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下坡路的一生
人生的幸福在于一生走上坡路,如果是下坡路肯定不好受,溥仪是个典型,从九五至尊宣统皇帝一路走向下,到阶下囚,从三千奴仆伺候到自己缝补衣物,即位时家族积攒泱泱大国财富近 265 年(1644 年多尔衮入京 - 1909 继位),只 35 年(1924 年出宫 - 1959 年特赦出狱)家财散尽,成为每月 33 元工资的社会主义新人。本书重点感悟:宣统满洲国复辟之前,从末代皇帝眼中和庄士敦眼中,王朝末代的陈腐和僵化,暮气沉沉,积重难返,可见只有革命才能完成体系的组织再造,任何个人穿越都难挡历史车轮。伪满洲国傀儡时期,傀儡的日子不好过,寄人篱下,最后成为背锅侠随葬品,另外每个人青少年的教育影响一生,而不是种族,日本蛇吞象,对海岛经过 15 年皇民化,对于大陆就消化不良了,满清末期最致命的一击其实是被广大的汉族知识精英集团抛弃最后只能投靠日本人(溥仪身边几个汉族文人不成气候),想复辟的张勋不成体系,可见科举对培养官僚队伍的重要性。最震撼的是对溥仪的思想改造阶段,典型的中国德育改造过程,不是对权威(上帝)的臣服,而是发自内心的忏悔,内心自我成圣的修炼升华。溥仪在抚顺监狱主动坦白交出了最后保留的四百六十八件珍玩首饰,轻松的成为社会主义新人,他没有想到他自身的 IP 价值。本书很著名,珍贵的资料,就是不能认同也应该了解。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610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末代皇帝成人史从培养一个唯我独尊、睥睨万物、刻薄寡恩的人主角度来看,清室也是成功的。溥仪的文字简洁干脆、逻辑严密、叙述完整,似乎也没有多少委过于人的地方,但对服务于他的身边人的描述里,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被腹诽。帝王之术就是怀疑一切吧?罗振玉、郑孝胥,包括他自己的父亲,在为他谋划事体时,他总能找出这些人是出于各人自己利益的动机…… 社会人自私自利是本性,完全排斥个体天性中的自保本能而要求他人全心全意服务于己,是不是也太苛求了?经他这一记录,罗振玉的形象可是变龌龊多了。在溥仪的记叙里,读到了新中国朝气蓬勃的新东北焕然一新的乐土面貌。那个时候,“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出于好奇,上个月去绕了一圈东北,从沈阳、延边、长春、哈尔滨等地看了看,城市管理与长三角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不知道与六十多年前的自己相比是进还是退了?想象溥仪出狱后的惊奇,他的标杆是日伪统治下的东北,那当年的惨状不言自明。溥仪通过改造终于明白人人平等的原则,人只有创造或产出了社会价值本身才有价值。他终于从一个终日揣度人心而寝食难安的尊上,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心地坦然的普通人而得享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