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对渴望逆袭的同学励志又有启发的书
本书作者刘媛媛毕业于北大法学院,《超级演说家》冠军,是个颇励志的姑娘。书中让我获益匪浅的是她如何从错误中学习。错误率低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有的时候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你做对了很多事,而是当对手出错时你没有。想想看,如果你身边有个人从来不说错话、不办错事,我们就会非常信任依赖他,因为太靠谱了有木有。 刘媛媛提出了使用 “人生错题本” 这个进步神器。学生时代,我们就是这样记下错题,定期复习,避免再出错。这个方法出了学校依然适用。我们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很多时候主要就那么几个类型,通过记录,你就会把这些类型全部找出来。找出来后,在下面写出解决方法,一个方法不行就试另一个。如果一般人错十次才能改掉一个错误,你通过错题本,错个三五次就改掉了,这就是效率。 《穷查理宝典》中提过一种逆向思维: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就得研究人生如何变得痛苦。如果我们能够绕过那些错误的坑,绝对可以更少地浪费精力和时间,用更小地代价去成长。 整个人生都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优化自己的各项技能。那些没有人生错题本的人,等于带着自己的弱点在裸奔。这真的很危险,因为他们可能终身被自己的弱点所困而不自知。
1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10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系统教你如何人生逆袭的书~《精准努力 - 刘媛媛的逆袭课》书评🌟全文约 3850 字,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谁是刘媛媛。后来别人看到我在读,说哦这是那个《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啊。她的经历很励志,寒门女孩上北大然后创业。我当时觉得这本书不会只是满满的鸡汤吧?幸好,扫了一眼目录和序言,我顿时对这本书有了好感。全书脉络非常清晰,分为六个部分:1⃣️目标篇 2⃣️策略篇 3⃣️执行篇 4⃣️心态篇 5⃣️社交篇 6⃣️学习篇适合的人群我认为是以大学生为主或是毕业后初入职场的新人。我在那个时期并没有多么注重自己底层框架的搭建,也没有这么多把真正的术讲的这么清晰透彻的书。所以当我上周真正在读此书时,还是很有收获的。除此之外,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有限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安排,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在书中,每一章也确确实实像一把刀,把常见的问题剖析出来,精准努力,撬动逆袭。下面这五点是我自己觉得最有启发的点。关于目标 1⃣️别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有用的事情上我没有写错,书里讲了有用不等于值得。比如市面上的好书特别多,我的朋友已经给我安利了 N 遍《心理学与生活》,另外一位分享了经典的管理丛书,另外一位推荐了写作课程。他们每一位的推荐,我相信都是有用的,但我必须考虑机会成本与当下我最需要解决的痛点,实行 “二八原则”,把 80% 的时间投入到能直接改善我现状的最关键的 20% 事情上。所以在不知道什么问题是关键问题的时候,要把通往目标遇到的所有问题全部列举出来。✅问自己:- 是哪些问题,导致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 其中的哪些问题是你认为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否可以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通过自问自答,圈定其中关键的部分,然后在这 20% 的领域,投入专注的卓绝努力,去得到 80% 的收获。2⃣️如何科学的制定目标、完成计划?这一篇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因为在去年之前,我是一个没有大计划、基本不复盘的人,随性是我的代名词。道理都懂,计划不就是用 Smart 方法吗?后来开始第一次自律 100 天,我的三个计划(包括每日健身 30 分钟)基本都扑街了,只剩一个临时加的计划完成了,100 天写了 100 篇文章,加起来十几万字。✅为什么计划会失败?①对自己要执行的事情根本不了解。那些做读书计划的人都不怎么读书,他们不知道读一本书的时间大概是多长,就好像好些人立志一周减重二十斤,因为他们不懂得减肥的原理,所以不知道掉一斤肉到底需要多长时间。②对时间也没有概念。一年的时间并不长,起码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长,一年真的干不了那么多事情。我还在努力的加计划觉得三件事太少了,但真的除开上班生活上课的时间,能利用的没想象的那么多③对自己的执行能力更不了解。一般情况下,我们预设的时间都是极高效情况下所花费的时间,根本不会算上自己拖延以及不专注所浪费的时间。✅如何科学的制定计划?①目标真的不能太多,而且目标之间需要保持统一。很多人定的目标之间是冲突的,又要减肥,又要读书,又要保持一些生活乐趣,等等。这些都是互相冲突的目标。毕竟你的时间、精力、意志力都是有限的。成功的人懂得去选择目标,集中精力。比如奥巴马是一位优秀的总统,但是他戒烟总是失败。一段时间内,我们只要集中完成一个目标即可,千万不要把目标捆绑在一起。②把目标分解为关键结果,就可以看出是否有可能实现。在定目标的时候,不要总盯着自己的目标看,要盯住实现目标的步骤。比如把想买一套房需要做的事情,总结成几个步骤,然后我在看这套房的时候,就会想起来自己列出的步骤:“如果我要在两年内买到这套房子,那么我必须在各个阶段达成的关键结果是什么?” 什么是关键结果?就是这些结果实现了,目标就实现了。比如要买套房子,就必须当上主管,当上主管,我就需要把手头这个项目做好,让老板对我满意。把结果分解为关键结果,还可以看出目标到底是否可能实现。不分解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定得有多离谱。③目标要艰巨,但是千万不要太遥远,越遥远的目标越完不成。作者认为把五年之后公司上市作为目标,就不如把三个月赚一千万作为目标好,你可以有长期的计划,但是如果只有长期的计划,会很容易完不成这个计划。因为计划越遥远,出现偏差的概率越大。作者认为最好的计划长度是一季度,不遥远,也不短暂。一年四个季度,清清楚楚,让你觉得有希望马上完成,但还是要等待和期待。最后,制定目标的时候仪式感越强,对目标的忠诚度越高。仪式感和忠诚度的关系很微妙。比如我的前工作单位一家澳洲百年的律所就很喜欢在员工月会上制定计划。关于策略 3⃣️逆袭必备的三种技能①积极竞争力让你发现和抓住更多的机会这主要是来源于先天性格和后天的格局。比如,有的人更善于把一手烂牌打出最漂亮的组合,用 “穷尽法则” 努力尝试所有途径不轻易放弃。同时也积极读书学习,增加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由以前的点到点线面立体四维,由观众视角演变成参与者视角再到组织者视角。躬身入局的体验永远比观望者深。②能承受和消化失败 “打破失败的恐惧”:如果要打破恐惧的话,可以先把失败带来的后果一一列明,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机会的,最好为每一个后果标注上对应的办法。“允许失败法则”:我们的人生当中,面临失败的次数,远远比成功的次数要多。所以当你经历失败的时候,必须以一种长线思维,来看待自己所处的失败点,你得允许自己的人生有起伏。你也可以尝试刘媛媛总结的另外一种对抗失败的思维,叫作 “练习法则”。她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当作人生中的一次练习。事实上整个人生都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优化自己的各项技能,这个过程就犹如日常测验,考得不好,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有优化的可能。具体两步:接受失败是第一步,怎么分析这个失败比接受失败更重要。原因诊断是一个很厉害的技能,找到失败的原因,然后消灭它,这个失败才是有效失败。分析为什么失败固然重要,但是怎么做落实到下一次清楚的行动指示,把 “是什么” 找出来,明确下一次到底做到什么程度,就不会再失败了,这样的分析才是有效的。③具备学习和改变自我的信心有意识的针对劣势记录、调整每一次练习的过程,只要成功六次,人们的自信就会建立。4⃣️六步循环法,没有你做不成的事自我定位 — 瞄准目标 — 制定策略 — 执行反馈 — 调整行动 — 最终完成①定位目标要有可执行性和衡量标准,比如 “我要考到 240 分”,这算是一个目标。记住,只有这个才是你的目标,做减法。②策略第一,找出通往目标的障碍和问题;不是你的已知,而是你的未知。第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和障碍的方法;第三,方法之间成为系统;第四,集中冲刺直到成功。在整个过程中,记录为王。③彻底执行,不要左顾右盼执行这方面要注意的是一定得彻底执行,坚决去执行自己找到的途径和方法。第一,及时开始,克服拖延症。第二个,必须要保持专注。第三个,这个专注度必须是持久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④反馈问自己事情是否达到了我的预期?如果没有达到的话,是因为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有些事情我没有想到,还是我想到了,但解决的方法不对?你需要把自己当时记录下来的思考过程和执行过程拿出来对照一下,看看导致出现偏差的环节是什么。反馈这一步实在是太重要了,你一定不要等不及反馈就放弃,也不要在得到第一次反馈之后就放弃。得到反馈只是开始,不是结束。通常第一次命中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而反馈就是我们最终成功最关键的一个步骤。⑤调整当你得到反馈之后,需要重新制定方案,调整自己的行动。看到反馈之后,有没有能力分析出问题所在,并且保持自己的积极性,反复地调整,循环地执行,一直坚持到真正实现目标为止,这就是牛人和庸人的区别。⑥实现记录成功经验,看是否能迁移到其他领域。5⃣️最好用的进步神器 - 人生进化本原文是叫人生错题本,但是我已经开始运用了,建了我自己的人生进化本。这个原理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做人做事,都有学不完的方法和道理,我们总是不停地犯错,不是说错话,就是做错事。查理宝典》里说过一种思维,叫作逆向思维。他这种思考方法的来源,是下面这句农谚: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我的人生进化本比作者的简单,毕竟一口气不能吃成胖子,所以我主要记录工作、生活、社交上的三类问题:①自己说错的话、做错的事,落实到行动上应该具体怎么改进;②别人做的好的,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事。比如朋友邀请我和他的朋友一起玩,期间向大家介绍我的情况和一些优点。我就记录下来下次有相似的情况,我可以这样做让大家增进了解。③别人做的不好的。让我不舒服的事,我会记下来警惕自己以后不要用同样的行为对待别人。比如我上周被一位不大熟的微信联系人直接拉到一个群里,她在群里发布广告,之前没有任何知会。我会告诉自己拉群之前,先私下问问别人的意向,会比较有礼貌。本书还有一些其他详尽的方法,比如如何高效工作、提升专注力、减轻焦虑、十步做到坚持等我觉得还挺系统的方法。抛砖引玉,上面是对我有启发的五点,(二八原则,如何制定计划、逆袭三技巧、事成六法则和人生进化本)大家有兴趣欢迎阅读此书。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文章和演讲在当时传遍了整个网络,那是觉得这女孩真厉害,但我真正认识媛媛是最近在抖音上经常关注她的视频,因为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想做而没有做成事情,她的知识量,事业,勤奋而又真诚的表达自己,以及完全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财富。今天从跑步时,花了四个小时一口气听完了这本书,现在是特别想了解她是怎么做到的?利用那句很经典话套用 “成功的人都差不多,失败的人各有各的失败”,我发现成功的人都有着清晰的目标,他们有着一套自己分解目标的方式,同时拥有工程思维的方法,用大量的勤奋,去堆积知识的积累。用长期性去衡量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以终为始,单项突破,在大脑里构建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其实就是找对标,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可以找你喜欢的人或物做对标后,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只要开始你就成功了 50%,在次验证了这个真理。 个人认为这本书很适合在校的学生,或者是刚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书里讲了大量的个人规划以及实现目标的一些方式方法,对人生价值方向的定位,以及她个人学习的一些方法,非常非常的具体,很多干货,墙裂推荐作为孩子职业生涯的一本指导书。现在在心中默默忏悔,同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媛媛活出了我想要的样子。好在自己还不算太老,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洞察就是好的,跟身边的人学习,跟这个世界学习,把别人作为方法,革命尚未成功,加油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亦师亦友,娓娓道来看媛媛姐书就像身旁有一个朋友在耐心的跟你分享他的人生心得一样,听着舒服又很受启发,很喜欢,虽然这本书花了一个月时间才读完,大部分内容都忘了,但是因为读过,有过思考,就觉得值得,会学习则无敌,读书是加速度,也在我的内心种下了种子,不管现在是否发芽,我都将让他陪着我最后用媛媛姐在《超级演说家》的一段话结尾👇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故事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这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共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比不知道如何努力更可悲的是那些“不屑于”努力的人。这本书我在还没有读完的时候,就把他列入到了本月推荐的位置。而且是首位推荐。如果这一年下来,从我读过的三百多本书中选择,这本书也能排进前五。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在上周我还揶揄人家来的。可见刻板偏见害死人啊。不知道你们还记的吗?我上周读了一本同名的书,也叫《精准努力》是日本一个学金融出身的企业家写的书。当时我为了推荐他,还顺道踩了一下这本书。还说,一看名字就妥妥的一本鸡汤书。一定又是那个虎妈培养出来的考入常青藤的所谓 “才女” 写的自己的学习传记。我根本就没读这本书,就凭借自己的意淫,就把人家丢在了一个我臆想的位置。哎,这就是刻板偏见害死人啊。让我想起了圆桌派第二季时,孟广美说她的好多朋友只是因为 “听说不好看” 就把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给毙掉了。如此看来,我和那帮二货根本没区别。好在,老天没有放弃我,递到嘴边的我不吃,就换个渠道提醒我一下。今天再微信文章突然看到了刘媛媛三个字,一下点醒了我脑中的一个记忆,这个是不是当年红遍网络的【超级演说家】总冠军,北大才女刘媛媛啊。马上返回头打开这本书对照了一下,还真是。哎,她那么厉害,她的书我可得读一读。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看完这段描写,是不是觉得我更加龌龊了。没办法,我还真就是迷信权威那种人,毫无个性可言。虽然她小我十多岁,可人家能够考上北大,人家能够获得《超级演说家》的冠军,人家可以不到三十岁,身家过亿。试问,这里面哪一项不值得佩服,又凭什么不服?况且,根据她书里的描述,无论颜值还是家境,她的起点都低于大多数人。你又有怎样的资本质疑人家的权威呢?借用郭先生段子里的话:“灭高人有罪,我服高人。” 不过,同样一个人,同样一本书,为啥我会有 180 度的态度转变呢?从嘲笑到迷信,这中间的关键因素在哪?不值得我么你仔细思考一下吗?前两天和读书群里的小朋友聊天,他说他很看不惯身边一些亲戚朋友的价值观和沟通放方式,总想争辩,告诉他们 “怎么做是对的。” 我当时让他先反思一下,凭什么他就认为自己的认知就是正确的呢?当两个人价值观不同时,不要争辩。如果五分钟劝不服,无法达成一致,那就算了。他还是不能接受,总想争辩。我最后和他说。想要说服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他尊重的人。当你无论在经济实力,社会认可,言谈举止都绝对高于他时,不用你劝,他自然就会听你的。借用罗老师在他的演讲里说的一个典故:“归根到底,不还是没那么牛逼嘛,真的牛逼了,他们早就闭嘴了。” 这就是我反思的结果。最初我的不屑,在于,我不知道她是谁,我臆想了她的身份,也武断的臆测了书里的内容。而当我知道她是谁的时候,我给了自己一个改正的机会,不是说那时我就因为她的出身而迷信她,而是我想看看她写的书讲些啥。而真正开始迷信她,崇拜她,则是看了书里的内容,才开始对她佩服之至。书里面的案例都非常经典,也金句迭出。不过这里的篇幅太短,不足以说出我全部的认知。既然这本书是月度推荐,就说明书写的真的好。我准备像《非线性成长》那样,精度这本书,录制一份帮读视频。将我的一些经历,结合书里的观点,分三期录制一下。之所以得出今天的标题,是因为刘媛媛书里分享的一整套策略算法,太过精准高效了。信服的人,读完了无疑是收获满满,当然,有些人会怀疑一切,所以行动会迟疑,会反复,会拖延,还有装睡者,根本不会行动。但是和我想到另一些人相比他们还算幸运的。因为有些人读完,肯定是不屑一顾,甚至还会恶语相向,他们会咆哮,这都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想出来忽悠我们的,我才不要听,不要信呢。这是底层的,还会有一些 “自视甚高” 者,会无端狂傲的鄙视我们,如此功利的过人生,真是悲哀。对于这些 “不屑于” 努力的人我们也能笑笑,然后将他们扫出我们的脑海和周边,不要让他们身上那股气质传染到我们。努力者掏心掏肺拿出来的干货,只是分享给那些暂时迷茫却和我们志同道合之人的,哪怕只能影响到一个人,也是好的。而隔着楚河汉界对面的那些人,就算了。各过各的吧,挺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打鸡血一样书,隔三差五要看。马上就满血复活家里亲戚也跟着一起劝,说:“你把你的司法考试证书找个律师事务所挂上,这样你还有一条后路,将来还能当律师。” 这个操作流程,我到现在都没能明白。所以我当时就拒绝了。如果有了那头 “奶牛”,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往前走。而没有那头奶牛的人,只能无惧风雨地去拼命。人哪,放不下的那些,无非就是虚假的安全感和虚荣心而已。一份不死不活的工作养着你,让你既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会买不起当季的流行品;一个体面的学历包装着你,允许你还信用卡和维持生计,甚至还能给你一些小小的愉悦感。虽然你并不满意现状,却渐渐开始学着接受,虽然没有什么成就感,但是不至于到痛苦的境地。所以你就忍耐着活过了这样的一生。这就是一个人逐步变平庸的过程。你拥有的那些,正在毁掉你。我们需要把 “奶牛” 找到,然后杀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作为一个比作者年龄偏大的人,很感慨作者强烈的思维逻辑和条例性。她把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做了深度思考、解析,并且给出了明确的处理方案。就我而言,她的很多观点确实很实用,不止我们这个年龄段,甚至有些是受用终身的(或许随着阅历的增长,也会变)。就她观点中,我收益匪浅且正在践行的就是自学、阅读理解。现在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太多了,仅仅靠自己去实践、去经历太浪费时间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筛选、通过假设预演来获取知识经验。很推荐这本书,很励志也很实用,我近期也会在不想学习或者有点懒惰时再多翻看所做的笔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