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秦岭已写透透

    作家讲故事的力道是足够的。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很深刻。包括动物、植物、人物以及他们的名字和隐喻或者象征意义,很丰满。但还是只能给四星啊!怎么着一个心存信仰萌芽的农村女人就可以自我教育成不仅自己几乎要完美了,还能作为男主的精神导师?她的童年和少年应该有一个受到榜样的教导才更可信吧。影影呼呼还总能读出要 PK《白鹿原》的意味,所以五星只能留给白鹿原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山本》,更像是一部空间级史诗。横亘在那里的秦岭,伟大壮阔的龙脉,茂密苍翠,俯视它脚下一切的繁华与悲凉,发生与毁灭。 运用数量庞大却清晰的人物角色。整个儿涡镇的街里街坊,混战时的各路人等全都尽数活跃在纸张上。而情节的推动多数不在叙述,却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之间。一句斗嘴一句招呼,从皂角树下走过时掉下的两颗皂角,都足以给予读者一些不可言说的神秘暗示与想象。这便造就了这细节虽日常琐碎,但足以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又多少感到沉重,直至不免叹息。《山本》之中的死亡很轻易,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甚至无一重样,命如草芥,尤其在战争中。看似冷漠荒谬,实则无奈悲悯。因着是在那本就荒谬冷漠的年代,人们为着生存,为着权力,为着情义,一步一步走进自己生命的漩涡。这是否太过残忍?对于包罗万象,神秘丛生的秦岭来说,却可能已经见过太多次了。不得不提的是,《山本》的初衷是一部秦岭的动物志和植物志,体现在小说中,便是麻县长出于对秦岭的敬慕,同时自己的政治抱负难纾,在书中担当起动植物介绍者和编纂者。书中动植物描写神秘而富有生机,暗合贾写作本书的初衷。整部作品的一线是由陆菊人和井宗秀互相的凝望串起的。对于主角陆菊人和井宗秀来说,他们的人物形象并没有被塑造成恋人,相反更像是相互依靠却有分寸感的知己。井宗秀也没有被塑造成为光辉的英雄豪杰,他渴望权力,得到权力,也毁于权力膨胀。陈先生洞察世事却眼不能见,宽展师父慈悲宽容却口不能言。这使得整部作品怀有一种哲宗色彩。 正如涡镇一半黑水一半白水,稍加搅动就如八卦图一般,汇集到涡镇的众人就似这投入水中的石子搅弄乾坤。而秦岭,作为人们的本,提供精神依靠,顺其自然,无为而为,屹立始终。这部作品同样也是我认为贾老对比以往作品中道教思想的一个升华,似随年华漫长而渐氤氲出的悠长底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断断续续看了很久,别有一番风味,和一口气看完的想法不同,人如草芥,珍惜现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这一切成为历史,灿烂早已萧瑟,躁动归于沉寂,回头看去,真是倪云林所说:生死穷达之境,利衰毁誉之场,自其拘者观之,盖有不胜悲者,自其达者观之,殆不值一笑也。巨大的灾难,一场荒唐,秦岭什么也没改变,依然山高水长,苍苍茫茫,没改变的还有情感,无论在山头或河畔,即便是在石头缝里和牛粪堆上,爱的花朵仍然在开,不禁慨叹万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山之本

            秦岭是从古老的昆仑山延绵而来,像《山海经》一样,一些兽长着似乎是人的某一部位,而不同于《山海经》的,秦岭有着历史的荣光也有着历史的龌龊,这如同孩子的毛病都是做父亲的毛病,对于他人他事的认可或失望,也都是对作品的认可和失望。《山本》里没有包装,也没有面具,是一种精神!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