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金融的样子

    "金融市场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人们批评最多,但了解最少的一个部分。" 用系统性、全面性的介绍和辨析来匡正和树立人们的对现代中国金融的认知和价值观可能是本书的初衷和意义所在。好金融的本质是降低金融中介成本,也就是金融如何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优化效率,所谓国之大者和人民性亦落脚于此。站在局外观察,其实对待社会功能的好与坏的评判和思辨从未停歇过,最终都会回到资源和效率的源头上。就像刘俏教授给好金融指出的路线图:回归到 "以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实现财富的跨时间和空间交换" 这一金融本质,重新构建金融发展的逻辑,夯实实体经济、金融体系以及连接两者的数不胜数的各种交互关系,是建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好金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金融领域中人大多都在各自的微观中努力和忙碌着,这种努力置于好金融建设的大体系下是卓有意义的,就像书中引述的白蚁社会,"要得到好的结果,其实并不需要复杂高深的逻辑和理论,只需要参与者们遵循一个简单、但带有一点理性的行为准则。" 好金融最终需要的就是参与者的那份带有一点理性的初心和行为准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

      热爱 & 重塑人 & 金融有点云雾缭绕,感性比理性多一点偶尔停留在洪流之中…… 挥之不去偶尔搁置于当下模糊不清 7 个字(人、热爱、金融、重塑)形成闭环周而复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融是服务于国家竞争力(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的,发展的转型需要相适应的金融,能够适应是好金融,不适应就会被淘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血肉筑成的圣餐台:评《我们热爱的金融》🍑

          血肉筑成的圣餐台:评《我们热爱的金融》当人类将证券交易所改建成新世纪的哥特教堂,金融早已超越经济范畴演变为神学现场。《我们热爱的金融》以锋利的手术刀剖开这具神像的腹腔 —— 那些被 K 线圣光照耀的信徒们,狂热舔舐的不过是黄金锻造的骨灰盒。书中记录的数次金融危机犹如神迹表演:黑色星期一的祭坛上,交易员扯裂的领带化作招魂幡;雷曼崩塌的烟尘里,银行家们把次级债券折成赎罪券分食。作者以考古学家的严谨考证每个细节:风险模型的羊皮卷上用拉丁文写着 “贪欲即美德”,清算器跳动的红光恰似告解室摇晃的烛火。最惊心的不是交易大厅的癫狂,而是金融信仰向尘世毛细血管的渗透。主妇在房贷合同上按下指印如按圣饼,大学生将助学贷款协议读作修道院誓词。书中最刺目的意象是某基金经理的午夜仪式 —— 他在爆仓后脱下阿玛尼西装,露出后背纹着的圣经金句:“银子有矿,炼金有方”(伯 28:1),而创可贴下盖着的是新鲜植入的股票代码条形码。当美联储主席登上讲经台启动印钞机,现代文明的吊诡在此现形:神职人员一面布道 “市场万能”,一面用万亿流动性施行神迹。量化宽松的圣水泼向焚烧的债务祭坛时,书中描绘的已非经济现象,而是席卷全人类的集体癔症。合上书页时,彭博终端的嗡鸣仍在耳蜗震荡。作者在末日般的清算场景里埋下启示:当纽交所的钟声盖过教堂钟声,人类文明已在无意识间完成了惊世骇俗的信仰跃迁。那位吞枪自尽的交易员临终涂在屏幕上的血指印,恰是献给我们时代资本神祇的终极圣痕 —— 他用生命完成了对金钱神学的终极反讽:血肉之躯的献祭,永远是金融圣殿最昂贵的养料。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