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简单易上手的情绪调节方法
情绪是有价值的,哪怕是负面情绪,不要抵抗它。情绪是信使,引导我们自我成长的方向,告诉我们: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这是我们一生的功课与修行。书中分享了以下几种方法:✅认知解离当消极想法出现时,我们可以说 “我注意到我有一个想法……”,这样一下子就拉开了我们与这些想法的距离,不会被它们完全掌控。冷静地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弄清楚这些消极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把消极想法当成故事来看待,给它们分类命名,能让我们更客观地面对它们。向大脑道谢,感谢它产生的想法,但不盲目跟随,这样就能保持理性啦。把想法变成歌词来唱,或者改变内在声音,用不同的语气、口音表达想法,都能让我们轻松应对消极情绪。✅身体联结练习敲敲手指、动动脚趾、伸展一下背部和脊柱,这些小动作能帮我们更好地控制身体活动,减少消极情绪。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缓解紧张和焦虑。✅当下专注觉察周围的环境,看看周围的颜色、听听声音,从消极情绪中转移注意力,回到当下。关注身体的感受,比如紧张、放松或者疼痛,能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通过觉察呼吸来集中注意力,深呼吸能让我们身心放松,减轻消极情绪的影响。有时候我写作遇到瓶颈,就会特别想喝奶茶、吃烧烤。明明知道自己肠胃不好,可还是觉得需要糖分来产生快乐的多巴胺。并不是真的饿了,只是不想写作而已。这时候,闭上眼睛躺一会儿,听听音乐。实在想吃东西,就吃点低热量的水果或者小零食。不要跟自己的人性较劲,找一个更好的、能带来情绪价值的方法。不逼自己戒掉诱惑,而是用更合适的方式满足自己。才能从自律中获得情绪价值支持,有力量长时间抵抗诱惑,养成享受生活的好习惯,真正做到自律,收获更好的自己。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幸福就是享受过程,一直在路上强烈推荐❤️🩹一本一直想看但拖着没看的书📚直到我看见它已经再版了🤣我知道不能再拖下去啦~我们对幸福孜孜以求,却通常无功而返;即便有所斩获,往往也转瞬即逝,徒增不满和渴求。我们都很容易陷入一种危害巨大的心理陷阱。我们终其一生都执着于很多关于幸福的无益观念,而这些观念广为流传,理由是 “每个人都信以为真” 却没有深入内心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同时,就像 “别想那只大象𓃰” 一样,越是对抗,反而张力越强,越容易和不想要的纠缠不休。在这本书里,这个破解 “幸福陷阱” 的方法,叫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简称 ACT。接纳承诺疗法主张全然接纳现实,然后按照自己选择的价值方向,去付出行动。读的时候总觉得有些熟悉,为何会说哈里斯是 ACT 疗法的创始人,搜索笔记才发现,我之前读过哈里斯的《自信的陷阱》—— 可见,有些时候,哪怕读过的书忘记了,但是对自己有有用的内容还是会有印象的。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接纳承诺疗法中的 “接纳”,它的意思并不是让我们被动地全盘接纳消极想法或情绪,而是通过一些技巧,让我们能跟它们和谐共存,从而减轻它们给我们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但它也不是我以前一直常用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为我最终还在原地踏步,所以哪怕当时稳住了情绪,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意义。在脑科学层面的战僵逃反应中,我有时战,有时僵,有时逃,就是没有直面问题。我用过的逃跑类的策略包括,逃避、转移注意力、自我麻痹;战斗类的策略包括,试图压抑或反驳消极想法、用积极念头去代替消极想法,等等。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控制,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抱住棒棒的自己》里徐慢慢说,我们最终从父母手里接过鞭策自己的鞭子,继续鞭策自己,当时读的时候浑身战栗,而现在再次回想起来可不就是这样,最终结果往往更糟了😰这真是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了。当然,控制也分有效无效的。💖从书里,可以总结出,如果你拿不准自己的某一项控制策略是否有效,那么就可以问自己这么四个问题:第一个:它是不是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个:它有没有真正帮我消除那些负面的感受、想法和情绪?第三个:它有没有带来什么其他的负面影响?第四个:它会不会让我们跟自己的理想生活渐行渐远?【若有一两个肯定答案,那么,显然我采用的策略属于无效策略】那该怎么办呢?作者的建议是:第一,请尽快停下,不要让自己落入 “幸福的陷阱”;第二,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尝试一下这本书里介绍的,与控制策略很不同的另一种方法 —— 接纳承诺疗法。所谓接纳,就是在各个想法之前加上 “我有一个想法”,然后让想法自由流动一下,或者以搞笑的曲调给唱出来。如此,想法就渐渐和自己分离了。接下来就是接纳承诺疗法中的第二步,叫 “承诺”。意思就是,明确你自己的价值方向,然后遵循这个价值方向,去付诸行动。【深层价值一定在多问了几个 “然后呢” 才会浮现出来】⚠️特别需要要注意的是,价值方向跟目标是不一样的。目标是你想要的结果,是能够完成的。一旦达到,它就是 “完成时” 了。但是,价值方向是一种你会始终向它前进的方向。💕首先第一步,是确定你的价值方向。💞第二步,是设立 “即刻目标”。💓第三步,是设立短期目标。💗第四步,是设立中期目标。💝第五步,设立长期目标。💖目标导向的人,只盯着这个目标,心里就会患得患失,被目标牵动悲喜。而价值导向的人,只会把目标当作是朝着价值前进路上的一个路标而已。💘相比于目标导向的生活,价值导向的生活会更快乐。因为它能让你在为目标奋斗的同时也能享受过程。❣️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那些单纯的快乐感受,而是来自创造生命价值的过程。就像哲学家尼采曾经说的:“只有那些明确自己为何而活的人,才能去承受任何事情。” 当你把目光聚焦在你真正想要追逐的价值方向,而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忽明忽暗的感受上时,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成为一个更加坚强的人,拥有一种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 “幸福陷阱” 真正的破解之道。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將一地的鸡毛编织成鸡毛撢子“幸福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幸福,有的人一贫如洗,觉得一碗热汤就是幸福;有的人生活奢靡,却时常感到不幸福。我们时常掉入摆脱空虚、追求幸福的黑洞,有的人用酒精、有的人通过购物、有的人寻找各种刺激…… 然而我们还是会感到不幸福。那么怎样才能摆脱现状,怎样才能告别痛苦的想法和感觉,让自己幸福起来呢?建议来看这本书吧。初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上的小字吸引:一地鸡毛,才是生活的本质。这本《幸福的陷阱》是一本关于个体幸福和情感健康的自助书,其核心理念来自于心理接受与注意现在(ACT)治疗方法。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指导性非常强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到,生活就象是一场舞台秀,而上演的就是我们全部的想法和感觉,还有我们能感知到的一切,我们得学会” 观察自己 “,找到生活的使命感,遵循价值行动。这个价值,就是成就感的来源,是那种真正活着的感觉。全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 “为何幸福那么难”,第二部分讨论了” 如何处理困难的想法和感觉 “,第三部分讨论了” 如何让生活富有意义 “。除此之外,作者还将生活场景,划分为四个领域 —— 工作、爱、娱乐、健康。利用 ACT 治疗法,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正向的变化。在这四个领域中相互交织,每个领域里的小变化,都会让其他领域产生连锁反应。将原本一地的鸡毛收拾好,编织成鸡毛撢子,扫除生活场景中各种的尘埃杂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你为何总与幸福背道而驰?2025 年阅读记录📝6/20【阅读书籍】《幸福的陷阱》【阅读时间】2025 年 4 月 - 5 月【小小读后感】你为何总与幸福背道而驰?在追逐幸福成为全民课题的时代,我们却常陷入 “越努力越焦虑” 的怪圈。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路斯・哈里斯在《幸福的陷阱》中揭示:真正阻碍幸福的,恰恰是对 “幸福” 的执念。一、戳破幸福的三大幻觉 1. “幸福是自然状态” 的谎言人类情绪如同天气,悲喜交织才是常态。研究显示,普通人每天经历 200-500 种情绪波动,刻意追求 “永远快乐” 如同要求四季无冬。作者指出,把幸福等同于情绪真空,本质是拒绝完整的人生。2.“不幸福即缺陷” 的社会规训西方心理学将痛苦视为 “心理疾病”,导致 87% 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承受 “不配幸福” 的羞耻感。作者提醒,职场压力、育儿焦虑等生活挑战本就伴随复杂情绪,将痛苦病理化只会制造二次伤害。3.“控制思维即可幸福” 的认知陷阱心理自助类书籍鼓吹的 “积极思维替代法” 只适用于压力不大环境。当压力值超过临界点,大脑会启动 “战逃机制”。人类大脑每天产生约 6000 个念头,80% 具有消极倾向。作者强调,这本是进化赋予的风险预警机制,强行压制只会引发更剧烈的思维反弹。二、与痛苦共舞的认知革命作者提出一个颠覆性观点,幸福不是消除困难的想法和感觉,而是与痛苦共舞,并提出接纳承诺 ACT 疗法,让我们通过一些技巧接纳困难的想法和感觉,与其和谐共存,从而减轻它们给我们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1. 自我接纳。承认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成功和失败,同时不自我评判,接纳我们是普通人,因而不完美。另外,也要接纳万事万物,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喜欢自己经历的一切,而是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保持开放。2. 认知解离。我们每天都会出现数不清的想法,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大脑给我们讲的故事,比如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别人怎么看你等。我们只需要观察这些想法,不逃避不搏斗,看着它们如水流般,从我们大脑中流淌而过。3. 活在当下。作者鼓励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此时此刻,关注当下的环境、自己的身体、流动的呼吸等,而不是被困难的想法和感受迷失在过去或者未来。三、在意义熔炉中重铸幸福真正的幸福革命发生在价值层面的觉醒。作者提出,当人们将目光从转瞬即逝的情绪转向深层价值时,生命便获得持续前进的动能。那什么是我们的深层价值?就是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明确你自己的价值方向,然后遵循这个价值方向,去付诸行动。书中给出了五个步骤,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制定行动计划,把心中的价值方向,和当下的具体行为联结起来。第一步,确定价值方向。比如合作,我愿意和他人合作,共同成就一个目标。第二步,设立即刻目标。找一件微小且容易的事,做起来。第三步,设立短期目标。可以问问自己 “在接下来的几天或者几周内,我能为我的价值做哪些小事?” 第四步,设立中期目标。可以问问自己 “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我愿意迎接哪些更大些的挑战?” 第五步,设立长期目标。这个 “长期”,可以是 5—10 年,也可以是更长。这里,尽可以大胆想象。作为一本教我们怎么变得更幸福的书,这本书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提醒就是: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那些单纯的快乐感受,而是来自创造生命价值的过程。当我们将 “控制情绪” 的执念,转化为 “践行价值” 的勇气,便能体会尼采所言 “知生命为何者,可承生命之重” 的深层力量。那些曾被视为障碍的情绪波动,终将成为丈量生命厚度的标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