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技术可以改写战争规则,却解不开人性
本书一开头就以一个近乎荒诞的对比瞬间刺穿军事科技的宏大叙事:美军 F-16 飞行员拉杰・沙阿在伊拉克边境夜航时,价值 3000 万美元的战机导航系统竟无法确认自己是否飞入伊朗领空。情急之下,他掏出一台绑在腿上的康柏 iPAQ 手持设备 —— 这台装着民用导航软件的 300 美元小工具,成了拯救他性命的关键。这一场景剖开了现代军事体系的深层病灶:当硅谷的迭代速度以天为单位,五角大楼的装备更新却仍以十年为周期。沙阿与基尔霍夫 —— 前者是兼具 F-16 飞行员、科技企业家与国防创新部门(DIU)主管履历的跨界者,后者是剑桥博士出身、操盘过白宫技术战略的政府智囊 —— 以亲历者视角揭开了五角大楼的 “创新突围战”。2016 年,当两人执掌 DIU 时,美军指挥中心仍在使用比操作员年龄还大的 Windows 系统调度战机,而硅谷早已掀起 AI 革命。更严峻的危机来自战略层面:五角大楼内部清醒认识到,若与中国爆发冲突,美军可能遭遇 “彻底的失败”。正是这种灼痛的落后感,催生了 DIU 用风险投资模式颠覆传统军备采购的孤勇实验。书中以锋利的洞察揭示两种文明的碰撞。硅谷极客带着 “快速迭代、容忍失败” 的创业信条闯入军事帝国,遭遇的是钢铁般的官僚体系与百年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铁幕。当 DIU 尝试将商用 AI 植入战场决策系统时,反对声浪并非来自技术本身,而是源于对 “破坏流程神圣性” 的恐惧。但乌东战场传来的影像让所有争论噤声:乌克兰士兵用大疆四旋翼无人机投掷改装炸弹,精准摧毁俄军坦克集群 —— 这场由消费级技术导演的战场革命,宣告 “平民科技碾压专业武器” 的时代已然降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