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诞生之初就有强烈不安全感的王朝和历代统治者们,出于保障自身安全考虑的所作所为,最终竟然都变成了加速政权更迭的催化剂。当然,汉武帝是其中的另类,他的加速方式是彰显雄才大略、建立千秋功业。但最终的结果却和其他西汉王朝的统治者们殊途同归了。整个朝代中保持不变的,就是普通百姓的水深火热和逼民为盗。生逢乱世不幸,但生在一个雄才大略统治者的时代,也可能遭受天下户口减半的不幸。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下行时代

      继《大变局》和《大宋繁华》以及《活在洪武时代》,谌旭彬老师的书一如既往一以贯之!根本上就是在论证一个问题,历朝历代,中国的社会就是一部《秦制两千年》,历代皆行秦政法!谌旭彬老师在序言里说的,漫长的下行时代,其实从商周之变以来,到满清哒子皇帝,何尝不是一个超越两千年的漫长的下行时代。可怜可悲可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观察王朝兴衰,有时候要上溯到立国之初。初期的政治也没有史书记载的那么清明。一个王朝灭亡的根源,往往在立国时就如同种子一样种下了,而不是随之发展产生的新问题。一些问题如同一个硬币的背面,而正面则是他们兴起的原因。问题解决不了,只好打补丁,补丁叠补丁,新问题才随之产生,犹如吃药的副作用,而病根又不能根除,与毒副作用交相叠加,最终积重难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相对到绝对皇权

          是同事推荐的这本书说是比《沧浪之水》好看的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满是好奇心。从刘邦到王莽不同的君主面临不同的社会突出矛盾,相反的是有的人把主要矛盾化解了,有的人把一般矛盾激化成了主要矛盾。如果结合不同的年份做一张西汉 200 多年的人口变化图,就可以清晰的洞察出来作为与不作为的差别。书中描写了从刘姓皇权与军功集团、和刘姓分封王、外戚势力与豪族的斗争与博弈与妥协,也看到了儒学的畸形化发展及从相对皇权走向绝对皇权的异变。说说启发吧,应该就是权力如何利用与发挥好批判的武器的力量。如何理解批判的武器的两面性,政策是否为批判的武器,论话语权与批判的武器之间的关系,应该都是些不成熟的见解吧。再展望一下未来,人口贯穿于历史发展洪流中的决定性因素!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