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不走寻常路,科学怪咖给你的未来启示
前两年,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接连打败了顶级的世界围棋高手,连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洁,也连输三场,一时间,人工智能的讨论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乐观的一派认为人工智能将改变产业结构,解放人类的双手;家居产品的智能化,也会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悲观的一派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大部分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甚至在更远的未来,电影场景里机器人统治人类的一天也可能来临。
那么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它可以代替人类研发新药和疫苗吗?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现在,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
随着大家的复工,遇见同事免不了聊几句关于未来的话题,如果你从人工智能聊起,是不是会显得高级一些呢?今天就给你推荐本超牛的大咖写的科普书,叫《人工智能之不能》,给你的谈资加点猛料。
1. 作者是位神童科学家
马兆远可是个真正的神童,要细数他的经历就太牛了,18 岁得了全国物理竞赛金牌,保送进了北大;25 岁那年,从牛津大学的博士毕业,去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导师还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等到学成归来,三十岁就当了博导,入选了科学百人计划。要知道年轻科学家里,没几个人能做到马兆远这样的成就。
就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其实生活里是个怪人。有一次,马兆远在奥地利开研讨会,会议太无聊了,坐不住,他就直接徒步到奥地利的边境,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回来后,他给别人解释说:“人生总是要冒险一次”。
2. 不走寻常路的科普书
通常一本科普书,肯定是单刀直入地告诉你,这个科学概念是什么,世界因为这个科学的发现改变了什么。但是马兆远从来就不走寻常路,他不告诉你人工智能能做什么,而是先指出了人工智能不能做什么,它的局限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局限在于计算能力的上限,举个例子吧,如果说现在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上限是 “汽油” 级别的话,我们人脑的复杂性大概就是 “核能” 级别,这两个能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的,人可以不断地超越自己,但是计算机不能,所以现有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超越人类的。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缺乏感觉器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情六欲。但是人不一样,我们是有感情、有温度的生物,我们愿意尝试,会犯错,正因为我们会犯错,才能不断地成长。而机器是不会出错的,它也就失去了自我更新的可能。
3. 更多角度看世界
在这本书里,除了人工智能,还有更多好玩、有益的科学知识。读完这本书,你能从物理学、数学、逻辑性、语言学、教育学这五个角度重新看世界。
比如说,哥德尔和爱因斯坦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两位改变世界的科学家,可是你知道哥德尔吗?为什么我们只知道爱因斯坦,却不知道哥德尔,作者告诉我们,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教育学的问题。
哥德尔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第一批研究员,当时的科研氛围非常开放,不用申请经费也不用带学生。但是不带学生有个坏处,你的研究成果不会被学生继承下去,形成不了学派,你的名字也因此不会被大众所熟悉。所以你看,个体的力量再强大,也抵不过教育体制改变造成的遗忘。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更多的知识和观点,不妨你自己翻开书,体会寻找的乐趣。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