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0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红楼现代详细评本

    8 大本 168 万字,精讲 80 回石头记。如果真喜欢才会有耐心看(听)完,我用 48 小时看(听)完。红楼梦是中国第一奇书,展现的是大千世界,也是一部佛经,讲透人生,所以有千百种解读和参悟,不同的人心中有各自的哈姆雷特,都当做朋友伴读,奇文共赏,各自参悟。年纪大了喜欢看评本,本书蒋先生全书评点细腻,10 回一集,把我们共同带回 300 年前那个时代,和众多人物同声同气,感叹人生。蒋先生年纪大了有些啰嗦,不断感叹青春美好,当然读红楼也让我认识到家长眼里不懂事的初中生其实已经要平等尊重了。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青春王国的大观园

      很多年前了,看到这套书的第一辑时就很喜欢,后来又听了音频,那时候还是免费的,没有版权问题,更加喜欢了。虽然很多人说蒋勋讲的时候有不少硬伤,有一些具体的情节或知识点记错了,但我觉得瑕不掩瑜吧,单是一个 “青春王国” 的认识,就让我欣喜不已了,更不要说蒋勋老师还从文本拓展出去,谈到那么多有趣有料的内容…… 这套书,值得你拥有

        3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值得啃的大部头

        跟蒋勋读一遍才敢认为是真的读过了红楼梦。作者常说是把红楼梦当做佛经来读的。那么,阅读的过程说是场修行也不为过。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读《红楼梦》

          从来不是对于书中人物命运的感悟,而是对自己对生命个体的感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所不在的情深,尊重生命的不同姿态。

            读了好多次红楼,每次黛玉与宝玉都是我的意难平,但这次读完,才认识到他们之间的情已经超越了世俗,也看到了宝玉对各种生命的尊重与悲悯,《红楼梦》真正要讲的东西是生命,就是任何一个生命都不应该被糟蹋。也要感谢蒋勋老师,他讲的这句话,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发人的自觉!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生命的自觉,对任何生命的尊重。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定个小目标每年读一遍

              2025 年,读红楼:从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的开篇,到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的收尾,这一路满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俗话说,内行看 “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过去读《红楼梦》简直就是在 “看热闹”,因为很多内容看不懂,读不明白,不知其意,故而只是囫囵吞枣,瞎看看。过去也读过关于对《红楼梦》的一些解读类的书,可就是感觉对不上号,帮助性不大。如今读完《蒋勋说红楼梦》顿时让我有种眼前一亮,脑洞大开的感觉,此书把《红楼梦》说活了,我伴着此 “说”,再读《红楼梦》,简直感觉不是在 “读”,而是完全进入了 “红楼梦” 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在一起一样。这本 “说红楼梦” 虽然是在 “说”,但其实在我看来,他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对《红楼梦》从第一章回到第八十章回,逐章、逐段、逐字逐句,逐人、逐事、逐条逐篇的抽丝剥茧,咬文嚼字。这里面涵盖了与中国古历史文化背景,那个时代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的对比解读;与中外文学创作,历史人物,名言名句对比解读;与自己成长、生活、工作经历、感悟对比解读;与小说里的人和事,结构、章回、段落的衔接对比解读。还从一花一草,一衣一裙,一山一水,甚至一餐饭菜,一份水果,一个碗盘去解读,为什么曹雪芹要这样去写?他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那些手法?出处又在哪?好处是什么?还分析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写不出这个精典?《红楼梦》作为精典之作到底精在何处?蒋勋还不厌其烦的告诉读者,《红楼梦》的了不起地方在哪里,读者应该把哪个作为重点来读,千万不能遗漏的地方,如何去正确全面而准确的去认识这部作品,作品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每一个细节。真是,听君 “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解读红楼梦的书很多,我挺喜欢这一版。我没有去验证,从一些细节来看参照的大概还是程乙本,不过并没有包括后四十回。喜欢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他读得很细致,文本中有一些隐秘照应,虽说可能并不是曹公有意为之,这种读书得间的乐趣也非常难得。第二是解读的态度,他总体上用的是一种对所有人怜悯、理解与关照的态度,并没有太强烈的更喜欢谁更讨厌谁的主观情感。这就蛮难得,因为我看过太多的解读与赏析,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自己喜欢的角色,隐隐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优越感。曹雪芹、莎士比亚这样的作者,你在文本中根本看不见作者本人的影子。书中只有事实,以及书中人物的价值判断,是对是错任读者自己去解读,并且每个人物都有缺点,都有内在外在的优点和局限性。第三是我觉得作为一本小说,就算不去研究背后的所谓 “红学”,红楼这本书也极有趣。蒋勋的解读比较集中于文本和故事本身的美感,没有在考证或索引上太过穿凿,所以多了许多文学本身的况味。有时候艺术和文学本身就很美,并不在于谋取谈资或者干货。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听“蒋”

                    初识蒋勋,源于《岛屿独白》,语言清丽,构思清奇,说理清晰。对于极少购书的我来说,还是会忍痛割肉收藏了一本,不过那本书似乎也真的是收藏了,不知被自己藏到了那个柜子里,书架上找不到踪迹。更危险的是,这本书似乎在心里也被我收藏了,仿佛挚爱的珍宝,怕丢了,反而被自己藏起来找不到。从《岛屿独白》到这本说红楼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蒋勋,《岛屿独白》朦胧,含蓄,深刻,仿佛在云雾缭绕的山顶,看日升日落,自己要静心体悟。而这一本说红楼,也的确是在 “说”,不像是专家学者正襟危坐,也不像说书先生高声吆喝,更像那种老友相聚,“烹羊宰牛,会须一饮三百杯” 的热情,“谈笑有鸿儒” 的儒雅随和,耐心细致讲解,虽跳脱却也收放自如。于我而言,这是难得的体会,一直以来,我对红楼梦都是敬而远之。但在蒋勋的解读下,反而觉得有趣,有种亲切感。而最大的受益,则是启发了我 “说书” 的思路。对于那些有志于解读大部头的朋友来说,这本书会是个很好的参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此一顽石

                      喜爱《红楼》,喜爱的是黛玉葬花吟中对生命流逝,情爱难以捉摸的诘问。庭院深几许,佳人如幻,执而痴,爱而狂,命运之下,谁又是谁的救赎!?明艳鲜活所背负,恰如世间你与我,他人犹相似!一桩桩,一件件的轮回里,笑颜如斯,如花往事随风逝。                 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蒋老可能是年纪大的缘故,看到任何有生命力的人物都喜欢的不得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無有功德

                          我想我第一次在蔣師的陪伴下讀完紅樓夢,這真是一場好美的夢。對裡面的人物才算有了一點表面的認識。這是我第一次看一部小說帶著滿滿的悲憫之心去看待每一個小人物。賈璉、賈珍、賈環、趙姨娘、包括鮑二媳婦和夏金桂,這些人的人生軌跡。好的文學就是描寫任何一個小人物時都不批判筆下的人物,而是帶著深深的悲憫去描寫。我會再看紅樓夢,再品劇中人。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蒋勋先生的声音也特别有吸引力

                            花了半年听完蒋勋先生的细细讲解,这个版本的讲解真的是很个人,难怪一开始蒋勋先生说是不太愿意公开讲的,因为太个人,是自己私密的记忆。太喜欢这个温暖、柔软的讲解。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讲解细致,亦可再精炼些

                              最爱的红楼已阅读了数遍,跟着细细品玩细节遗漏处。一个家族一段青春,一所大观园观尽人间百态。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把人情世故,人物内心,言行举止,开阔内心和视野,宽容的心态,真诚守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初见总是相似,然后渐渐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们能够早读、多读红楼梦:作为家长,我们可能就不会轻易地说孩子 “真小气”、“爱吊脸子”、“小性子”…… 诸如此类的话。因为人不 “特性” 枉少年。孩子总会在年少时有各种各样的 “匪夷所思” 的想法和行为。如果我们能够懂得孩子的这些想法,或者即使不懂也可以多看看,多一些包容,不要过分打压,很可能孩子的生命世界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如果做父母的我们能早些懂得这些道理,就不会轻易地给我们的孩子扣上各种 “帽子”,而或多或少地导致了某些心理暗示。以致于等孩子们渐渐长大,意识渐渐清晰时,要么选择了认命,承认了自己被贴的各种 “标签”。要么要用大量时间去和所谓的 “命运的枷锁” 对抗。而作为孩子,我们也该早读红楼梦。因为生活最初的样子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而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有改变的权利。所以,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青春的活力,让年轻的归年轻。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可能。生命之树在绽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红楼梦的认知升级

                                    感谢得到!感谢老师!对经典的经典解读,认知升级!终于听完,意犹未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 “佛经” 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蒋勋数十年品读《红楼梦》的岁月积淀,打动千万人的美之阅读;林青霞、叶嘉莹、张晓风、林怀民、海清推荐;央视《读书》栏目评选大众喜爱的 50 种好书之一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美的传道者蒋勋,运用其独特的美学感受与传统人文修养,脱离烦琐考据,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讲述《红楼梦》的人物、情感与人生态度,回归小说本身,让读者感受到《红楼梦》讲述的人性魅力。读《红楼梦》,读《红楼梦》中的人物,我们仿佛读到自己,读到身边各种各样的人。跟蒋勋读《红楼梦》,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仿佛是在阅读我们的一生。带读者逐字逐句地细读小说,解析故事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独立成书,无需对照原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年轻时候感觉自己身上黛玉的性格多一些,现在觉得自己的性格慢慢变得像宝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一部皇皇巨著读完了,前年的时候准备读的,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大前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读了一部纸质版的《大秦帝国》,上个月读完了三卷本的《王阳明传》,终于,又读完了这部《蒋勋读红楼梦》。      这两年读过不少红楼研究的书籍,每个人打开《红楼梦》姿势都不尽相同,有研究文学的,有探究美食的,有考察诗词的,有研究服饰的,有研究人际关系的,也有研究古代建筑的,有研究古玩字画的,有研究青春美学的,有考察奇石风水的,有研究儒释道的,总之从哪个角度入手都不会辜负你的一番情义。      只管去读,那里的没一个人都他的不如意和无可奈何,以前读书,总要分个好坏与对错,区分一个黑白与是非,总觉得书中这个秦雯太可惜、那个老太太可敬、那个香莲可爱、那个刘姥姥可怜、那个王熙凤可憎、那个迎春太可惜、那个马道破太可恶、那个......      这部书为我再读红楼梦又打开了一扇窗,我可以丢掉自己的区别心,去读书中的每一个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自觉而觉他,在生活中去掉比较心,假作真来真亦假,无须太认真,也无须太明白,人生不过百年,不是你挂就是我挂,做好自己该做的,立于天地之间,行正确之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