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经济学韩餐
作者是韩国人,剑桥教授,著名发展经济学专家,本书是轻松的多篇文章合集,可能作者是想让认为经济学太高深枯燥的西方读者,把本书当食谱读。英国伦敦传统上典型食品单调,但现在随着伦敦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美食也多样化,作者亚裔身份,在西方人眼中亚洲食品特点就是多样性,当然”dog eater" 是对亚裔的歧视语言。本书通俗易读,各种实例不断阐述作者主要观点,就是新古典自由主义的 “华盛顿共识” 对于南方国家来说是陷阱和灾难,“休克疗法” 和阿根廷米莱的故事大家都懂,作者的《富国陷阱》都有详细阐述。亚裔学者长期居住欧美地区,会从表象看到资本的本质,本书各个实例重点去揭露西方那些著名经济学家如弗里德曼的自由理论,资本自由优于其他 “自由”,南方国家工业化效率低源于基础设施而不是国家制度,等等一系列的小故事。但韩国人讲美食确实不伦不类,如同他对儒学的评论,韩餐属于看起来热闹,对西方人来说够复杂,对中国人来说太单调了,不如专心做好一道菜。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看完了~这是本好吃又好读的经济学读物,作者透过面前的美食,讲述了地理大发现、殖民、商贸、战争、掠夺等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经济学认知。今天岁月静好的品尝到各种食物,其背后可能有一个个血淋淋的残酷过去,以及依然不公平的供应链关系。英美政府都曾经被重商主义主导,都曾倡导贸易保护主义,都有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当时的选择是发展需要,后来反其道而行也是其需要,再拿起来同样不用觉得奇怪,也不要因其心口不一而觉得可笑。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只是个理想,或者只是工具,可能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认真你就输了~同时要警惕鼓吹尊重经济规律,相信市场纠错能力的人,要判断他是坏还是蠢。资本、经济学无国度,但是从业者有国籍有立场,不可能不夹带私货,要懂得识别什么是糖衣。不要只听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不能只读一个学派的书籍,更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立场,去看每个经济学家的理论与主张。斯蒂格利茨说得好,200 多年前的经济环境下,全球化没有今天的规模,局面也没有这么复杂,也许 "看不见的手" 确实更有效。当出现重大危机时,只靠市场机制至少是太慢了,慢于危机扩张的速度,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相当于面对重症急症患者,不适合采取保守物理疗法,靠免疫系统去稳定病情,这样的医生是不合格的。等病人出了 ICU,可能就不需要再大剂量用药,可以交给时间慢慢调理。而止痛药虽然不治病,但是可以稳定病人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不能滥用。因此不能说亚当・斯密的观点错了,而是时代变了~当经济危机发生了,仍坚持自由主义经济观点,主张不干预少干预,一切交给市场于与时间,显然是有问题的。因此凯恩斯才说等不了~而且每个经济体情况真不一样,不可能用同样的药方与剂量,拼命鼓吹如何一种观点,都是有问题的。ps.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读这本书真的会感觉饿,不适合做睡前读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们的饮食经验最主要是由我们的家庭塑造的。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教我什么是好的食物以及好的食物对我们的福祉和社会纽带有多重要。我的母亲做了无数可口的饭菜,而我的父亲则带着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以及后来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品尝了许多美味的餐馆。我要感谢我的岳母把我带入她的饮食世界,它与我母亲的饮食世界非常不同。她来自韩国西南部的全罗道,那里的食物以多样和复杂著称,而我母亲来自韩国北方,那里的食物更朴实、更实在。我的岳父在我写作这本书的早期就去世了,这是我生命中最悲伤的事情,他是一位美食鉴赏家,他慷慨地与我、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分享了许多出色的餐饮经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味蕾上的经济学盛宴发展经济学家张夏准重磅新作!以美食为线索,窥见国家崛起和衰落的来龙去脉。胡萝卜原本是白色的,没有荷兰对西班牙统治者的反抗,就没有现在占据主导的橙色品种?牛肉制品的工业化,如何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消弭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差距?秋葵丰富了新大陆的美食清单,但也成为奴役帝国扩张的标志,资本主义真的如自由市场经济学家所说的能够带来自 由吗?香蕉是如何被美国跨国公司利用以操控拉丁美洲的经济、政治,甚至发起政变和大屠杀的?本书以 18 种日常食物为开胃前菜,用超越主流经济学的多样化视角深度探讨了经济增长、产业升级、贸易剥削、全球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经济学大问题。尤为可贵的是,它不是从逻辑和理论出发,而是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以各国经济起落沉浮的现实讲述富国之所以富、穷国之所以穷的道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第一,多样化饮食很重要。对于同一个经济议题,最好能够了解多个经济学派或至少多位经济学者的不同观点,这就像吃丰富多样的食物一样,能让你摄取的营养更加平衡健康。第二,应该对尝试新事物持开放态度。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喜欢或支持的经济学理论,也应该对其他经济理论保持开放和学习的热情。就像,英国人曾经固守自己的传统饮食,但在对其他各国饮食敞开怀抱后,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第三,应该在接受一些经济学观点之前仔细检查这个观点形成背后的事实基础,就像在做菜之前检查烹饪原料一样。因为如果一个经济分析中使用的是虚假的事实,或者对现实有偏见的表述,那么绝对不可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就像那句话说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 废料进,废品出。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把美食的体验,历史,和经济,和社会学等元素全部联合在一起,真是个有趣的方式。书本一开篇说倒了美国 Louisiana 的 Gumbo,瞬间让我回忆满满。如何吃,为什么他们这么吃,真的很有趣。也另外让我想起,当时美国朋友再给我科普为什么美国黑人爱吃炸鸡这件事情。要能吃的更享受,除了要了解这个东西在这样的烹调方法下,应该是要呈现什么味道以外,另一个方面也要试图去了解为什么这么吃,把自己带入到那个情境下,才可以更进一步去提升你的美食体验。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高级餐厅的服务员,除了给你上菜以外,还要给你介绍这个菜品的原因吧。体验二字,我今天有了另一个维度的了解。人生在世,体验而已,开心的,不开心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是体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经济学,学的就是关于生活的一切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事务的科学。” 简洁地概括了经济学的实践性和普遍性。写下《富国的伪善》《富国陷阱》《资本主义的真相》等学术性著作的韩裔英国经济学家张夏准,在遍行世界之后,老饕之心激活了学识之笔,在花甲之际决定用食物故事来谈论经济学,揭秘食物背后的财富密码,以及深层的世界经济运转逻辑。如果你也爱好美食,那么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万花筒。缤纷多彩的世界各大洲的美食调料,常听的常见的、没听过的没见过的,都一一上桌,色香味俱全。而且它们那许多的烹调方式 —— 油炸、炖煮、火烤、烟熏、烘烤和水煮,或者不烹饪,生吃、盐渍、腌制或发酵,也是趣味多多。好吃好玩是其一。但作者明显心有二意。因为他是一位 “发展经济学家”,所以在他的眼中,食物是发展的。在讨论食物的时候,他带着我们穿越了不同的地理、历史、时间,灰线千里,任他一一捋来。就像一个个空运而来的点心盒,等着你一个个打开。比如第九章 “香蕉:我做的猫王三明治” 中从讲香蕉的发现驯化和运输,到运输工具的发展,到产业的形成和垄断,进而影响到政治生态,最终讲到发展中国家经济与跨国公司的关系,讲到何为 “经济自由”,可谓曲径通幽,神转仙折。说起香蕉,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和其它多部小说里提到了 1928 年哥伦比亚军队屠杀联合果品公司三千名工人的历史事件。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也写过一首名叫《联合果业公司》的诗,痛斥香蕉产业的经济剥削。这并非小说家和诗人的虚构,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发生。美国曾在很多中南美国家建立了大量的香蕉种植园,控制了以香蕉为主要产业的国家的经济,给当地人民也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读完书,你会发现,曾被誉为 “最近十五年经济学界最令人兴奋的思想家” 的张老,是个真故事家。他将经济学知识信手拈来随意烹饪,色香味俱全,让远在天边的许多故事来到我们眼前。兴趣和工作,在张老这里,完美融合。他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经济学,学的就是关于生活的一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味蕾上的经济学盛宴,菜谱和知识都学进去了在阅读《好吃的经济学》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经济学能够与美食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未料到一本讲述经济学的书籍能够如此引人入胜,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陷入深思。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味蕾与智慧的双重盛宴,收获满满。张夏准博士巧妙地以食物为线索 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融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从橡果的传入新大陆到椰子的全球贸易 从凤尾鱼的捕捞到牛肉的生产,每一种食物都承载着一段段经济史和经济学逻辑。这种讲述方式不仅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学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在享受美食故事的同时,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正确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可以在任何文化背景下促进发展、机会平等和其他积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在决定个人经济行为和国家经济表现方面,文化的力量远不如政策。显而易见,贫穷国家的穷人之所以穷,主要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的历史、政治和技术力量,而不是因为他们个人的缺陷,尤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努力工作。在现代经济中,创业不再是个人行为,它是一种集体的努力。权力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别人做一些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它还意味着让别人因为害怕你的惩罚而不去做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甚至认为这样做有违自己的利益。只有理解了国际贸易权力的不平衡,而不是被 “自由” 这个词迷惑,我们才能理解像自由贸易这样本应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规则为什么会在国家之间引起这么多的争端和冲突。没有人能通过 “福利国家” 政策得到 “免费” 的东西。如果有什么东西看起来是 “免费” 的,那只是因为它 “在获取时免费”。当某样东西无处不在时,它就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当某样东西被认为是理所当然时,它就不会被计算在内,就像我故事中四川餐馆的 “辣椒等级” 中的辣椒。经济学中的极端例子就是在家庭或社区从事无偿护理工作。无论某样东西对某些人的生存多么重要,如果这些人没有钱支付它,它在市场上就不算数。这意味着这些 “必要的” 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无论是基本食品、医疗保健、教育,还是养老院服务。同时,只要有人愿意付钱,哪怕有些东西无论从常识的角度来看是多么的非必要和无关紧要,都会有人提供。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荒谬的情况:亿万富翁们在新冠大流行期间进行了一场 “太空竞赛”,而就在此期间,许多医护人员因为没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而生病,新冠患者因为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的短缺而死亡,养老院的老人因为无法得到适当的护理而感染了新冠。瑞士成功的秘诀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制造业,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银行业和高端旅游业。事实上,即使是瑞士在巧克力领域的声誉也源于其制造业的独创性(奶粉的发明、牛奶巧克力的创新和精炼技术的开发)。这些都不是因为瑞士服务行业,比如说银行能够为巧克力棒的购买者提出复杂的分期付款计划,或者广告公司能够为巧克力策划一个漂亮的营销活动。不过,作为一个研究了 40 年经济学的人,我想我可以提供一些饮食建议。第一,多样化饮食很重要。第二,你应该对尝试新事物持开放态度。第三,就像我们许多人对待食物一样,你应该检查你用来 “烹饪” 的 “原料” 来自哪里。第四,你应该发挥你的想象力。最好的厨师(不只是名厨)是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我们都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改变)我们的经济,以及随之而来的我们所生活和共享的世界,就像我们都必须找出自己的方式吃得更好一样 —— 为了我们个人的健康和钱包,为了生产食物的人,为了吃得不够和 / 或吃得没有营养的人,以及最终为了地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美食世界中的一场奇妙探险哈哈😃突然睡不着,原来要学习经济学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经济问题越来越关注。就像我们现在每天纠结吃什么的时候,作者却能从美食中看出经济的奥秘。 比如巧克力的奥秘、香蕉的故事、多样的美食经,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思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其实,经济学是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线索故事,引领我们去探索不同的经济现象,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思维视野。而那些看似日常琐碎的饮食选择与习惯,被赋予了经济学的深刻意义。就像作者所说:民以食为天。一餐饭再不起眼,也足以从中窥见国家崛起和衰落的来龙去脉。 以前,我对经济学不敏感,甚至觉得遥不可及,因为 “经济学” 一词听来似乎一点也不亲切,但是这个书名却吸引了我,为我们的 “吃货” 生涯增添一份独特的乐趣。它像一道特别的经济美食大餐,等你来品尝。你会发现原来日常的食物竟然与高深的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象一下,当我们在超市挑选牛肉时,谁曾想到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全球贸易和产业升级。而喝着椰汁时,谁曾联想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和发展。我们每天都在与食物打交道,却从未想过它们还藏着这么多的经济学奥秘。 这本书非常让人长知识!推荐了!什么是好的经济学?实际上,经济学是一个行动的科学,就是教我们怎么去解决问题的。 很开心,在罗胖老师的伴读下,听完了这本书,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经济学的有趣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所在。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只关注食物的口感,却忽略了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本书也提醒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思考我们与这个共享世界的关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本书属于科普书籍,没有深奥的概念,也没有让人费解的语言,而是从常见的食物出发,宏观且全球话的来探讨一些经济学现象,不知不觉中,我又了解了很多经济理论的发展和运用。与食物与相关的经济学话题,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每每都能够给我们带来眼前一亮之感,都能够让我们通过我们熟悉的食物展开想象,去探索食物背后的更多秘密。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了解书中所给我们介绍的食物,了解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作用,并积极探索相应的经济规律吧。本书以 18 种日常食物为开胃前菜,用超越主流经济学的多样化视角深度探讨了经济增长、产业升级、贸易剥削、全球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经济学大问题。尤为可贵的是,它不是从逻辑和理论出发,而是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以各国经济起落沉浮的现实讲述富国之所以富、穷国之所以穷的道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初见书名,甚觉有趣,“好吃” 和 “经济学”,看起来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东西,只到读完全书,才知道讲的是藏身在食物当中的经济学,如何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退。作者张夏准,是享誉世界的发展经济学家,也是吃遍全球的老饕。用食物作引,将食物背后的经济故事娓娓道来,更深入探讨产业布局、有限责任制、幼稚产业保护论、贸易公平、资本主义与自由等经典经济议题,真的是由浅入深,从实际过渡到理论当中。你知道吗,胡萝卜原本是白色的,如果没有荷兰对西班牙统治者的反抗,就没有我们现在所吃的橙色品种;牛肉制品的工业化,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从而消除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差距;秋葵虽然丰富了新大陆的美食清单,却也成为殖民扩张的标志。而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香蕉,竟然在经济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在温度等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香蕉是可以一年四季都生长的,而且产量非常惊人。据书中所说,香蕉的产量是山药的 10 倍,是土豆的 100 倍。由于产量大,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又非常小,这就成为奴隶自己耕种的重点食物。因为奴隶主不希望奴隶在自己的土地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奴隶又希望能用少量的投入得到大量的回报,香蕉就成为了首选…… 原来食物对经济的影响,真的是无处不在!这本《好吃的经济学》表述简单直白,18 种日常食物的 “开胃菜”,能让我们轻轻松松就读懂、读透经济学的底层逻辑。相信这本视角独特的经济学盛宴,能让我们享受到经济大餐的快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