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别圆满(《行刑人、银匠》读书笔记)
看了好多小说和电影,发现很多好看的这种作品,都是从一个小人物,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的角度,去反应一个时代的变化。这种写法有一种很有效的地方,就在于对像我这样的读者,还没有小到被时代摁在地上摩擦,但也没有能力到左右时代的潮头的,在这样的故事里面一方面找到一点自己还没有那么惨的抚慰,一方面找到一点对时代的人生无奈。都说人生是自己选出来的,但是对小人物来说,好像生活并没有给太多可选的。所谓左边还是右边,其实说来说去,好像中间的差距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说到底,最后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吧。对,这就是我读各种小说的最大的感受。所有的小人物,无不是被蹂躏,然后不想臣服在时代的脚下,然后努力抗争一下,再然后就是发现无论是自由还是骄傲都没有办法让自己改变什么,到最后是无奈的接受和和解。按说读这样的作品,本应该是给人以力量,对抗时代、生活和虚无的力量,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确实有些不太顺利,总感觉到更多的是那种无可奈何。就像书里写的,“多少辈以来,行刑人其实就像是幽灵,他们驯服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我们有多少时候是按照自己以为的方式活着呢,还是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按照不得不的方式活着的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其实本就不太容易成为某部作品里作为关注的那一个,毕竟实在是太普通了,和所有人都一样,确实没有什么可说的。这些作品,如果要具有传播性,那肯定是不那么普通常见的才有可能成为作品。我忘了之前是听哪位博主说过,看了几千部电影,想体会不同的人生,但看多了以后才发现,所有能写成作品的人生,对自己的日常,可能真的也没有啥可帮助的。不过总会有帮助的地方。书里说,“自由是我们的诱惑,骄傲是我们的敌人。”“凡是自以为是的人,他们都会犯下过错的。因为他不会把别的什么放在眼里。” 对普通人来说,反正经过了很多事情以后,突然发现到了一定岁数,最想要的还是稳定和确定性。我想着可能是在之前的经验里面,其实一直在追求的就是建立一个认知系统,能让自己在越来越复杂的年纪没有那么被动。只不过现在最需要知道的一件事情是,这个时代的变化真的不会按照你的想法来运行,所以只能主动变化吧。就像书里说的一件最准确的事情吧,“一个圆满的结果要有许多的因缘同时出现,但那样的情况几乎就是不可能出现的。” 别圆满,或者就行。【摘抄】现实人生旅程中,经历的是单向的线性时间,每一阶段,都会遇到道路分岔,一个人,选了左边就失去右边,走了右边又错过左边。真实人生之无奈,就在于面对诸多可能时,可以实现的,只有一种可能。在那个时代充当着精神领袖的人们,那些夜一样黑的灵魂里的灯盏,说,一个圆满的结果要有许多的因缘同时出现,但那样的情况几乎就是不可能出现的。多少辈以来,行刑人其实就像是幽灵,他们驯服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们需要的只是与过分的慈悲或仇恨做斗争。每一个尔依从小就听上一个尔依说一个行刑人对世界不要希望过多。每一个尔依都被告知,人们总是在背后将你谈论,大庭广众之中,却要做出好像你不存在的样子。自由是我们的诱惑,骄傲是我们的敌人。土司则对他的手下人说,银匠以为做人有一双巧手就行了,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做一个人还要有一个聪明的脑子。凡是自以为是的人,他们都会犯下过错的。因为他不会把别的什么放在眼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续篇这是作者《尘埃落定》的续篇,我看完了《尘埃落定》以后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有关行刑人、银匠的故事,但是这里面的有关行刑人和银匠的故事似乎又和本篇不太一样。读了作者的书籍,真是让我对藏族的文化习俗有了新的认识,虽然无论是这本书还是《尘埃落定》都不是描写当下的藏族人民和生活。但是似乎人民总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民族会有更多的好奇心,何况藏族本身就有着不可磨灭的神秘感,比如藏族黝黑的脸庞、特有的高原红、雪山、萨满教、活佛、土司、珊瑚、油酥茶、银饰、哈达、茶马古道、扎西得勒、蓝晃晃的天空和清澈见底的泉水等等。 不知道今天的藏族地区是怎样的情景?不知道土司的官寨是否还在?但是书籍里面的丛林法则、土司地位的传承、权力的更替、兄弟的杀戮、感情的冷漠、身份的固化、关系的利益化等,这些人性中无法和解的痛楚以一种血淋淋的直接方式时时刻刻在藏族土地上徘徊。但与此伴随的还有银匠的高傲、僧人对自由的向往、行刑人对忠诚的诠释…… 唉,也许是因为存在人性的劣根性,我们均无法避免,因此才让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不用寸寸用生命来试探的社会是多么的美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