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技术可以改写战争规则,却解不开人性

    本书一开头就以一个近乎荒诞的对比瞬间刺穿军事科技的宏大叙事:美军 F-16 飞行员拉杰・沙阿在伊拉克边境夜航时,价值 3000 万美元的战机导航系统竟无法确认自己是否飞入伊朗领空。情急之下,他掏出一台绑在腿上的康柏 iPAQ 手持设备 —— 这台装着民用导航软件的 300 美元小工具,成了拯救他性命的关键。这一场景剖开了现代军事体系的深层病灶:当硅谷的迭代速度以天为单位,五角大楼的装备更新却仍以十年为周期。沙阿与基尔霍夫 —— 前者是兼具 F-16 飞行员、科技企业家与国防创新部门(DIU)主管履历的跨界者,后者是剑桥博士出身、操盘过白宫技术战略的政府智囊 —— 以亲历者视角揭开了五角大楼的 “创新突围战”。2016 年,当两人执掌 DIU 时,美军指挥中心仍在使用比操作员年龄还大的 Windows 系统调度战机,而硅谷早已掀起 AI 革命。更严峻的危机来自战略层面:五角大楼内部清醒认识到,若与中国爆发冲突,美军可能遭遇 “彻底的失败”。正是这种灼痛的落后感,催生了 DIU 用风险投资模式颠覆传统军备采购的孤勇实验。书中以锋利的洞察揭示两种文明的碰撞。硅谷极客带着 “快速迭代、容忍失败” 的创业信条闯入军事帝国,遭遇的是钢铁般的官僚体系与百年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铁幕。当 DIU 尝试将商用 AI 植入战场决策系统时,反对声浪并非来自技术本身,而是源于对 “破坏流程神圣性” 的恐惧。但乌东战场传来的影像让所有争论噤声:乌克兰士兵用大疆四旋翼无人机投掷改装炸弹,精准摧毁俄军坦克集群 —— 这场由消费级技术导演的战场革命,宣告 “平民科技碾压专业武器” 的时代已然降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挺感慨的。美国政府的官僚化如此严重,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但美国人依然有办法突破这些官僚化的阻碍与固化利益阶层的拦截,甚至可以出一本书,指名道姓的讲出其中的真相。私以为这正是民主制度的优越之处(至少目前,从出版审查来看,相对于其他制度),其他国家的政府就没有这种问题吗?不可能没有,毕竟人性嘛,指望不上的,但其他一些国家的这类问题都被隐藏在暗处慢慢发酵为更危险的毒瘤…… 相对的还是有途径能把问题暴露出来,能用制度把人性框住比较靠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国防创新小组

        这样的小组等级应该低于两院下辖的特事委员会。由一些既然参过军,也在硅谷工作过得人组成,完成了科技创新与国防事业的融合。老牌的军火供应商譬如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斯罗普,原雷神和通用。它们绝对有垄断的行为,本文里没有直接写出来,但很多的拦阻看起来莫名其妙,又似曾相识。这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较量。美国五角大楼是一个臃肿笨拙的巨人,吓唬人是够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公开说就是进步的标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技决定未来

            科技的进步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管是在军事领域、商业领域。达到优先优势就可以转化为军事霸权。获得政治上、经济上的领先优势。从而转化为在全球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个人层面应该关注未来十年的大方向,战略决赛当下应该如何行动。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