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转型

    每日一书:《大变局与新动力》。这本书厉以宁教授是基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及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双重转型背景下遗留一系列问题提出的:产权问题、城镇化、产业结构性问题。红利的新源泉首先蕴藏于新的体制之中。这表明,必须有新的体制,才能产生新的机制,新红利才会出现。新体制、新机制就好像一种新的制度环境,不仅能催生新红利,而且能保护新红利的获得者。新人口红利的涌现,实际上表明人力资本的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新优势。这里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教育不公平就业不公平收入不公平生活不公平下一代不公平” 的恶性循环将被打破,这是新人口红利产生的前提。新人口红利的另一个来源,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推广所带来的 “新工匠精神”。因此,新资源红利同样是创新的产物,不停创新,新资源红利就会长存。新资源的发现,利用和产生新的红利,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的保证。这对世界不同国家都是重要的。可以说,不会转换资源选择和开发利用的国家,最终必然落后、衰落。第一次突破是 1949 年的制度更替。1949 年以前中国长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我们很快就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并最后建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种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替代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第二次突破是 1979 年开始的体制转换。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体制上开始转换,开始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 30 年我们基本上已经过渡到市场经济这条道路上。改革尚未完成,今后还要继续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努力。第三次突破是 2003 年以后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在此以前,我国的制度和体制已经确定。2003 年我们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前的增长模式是速度型的而不是效益型的,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传统的发展观支持和支撑了以往的经济增长。2003 年以后我们逐步做到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怕冷不怕热,稍微热一点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一冷以后,什么问题都出来了,比如就业问题。中国经济跟一辆汽车一样,刹车容易,起步难,你让它刹车,一踩刹车马上就停了,但是启动很难,发动半天也发动不起来。原因何在?刹车的主导权在政府,政府把财政闸门一关,货币阀门一关,马上就刹住了;但是经济的启动需要民间消费、民间投资的带动;民间不消费、不投资,只观望,政府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对经济前景没有信心,三年不买衣服、不换电器、不换家具,日子照样过。在扶贫过程中,我发现最重要的问题依然是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即把以前的 “输血机制” 改变为 “造血机制”。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着力,不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作为今后改革的重点,农民始终难以摆脱困境;如果不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就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里根总统接受了供给学派的观点,由于问题出在供给上,所以通过创新产生更多新产品,集中创新成果就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于是美国从 80 年代以后经济发展就摆脱了停滞状态,通货膨胀问题也解决了。这个经验告诉我们,目光不能短浅。今天的通货膨胀,就是之前投资过多,需求过大造成的,所以该投资的投资,银行该放低利率的放低利率,才能适应新经济增长。任何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都会提到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现在来看,要升级到第五目标。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现在的环保概念与 30 年前不同。30 年前只是有毒的不让排,现在的环保概念改了,二氧化碳也不让多排。所以现在提出了第五个目标,就是经济低碳化,这对我们的长远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任何人,从小到大,社会资本靠多年积累而成,人际关系就是如此。你帮助别人,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不管是有形的帮助,还是无形的帮助。社会的成长过程正是这样。任何人,从小到大,信誉靠多年积累而成。企业信誉同样如此。信誉的积累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以一家企业来说,品牌是最值钱的,这是多年努力经营才有的成绩。为了保住信誉,企业从上到下都要珍惜品牌。中国是一个双重转型的国家。第一种转型叫发展转型,为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一个经济体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中国还有第二个转型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来说,这两个转型是重叠在一起的,全世界没有先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多篇独立文章的合集,重复性内容较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变局与新动力

        在三种资本中,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改革开放以前,城乡收入差别并不显著,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了。城里人的房子祖传的有产权,购买的商品房有产权,他需要投资进入市场,一抵押房子钱就到手了。农民在土地确权以前长期内没产权,祖传的房子也没产权,宅基地上自己盖的房子也没产权,没有产权不能抵押,所以物质资本的差别就存在,并且在不断扩大着。人力资本也一样。教育资源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城里的义务教育校舍好,老师质量好,设备齐全,学生能学到点东西;农村教育多年以来是受歧视的,人员经费少、房子破破烂烂,现在才改,师资队伍不行,学生自然也不行。十几年前我到贵州去考察的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通到毕节,从贵阳到毕节的路走的是省道,两边的墙上都是刷的大字标语 “读完初中外出打工”,读完初中才 15 岁,顶多 16 岁,就能到外面打工了?鼓励农村居民读完初中就去打工也不对,这就是人力资本的欠缺。所以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大,越来越大,因为城市学校越办越好。这方面现在才开始改。社会资本呢?城里人如果想投资,他总有亲戚、亲戚的亲戚,总有朋友、朋友的朋友。农村里,特别是山沟里的农民,他只认得同乡出去打工的,就跟着一块走,没有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农村不如城市,人力资本农村不如城市,社会资本农村不如城市。这就是当前造成区域差距很大的原因,所以这个结构调整实际上就包括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农村的土地确权,农村怎么把信用开放,允许农民有自己的产权证做抵押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十三五” 规划只管 5 年,但是肯定还有 “十四五” 规划、“十五五” 规划,我们经济就在这样的变化中发展,互联网普及、进一步发展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很难预料,也没有人能够预料到 10 年、15 年以后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看见了苗头,就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完全可以用新观念,什么新观念?就是就业者不需要上班,不需要用写字楼的办公室,他在自己家里,只要能够上网就行了,通过上网就找到了工作,取得了报酬,但不需要上班了,不需要上班,但可能一天工作 12 小时甚至还要多,他们的积极性起来了,这就是新的趋势。15 年以后,甚至不用 15 年,你还能分得清谁是蓝领、谁是白领吗?分不出来了,因为大家都在使用计算机工作,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名词以后就淡化了,没人用了。还有人们的休闲采取什么方式很难说,老人的养老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模式很难讲。所以,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怀国之大者,直指关键

            回顾历史,关切现实,瞩目未来,读到了一种深切的情怀。立足国情研究经济问题,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关照到了宏观和微观。看完此书,有助于站的高看的远想的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一些现象和问题,与时代共舞,才能更好地把握节奏。透过现象看本质,事情变得简单。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