继续。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新旧融和、并重、共存,每页的内容我们都看到了认真,执着…… 这个故事分了五个部分,时间跨越了十余年,但我在阅读过程中其实不容易察觉到时间的流逝,因为不断流逝的是 “人”—— 故事的视角。每一部分作者都更换了 “辞典编辑部” 的一个成员作为主视角,尽管故事的主角还是那个从被发掘便未离开的 “认真” 马缔,但比起把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这样一个 “不同寻常之人” 的身上,从各怀苦恼 ——“怀才不遇”、“不得人缘”、“想换工作” 的 “普通人视角” 看过去,故事会更让人体会到同感。故事中每个人的苦恼,多多少少都在清苦且忙碌的 “辞典编辑部” 里得到了解决 —— 因为 “编舟计划”,让每个人都开始专注起来。而专注,其实是派遣苦闷、寂寞与不甘的唯一方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做书人编舟,爱书人乘船一生只做一件事,我做不到,十几年只做一件事,我似乎也坚持不下来。《编舟记》里,辞书编辑部花十几年时间做了一本名叫《大渡海》的辞典,正如其名,“辞典,是横渡词汇海洋的船”,“人们乘坐辞典这艘船,只为了能用最恰当的措辞,准确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他人。” 因此,编纂辞典必须客观严谨,文稿不需要执笔者的主观意见,只需列举事实,细致入微到连一个汉字都必须谨慎对待。从词条收集、撰稿要领编写到多次校对排版印刷,不得不感叹辞书人的集中力和持久力。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看着爱书人和做书人的点滴故事,让我对出版信息里的每一个名字油然起敬。还有一部日剧《校阅女孩河野悦子》,讲的是校阅人的故事,看似无聊的 “检校原稿中的错字和内容错误、确认有无矛盾” 工作,保障了出版物的准确性,也是对每一个读者负责。一本书的所有经手人都在认真把控每一个环节,最后到读者手里的,是一份诚挚的礼物。这世上有那么多编舟者,那么多艘船,我愿做一个旅人逐个搭乘,徜徉在语言的浩瀚海洋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从这本小说可以寻觅幸福的根源看小说的时候我观察到几个有意思的点:1、这本小说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许多人际关系的烦恼都让我很共情,大家都是敏感可爱的人啊。2、这本小说为了写得好看,在角色互动的 “反馈” 上有很多描写,比如小说主角因为笨拙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但是因为真诚,他的举动在另一位人物心中就会留下复杂且矛盾交织的印象,这时作者就会很详细的把这种情感与行动上的反馈描绘出来,这样的写法反而让人有了读爽文的快感,因为每个举动都指向了确定的、良好的反馈。3、这是一本很治愈的书,可以安心舒服的看,也可以涨一些平时没有察觉过的知识和洞察,比如我就因为这本书发觉了自己对于词典词汇的热爱与天赋。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感动,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过程让我向往。想起一本书上写的话:人幸福的根源有两个,一是和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的人共事(或者有自己爱的、爱自己的亲人、伴侣和伙伴),二是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如此看来,编舟记的人儿都牢牢地踩住了这两个根源,都是幸福且平和的人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编舟记》我觉得只有偏执的人,才可以活的更好。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没有热爱,那么它很难推进下去,一个人,如果没有那股子轴劲,那么很难坚持到底。也许自己所作的事业,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是缺少了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事业。如果您缺少了对于事业的敬畏,那么胡乱的应付了事,尤其是别人无法看到的时候,别人无法察觉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坚持呢?工匠精神?还是自己的认真负责?还是良心的谴责和煎熬?我想还是那份热爱。在前进的路上,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 “忠贞不渝” 的坚守,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有普普通通的平常人的坚持。书中的故事很简单,就是编一本字典,可是如果过的了自己内心这一关呢?如果编一套自己认为的好字典呢?也许很平淡,但是不平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