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黄益平教授作品。带你从宏观分析现象与趋势,从底层掌握金融逻辑。

内容简介

金融如何造就好的社会?如何创新与监管?如何应对变化?

本书是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黄益平的新作,深入剖析金融之于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价值,阐述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风险把控与监管,分析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让我们在金融大潮越来越风高浪急的时代,更好地了解现状,把握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 代前言 理解中国务实的金融政策
  • 第一章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
  • 超越中国奇迹
  • 未来的三个新挑战
  • 如何理解中国的金融现象
  • 疫情后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第二章 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 完成金融市场化改革
  • 从40年改革看金融开放的经验与教训
  • 债券市场改革发展的方向
  • 第三章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 金融支持实体,重在普惠
  • 农村金融的新方向
  • 金融如何支持民营企业
  • 建议对小微信贷政策效果做独立评估
  • 第四章 以金融创新促经济发展
  • 好的金融创新与坏的金融创新
  • 保证经济创新的关键点
  • 数字技术的三次金融创新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系的关键
  • 第五章 数字金融的未来
  • 中国的数字金融革命:发展、影响与监管启示
  •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第三波全球化
  • 数字金融的风口与风险
  • 全球数字金融浪潮下的中国道路
  • 第六章 数字货币与货币的未来
  • 货币的演变与金融的创新
  •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加密数字货币的新发展
  • 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 第七章 金融的监管与风险防控
  • 金融监管的本质
  • 防控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 创新监管政策,规范平台经济
  • 美国监管P2P对我们的启示
  • 第八章 金融的历史教训
  • 20年金融风险大轮回
  • 中国是否已经落入高杠杆陷阱
  • 大量印钱会有什么后果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他认为,能够造福社会的金融,应该满足两条标准:首先,要能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二是要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各类金融模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根本视角。顺着这两句话,我们能理解中国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许多重要事件背后的原因,也能进一步看清,金融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深入浅出,长度 宽度 深度!

      从林张辩论中看到一个主持人,后来才慢慢看笔者黄老师了的文章了。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支持,这本书把过往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系统充分介绍了背景和评价,这些对于理解现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对于未来做了充分的展望,就好比我们当下看的并不太清晰的数字货币,黄老师认为可能会让美元继续占据优势地位。      让市场起作用!这是在过往实践中得出一条很重要的启示,这句话很对!但如何从过去的现实中转换过去是存在风险和挑战的,理想和现实以及可行性都值得去深入的思考,借用他人说的比较无奈的一句话,阻力太大寻求边际上的改善是个比较现实的做法。       债务 杠杆 发展模式 现状中的困境 金融监管现状 金融系统性风险 僵尸企业 数字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曲折历程 书中均有谈到,不仅要有战略也要有路径!                                  2023.5.31                                  长安。金光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多数国家缺乏的是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并非仅仅是技术问题。18 世纪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之前的几十年,蒸汽机技术早已成熟,但这项新技术需要等待金融革命才能引爆工业革命。没有大量廉价资金的投入,技术是无法转化为产业的。所以经济历史学家希克斯说,工业革命需要等待金融革命才能发生。这一点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如果没有金融的有效支持,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一定步履艰难。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很多,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 产权歧视 2、 获客难 3、 风控难 4、 利率扭曲亚洲金融危机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第一,如果国内金融体系尚未健全,过早开放资本项目无异于玩火。第二,不灵活的汇率体系加上高估的货币,几乎就是可以大概率引发国际收支危机的导火索。第三,在紧要关头,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救命。第四,如果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过多,一旦信心发生动摇,资金回流,很容易断送金融稳定。这些教训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之后中国的政策选择。市场化风险定价的基础是 “金融风险一定要得到补偿”,这也是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政府强行要求商业银行降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可以说是好心办坏事。符合金融规律的降低融资成本的做法有三条:一是通过货币政策宽松,基准利率下移会导致平均贷款利率下降;二是改善风险识别能力,贷款利率要与风险水平相匹配,因此,精准地判断风险水平,也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政府提供担保、贴息等政策支持。因为监管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保障公平交易、维持金融稳定、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应该说 P2P 平台的尝试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失败了。核心原因其实是它虽然有了数字技术支持金融的形式,但没有实质,没有真正帮助做信用风险评估。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框架由四个核心机构组成: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地方性金融监管部门。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金融不发达,因为在中国,皇帝要修长城,不需要发国债,一个指令下去,直接征用人力物力就行。所以,在中国做大事情基本都是依靠政治力量推动,而在许多西方国家,因为皇权受限,做大事情只能依靠金融市场。事实上,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前几十年,蒸汽机的技术早就成熟了,但必须等待金融革命来催生工业革命。如果没有大量、廉价的资金,再好的技术也无法转化成为产业。我认为这起码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利息其实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流动性与风险的补偿。可以说,金融当中所有的机构设置与制度安排都是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比如银行花钱雇专家看财务报表、了解抵押资产、做尽职调查,比如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写市场分析报告,以及监管部门要求风险披露等,都是为了帮助市场提高信息透明度。这样,交易对手才能有依据地进行金融决策。必须说明的是,信息不对称只是程度问题,就金融交易而言,不对称是常态,完全透明、没有风险的金融交易是不存在的。过去维持金融稳定主要是靠两大法宝,第一是持续的高增长,第二是政府兜底。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对金融风险有两大含义:第一,本来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现在因为增长速度放缓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减弱;第二,经济增速下降本身也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比如经济结构转型和投资回报率下降。宏观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也明显限制了政府兜底的能力。国际清算银行在 2016 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风险性三角”,主要是描述各国宏观经济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同时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杠杆率大幅度上升;二是生产率明显下降;三是政府的政策空间显著收缩。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