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6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5—76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期主题:开合之间 —— 汽车产业 40 年。内容简介本期收录:《40 年,中国汽车业的合资故事》《骑手社保破冰,一场关于千万人的权益突围》《2024 中国新能源汽车,谁更强?》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弯道

        自 2010 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的故事进入了戏剧性的发展阶段: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中国本土公司弯道超车,掌握了新市场中的主导权,曾经辉煌的合资车企销量下滑,失去品牌溢价。有趣的还包括,合资角色逆转:大众汽车集团投资小鹏;Stellantis 集团旗下法系品牌投资本土电动车初创公司零跑;上汽奥迪的新能源车型将采用上汽旗下品牌智己的技术。或许可以说,跨国公司用几十年时间给自己培养了对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要用标签

          学校可以改进的是不要过早给孩子贴标签。现在学校都喜欢搞心理测试,还没建立真正的师生关系,老师已经通过数据掌握到有些学生有忧郁症倾向。忧郁症本来就是一种现代命名,过早被贴上忧郁症标签的孩子,这一生都需要面对这个阴影。所以,能不用标签就不要用标签,能撕掉的就撕掉,太多的标签把友情爱情变成了二维码人际,大家都拿着一个隐形扫描仪在交友,“哔哔,你有自毁倾向,我就不能跟你交往。哔哔,你是 I 人,我们还是算了吧。” 重建用身体和身体交往的方式。也不要一天到晚宣传什么上流社会兮兮的 “边界感”,组织学生看看《马大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私事,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另外,很建议学校多开展打牌游戏,爱情这种迷你型共产主义越来越没有实践的可能性,但打牌可以,为了救对家,我们可以奋不顾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合资车的悲歌

            合资车的困境本质是全球化规模效应与本土化敏捷创新的矛盾,叠加供应商思维下的市场感知失灵。若要破局,需在组织层面赋予区域市场更大自主权,在技术层面构建本土化研发能力,并重塑以用户为中心的迭代文化。然而,传统车企的 “灵魂” 之争(如华为合作模式引发的控制权焦虑)与既得利益格局,注定转型将伴随阵痛。未来,唯有打破 “全球 - 本土” 二元对立,才能避免沦为智能电动时代的 “诺基亚式悲剧”。

              转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