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作家已死
本书作者廖增湖(1969)《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号称 “资深语文教育改革者”,曾经作者女儿三年级作文的争议上热搜,后来也送女儿去加拿大读书了。35 年前中文系毕业的作者还是充满作家梦,现在不知道《收获》是否还有人订阅?“收获文学榜” 的中短篇作品有多少人翻阅,不是现在的作者写的不好,而是当下的信息太大,如果不断网,谁会有耐心看小说呢?但还是要写作,写作不是为了当作家,因为传统 “作家” 的坑已经被填满了,写作成为一门手艺,无所不在并到处需要的文案,文宣和发言稿都需要 “会写字” 的创作文字稿。写作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思考,“言慢者贵”,就是防止 “祸从口出”,除非是需要特别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信息在发出前转成文字稿审视一遍没有坏处,写作无论是写个别人看,还是为自己整理思路都是不错的训练,罗胖等优秀演讲者的口若悬河,都是先从背稿子开始的。在 AI 越来越智能的今天,书中的很多写字训练已经没有用了,AI 已经开始幻想,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 “意识”,任何风格的写作和编剧都无需人力,更不要说传统文学编辑的查错别字和排版,如同导演饺子已经颠覆了电影的制作,AI 也将颠覆 “作家”。但普通人还是要学习写作,这种学习是需要大量阅读和人 + AI 的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未来还是会有天才为社会用文字构建世界,比如金庸,JK 罗琳。普通人通过写作,厘清自己的思想,深度思考,让喧闹烦躁的世界安静下来。2025 年 #163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86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修炼好文笔:人人都能妙笔生花今早读完来不及写书评,这会儿给补上。刚开始感觉就像是上语文课似的,一点新意也没有,要不是看评分挺高,都打算弃了。到后面才发现,还是挺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部分关于修改的阐述,三易其稿,六易其稿,愚公移山,铁杵磨针…… 都是一种坚持的精神,这样的精神,难道真的值得提倡吗?写坏了,一定要多次修改吗?这会不会也是一种执念?或者,我记得南师有句反讽很话贴切,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打破南墙继续走,直到无路可走。人各有所长,为什么不是一次次尝试对比,找到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摘录文中觉得对个人有用的部分:🌴写作之前,建议你思考三个问题:1. 题材是不是足够独特,是不是具有足够的合理性;2. 可能涉及的相关资料掌握得是不是足够充分;3. 对要写作的人物与事件,你能不能得出与众不同的思考。🌲写文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 语言的准确运用;2. 细节的生动呈现;3. 情感的真实表达。🌷写作一开头,就要定下整部作品的基调: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结构形式、情节发展。要写出一个好开头,可以考虑带一点暗示性,一点紧张感,一点胁迫感,一点悬念。💐中国古代文论认为,写文章有 “凤头、猪肚、豹尾”。“凤头” 是开头要漂亮。一句话就要浓缩大量的信息,充满可能性和暗示性,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猪肚” 是文中展开部分信息要丰富。这里的内容要多样化,要充分地展开人物关系和事件的细节,要满满的很有料。“豹尾” 是结束要漂亮、有力,留有余味。🍀写作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解决。西方创意写作总结为:5W+1H。5W 指 When、Where、Who、What、Why,对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1H 指 How,对应解决。🌹“三角情缘” 的核心设定:首先,让忠诚与背叛并存。其次,爱要深爱,恨要痛恨。“三角情缘” 的核心技术是反转。第一个点,让男主角、女主角构成一个特定的道德关系。这个关系不能简单,一定要有落差,越复杂越好,和家仇国恨、道德人伦都要发生互动,突破原有道德伦理的约束。第二个点,让男主角和女配角构成一个动态关系。可以是真爱关系,但不一定符合道德伦理要求。真爱,常常与传统道德伦理发生冲突。第三个点,在道德与爱情之间,确立一个核心纠结。到底要顺从道德,还是要顺从爱情?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样,就构成了文学人物关系中最重要的 “三角情缘”。🌻关于 “反角” 的描写,可以总结为三点:1. 不从坏处写坏,要从不坏处写坏;2. 不从正面写反角,要从反面写反角;3. 坏人不像坏人,好人不像好人。🌸现在做一下总结。1. 以独特的细节来表现主角的独一无二;2. 用动态对比的语言来呈现人物个性;3. 创造独特的情景以带出人物的复杂心理。🌺虚构文学能带来强烈的满足感,所谓,好事一件都不能少,坏事一件都不想要。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有双重的期望:一种是自己过得安全舒适;一种是去冒险以丰厚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双重好事,一般都是不存在的。想要安全地 “冒险”,最好的方法是写作。文学作品提供了舒适、猎奇、冒险、探究的诸种功能,文学世界可以是日常生活的镜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变形,好的文学世界常常能让读者如梦初醒,而发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此乏味无趣。🍁虚构,有以下五种类型。一、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虚构二、架空时间和空间的虚构三、科幻中的虚构 “硬科幻” 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1. 遵守因果律。不管能不能进行超光速飞行,能不能穿越时空,都一定要遵循因果律。在历史上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能通过时间旅行去随意改变。2. 不要随便打破现有物理学定律,如热力学三大定律。3. 不滥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4. 要推翻以上各条,必须进行合理的科技推测。四、现实虚构五、自我虚构🌼无论选取哪一种角度,你的自传都要有反思精神:(技巧也可拓展运用于人物刻画)第一,剖析自己。真实记录,不要掩饰、粉饰、吹嘘,而是自然、真实地写下来,避免宽泛空洞的议论和个人评价。第二,揭示生存状态中的真实与荒谬,正视现实带来的冲突与压力。第三,要有同情心、同理心。把个人经验放大到社会整体经验中去,以小见大,从一叶中看到整棵树,从一粒沙中看宇宙。这是写自传的核心,也是写自传的价值。还有一点,用作者本人笔名一查,是写散文的,怪不得阅读体验到后面更好,因为深入其中了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学好写作,这本书要花时间读在全民写作时代,你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列入写作计划。只有那些跟你的人生、跟你的情感、跟你的志趣发生谐振、产生共鸣的素材,才能真正进入你的写作。素材对你有刺激,要立刻把它记下来,无论是一个开头,还是故事梗概。记在你的专用笔记本上,或用电脑、智能手机,把素材记在石墨文档、腾讯文档、微文档上,起个题目,写下心得,标定日期,记录地点。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依然是写作最重要的好习惯。这本书区别于别的写作书,有这么几点让我觉得挺有意思,一是怎么起笔名、作品名、人物名,在书中给了一定的思路,比如可以从武侠小说、省会地名、名著中去找寻自己喜欢的名字去塑造属于自己的笔名。书中写作六要素 5W1H,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吴军先生的写作与阅读课,共鸣一下子就来了,这本书看完,吴军先生的课程还是要继续反复学习起来。最后一点就是怎么写旷世的三角情缘,“三角情缘” 是几乎所有小说门类中重要的结构,也是一部作品成功的秘密之一。无论是传统经典,还是后来的类型小说,作家都特别注重构建一个 “三角关系”。红楼梦里的三角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哈利波特里的哈利,赫敏,罗恩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赵敏,周芷若,金庸先生写的这部著作,是最有研读的典范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岳灵珊,任盈盈设定一个有巨大反差的 “三角情缘” 关系,让人物与人物之间充满张力,是一部作品吸引人的关键。“忠诚与背叛” 是写作中的重要主题。忠诚与背叛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写作时,要给人物关系留下转化的空间,不要切断或阻塞这种可能性,这样人物性格才会丰富,人物关系及其变化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叶开带你快乐写作,开启精神成长之旅叶开带你快乐写作,开启精神成长之旅✍️ 写作的全民时代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表达的强烈愿望,写作不再只是作家的专属,而是我们日常都会涉及的事。像发朋友圈、微博记录生活,写美食探店、旅游攻略等都属于写作范畴。🌟 叶开的写作课编辑、作家叶开拥有 20 多年编辑和创作经验,他将在 24 节写作课中,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影片为例,手把手教大家校准写作人格,开启 “陌生化” 思维,沉淀有共鸣的写作素材,准确自然地表达真我。💖 写作的意义一个人只要不断写作,就能唤起记忆,理清并疗愈自己,提升境界和认知,照亮整个世界。写作能助力人生,开启精神世界的成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让我做梦的书,梦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有科学依据或是数据支持。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好像有点真实。2016-2017 年,这段时间我爱上了读网络小说,而网络小说的写作技巧也确实把我迷的神魂颠倒,我在读的时候完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批判能力,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这样的阅读让我恨不得把一天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这样假期让我每晚都看到直接困到手机都忘记关了就睡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晚上总会梦到我白天所看内容相关的梦境。这样的经历让我深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一般除了网络文学这种书外,极少有经典文学类的书能让我晚上也有所梦,更别提现在这种教学类的书籍了。然而,事情只要你想到了,总会有做到的第一次,包括这种荒诞关联做梦。这本书让我在看的时候既然梦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它并不完整,但这书里有能帮我让它完整的方法。这很不可思议,这也很让我不可置信。现在我已经把我这个梦的大概框架写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去完整它,当然,这里的 “完整” 肯定不是梦的内容了,这里的完整只能是我在保留梦里故事的同时合理化逻辑,设定符合的背景,解开梦里出现的谜团。这里面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我来完善了。当然,我这个梦给我开一点小玩笑。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作者把作家分了先 有结尾和先有开始的两种。而我的梦给我的故事却是中间段,不过无伤大雅了,我可以把这段中间的梦境直接拿来当开头,然后再回来倒叙它本该有的开头,最后解开谜团结束。很有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此书读起来很轻松,每一节都有明确的主题,每个写作技巧都会以名著来举例,方便读者理解。读完后更加坚定了我大学时萌生出来的想法,给自己写一本自传。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记录,这也是别人及后代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对作者举的两个例子印象很深刻:如果徐霞客没有写《徐霞客游记》,也不会被世人知道那些地理奇观与他的旅行发现;如果沈复没有写《浮生六记》,也不会被后人知道他这个人,作品更不会成为经典了。在写作中,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文学王国。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有感而发写的东西不是很自信,觉得文采不是很好,或者没有什么价值,然而读完此书后,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心理负担了,哪怕是写的书评、影评、美食评价、旅游评价等等对别人都是有参考价值的,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评价。当有了表达的想法或欲望时,就要立刻写下来,不需要文采多么飞扬、流畅。先快乐的写下来,再慢慢修改语句和措辞,这样每个人一定能拥有自然、准确和优美的表达。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这是一本指导写作的书,我从中学到几处:1.“写作有个重要概念:陌生化。优秀作家在写作中都会非常注意准确地运用语言,尽量不用成语,尽量少用俗语,’好词好句’一概不用。” 给我的启示是重新理解文笔好。最早我理解说一个人文笔好,是说这个人文学知识储备丰富,用词典雅精美,类似唐诗宋词的韵味,是一种形式美。慢慢理解有些改观,文笔好更重要的是能用精准的语言描述或表达。今天看到 “陌生化” 这个概念,也能和文笔好对应上。一种事物,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用精确语言表达出来,拓展了读者语言感受力的边界,就是文笔好,哪怕只是用平白的文字,背后体现出写作者独有的感受力和表达力。2.“摄影技术发明后,语言艺术家敏锐地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式,更多地转向呈现模式、暗示模式、唤醒模式,作家不再大篇幅地描写人物样貌,而是写他或她的样貌给周边人物所带来的影响。以美人之美在具体场合表现出来的带动效果,把美人的惊人之美烘托出来。我们改变了‘美丽’这个表述,而用‘动人’。” 给我的启示是可以从他人回应的角度来描写人,留白想象空间的效果比直接描述的效果更好。与其夸一个人美,不如说有魅力。3.“‘煽情的语言是三流语言’,煽情的语言目的是诱骗我们、哄骗我们、控制我们。” 给我的启示是要有语言表达的自觉,需要真情实感、自然的表达,月满则亏。写作最终目标还是写作者的自我成长。4.“细节,要在大局观中体现,才是真正的‘魔鬼在细节中’。如果缺乏真正的大局观,这些细节就是缺乏逻辑合理性的。” 给我的启示是细节要用在刀刃上,细节如果多而杂乱,会让文章的全局拖沓丢失主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