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浮士德:一个赌注的缘起

    见自己人怎么才能 “见自己” 呢?当然要靠镜子。格蕾琴就是浮士德找的一面镜子:从格蕾琴的眼里,浮士德看到原来自己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会被别人爱上的人。人照镜子,不是因为爱镜子,而是因为爱镜中的自己,换面镜子其实也完全可以。见天地指的是你认识到世界上有一些超然于个体的法则,它比你古老,比你恒久,不以你的意志而改变,甚至连魔鬼都无法改变它。见众生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都可以争取用自己的方式去生存。人间就是参差不齐的。你可能并不认同别人的选择,却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力把自以为最理想的选择强加给别人。感悟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经济、文化一路向前狂飙,虽然这种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无数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可能用倒退来解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出卖灵魂” 与其说是一锤子买卖,倒不如说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人类不可能放弃前进,只是要想办法少犯一点错。

      9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穿越,同人,玄幻,神魔,爱情,人生哲理,随便哪个拿出来,都足够支撑一部流行剧作。而把这些都融为一体,再以诗人的才华展示出来,这就是《浮士德》了。歌德应该把自己一生丰富且深刻的思考,都写进剧中了。2. 同样作为诗人和剧作家的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但每部剧都只是一种类型,一个侧面。所以,以全集论,莎翁全集举世无双;而假设莎翁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以一部剧示人,那恐怕就是《浮士德》的模样了。3. 之前荷马史诗和大小乘经典的阅读经历,可以很好的提升《浮士德》的阅读体验。难怪值得克尔凯郭尔花了那么多笔墨篇幅去解读。现在知道《非此即彼》读早了,应该再重读一遍。4. 把《浮士德》列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绝对是揠苗助长。没有过足够的阅历和阅读基础,根本没法理解歌德想要表达的。如果让我中学的时候阅读,那就是不会做菜的人糟蹋了上等食材了。真的没必要那么早浪费时间。5. 人民文学的版本注解挺不错的。就好像《红楼梦》需要有个脂砚斋去引导一下,歌德也是亲自给自己的作品做批注。对于这种花费一生心血的巨著,知情人的批注讲解,应该就像是烹饪过程中的必要步骤和佐料了吧。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懂经典着实不易,歌德借鉴了圣经中的约伯记作为开头结尾,经典画作作为背景引人入胜。圣经中的人物,莎士比亚笔下人物,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对于当下时代政坛,文坛人物暗语作为书中角色给予渲染,对于哲学观点,古典诗词,圣经经文,地质学的理论,经典著作中寓意的引用(弥尔顿的失乐园,荷马的奥德赛等等》作为剧中人物的话语,实在让我脑洞大开。书中主人公浮士德对于世界的关联认识而不是个别知识的分析苦苦追寻不得法与魔鬼签订契约来体会人生,借助魔鬼帮助达成自己的欲望(无论是否过程出于他的本意)爱情,事业,权利。要不落空,要不得到了也无法获得内心的满足。他用五彩折光中感悟人生,一个善人即使在他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人只要努力,犯错误总归难免。因着苦难中双眼失明仍对于未来有美好盼望,而发出感慨,触发契约而失掉灵魂,在善与恶的灵魂的争夺中通过上帝的永恒之爱获得最后的救赎。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读完浮士德后和自己的经历结合了一下,虽然之前的人生也有很多堕落的时候,但是最后还是选择要继续找到目标并且活下去,也许是渴望一部分精神上的自由亦或许是想要逃避梅菲斯特热爱的虚无。浮士德在歌德笔下见到了自己(以格雷琴的形式),见到了天地(其中有希腊的古典主义和德国的浪漫主义的碰撞),也见到了众生(即使在最后双目失明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一心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尝试诅咒梅菲斯特)。这本书也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每天以全新的自己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不盲目展望未来但是一定要把握现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3天

            23 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到这一本的时候我才开始正视那种从《伊利亚特》以来就一直如影随形的感觉:这些作品固然伟大,但与我个人,与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文化隔阂。我读了它,经过了它,就好像在海上前行中对外邦的古代遗迹惊鸿一瞥。我尊重那些从此停留在这些遗迹之上的同胞,他们做了永远的异乡人,总算也找到了不朽的依托。而我在这几年对各种伟大作品牛嚼牡丹一般的误读中反而像受到了反作用力,渐渐向我所生所长的文化根源靠得更近,因此不必再舍近求远了。我也渐渐有种感觉:现当代和西方文学对我来说已经被永远地祛魅。我仍然会读,会欣赏,但我再也不需要崇拜它们了。罗马鼻子非常完美,但它可能并不适合长在我的脸上,我应该走自己的道路。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 它根据十六世纪―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展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本书的核心内容:歌德的《浮士德》倾注了这位天才六十年心血的诗剧巨著,分为上下两部,全场一万两千多行,全部演出来要二十个小时以上。歌德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反其意而用之,演示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人寰的凯歌。本书分为三部分,对应浮士德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的三重境界。第一部分 “见自己”:浮士德想通过爱情证明自己的价值,却把无辜的乡村女孩格雷琴害得家破人亡。第二部分 “见天地”:浮士德历经重重冒险,终于把传说中的大美女海伦复活,并娶她为妻,最终却又不得不分离。第三部分 “见众生”:浮士德填海造地,终于凭空造出了一片乐土。临死前,浮士德终于明白,自由和幸福不是他的恩赐,而必须靠人民自己的奋斗去争取。《浮士德》是德国大文豪歌德根据民间传说,穷尽六十年心血写成的巨著。歌德版的浮士德不再是出卖灵魂的道德反面,而是代表一种永远进取的精神。浮士德在魔鬼梅菲斯特的帮助下,经历了上天下地穿梭古今的一系列冒险,一步步完成了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的人生境界。有人说读懂了《浮士德》你就读懂了德国。而我觉得,读懂《浮士德》你就读懂了现代。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经济、文化一路向前狂飙,虽然这种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无数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可能用倒退来解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出卖灵魂” 与其说是一锤子买卖,倒不如说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人类不可能放弃前进,只是要想办法少犯一点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good

                  very good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