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

    谈中国哲学史就绕不开冯友兰先生,粗读了一遍最大的感觉是:它不像一本上个世纪 40 年代的书,读的时候不刻意想总是误以为是现代人的思想,一扫之前看国人写的书中 “迂腐” 气息;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哲人的思考,引导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冯友兰先生的代表作之《中国哲学简史》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262 本)#2023 年精读作家(2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大家好!今天冯友兰的第四本作品《中国哲学简史》,1946-1947 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过整理后编写成《中国哲学简史》, 于 1948 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一出,便立即成为西方人快速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不二之选;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等诸多译本出版。几十年来,这部专著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诸多世界名校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可谓享誉世界。2、精彩论述:①中国哲学的内圣外王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哲学和宗教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不同的人对哲学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来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做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一个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人是各式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例如,有的人从政,在这个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人可能被分为不同等级,但他们都是人。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和宇宙合而为一。问题在于,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抛弃社会,甚至否定人生呢?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漫游山林、独善其身;他的品格可以用 “内圣外王” 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这不是说他必须是一国的政府首脑,从实际看,圣人往往不可能成为政治首脑。“内圣外王” 是说,政治领袖应当具有高尚的心灵。至于有这样的心灵的人是否就成为政治领袖,那无关紧要。②中国哲学的背景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世界就是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在中文里,有两个词语常常被用来表达 “世界”,一个是 “普天之下”,一个是 “四海之内”。住在海洋国家的人民,如希腊人,会不明白,居住在 “四海之内”(比如说,住在克里特岛上),怎么就是住在 “普天之下”。而在中文里,它就是如此,而且是有理由的。中国的社会制度便是家族制度。传统中国把社会关系归纳成五种,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在这五种社会关系中,三种是家庭关系,另两种虽不是家庭关系,却也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譬如君臣关系,被看成是父子关系;朋友则被看作是兄弟关系。这还只是主要的家庭关系,此外还有许多。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则强调人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庄子》书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就是指社会。公元三、四世纪(魏晋)间,道家思想再次兴起。当时人认为,孔子重 “名教”(把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化),老庄贵 “自然”(顺应事物和人的本性)。儒家 “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 “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这两种思想看来相反,其实却是相反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得以较好地取得平衡。③诸子百家的由来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游侠之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中国早期的政治封建制度,究竟几时开始瓦解,现在还难以断定。但可以说,公元前七世纪时,已经有贵族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失去了土地和封号,降为庶民。另一方面,也有庶民,由于技有专长或其他原因,获得诸侯的宠信,成为高官。这是周朝礼崩乐坏的真正意义,不仅周室的政治权力瓦解了,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制度瓦解了。在古代,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乐都是贵族专用的,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典制礼乐都是奢侈的繁文缛节,没有丝毫用处。墨子和墨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批判传统典制和对它加以粉饰的孔子与儒家。墨家哲学的内容,主要便是这种批判和对游侠道德的辩护。墨子创立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学派。在古代,墨子的名声和他的思想影响与孔子几乎不相上下。比较两人之间南辕北辙的不同主张十分有趣。孔子对周代早期的传统典制、礼仪、音乐、文学都抱同情理解的态度,并从伦理上予以解释,论证它们的意义。墨子则恰恰相反,质疑它们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使之简化,而且照他看来更为适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人生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可以称之为 “哲学境界”,因为唯有经验哲学给人的宇宙情怀,人方始可能达到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其实也是一种哲学境界,因为道德行动并不仅仅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行动,或由于人养成某些符合道德的习惯,它还要求人懂得自己行为中涉及的种种道德问题,而这正是哲学所要给予他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哲学史家,哲学家。

          这是我读过的逻辑清晰,方法明确,定位精确,自然又易于理解的一本哲学著作。此乃大工!这本书让哲学之门清晰呈现,是否能够入门在我们读者自己,但方向路径非常清晰了。方法有正负,殊途同归。正法训练思维逻辑,负法顿悟直达无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哲学的历史

            以前总感觉中国哲学关于本体说明太少,关于认识方法~逻辑深入研究太少。更多的只是伦理哲学。但是冯老师的《中国哲学简史》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关于本体,老庄思想,佛教思想,已经更新儒家也有说明,不过逻辑证明较少。关于伦理,各大家都有说明,简直丰富多彩。毕竟人伦社会,需要。需要还会影响思想。关于逻辑,在 “名家” 那里有辩证法,在墨家那里也一定的逻辑证明。但是还是因为中国的农业文明,又让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所以逻辑的进一步深入比较少。不管怎样,横向对比东西方哲学,我们会发现,最后还是那三个问题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