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唯有永生的海拉

    海拉细胞是怎么发现的 1951 年,海拉一部分癌细胞被切下来,在体外培养,细胞未死亡,生命力旺盛海拉细胞对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海拉细胞是第一个在人体外培养成功的细胞,并且可以无限繁殖,给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实验材料。人体细胞变成了产品,可以批量生产。正是因为有了海拉细胞,病毒学才能快速发展。海拉细胞让科学家看清楚了染色体这个东西。人类第一次知道了,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有 46 条染色体。甚至不需要说有什么进展和它有关,因为几乎所有的进展都和它有关。海拉本人和家人,在这件事当中有什么权利,这背后体现出怎样的伦理困境受试者知情同意权的讨论,基因信息归属权在今天,基因是可以申请专利的。但是申请专利的并不是基因的持有者,而是研究基因的大公司和研究机构。为什么海拉细胞可以永生海拉细胞里有一种特殊的酶,它可以让端粒保持长度不变,于是海拉细胞就成了永生的细胞。这就是海拉细胞作为癌细胞的一个特性,这种特性杀死了海拉本人,但是又让它的细胞永生,也造就了海拉细胞的传奇故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厚实有质感拿起放不下的好书

      她本是历史上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在废除黑奴制度并不是很久,种族歧视依然严重的美国南部生活的一个黑人妇女。但是因为她被 HPV 感染过的癌细胞强大的生命力,在她去世几十年后,她的细胞成为了这世界上在实验室中存在和使用最多的细胞系 “海拉细胞”。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 “海拉细胞” 略知一二,它生命力超强,在全世界的实验室里大量繁殖,广泛传播,成为体外培养的细胞系中的霸主,大部分实验室里的离体细胞都是海拉细胞。它为实验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助力小儿麻痹症疫苗的研制、众多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等等。但是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用的大多数是 “海拉细胞” 而不是湖拉水拉?这个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在实验室培养成功?这对人类关于细胞和疾病的研究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是我想到但是不知道答案的疑问。还有一些是我在读这本书之前连想也没想过的:海拉细胞的主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医院取了这些细胞?她本人知道吗?她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些曾经上过太空的细胞到底为海拉的后人带来了什么?是名誉是财富还是?这本传记,作者用细腻又写实的文字回忆了 “海拉细胞” 的主人海瑞塔拉科斯的生平,以及海瑞塔去世后,拉科斯家族的起伏故事。跟随作者的文字,一个年轻黑人妈妈从患病,治疗到去世的一幕幕跃然纸上。刚刚开始治疗的海瑞塔状态还不错:“海瑞塔长着胡桃色的眼睛,雪白的牙齿和饱满的双唇。她身体结实,不留长指甲,省的揉面时候面粘在指甲缝里,但她总不忘记给指甲涂上深红色指甲油,好和脚趾头的颜色相配。她为丈夫和孩子们以及来访的亲戚们做饭,她做的米布丁、炖菜和猪肠人人称道,家里炉子上也总是热着一锅一锅的意大利面,好让来访客人随时享用美餐。” 随着放射治疗的加大,海瑞塔状态越来越差,让人心碎:“海瑞塔从胸部到骨盆的皮肤全被放射线烧得焦黑。“上帝,我觉得这黑色已经在我身体里扩散得到处都是了。”” 成为传奇的历史需要很多的巧合。海瑞塔刚好生活在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又是当地唯一接收黑人病人的医院,当时霍普金斯组织培养研究组的负责人乔治盖伊致力于体外培养恶性肿瘤细胞已经整整努力了三十年,虽然不断尝试,却一直失败;海瑞塔的肿瘤细胞生命力异常强大,奇迹般地在试管中疯长起来。这本书特别 “好读”。属于那种拿起来放不下的书。书的主线是海瑞塔拉科斯(Henrietta Lacks)生平时间线。同时穿插了多条倒叙的视角。文中所有的描述均为经过作者多方验证的近似事实,但是读起来却像是小说一样让人欲罢不能。英年早逝的海瑞塔着实不幸,但是笼罩着这家人头上的上帝之手却一直未曾扭转家族命运。这是一家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生活在贫困潦倒的境地下的美国黑人家庭半个世纪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一地鸡毛,慢性病缠身,却没有足够的医疗保险;家庭暴力,抢劫坐牢是家庭里的家常便饭;因为教育缺失,对为科学共享颇多的 “海拉细胞” 无法理解。但这又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这个黑人家族家长里短的记录。更是将话题引申到了更多的领域:生命信仰与价值、种族歧视与平权、患者与职业尊严、科学与医学的目的等一系列的话题。一个外人想要还原在几十年前就去世的小人物的生平,着实不易。作者在二十世纪末开始采访的时候才二十出头,用的是信用卡和学生贷款负担所有的调查费用。这本书是作者的处女作,一经问世便登上畅销榜的榜首。这本书中文版有三十二万字,厚重精良。从作者开始准备到付梓印刷跨度有近十年。所谓十年磨一剑,造就了这本书的完整和质感。我喜欢作者有因有果的叙述,喜欢书中长达近六十年的跨越跟进。书后长达近二十页的密密麻麻的注释可见这本传记背后的千头万绪。书的最后,作者特意更新了书中主要人物的近况(2009),令人欣慰的是,拉克斯家族出了第一位研究生,海瑞塔的重孙辈也有几位即将读大学。希望和转机似乎出现在这个一直有阴霾的黑人家族中。这本书值得一读,我也很开心我购买这本书作者获得的版权收入一部分会捐给作者为海瑞塔成立的基金会,也算是为拉克斯家族尽了一点点绵薄之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海拉细胞里有一种特殊的酶,它可以让端粒保持长度不变,于是海拉细胞就成了永生的细胞。是的,这就是海拉细胞作为癌细胞的一个特性,这种特性杀死了海拉本人,但是又让它的细胞永生,也造就了海拉细胞的传奇故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今天,当我们给孩子吃下预防小儿麻痹的糖丸时,当我们给肿瘤病人使用化疗药物时,当我们在接受治疗前签下知情同意书时,我们应该记住她,海瑞塔・拉克斯。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是一本被中国读者忽略的书,这本书值得推荐,这个故事也值得大众所熟知。海拉细胞系,是源于美国烟农女性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系。1951 年,拉克斯发现腹部出现硬块,随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她身上的癌组织样品,被转给了一直想要培养人类细胞的外科医生乔治・奥托・盖。常规的人类细胞,通常不具备无限分裂的能力,在平均分裂约 50 次后,就会走向死亡;而拉克斯的细胞,不仅每隔 24 小时就能增加一倍,而且能够在实验室持续培养、无限分裂。  海拉不死的细胞系,为当代的医学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而它的主人,因这些细胞而死,再也无法知道这件事了 —— 早在 1951 年 4 月,拉克斯就因宫颈癌去世。尔后发生的细胞繁衍、生物实验,她全然一无所知。甚至,追溯到最初的原点,癌组织被取走作为研究样本,也是未经过拉克斯本人知情同意的。《永生的海拉》说的是历史故事,其中的细节很多、冲击力也很大,可以了解社会怎么发展、科技怎么发展。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科研工作,都是很有启发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永远的海瑞塔

            因为听道长节目知道此书,也第一次听说海拉细胞。被作者的坚持感动,没有多少人不为利益仅为追寻真相且面对海瑞塔家人极度不信任状态还继续写作。因为她更多人知道了海瑞塔和她家人,知道了海拉细胞的对医学的巨大贡献。也感动于为海拉细胞正名的人们。黛博拉走时最大的遗憾是没看到书稿,但也没有遗憾因为她终于可以信任一个白人,也见到了妈妈的细胞,以及还是很多人记住了海瑞塔,认可海拉细胞的贡献的。个人对人体组织的权利与医学研究发展的需求矛盾,是作者提出的很好的现实冲突,如何平衡一直在考验着人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体外永生的细胞,海拉细胞。一个很神奇的现象,穿插了科学与伦理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知情同意权发展的叙事线索

                阅读体验非常棒,德芙一样丝滑。能作为故事书阅读,从文章 80% 开始,有重要的资料索引。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