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泽东的诗路与心路》

    就像屈原、李白、苏轼这样的诗人一样,毛泽东这样的诗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遇而不可求的诗人写的诗,似乎再也没有人写得出来了。毛泽东的歌唱,成为绝唱。有的诗人活着,诗却死了。有的诗人死了,诗却活着。岁月推移,没有磨灭不朽的诗篇。时光流逝,没有沉埋诗人的形象。诗篇注入了心血,自然会生命绵长。形象经历了沧桑,更显得新鲜明亮。如果读懂了毛泽东,似乎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着对中国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如果读懂了毛泽东的诗,似乎便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 20 世纪中国大舞台上演的悲欢离合。因为,历史不会随风而去,滚滚向前的时代也不会凭空而来。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是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和诗人的创作和思想之旅。毛泽东是一位热爱诗词的人,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涉猎古典诗词,尤其受到楚湘文化的影响。他崇敬屈原,抄写《离骚》,吟诵《楚辞》,背诵《诗经》。在他的阅读欣赏中,他还默诵手书了许多诗词,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涵盖了从 1923 年到 1966 年的时期,他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革命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他通过诗词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中融入了他的政治理念和哲学思考,展现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和探索。他的诗词作品中常常出现战争、革命、人民等主题,体现了他对社会正义和人民利益的关注。毛泽东的心路是一个奋斗不息、坚韧忠诚的心路。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利益的无私奉献,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领袖。他的心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努力。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相互交织,他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坚持塑造了自己的诗人形象。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达,更是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思想和精神的体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不可不读的毛泽东

        曾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真有穿越者的话,我不信是王莽,我觉得毛泽东更像穿越者。他的眼光总能穿破历史的迷雾,直抵遥远的未来,他的气魄吞天吐地身段却能扎根泥里,不似旧文化出身的空有高谈阔论,他的才情毋庸置疑,诗词别出心裁,议论往往微言大义。少年时特地买过他老人家的诗词选,特地背过不少毛诗毛词,背景交代往往三言两语。本书真是填补了我的空白,明白这样的人物固然是数千年来凤毛麟角的天降之人,其心路历程也是有迹可循,对朋友对爱人对战友对革命,娓娓道来。写得真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毛泽东的诗路与心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一切创造性人物,一切 “精神之花” 的栽培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总在希求着什么 “非分之物”。一部漫长的二十四史,遍布毛泽东的怀疑和诘问。他要向历史挑战了。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创造历史,还是被正统史书所不容的盗跖、庄屩、陈胜、吴广这些揭竿造反的奴隶和底层的民众创造历史?毛泽东的答案是:一部二十四史的风流人物,应该从这些 “奋起挥黄钺” 的底层造反者说起。“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一切创造性人物,一切 “精神之花” 的栽培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总在希求着什么 “非分之物”。正是这 “非分之物”,使毛泽东在 20 世纪的中国,成为传统风骚的卓越继承者和创新者。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毛泽东,他的心路或许是 —— 最慷慨激昂的时候,是青年时代激扬文字。最艰难困顿的时候,是引兵井冈山和驰骋赣南。最郁闷痛苦的时候,是在中央苏区受到排挤和打击。最惊心动魄的感受,是万里长征。最高兴的事情,是解放战争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最亢奋探索的时候,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最悲患忧虑而又孤独的时候,是 “文化大革命” 后期。“走了太阳,来了月亮。” 在今天的中国,即使没有月亮,也会星光满天。21 世纪的荣光更加均匀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一人举臂一呼便群起响应的时代,似乎已经远去。人们脸上的神情在自由而个性地绽放。个行高于众的人,被一群一流的精英所选择,进而被一个民族所归仰,自然靠他自身挟带的卓尔不凡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像一部大书,记载着一个人的历史重量和文化含量、智慧境界和人格品位。解读这部大书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有时候,他的智慧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有时候,他的谋断犹如万泉之水出深山。有源头,又好似没有源头。这是让人称奇的内心世界和人格气象。1937 年 10 月,英国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了斯诺用英文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在书里把这首《七律・长征》作为第五章的结束语。他说:“我用毛泽东主席 —— 一个既善于领导征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 —— 写的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 历史,给了毛泽东罕见的激情。历史的演变,给了毛泽东独有的创造灵感。历史演变的波澜壮阔,给了毛泽东非凡的写作方式 —— 昆仑之巅,长城之墙,仿佛是他胸中的笔。华夏大地,高天厚土,仿佛是他笔下的纸。黄河的水,长江的浪,仿佛是他纸上的墨。炮声隆隆,千里莺啼,是诗中独到的平仄和韵脚。万丈长缨,百舸争流,是诗中卓绝的遣词和句式。屹立山顶的松,扎根原野的草,飞翔中天的鸟,游弋江湖的鱼。在一盏马灯下,毛泽东铺开纸来,调墨挥笔,畅想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高潮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是一封写给红军将领的信,也是一首洋溢着理想主义激情的诗。曾与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有过交往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袖们》一书里是这样评价的:蒋介石举止刻板,重风纪,住处井然有序,书法也是笔直正方。而毛泽东则躺坐漫无拘束,常常龙飞凤舞,信笔成书,房间也显得杂乱无章。而一直到晚年,毛泽东都宣称他的身份更像一名教师。然而,大获全胜的却是这位从军人的仪表上看并不很合格的毛泽东。从 1927 年离开故乡后,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毛泽东只在 1959 年和 1966 年回去过两次。作为立志舍小家为大家的职业革命家,毛泽东一生以四海为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浪迹天涯”“离家出走” 的人。他的家在烽火硝烟的战场,在风雪弥漫的雄关漫道,在井冈山,在延安,在山的深处,在河的那边,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一部浩瀚的二十四史,毛泽东是从头到尾读过的,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和批注。他读过的一套二十四史,在 20 世纪 90 年代被影印出版后,尽管售价达 16 万元之巨,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典藏精品。1997 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的时候,还把它作为国礼,送给了哈佛大学。在 20 世纪中国的旧体诗坛上,又出现了毛泽东和柳亚子两位豪放大家。他们的诗交,成为中国文人佳话的现代回响。清末秀才柳亚子,一生追求自由民主,是一位不凡的人物。他是同盟会元老,民主主义革命家,又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旧体诗社南社的盟主。从 1926 年在广州同毛泽东相识以后,他多次在自己的诗中写到毛泽东,还频繁地赠诗毛泽东。投桃报李,毛泽东一生只写过 6 首唱和之作,其中 3 首是步柳韵之作。1955 年,来访的法国前总理富尔问起他的诗歌创作,毛泽东回答说:“这是以前的事了。我的确曾经写诗,那时我过着戎马生活,骑在马背上有了时间,就可以思索,推敲诗的押韵。马背上的生活真有意思。有时我回想起来,还觉得留恋。” 有人说,少年是童话,天真烂漫;青年是诗歌,热情奔放;中年是小说,丰富动人;老年是散文,含蓄隽永。由此构成了不同色彩依次变幻的人生四季,并进而使人拥有了不同的感受和丰富多彩的情感底色。对毛泽东来说,充满诗意地去感受世界、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似乎是他相当浓重且颇为一贯的情感底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回,你可以说你真的读过毛爷爷的诗了!

            冬日,暖阳,周末,同六年级的儿子比赛背诵他课本上的诗歌,刚好遇见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说来惭愧,磕绊之间,不能背全。于是在儿子 “毛爷爷不是离你们更近吗”“你们读书的时候不是学过毛爷爷的诗歌吗” 的嘟囔声中的,面红耳赤的来得到搜索,又是刚好,遇见这本《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 这是陈晋先生的新作,以毛泽东的诗词为切入点,通过深入解读和分析,展现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和心路历程。 我们都知道,毛爷爷的诗歌是雄浑而宽广的,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时局思考的,虽然我们皆能朗朗上口吟唱一二诗句,但论及它们背后承载的 “思想和力量”,还就真的需要专业人士来为我们解读三四了。正好,这本书读来语言生动、文例丰富、分析深刻,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全景式的毛泽东诗词画卷。 在书中,作者论证了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他的革命经历密切相关,他的思想变化也在诗词中得到了体现”;同时分析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诗词风格和特点,如《沁园春・长沙》展现了他的青年时代,《七律・长征》表现了他对红军长征的赞美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沁园春・雪》则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这些分析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让我们可以顺畅地理解毛泽东的诗词思想和内心世界,更有阅读欲望。这不,刚读过一章节的儿子就立马安利:“爸爸,这本书你也应该好好读一下。” 对了,书中还原了许多具体的历史场景和逸事,如毛泽东如何运用诗词来宣传革命思想、如何处理党内矛盾等。这些真实片段如同一幕幕电影,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毛泽东的工作与生活,他的才情诗情与纵横捭阖,他的喜怒哀乐与成长,乃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还可以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毛泽东诗词的文学作品,可以算作一份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考证资料。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毛泽东这个人、共产党这个党、新中国这个国。 读罢全书,看着彼此做的笔记,小伙子终于认可了:“嗯,这回,你可以说你真的读过毛爷爷的诗了!” 想起王阳明的一则故事。< 愚人求知识,高人悟学问>《传习录》上记载,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 王阳明回答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这本书,正是对本体的放大和放映吧。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泽东的人生和性格、才情和作为,以及他用兵、谋政、治国的决策,在今天依然是颇有诱惑的话题。翻检他一生的纵横捭阖史,总有些让人惊讶复兴奋的决策行为。他的果断,他的别出心裁;他的深谋,他的见近知远;他的灵活,他的预留地步,常常会在当事人以及后来者的心目中,唤起阵阵激赏和意外的涟漪。一个行高于众的人,被一群一流的精英所选择,进而被一个民族所归仰,自然靠他自身挟带的卓尔不凡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像一部大书,记载着一个人的历史重量和文化含量、智慧境界和人格品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名家名著,诗词经典陈晋多年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全新力作和代表作品,陈晋是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国内权威人物,具有较大影响力,本书是学习毛泽东诗词的经典之作。️史料丰富、史论结合史料丰富,陈晋为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具备多年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丰富经验。️史诗合一、阅读性强诗词与历史合二为一,书中既有对诗词的精彩赏析,又有对历史的深刻阐述,作者将诗词的隽永灵秀与历史的豪迈壮阔巧妙融为一体,既生动又深刻,既宏阔又高远,极具阅读价值和阅读趣味。️文字优美、灵秀隽永文字优美、笔触飘逸是陈晋作品的一贯特色和独特风格。本书继承了作者的这一大创作风格,将诗词的深邃、散文的优美、历史的壮丽具机结合、融为一体,多角度、多层次激情书写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人生画卷,极具教育启发性,阅读价值极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辟的解读、优美的文笔,把一代伟人的诗词作品完美的呈现了出来。主席的诗词大作只有如此高质量的行文解读才能够匹配得上,可谓红花绿叶、相得益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毛主席的一把钥匙

                    最近刚看完电视剧问苍茫,我对 1924 年至 1927 年这六年间的毛爷爷充满了好奇,我好奇毛爷爷是如何一步步在革命实践中找到真的出路的,我更好奇毛爷爷初出茅庐时的『职场表现』。看完这部电视剧,我若有所思,明白了一些,毛爷爷是一位扎根中国大地,用脚一步步走出了革命救国之路。毛爷爷既是革命家、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革命浪漫主义伴随着一生,了解他的诗路就是了解他的心路,知道他在不同阶段的诗,就好比理解了他在不同阶段时的感受。这本『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以散文化的语言,以时间为轴,为我们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不朽而伟大的一生,每一首诗词,就是一段革命经历的见证,也是了解毛泽东的一把钥匙。最后,要说的是,得到上架的这本电子书,排版特别好,推荐诸位朋友来读,我们一起重温毛爷爷那光荣而伟大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是服从于他的革命理想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个人有限的存在一旦融入无限的革命事业中,个体的生命也就实现了升华和超越,成为了 “特殊材料” 制成的人。毛泽东就是如此选择个人的事业的。在他那里,孤立个体的得失荣辱、肉体层面的艰难困苦似乎都已为这种更高的追求和理想所消融,从而能够在苦难中书写辉煌、在困顿中追求卓越。书中提及,年轻时的毛泽东与杨开慧坠入爱河后,也曾有过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的相思凄苦。但经过了革命的洗礼,他已不再 “为昵昵儿女语”,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为这片土地上的万千工农去挥洒青春与热血。到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中 “我失骄杨君失柳”,“寡情未必真豪杰” 的儿女情长已为革命事业所升华,化作了上天入地的大境界、感天动地的大精神和 “环球同此凉热” 的大理想。  在毛泽东的诗词里,人民是始终不移的历史坐标。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由于始终不离开大地母亲,才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毛泽东正是大地之子,对此有着深深的领悟,并不时在字里行间挥洒他的这种人民史观。正是有了这一视野和高度,毛泽东才敢于藐视维护一家一姓之私业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把目光转向了广大劳动人民,并大胆宣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这一唯物史观出发,毛泽东还将作为方法论的群众路线发挥得淋漓尽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能够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也就掌握了克敌制胜的看家本领和不二法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毛泽东的诗词显露的是一种力量,一种能让物质充满灵性、能让历史进程加快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一旦服从于理想、扎根于人民、结合于实践,就会以天河倒泻之势,转化为他和战友们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伟大奋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的诗词才能独领风骚,成为他心路历程的写照。(摘录人民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泽东是中国的救星。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大文学家,伟大诗人和书法家。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压倒在穷苦大众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的一生是辉煌的。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毛泽东思想永垂不朽。正是毛泽东思想,才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才使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主席,中国人民永远爱戴的主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读解读毛主席诗词的书,跟着作者放在历史长河中,品味诗词 ,才发现当年学习背诵时,只是浮皮潦草的读,根本不解其中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气磅礴千古一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红色精神砥砺前行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其实毛泽东和我们千百万人一样,是人不是神,有许多的喜怒哀乐。唯一不同的,他有着无与伦比的乐观精神、悲天心肠以及霹雳手段。永远怀念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

                                  酣畅淋漓,快意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岁月推移,没有磨灭不朽的诗篇。时光流逝,没有沉埋诗人的形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站在另外的角度解读毛主席的诗词中蕴含的心境,非常吸引我一口气读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厚今薄古,诗魂永存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字优美、笔触飘逸是陈晋作品的一贯特色和独特风格。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