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总部只有20多人管理全球30万员工,充分授权和去中心化是关键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子公司数量众多、种类繁多,但所有的子公司都遵循共同的价值观。我们亲眼见证了所有这些子公司对 “永续经营” 都抱有相同看法。其中许多子公司都曾经历过多次易手,即使创始人离开,权力下放的大型企业仍可以永续经营。巴菲特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美国中西部人的敏锐、高超的谈判技巧和娴熟的写作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巴菲特擅长选贤任能,他总是能找到杰出的经理人。巴菲特的记录并不完美,但他的 “击球率” 足以让他进入名人堂。巴菲特对无形的人格品质的洞察力是罕见的,如果没有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用人方面可能会无所适从。巴菲特曾指出,尽管竞争对手提供了更丰厚的薪酬,但还没有任何一位高管离开伯克希尔去加入竞争对手的公司。巴菲特激励并留住管理者,他们想要巴菲特以他们为荣。这一点大概只有巴菲特能做到。巴菲特拒绝跟风,不会人云亦云,他在收购时决策果断,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的插手,这些都得益于他每天巨大的阅读量和惊人的记忆力。这种不可估量的价值可能在巴菲特之后难以为继。后巴菲特时代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预计将出现滑坡,如果没有出现大型交易或者杰出的经理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回报率可能会下滑,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永续经营会占据上风。在后巴菲特时代,巴菲特的继任者将扮演新的守护者的角色,他们将继续领导伯克希尔哈撒韦向前发展,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核心价值观已被证明拥有永续的能力。虽然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但我们相信在后巴菲特时代,这家机构将超越巴菲特个人,巴菲特的精神遗产也必将熠熠生辉,永远传承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巴菲特不仅是股神,也是一个优秀的经营者。他心态非常好,身体也非常好,现在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却依然在努力工作。      他尊重做事的人,尊重公司的传统。以品德为第一原则来选择人才。对收购的公司充分放权,所以很多百年企业都喜欢巴菲特。      这也是他能用几十个人就来管理几百个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Berkshire Beyond Buffett 作者 Lawrence Cunningham 探讨伯克希尔的真正核心优势:不是巴菲特个人选股眼光,而是旗下子公司的经营文化与制度设计,让这个庞大企业帝国能够长久运转。巴菲特可以退休,但伯克希尔的文化与架构,将让它继续成为伟大的商业帝国。从张忠谋的公司治理观点来看,他主张:制度设计与内控机制不可缺,即使高层值得信任,也不能「制度松散」。人性有其弱点,所以必须以制度辅佐信任,才是长治久安之道。特别强调:靠人不如靠制度;制度设计就是对人性的理解与控制。那么,伯克希尔的极度放任式治理,是否违背这些原则、甚至违背人性呢?伯克希尔的「放任」不是没制度,而是隐性制度 + 信任文化 表面上:无 KPI、无预算审核、不干预经营、无内部稽核部门。但实质上,它靠的是以下三个「隐性制度」来驾驭人性: 选对人:极端慎选 CEO 伯克希尔的核心制度之一,就是 ** 选对人、再完全信任 **。不选「最会赚钱的人」,而是选最有诚信、长期主义、具内部人精神的人。宁可错过赚钱机会,也不冒用错人风险。张忠谋强调制度,巴菲特则把「选人」本身当制度。 结构设计让作恶者无利可图子公司资金不能乱调拨,财报需对母公司负责。若子公司 CEO 表现不佳,公司会被减资、出售,失去信任会立即处理(如 Precision Castparts CEO 即被撤换)。没有升迁诱因,CEO 本来就已功成名就,不需要作假证明自己。 文化为制度加锁:诚信 + 合伙人心态伯克希尔的文化让每位经理人把自己当「家族企业经营者」。他们通常已经财富自由,不需靠舞弊来获利,反而在意声誉与历史地位。「我们不想与你做一笔交易,而是与你一起度过未来 20 年。」所以违不违背人性?表面看似违背人性,其实是以制度与文化「引导人性」:张忠谋用 (显性制度) 控制人性。巴菲特用 (信任 + 选人 + 长期诱因) 驾驭人性。对比东西两方大神管理哲学两者思维不同,本质都是对人性的深度理解与回应。 但是台积电赴美设厂的过程,确实遇到与美国本土文化与工作价值观不相容的问题,这其实也刚好对应了「文化才是真正的制度」这句话的另一面:制度如果无法被文化内化,就只是纸上规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巴菲特,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成功之道蕴含着九条宝贵的人生与商业智慧:精打细算,让每一分资源都发挥最大价值;真诚友善,构建起深厚而稳固的人际网络;珍视声誉,视其为立足于世的无价资产;重视家风,传承着家族的精神火种;自我驱动,始终保持内心的热忱与进取;充分放权,给予人才自由翱翔的天空;智慧投资,精准洞察财富的流向;恪守本分,坚守内心的原则与底线;永续经营,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与传承。其中,有三点尤其发人深省。1. 珍视声誉:声誉,宛如一座精心雕琢二十年的华美城堡,一砖一瓦皆凝聚着无数的努力与心血,可只需短短五分钟,一个不慎的举动,就能让它轰然崩塌,化为乌有。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良好声誉是我们最坚实的铠甲,也是最耀眼的名片。2. 自我驱动:人生在世,大致可分为三类人。第一类如 “火柴”,内心燃烧着熊熊烈火,无需外界的催促,便能主动发光发热,他们是命运的主人,凭借自我驱动,不断开拓进取。第二类似 “木头”,虽自身无法燃起火焰,但只要外界给予一丝火种,就能被点燃,释放出光芒,这类人需要外界的激励与引导。而第三类仿若 “石头”,无论外界如何努力,都难以让其产生一丝改变,他们在原地固步自封,错失诸多机遇。我们理应努力成为那主动燃烧的火柴,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3. 充分放权:巴菲特曾言:“在招聘时,需看重三项品质,刚正不阿、富有智慧、充满活力。倘若缺失了第一项,那其余两项反而会成为灾祸的根源。” 用人之道,在于以慧眼识珠,挑选出真正的一流人才,而后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与权力,让他们在广阔的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创造出超一流的业绩。因为真正的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机会,更是充分的信任与自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从众多典型的子公司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伯克希尔和巴菲特的另一面。这些子公司经营着各行各业,大都能获取丰厚的利润。在我们看来一些不起眼的生意,也依然有利可图,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优秀的人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有人说,没有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会将如何?《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叫作坎宁安的教授,他这一辈子就研究一个主题,即伯克希尔 - 哈撒韦这个公司。他坚信,即使投资大师巴菲特离开了,伯克希尔仍然能够 “永续” 经营下去。作者通过大量的调研,总结出了伯克希尔具备的九项特质:精打细算、真诚友善、珍视声誉、重视家风、自我驱动、充分放权、智慧投资、恪守本分和永续经营。首先,伯克希尔哈撒韦全球员工将近 40 万,是一个真正的巨无霸集团。但是伯克希尔总部的员工只有二十多人,靠二十多人管理着一家市值(超过)7000 亿美金的公司。伯克希尔家族包括至少 425 家运营子公司,总共有近 600 个业务单元。尽管伯克希尔的子公司数量众多、种类繁多,但我们能够看到,所有的子公司都遵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 “长期主义” 的价值观。在过去的十年里,与其他企业集团、大型保险公司或伯克希尔旗下曾经上市过的子公司动辄 3%、4% 或 5% 的年换手率相比,伯克希尔的股票年换手率一直不到 1%。这是最能说明伯克希尔和巴菲特价值信仰深入人心的证据。另外,巴菲特与杰克韦尔奇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1981~2001 年,韦尔奇曾担任通用电气的董事长,他为人雷厉风行,在管理通用电气期间扬言只会保留排名第一或第二的业务。其他所有不达标的业务都将被关闭或出售。这种要求传达了 “适者生存” 的目标,促成了一个高度竞争的企业文化。然而这种 “金拉米式”(ginrummy)的管理行为(每次都放弃你认为最没有希望的业务)不符合伯克希尔的风格。巴菲特宁可让整体业绩受到一点损失,也不愿抛弃旗下的任何事业。这也是 “长期主义” 的另一个体现。最后,我也十分认同巴菲特关于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的观点。巴菲特曾开玩笑说,他的工作太棒了,他会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他引用罗纳德・里根的名言:“人们说,努力工作不会导致死亡。但我想,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 贾斯廷公司的 CEO 兰迪・沃森提供了明智的建议:“努力工作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你有孩子,请参加他们所有的活动。你可以在一家公司工作 30 年甚至 50 年,但你的孩子只能读一次小学一年级。” 我想,即使不是 CEO,这也是为人父母应有的觉悟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奥马哈先知、股神和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最强大的地方在于他的耐心,其实是恐怖的终身学习能力。巴菲特坦言,自己每天都会看几百页的内容,这个阅读量是非常恐怖的,而且,他是不忙的,他有足够多的闲时间可以进行自我提升。正常一本普通的书是 300 页,也就是讲巴菲特每天至少可以看一本书价值的内容,那么一年就至少是 300 本,这是保守估计。那巴菲特最近 10 年最少看了 3000 本书,这些认知是恐怖的,要知道,巴菲特 90 多岁了。有耐心,有本金,有认知,赶上了美国蓬勃发展的时代,这可能就是他强大的地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是时代与卓越强人结合的产物,是耐心长期复利产生的结果。正如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有耐心就有了一切。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