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0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有理论有案例,有数据有见地,还有意犹未尽的续作,可能是最近看过最精彩的经济学了。全书从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选择模型、时间与风险、行为经济学、弹性等,有理有据地解读经济世界运转规律。有点得到出书的影子,本书只包涵了两个模块,还有四个模块没有集锦成册,读完了也没完全读完,惊呆于作者精巧的笔触,期待新作快马加鞭ღ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忽悠人的经济学

      作者在 B 站上挺火算个网红,为什么说是忽悠呢?科学和实践的关系,是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比如经济学讲的 “价格由需求决定”,薛兆丰老师用战俘营里的交易来说明,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只要有需求就有交易就可以定价,用实际的例子解释经济学概念。而本书作者珍大户是反过来,用书本上的公式概念,去指导现实的操作,典型的实用性鸡贼,本质是经济算命师,戴个经济学的帽子。因为经济学家真去实操并不会优于大猩猩,术业有专攻,作者确实在金融行业从业多年,讲到亲身经历是专家,但不能只要是 “经济” 都能指手画脚,比如书中讲购买车位的例子,说是否值得购买看住宅车位和房屋比,大于 1:1.5 就不值得,先不提开发商有地肯定是尽最大可能增加容积率建房子,建车位是规划的规定,尽量压缩车位空间,就不会出现大比率车位。另一方面如果房子可以投资,车位的租售比房子要高,如果是投资当然要购买车位,否则租车位为何不租房子呢?还有关于健身房是否应该分时计费的问题,类似的例子,现代社会已经分工很细化了,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经济学家并不一定能经营好一家包子铺。如果要学经济学就找专业经济学家(如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学者从来不会预测未来,只会用已经发生的事情验证自己的理论和公式,而不是相反。经济学家去实操大部分结果都是灾难。以此来界定是科学还是算命大师。

        4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入门读物

        珍大户是 B 站经济类科普的优秀 up 主。在 b 站上看到过珍大户的视频。从她视频的知识层次中看到了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性。这本书是她课程的文字版。其中反复提及的八个字 “洗脑需求,控制供给”,也在一个个案例及小故事中生动演绎。积累一些有关经济学领域的底层知识和逻辑的可以阅读,很现实考虑是,想通过体系搭建的知识结构,可以在信息爆炸的日子里,耳朵里少听一点那些又蠢又坏的 “所谓专家” 的认为,心里多一点我们自己有理有据的分析。学会看懂经济联动下的各类社会政策以及现象,过上通透且远离割韭菜的人生。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网路文章集合

          如果按照生产力越来越高,一个人的产能越来越多,只需要少数人就可以养活一大批人,那么就会造成这世界的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而失业人员会以更低的工资来进入社会竞争,长此以往,工资就不会提升。在未来的世界,资本收益肯定是会大于工资收益,哪怕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平均工资水平已经很久没有涨过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可以说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懂经济学,所以大多数人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概念和生动有趣的案例给我们普及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点,认真读完还是蛮有感觉的!值得二刷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非常好学的经济学书

              作者在书中说 “经济规律并不是铁一般的定律,只是当前社会经济关系下,所形成的一种社会规律。但只要社会结构不发生重大转型,经济规律就会一直起作用。” 我觉得挺有趣的。他把消费者、企业、消费过程、收入过程,这一顺序的内涵逻辑比喻成钱的循环过程,特别接地气,让人一下就能搞懂。“消费者在市场中购买商品和服务,于是钱通过市场流向了企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收入分配,对拥有不同资源的人分配不同的收入,于是钱又从企业流入一个一个的人。个人再次充当消费者,于是又形成了下一个循环。” 书中一共有 17 个案例课,我个人觉得非常有参考价值,也非常容易理解,是阅读全书比较好的切入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俗易懂接地气

                个人觉得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接地气,书中列举的经济学知识,作者都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大部分是中国大陆的案例,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说明。所以,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值得读一读的,毕竟我也没读过这么接地气的关于经济学的书。(也可能我读书比较少,如果有别的接地气的经济学书籍,欢迎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快来看看 B站百万up主写的书

                  之前上 B 站,就关注了珍大户,不仅仅是这本书还是她的视频,都是一刷就停不下来的类型。下面是我的收获:一、机会成本容易忽视 沉没成本难以放下比如我有一套房子,拿来出租:房子放着一个月不租,等于是放弃了机会成。但我可以解释说,房子是我的,租与不租随我乐意。如果我的房子租了,但是房客租了一个月就没付钱跑了,等于是付出了沉没成本,我就会很难受。只能和自己解释说,是因为当时自己眼瞎。正是因为我们容易合理自己的行为,但又难以承认自己的错误,才会觉得如此的难受。二、世界很大 三观不合很正常关于要小孩儿,你会怎么选?选择越早要小孩儿的人会说:现在养小孩儿非常费时间,而年轻的时候时间不值钱,等以后成为专家的时候时间就非常金贵了。所以越早要小孩儿,越是能为未来储备时间。选择越晚要小孩儿的人会说:生小孩儿是一件十分花钱的事儿,但是花费是恒定的。而个人资产会不断增值,年龄越大就会变得越富,那么养孩子的成本占我总资产的比例就会越低,所以最好的选择一定是 35 岁以后,甚至是 40 岁后。虽然这两种观点完全相反,并没有什么高下对错之分。世界很大,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世界观。两种观点都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 “部分全貌”,所以至少在特定的视角下,这两种观点都是对的。三、储蓄与贷款储蓄的本质不是不消费,而是选择减少现在的消费,增加未来的消费,也就是把现在的消费转移到未来。而贷款的选择并不只是单纯地增加消费,而是在增加现有消费的同时,减少未来的消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开始买过一本叫做《每天学点经济学》或者《每天懂点经济学》之类的,书,成功被各种概念劝退。后来学了薛兆丰的经济学,瞬间感觉经济学也挺有趣的,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是稀缺性。对经济学有了兴趣以后,才会打开这本书,没想到真的停不下来,意犹未尽啊!全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学,非常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可以很有趣

                      感谢美女老师相近的经济学内容还有案例,并结合时事新闻给我更直观的学习体验。无论何时读这本书读会给人浅显易懂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实战性强的经济学课

                        这本书讲解了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从稀缺和选择切入解释经济学思维。基于资源稀缺的假定,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在有限的地方,发挥最大效用,其中需要做选择和决策,经济学就被简化为一个个做选择的过程。权衡过程是不断地放弃和获得,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选择都要有所舍弃。做选择不仅仅是考虑货币因素,很多变量都可以看作是效用或是成本。表面上明码标价免费和廉价的商品和服务,也隐含很多机会成本。看似高薪或者稳定的工作也包含机会成本,也意味着放弃,把这笔账算清可能会发现它不值得。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把 PUA 解释成窄化选项,也是有趣的比喻。每个人都会面临预算约束,时间精力金钱不够,总有做不成的事,得不到的东西。所以,经济学不只是货币的学问,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经济学思维应该是贴近生活的,实战性很强,能帮我们解析各种各样的现象,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讲故事的方式有助于理解经济学的逻辑。这本书也讲到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做个标记,以后有需要再回来读。第一次认识珍大户是在 b 站。也就是今年三月,中国股市下行,珍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场金融战,要有充分认识,也要稳住信心。此后,监管部门不断有预期引导的声音出现,和珍老师的建议不谋而合。当初把基金牢牢握住是对的,感谢有这样理智的声音。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经济学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经济学核心理论基础和消费者如何选择,作者通过理论 + 案例的写作方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有趣,也让我深深感受到知识和经验之间是有巨大的鸿沟,唯有像作者一样做到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得有趣,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好学易懂的经济学入门书

                            让我对原本似懂非懂的经济学重要且基础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财务的匮乏

                              首先需自己努力动脑找办法,我试着举几个例子,不一定对,但是可以当作一些启发思路。比如,可以跟客户聊:请问你们记账对会计有要求吗?要初级会计、中级会计,还是注册会计师?当客户开始询问区别时,你就可以详细地解释,初级会计工作年限比较短,一般都是新手,只会记账,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比较适合公司里有专业的人指挥。大部分人在这里都会想往上升级。你可以继续说,中级会计一般有多年工作经验,能解决各种问题,大部分公司选这个级别是比较好的,费用也不高,每个月四五百元。对企业来说,每个月加二三百元,能更放心一点,也是值得的。如果继续升级,想要个性化的服务,那么可以推荐注册会计师。另外,你还可以把服务内容差异化。比如问老板,除了代理记账,是否需要代跑税务局,帮忙节省时间,或者是否需要会计师上门服务,每月坐班一天,更好地沟通解决问题…… 总之,可以抛出各种各样的附加产品、附加服务,一点一点地试探,看客户到底愿意购买多深的服务,能够承受多高的价钱。让客户增加消费,释放出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引人思辨、提升认知的人生通关秘籍

                                本书通过帮你建立自己的经济学知识框架,带你发现和理解经济世界运转的核心规律。本书中涵盖了经济学核心概念,诸如成本、需求、供给、效用、风险等相关知识,通过丰富而实用的案例分析,将经济学思维反复应用到各种生活场景中去,带你战胜人性弱点,用理性指导实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独立,这样你才能为爱而爱

                                  网上有一句话调侃,所有最 “赚钱” 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了。说这话的人肯定是没见识,《刑法》里写的都是最低级的 “赚钱” 方法。高端的赚钱方法,都写在经济学里,只是大部分人没读懂而已。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里各有一套赚钱方法。让我总结,微观经济学里的这套方法就八个字:“洗脑需求、控制供给”。宏观经济学里也有八个字:“经济危机、暴涨暴跌” 我们要从普通人本能的猜成本、猜价值的思考方式,过渡为思考供需。不要再去猜手机的成本有多少,或者房子的建筑成本有多少,如果你还有这种本能反应,就会陷入思维误区,会无法理解现代商业社会。社群的目的,是让客户在其中互相加强影响,找到认同感,从而让自己的消费获得更高的效用。在日常口语中,很多人把风险当作损失、亏损,但在经济学概念里,我们把所有结果上的不确定性叫作风险。举例来说,你马上就要参加高考,大富豪舅舅表示,如果你考上好大学,就给你买一辆车;考上不好的大学,买一个游戏机;要是没考上大学,就只能请你吃顿饭。这个例子中有风险吗?每一个选项都是获益,没有亏损,然而,因为我们不确定到底哪一个选项最终会发生,所以这就是风险。再如,张三租下了一间店铺,想要开一家赌场,挂个招牌写新葡京,下面一行小字:性感荷官现场发牌。店铺位置就在公安局对面。这件事有风险吗?这个不叫风险,因为牌子一挂上去,24 小时之内就会被端掉,这是 100% 确定要发生的结果,确定的就不是风险,风险是指具有不确定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俗易懂的经济学

                                    贴近生活,教大家赚钱省钱的经济学,用生活阐述理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07.26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我来说,经济学肯定不是混饭吃的家伙。但是确实是一套非常好的框架给我认识世界的另一个视角。自从多年前薛兆丰老师的课程带我进了这个门儿我就时长翻一翻。常用的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可是在复杂的真实生活中想洞见本质就得刻意练习了。好在,很有趣儿。这本书写的就更接地气一些,推荐阅读。没有一个模型是对的,但是却是对世界的极大简化。其实,如果觉得世界蛮好,自己挺快乐,一个模型都不知道是一种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不错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