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的解释

    为了纪念逝者,为了与尚未降生的人相连,人,创作了词汇。而辞典,是横渡词汇海洋的船,人们乘坐辞典这艘船,搜集漂浮在漆黑海面上的点点星光,只为了能用最恰当的措辞,准确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他人。一本字典,一部教人查对字意的书,怎能出错?在作者三浦紫苑笔下,认真,成为了主人公马缔做事的精神,敬业的态度,严谨的精神,还有固执的执着!现有的字当然要记载,新的字眼,年轻人对话之中,创造的、通用的,当然也得记录,字不断地增加,工作不停地继续。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新旧融和、并重、共存,每页的内容我们都看到了认真,执着…… 这个故事分了五个部分,时间跨越了十余年,但我在阅读过程中其实不容易察觉到时间的流逝,因为不断流逝的是 “人”—— 故事的视角。每一部分作者都更换了 “辞典编辑部” 的一个成员作为主视角,尽管故事的主角还是那个从被发掘便未离开的 “认真” 马缔,但比起把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这样一个 “不同寻常之人” 的身上,从各怀苦恼 ——“怀才不遇”、“不得人缘”、“想换工作” 的 “普通人视角” 看过去,故事会更让人体会到同感。故事中每个人的苦恼,多多少少都在清苦且忙碌的 “辞典编辑部” 里得到了解决 —— 因为 “编舟计划”,让每个人都开始专注起来。而专注,其实是派遣苦闷、寂寞与不甘的唯一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书人编舟,爱书人乘船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做不到,十几年只做一件事,我似乎也坚持不下来。《编舟记》里,辞书编辑部花十几年时间做了一本名叫《大渡海》的辞典,正如其名,“辞典,是横渡词汇海洋的船”,“人们乘坐辞典这艘船,只为了能用最恰当的措辞,准确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他人。” 因此,编纂辞典必须客观严谨,文稿不需要执笔者的主观意见,只需列举事实,细致入微到连一个汉字都必须谨慎对待。从词条收集、撰稿要领编写到多次校对排版印刷,不得不感叹辞书人的集中力和持久力。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看着爱书人和做书人的点滴故事,让我对出版信息里的每一个名字油然起敬。还有一部日剧《校阅女孩河野悦子》,讲的是校阅人的故事,看似无聊的 “检校原稿中的错字和内容错误、确认有无矛盾” 工作,保障了出版物的准确性,也是对每一个读者负责。一本书的所有经手人都在认真把控每一个环节,最后到读者手里的,是一份诚挚的礼物。这世上有那么多编舟者,那么多艘船,我愿做一个旅人逐个搭乘,徜徉在语言的浩瀚海洋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朋友推荐看的。老实说,这应该是除了早年间看过的一些轻小说之外最正常的日本小说了。为了编一本字典,大家一起奋斗十几年,我觉得这样的人蛮幸福的,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每天早上起床都不需要再一次自我确认,然后陷入迷茫。每个人都不完美,但也没有什么坏心思,这样的团队里就好像个人主义并不存在。读来很有趣,但也没有更多的东西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这本小说可以寻觅幸福的根源

          看小说的时候我观察到几个有意思的点:1、这本小说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许多人际关系的烦恼都让我很共情,大家都是敏感可爱的人啊。2、这本小说为了写得好看,在角色互动的 “反馈” 上有很多描写,比如小说主角因为笨拙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但是因为真诚,他的举动在另一位人物心中就会留下复杂且矛盾交织的印象,这时作者就会很详细的把这种情感与行动上的反馈描绘出来,这样的写法反而让人有了读爽文的快感,因为每个举动都指向了确定的、良好的反馈。3、这是一本很治愈的书,可以安心舒服的看,也可以涨一些平时没有察觉过的知识和洞察,比如我就因为这本书发觉了自己对于词典词汇的热爱与天赋。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感动,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过程让我向往。想起一本书上写的话:人幸福的根源有两个,一是和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的人共事(或者有自己爱的、爱自己的亲人、伴侣和伙伴),二是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如此看来,编舟记的人儿都牢牢地踩住了这两个根源,都是幸福且平和的人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编辑的枯燥、虔诚与荣耀

            硕士毕业之后,我进入一家杂志社成为了一名编辑,做此选择,一是出于专业对口,二是出于兴趣爱好。杂志,作为当下夕阳产业中的夕阳产业,全体从业者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触目惊心的下滑数据。在这样一个不知道还有没有前景的行业中,看着不断离职的前辈,我辈新人,内心中多少都会暗自进行一些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斗争。这个时候选择看《编舟记》,我多少有些期待它能如 “人生一灵针” 一般,以 “鸡血” 的强度与浓度,在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个人的战斗力。但真实的情况是,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编舟记》都是一个平静叙述、娓娓道来的故事,它无比真实地讲述了作为编辑的枯燥、虔诚与荣耀。相比于编纂、创作,校对才是编辑生涯的最大主题。小说中,初到辞典编辑部的岸边绿,在收拾整理编辑部的时候,着实被堆积如山的《字玄》的一校到五校校样吓了一跳。一部辞书,校订五遍,可想而知,这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校对,编辑工作最精细也是最枯燥的部分,需要不停地翻找资料、查阅字典,它考验的除了编辑的知识积累外,最主要的还是耐心与细心。记得刚入职的时候,有一天正在翻查字典做校对,有一队参观的人来到了编辑部。一个中年男性在走过我工作台的时候很大声地说了句:“还需要查字典啊?!” 语气里多少带有一点点调侃与轻蔑的不解。其实,这要是放在小学毕业之后、入职编辑之前,我看到翻字典做校对的景象,也会作此感想,那段时期我也很少字典。那么字典对于编辑来说究竟有什么用呢?在中国,情况是这样的。不断改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会告诉你,“新婚 yan 尔” 的推荐词形,已经从 “新婚燕尔” 变回了 “新婚宴尔”;虽然 “义正 ci 严” 要写为 “义正词严”,但 “文 ci” 一定是 “文辞”;“体形” 是在说生物身体总体形状的大小、胖瘦,而 “体型” 则强调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诸如此类。万分之 0.25 的差错率硬标准,逼着每一位编辑都必须放下对自己记忆力的自信,乖乖查阅字典。小说中,为了编纂辞典《大渡海》,编辑部主任马缔光也和同事们翻阅、查找、参考了无数辞书、初版小说和相关资料。甚至在日久年深的工作中,因为不停的翻查资料,指纹都被磨得平滑而不清楚。这样一个细节,真实到位的反应出编辑工作的严谨性。你必须逐词、逐句、逐条的去找最初、最权威的资料来为你手头的工作做注解与保障。这就是作为编辑的枯燥。编辑除了要对书籍的文字内容负责外,如何以更好的物质实体来展现内容,也是其重要工作内容。小说里,在《大渡海》的编纂过程中,编辑部的工作人员除了要纂集词语、核查出处、检阅释义外,还在不停与曙光造纸公司商讨改良《大渡海》的用纸。其实一本书、一本杂志进行专门的纸张定制,这种事儿在出版界并不少见。我入职不久,适逢杂志全面改彩,杂志社也向全国多家纸张公司公开招标定制纸张。书写纸、胶版纸,还是铜版纸;50 克、55 克,还是 70 克;色白,还是微泛黄。这里面需要考虑的是读者的阅读习惯。如果杂志类型属于睡前读物,那么最好别用铜版纸,虽然印刷色彩很明亮,但是在床头灯的照射下会反光,影响阅读不说,铜版纸还很重,躺在床上拿着看,没一会儿就会胳膊酸痛。所以,马缔光也对纸张 “润滑感” 的追求,并不是吹毛求疵。“你瞧,翻页的时候,会有种纸张吸附到手指上的感觉吧!尽管如此,页与页之间却不会黏在一起,从而出现同时泛起好几页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感!” 其实,用比较时髦的词来说这种对 “润滑感” 的追求,那就是重视客户体验。对纸张要求精益求精,不仅是因为特别的纸张就是一本书、一本杂志的代表性特征,也是出于一个编辑对自己工作的虔诚之心。如果说前期的工作是枯燥、繁忙的,那么当你拿着样刊、样书的那一刻,则是倍感成就的。“转轮印刷机开始运作,印刷出《大渡海》的内页。和荒木、岸边一同到场见证《大渡海》开印的马缔,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刚刚印好的一页。—— 尚未裁剪的这一大张纸还微微带着热度。虽然心里明白这是印刷机的温度所致,但马缔已然坚信,这热度中凝聚着许许多多的人 —— 荒木、松本老师、岸边、佐佐木和自己,还有参与《大渡海》编纂的众多学者及兼职学生,造纸公司及印刷厂的员工们 —— 的炽热情感。” 拿着样书的马缔光也眼角泛起了泪花,历时十五年的编纂工作终以物质实体的形式出现在面前。虽然杂志的编辑周期很短,但是第一次看到自己采集的文章,经由美编约插画、责编删改排版,刊印在杂志上后,我的内心也激动异常。此后,每一次采集稿件的时候,我都会幻想,如果这篇文章被采用,会配上一副什么样的插画,刊登在杂志的哪一个部分呢?当采集、幻想有朝一日皆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作为编辑的荣耀。读完《编舟记》,我梳理了一遍自己编辑生涯中的枯燥、虔诚与荣耀。“‘业’这个字,是指职业和工作,但也能从中感受到更深的含义,或许接近‘天命’之意。以烹饪调理为业的人,即是无法克制烹调热情的人。通过烹饪佳肴给众人的胃和心带来满足,背负着如此命运、被上天选中的人。”《编舟记》书中如此解释事业的 “业” 字。我不知道电子阅读有一天是不是真的会全盘代替纸质阅读,也不知道还需要多久中国才能走入全民爱阅读的时代,更不知道我们杂志能否熬到那个春天。但是,我愿意再坚持一下、再多做一点,更多的体验作为编辑的枯燥、虔诚与荣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家里有一部《辞海》的缩印本看了这本书,又找出来翻了翻,想到这么厚的词典,搜录了那么多的词汇,真心佩服编辑的工作。没有匠人精神,合作精神是做不到的。也认真抚摸了纸张,体会了一下滑润感。能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并坚持自己的工作,真心钦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辞典的编纂工作没有尽头。承载着希望,航行在词汇海洋上的小舟,航程永无止境。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