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
类型
9.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9千字
字数
201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前言
-
文学生活五十年(代序)
-
《激流》总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后记
-
附录一 呈献给一个人(初版代序)
-
附录二 关于《家》(十版代序)
-
附录三 和读者谈《家》
-
一九七七年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她们沉没,我们行走:《家》中女子的回响
夏日的风带着慵懒的热气,拂过书页,却拂不开字里行间那股沉甸甸的压抑气氛。合上巴金的《家》,高公馆那深宅大院的影子,如同一个巨大的、沉默的容器,罩在心头,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尤其作为女子去读,书页上那些纤弱的名字,梅、瑞珏、鸣凤、琴…… 她们的身影仿佛就映在窗台上,带着各自的哀愁与挣扎,向我低语着那个时代女子命运逼仄的处境。那是一个女人的手注定被束缚的时代。梅表姐的手,曾多么灵巧地书写过少女的心事与憧憬,可后来呢?只能在春日暖阳下,眼睁睁看着那些承载着情感的信笺化作飞灰,与那些同样被焚毁的青春与爱恋一起,无声消散。瑞珏的手,曾是那样温婉地抚过爱人的衣襟,为孩子密密缝制寒衣。却在生命最虚弱的时刻,被一句冰冷荒谬的 “血光之灾” 咒语钉在了城郊荒宅冰冷的产床上。她的手指徒劳地抓挠着虚空,痛苦的呻吟在空寂中回荡,最终是彻底的死寂。一个母亲的生命,连同她所有的爱与不舍,就这样轻易地被旧礼教碾碎。轻飘飘地,不留痕迹。而鸣凤,这个像山涧野花般鲜活的生命,她的双手承载着最卑微的劳作,浸透了油腻的洗碗水和沉重的杂役。她的心,却像池畔悄悄绽放的莲花,藏着月光般纯净的爱恋。然而,当得知自己将如同物件般被送入另一个深渊。那点微弱的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绝望中,她最后挣扎着扑向那唯一可能带来救赎和理解的亮光,三少爷觉慧的门前。那夜的黑暗,想必浓得化不开。她站在那扇熟悉的门前,心狂跳得几乎要撞碎胸腔。冰凉的手指抬起,轻轻叩击那扇门板。一下,两下…… 声音轻得如同落叶坠地。门内,或许有温暖的灯火,或许有他读书的身影,甚至或许有他和朋友们的谈笑声。那扇门,成了她与希望之间一道冰冷的屏障。她等待着,在无边的黑暗里,每一秒都被拉得无限长。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流逝,连同最后一丝侥幸的期盼。指尖触碰到的,只有那坚硬、冰冷、拒绝开启的门板。那扇紧闭的门,对她无声的求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一刻,比湖水更深、更冷的绝望彻底淹没了她。那个小小的、卑微的丫鬟。她的尊严、她的爱情、她存在的全部意义,在这扇紧闭的门前,被碾得粉碎。高家宅邸的巨大阴影,以一种无比具体而残酷的方式,向她宣告了彻底的抛弃。那扇门,成了压垮鸣凤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她走向了那片月光下的湖水。那冰冷的湖水拥抱了她,吞噬了她所有的恐惧、痛苦和不甘,最终只剩下死寂的平静。一个鲜活生命的戛然而止,在那个庞大的家里,甚至连沉重的水花都未曾溅起几分涟漪。梅的凋零、瑞珏的惨死、鸣凤的沉没…… 她们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无声的消逝。她们的名字和她们的悲鸣,最终都被吞没在那座象征着压抑秩序的家的高墙之内,湮灭于时代的尘埃之下。然而,黑暗中并非没有微光挣扎。年轻的琴,像一株在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幼苗。她渴求知识,用书本敲击着封闭世界的窗棂,试图挣脱那无形的绳索。她的倔强,如同在沉寂湖面上奋力掷出的一颗石子,虽然微小,却漾开了希望的涟漪,指向了一条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出路。她不再是依附或沉默的牺牲品,她的身影最终融入了走出高家大门的曙光之中。那是女性踏出古老桎梏,迈向寻找自我路途第一步的艰难跋涉。那扇对于鸣凤紧闭的门,琴用自己的力量,在试图推开另一扇。指尖拂过书页的尾声,只觉一片沁凉。低头看看自己舒展的双手,心中却渐渐涌起一股近乎奢侈的暖流。这双手,可以肆意书写自己的名字,可以自由选择想走的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航向,这是何等珍贵的权利。《家》里的女子们,连同她们的悲欢血泪,已然如枯叶飘零于历史的长河。但她们无声的挣扎与沉没,却如同警世的钟声,穿越时空,沉重地叩击着我的胸膛。行走在今日的阳光之下,我仿佛仍能触摸到那无形樊笼的冰冷气息。它虽已斑驳残破,却并未完全消散,仍需我们时时警惕。那些曾经死死缠住梅、瑞珏、鸣凤们的裹脚布,束缚的何止是双足?它绞杀的,是整个生命的光彩与可能性。当鸣凤冰凉的手指最终绝望地离开那扇紧闭的门,当她决绝地走向那片黑暗的湖水,当她平静地沉入那无声的涟漪时。她或许不知道,那涟漪正悄然扩散,穿透岁月的阻隔,终将成为我们今日脚下这片可供自由呼吸、行走、选择的坚实土地。她们用生命祭奠的黑暗,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我们拥有的每一份自由,都浸透着她们无声的哀歌。
断断续续好几周才看完这本书,看完后更是久久不能平静。书中一个个人物被作者刻画的尤为丰满立体,让人可以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最后都不免为他们悲惨而又无奈的命运深深叹息。我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却也有幸通过文字和影片来了解我们的先辈所经历的种种,封建礼教下被埋葬的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总会让我想要穿越时代去拯救她们,却又知道无法做到。书中着重刻画的几位女性角色,琴、梅表姐、瑞珏和鸣凤,最让我动容的是丫头鸣凤。记得书中借觉明之口说过:她识字、聪明又漂亮,简直不像个丫头。她是那样烈性的女子,宁死也不愿毁了自己的清白和与所爱之人的约定。当读到她即将被送到老头家去的时候,我也不禁为她流泪。临走前的晚上她向觉慧求救,却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最终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七岁。读的时候我有些怨觉慧,想着要是他能问问鸣凤发生了什么事,以他的性格说不定可以帮助她脱离苦海,可是转念一想,如果鸣凤得到了幸福,这一切又显得不真实起来。她是千千万万个少女的缩影,她的悲剧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她对觉慧的爱,对这个家族的奉献精神,对命运的不屈…… 她身上所带的悲剧色彩很美很美。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觉新。作为长子,他肩负的责任让他只能只能成为一个无条件的听从者,他曾有过希望,有过纯粹的爱情,可是最后都化为泡影。他是个矛盾的个体,既希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又没有勇气真正去反抗,这种矛盾性让他显得尤为真实立体。实际上在后记中,作者也说明了这一点,觉新的人物原型正是他的大哥,经历也基本一致,可惜的是作者刚刚创作这部小说后不久,大哥就服毒自杀了。不知这是否也是对觉新命运的暗示呢?封建时代的阴影似乎早已烟消云散,但在我的身边,仍然能看到书中人物的影子,重男轻女等等封建思想的余温还未完全散去,资本对老百姓的剥削压迫,金钱和权力形成了金字塔,顶端的人们依旧可以轻易夺去底端人们的幸福…… 这个世界有变得更好吗?我不知道。但我也坚信,每个时代都会有觉慧那样的人,我也愿意成为那样的人。"倘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时代都有其局限性,愚昧的人是常有,在时代的洪流里做出牺牲也是常有的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