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经济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的产业内贸易,这为中国提供了更多加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机会。中国也成为全球对外投资的领头羊之一,其中发生了一系列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参与其中,当然有整合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出征,是一幅壮阔的画面,不是每一帧都激动人心,有些技术的廉价流失和第三方力量对中国制造实力的冲击都是具体而疼痛的。但一条必走的道路,容不得多愁善感患得患失。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先生说得很好,“如果你瞻前顾后,那就关在国内不要出去了,也就发展不起来了。想走出去,要学会相信人家,慢慢地达到互信。除此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能力。自古知兵非好战,我不是好战者,但我必须知兵,要打的时候才不会死在蛮强人手里”。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联想的全球化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企业要想全球化,必须得尊重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差异,所以不能要求全球的公司都像中国公司一样去做事。这个时候就要重点关注选人、用人的问题,建立好业绩评价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是:无论是谁来当地区的负责人,都可以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的,世界的,世界的,中国的,成长进化之路,组织、人、文化、产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联想出海🚢

            厉害的企业文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全球化本身也正在经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全球供应链正在缓慢重构,不少经济体对于供应链 “在岸化、近岸化” 的要求在提升。此外,全球价值链的知识密集度也在增强,低技能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中国依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企业要出海,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人口红利竞争的时代已经或快要结束,未来必须靠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创新设计和品牌才能赢得国际市场。同时,我们的很多产业体量极大,这种产能走出去,对外部的冲击也会很大。过去我们已经有这样的情况,现在和未来仍然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近年来 “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很快,但已经引起出口目的地国家的反弹。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我们要未雨绸缪,争取从 “卷赢” 走向实现共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