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09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件事

    之前对京剧是毫无了解的。就跟作者的儿子一样,不接触,不喜欢。看这本书,越看越带劲。甚至书中提到的人名、戏名、剧目名,都要上百度搜索一下,加深一下认识。特别是那段《智斗》。以前看《人民的名义》没有感触,现在翻出原版来看,来听,只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真美啊!那个嗓音,那个身段,那个唱词。京剧这块文化瑰宝,得有师傅领入门。领入门之后,你就品吧。各人能品出各人的美来。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件事。看完这本书,爱上京剧这件事。

      1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京剧的游戏规则是谁在制定

      这一周花了大半部分时间把郭宝昌老师与陶庆梅写的这本《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边书听完了,其实我对京剧也不敢兴趣,之前没有了解过只知道它是国粹,看不懂、不好看、太高深这是我对它印象,而今天吸引我的是这个书名游戏与京剧这两个词为什么能放在一起,引发了我好奇心,听完这本书让我对京剧有了些新了解 1:京剧为什么不能像电影一样通俗易懂呢?郭老师说的这句话我比较认可 “那是因为戏曲舞台的基本逻辑,是人的心中有宇宙,而电影拍的是宇宙中的人 '” 这对演员舞台要求极高,而且急难复制,所以京剧边界感强,2:京剧跟时代的发展由很大的关系,京剧有它独特的文化而它独特文化跟当时的时代背景由很大关系,在书中郭老师也讲了戏曲变革,那相声来说我们都知道 “德云社” 可能在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它是新相声的代表,可能它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它保留相声的这两个字,我们不说德云社代表相声,但德云社却让相声了新的可能,京剧也一样如何让它活下来,不要让它成为一个传奇,3:在书中讲到了京剧是国粹还是国渣,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评判的人在慢慢减少,要做国粹或者国渣至少要让更多人知道,而不是像郭老师说的 “误人子弟” 以上是我的笔记,感谢郭老师和陶老师的分享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中国文化自己的语言说清楚中国京剧的故事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 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 "了不起的游戏" 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著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著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部、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京剧原有的 "行话"、中国文化独有的哲学和美学思维,说清楚了中国京剧自己的故事。同时,还以丰富的梨园掌故和趣闻轶事、生动通俗的京味儿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开了京剧魅力的密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恰是一本与京剧大俗大雅底色统一的文化著作。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这本书,我们或许会不那么排斥京剧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京剧很美

            这本书讲的是京剧,是 423 破万卷节 TOP10 推荐,读完这本书我很感慨,书写得很精彩,可以一口气读完。然而更重要的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我去 B 站搜了京剧,并真心觉得京剧是一种很美的艺术。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就像书中所提到的,很多人都说,京剧已经过时了,年轻人都不听京剧了,然而说这个话的人,是不是真的去听过京剧呢,如果不真的去听一下,你怎么知道年轻人就不喜欢呢,说到底,还是一种刻板印象作祟。京剧是值得热爱的,还记得《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张弛和蒋龙表演的《台下十年功》,最后一幕已入脱口秀行当的张弛唱着《四郎探母》那句 “站立宫门叫小番”,光影之中蒋龙扎着大靠,目光坚定,这一瞬间无法不让人破防。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即使不被看好,但是他也一如既往地表演着自己一生挚爱的京剧。京剧的历史不过二百年,但是京剧其实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书中的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完全能够突出京剧的 “野”。京剧的传唱是老师唱,学生听,听多了就会唱了,这和西方的经典戏剧理论是不一样的,更像是莎士比亚时代的民间剧场艺术。在这样的环境下,京剧是靠模仿习得,也就有了同光十三绝、七十六流派的丰富多样性,它是依靠传唱、模仿、创新、变异这样的方式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的,所以说京剧是 “野” 的,它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它的多样性。京剧值得去听一听、看一看,我想这本书带给我的美好,就是带我领略了一种我之前没有意识的美。这种美是有生命力的,如果生命中错过了这样的美,那么无疑是令人遗憾的。这就是读书的乐趣,能带你踏上一趟你所未知的美的历程。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实践中积累和思考,对京剧美学的理性思考,读来生动有趣,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行看门道

                很好看的书,作者资深戏迷,本身也是行内人,又系统学习现代表演出身,著名导演,80 岁总结京剧特点,自然能讲出有意思的门道。如 “叫好” 就讲的精彩,京剧如同相声在京津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如果是老北京都好这口,样板戏更是全员普及,对现在所谓衰落也不必担心,欣赏多元了,好东西一定会发扬光大,需要接地气,谭家传人接受许知远访谈就说到现在的吉祥戏院,梅兰芳大剧场都太大,西式剧院距离观众太远,应该恢复传统剧场更接近观众,京剧需要参与感,现在国潮兴起,京剧这个国粹一定能振兴。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京剧游戏说

                  叫好。它在观演一体的基础上有机地嵌入京剧表演中,成为京剧演出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但在现代剧场的观演条件下,在现代观众对戏剧的认识中,叫好,与今天的演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比如,检场。这是京剧在舞台自由的无意识中形成的处理舞台道具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今天封闭、半封闭的舞台演出中,你说检场好,你让检场直接上舞台去,就对吗?再比如,关于表演。几十年来,我们忽而用 “体验”、忽而用 “间离” 这些欧洲戏剧概念来解释我们的京剧:人家流行体验,我们就也是体验;布莱希特受京剧表演启发发明了 “间离” 的概念,我们就又说我们早就 “间离”—— 说起来完全忘了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如何地尖锐对立,也完全不考虑这些概念应该根据我们的经验再反思,怎么能拿来就用呢?可是,今天,你要不用这些概念,用什么呢?“体验” 不对,“间离” 也不好,“表现” 就对吗…… 而当宝昌老师执着地把 “游戏” 作为他的核心概念之时,我们同样面对着一个突出矛盾:这个 “游戏”,怎么让人明白,它完全不同于作为艺术起源论的席勒 “游戏说”,是我们另辟蹊径建立的新范畴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只有郭老师能这样写,其他人不敢也不能。

                    郭老师的家世、经历、才华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京剧是什么,怎么变,未来在哪里,到底是国粹还渣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粹传承

                      引起读这本书的兴趣注意有以下 2 点:1、对京剧的好奇,京剧是欢喜那唱念做打,觉得听戏时,一字一句玲珑耳边,彼时,就会有古典之花在心里悄然绽放。2、对京剧的崇拜,京剧艺术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唱腔和表情,一字一句和一步一退的配合,眼神的表达,挥袖转身,伸手踢腿,展现的就是美!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制高点

                        看完这本书正好是崔健的云演唱会结束,这也得以让人静下心来从头想一想文艺的创新问题。说宝昌老师大半辈子都浸淫在京剧里也一点不为过,从京剧的起源,扮相,身段步法,唱念做打,舞台布设,乃至从东西方的表演理论体系,宝昌老师真是把京剧掰碎了讲给我们听。可喜的是宝昌老师没有一味地从为维护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替京剧摇旗呐喊。相反他从京剧的大起大落,直至文革中样板戏的出现,后来戏曲电影的尝试,从第三者的视角,跳出京剧来谈京剧的创新问题。让人更感进去没有消亡,没有一味的待在自己的那个传统体系里。有一些真正热爱京剧,懂京剧的人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创新。京剧本是大俗大雅的艺术,一旦它对接当代生活里的粗俗,用传统的非生活化的形式去表现,也就完成了更高形式的雅化和俗化。在那舞台上,一桌二椅既在,也不在。所有的意象通通都化做满天的红绸,扑在王恢的身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国粹、不忘初心

                          应该按照自己的 “游戏” 道路往下走,如此一来,不论是戏曲、电影还是戏剧都能迎来创新,迎来 “创新性游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京剧的欣赏指南

                            这样的书本来是不感兴趣的,毕竟对京剧就不怎么了解,一路读下来非常长见识,原来京剧是这样的。一想到戏曲就感觉节奏很慢,没有耐心去看,其实戏曲是去听的,故事情节只是载体,冲着看故事去就是买椟还珠了。叫好代表着京剧的一种游戏形式,听众是参与其中的,这在歌剧话剧中是没有的。脸谱、一桌两椅、、、都是有妙用的。京剧的未来怎样,还是需要创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游戏——京剧艺术背后的中国哲学智慧

                              讨论京剧艺术的游戏性时所举的那些例子,有些本身就是 “渣”,比如我在《游戏》一章中谈到的很多老艺人的恶习:台上阴人、误场、耍大牌、抢戏、搅戏、饮场…… 有些本是 “渣”,却变成了 “粹”,如跷功、男旦;有些本是 “粹”,被误当作了 “渣”,比如检场、丑角抓哏现挂;有些虽然是 “渣”,却可以从中辨识出 “粹”,比如演员在台上不严肃而出戏,等等。过去,这些始终被排斥在理论研究之外,或简单予以否定,或不屑一顾,或从未想过 “渣” 还有什么研究价值。但你如果逆向而行,从艺术特性上去看,恰好是那些你从舞台整体性的角度看来是 “渣” 的表现,反而是我们解读、认识、研究京剧美学的一份宝贵的财富。这些看上去的 “渣”,往往会反射出 “粹” 的光芒,充分显示出我们京剧和整个西方戏剧不一样的观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2022年读完的第十九本书!

                                人生如戏,戏亦有如人生,戏中有善恶、生死、悲欢、离合!台上的虚幻包裹着台下的真实,观众的情感回应着演员的表达!无中生有,雅俗共赏是京剧的传承,妄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就像用相声教育众生一样狭隘!无论渣与淬,都是文化本来的颜色,妄图去伪存真提纯净化的行径,未必有利于文化的根本!以游戏的心态观演或许才是京剧应有的姿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现代人来说,或许先了解京剧不好在哪儿、才能了解京剧好在哪儿。京剧的缺点:- 剧情拖沓、甚至无厘头(比如孟良砍焦赞)- 多数唱词水平一般,不如当今流行歌曲 - 成材率低,需要童子功,可很多孩子变声之后嗓子又不行了剩下的优点:其实就是您在各种晚会上常见的经典唱段,满打满算顶多百十来段儿吧。试想如果只有一百首流行歌曲,是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一个行业的,而京剧之所以还在,主要是各种扶持的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了不起的游戏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是得到 2022 年 423 读书节推荐的十本年度书单之一。这本书,以京剧为切入口,对于传统文艺形式进行一次全新再解释尝试。郭宝昌讲的是游戏,其实是人生。《了不起的游戏》是平地起楼。这座楼共有七层:《游戏》、《京剧应该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叫好》、《说丑》、《革命样板戏的得与失》、《戏曲电影还能拍好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如果你爱好传统戏剧,推荐这本书给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身骑白马 过三关

                                      1. 戏剧其实不需要这样专业又深奥的文字,向我们倾诉出来。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体里自然流淌着中华文化的基因。2. 什么斯坦尼学派,什么行为艺术学派,在中国戏曲的教科书上根本用不到这些牵强附会的对应。形式可以改变,但是作为灵魂的根永远都在那里。3. 戏曲进入我的眼帘,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陈升。记得那是高中时代,一曲《北京一夜》,让我看到了帝都的底蕴,那大清王朝的光辉,“人说北方的狼族,曾在寒风起,站在城门外,穿著腐锈的铁衣,呼唤城门开,眼中含著泪”。4. 后来还是陈升的《牡丹亭外》,让我体会到了黄梅戏的美不仅仅是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还有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5. 接着遇到了徐佳莹身骑白马而来,“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我改换素衣,回中原。放下西凉,没人管,我一心只想,王宝钏”。敦煌的灿烂,大唐帝国最后的余辉,历史的厚重,历史的温度。都在戏曲的思绪里缓缓流淌出来。6.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 2021 年网络春晚里的那曲《九九八十一》,青春的摇滚加上醇厚的华阴老腔,时空的碰撞,时间的对话,此刻就在这里交融。7. 戏曲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自信,没必要妄自菲薄。只是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保留根而修剪枝叶,就是最动听的戏曲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京剧是老祖宗开发的真人RPG游戏

                                        有人说京剧美学是 “写意” 的,这个与 “写实” 对应的 “写意”,显然是从中国绘画理论借来的,用来形容京剧的某一部分美学感受,也是可以的。但是,它又非常不全面 —— 比如说,京剧舞台上的唱是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可这唱大多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写什么意?比如说,京剧戏装从设计到制作比工笔还 “工笔”,又写什么意?京剧是程式的艺术,它涵盖了古代生活形态的全部,只是,它是以游戏手段呈现出的人生之美,以超高视角来俯瞰人生百态,这,就是京剧的游戏规则。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京剧发展的历史上有三个高峰。一是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以程长庚、卢胜奎、谭鑫培、梅巧玲、刘赶三等前辈大师为首的 “同光十三绝” 时期;二是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以梅兰芳、马连良、侯喜瑞、萧长华、杨小楼等四十多位创立了流派的大师们为首的民国鼎盛期;三是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以钱浩亮、杨春霞、袁世海、杜近芳、孙正杨等艺术大师为首的 “现代革命样板戏” 时期。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