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部书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很多故事和情景也都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情节、人物都是虚构的。这部书以来自中国山东一个姓杨的中国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这个曾经的富家子弟,由于遭逢命运操弄,居然被破产了的父亲 “卖到” 一战英军后勤保障队伍中,从而在异乡悲欢离合、漂泊无定,甚至九死一生的遭遇。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 14 万名中国人被征召前往一战前线,充当英军和法军的前线劳工,史称 “中国劳工旅”。这些离乡背井的苦力在战场上负责搬运货物、挖掘战壕、维修机器,干最苦最累的差事,吃牛马不如的伙食,每天还要冒着死亡的威胁,也确有不少人遭到敌军袭击,或者罹患疾病,最后命丧异乡。从整个一战的战局特别是最后阶段的进程看,中国劳工旅为英法军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 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这些沉默的劳工被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了无痕迹。这部书的开头,作者精心记述了《战争万神殿》这幅被收藏于巴黎某纪念馆内的巨大的绘画之中,中国劳工的身影被抹去的典型情景,让人印象深刻,感受强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罕见的历史记录

      这样的历史才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历史。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依然能真切的感受到主人公的心境,仿佛我们就是他的同事,就在他的身边,体会着他的种种遭遇。同时也透过他,看到了那个年代的蓬勃发展之势。一战时期华工遭遇的记录很少,但留下的这片言只语,也能让我们得以管中窥豹,知道这些远离故土的劳工,在那个国家意识上未觉醒的年代,用他们的汗水和血肉为中华民族挣得的不易荣光。向他们致敬,向作者致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中国一战劳工的故事

        杨因父亲(家庭)走上了战争,却因母亲(家庭)在战争中获得更高的存活率,却没能建立自己的家。长期以来,我们只知道中国劳工参加了一战,却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经历。此书虽是个例,但很鲜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人角度的中国一战参战历史

          我在初中学历史的时候,知道了中国也是一战参战国,还是所谓的战胜国。也知道我们是派了劳工去欧洲。但是比起这本小书,我几乎并不多知道什么更有价值的信息。这个个人角度的故事,值得每位中国人读读 体会一下。历史对每位个体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每位个体也都在经历着我们自己的历史,他同时也是国家的,民族的历史。都应当被关注,被记录,被回顾。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