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要我们去除这种对自己的执著,不要去贪恋过去,不要去忧虑未来,要活在当下,这样才会有一种开阔豁达的胸襟,不去计较自己。真正做到无我,放下我执,才能放下别人看不看得起自己这种想法。因此谦虚既不是消极,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基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的一种心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有所进步,这是谦受益的道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中国哲学观来指导如何过好这一生

      我明明作为一个中国人,讲中文,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但是长久以来对中国人的哲学观是模糊的,对自己的文化不求甚解,却崇洋媚外,爱上别人家的生活方式。染了一身个人主义,自由意志的气味,却没找到人生使命,只找到了上帝以死的虚无。存在主义虽然难懂,但却鸡血。” 生而为人用就应该自由意志做每一个正确的决定 “,听到的时候很感动,但抓落实的时候依旧很虚。用花姐的话来说,这个目标不成立,因为没有抓手,没有递进,没有场景感。并不是说西方那一套是不对的,但是在如何过好这一生这个问题上,至今他们没能真正帮到我。这个问题我最近似乎在中国哲学观的系统中找到了答案。为什么是中国哲学呢?一,有场景感。大多数中国人活好这一生,不是只为了自己的,也不是人人都有一个宏大的使命的,但我们却是一个个嵌在家族血脉文化中的一员,对所有讲中文的人是天生带着情感的,是一个为了吃一口团圆饭可以每年上演一次人类史上最大迁移的民族,是一个一代又一代为了下一代去付出和奉献的民族。二,智慧红利。中国哲学这些文字和概念并不是随随便便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道理。比如王德峰老师直接用三句话,” 无所为而为(儒家),无为而无不为(道家),以及无心而为(佛家)“串起了儒释道三种哲学的是如何分别指导中国人用出世的哲学来过入世的生活。这几句话你去和外国人讲,会把他们绕死,但是我们能理解。所以如果我们不去理解中国哲学,就好像有种把家里的祖宗智慧红利给浪费了感觉。三,无所不包。郦波老师说,人生的所有问题无外乎三种。欲望,习气和情绪。道家管欲望,儒家管习气,佛家管情绪。中国哲学观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这啥都给你解决了的学问,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但是,说了那么多好处,总要有个但是了。大道至简,其实儒释道无论哪一家的大道理都不难记住,也不难理解,难就难在 “知行合一”。了解了,要怎么做到呢?(如果想大概的了解一下儒释道在说什么,文章结尾我为大家整理了王德峰老师那三句话的视频链接)这就来到了此书。根据王德峰老师所说,王阳明是中国哲学的顶峰。那偷看一下后王阳明时期的成功人士的生存之道是一条捷径。可以为 “行” 提供抓手。而《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的故事,层层递进的立志愿,即提供了阶梯,又提供了距离。完美符合花姐所谓的 “好的学习目标”《了凡四训》写于王阳明之后,袁了凡的父亲袁仁曾经与王阳明和其弟子在学问上有来往。虽然归于儒学经典,但是却并不只是引用了儒学的内容。通过袁了凡的人生中出现的两位重要人物,孔先生用命理学的角度,云谷禅师用佛学的理念,分别为 “作为一个中国人该如何过好这一生”,给了不同的注解。一本小书,四篇文章,通过入世的生活方法,身体力行地教导人如何 “知行合一” 的过好一生。方法简单概括,有三:发大志向,从善如登,虚怀若谷。阅毕全书,醍醐灌顶,如雷贯耳。恨不得马上开始执行。这个书评是我诚心诚意写的,但是自觉惭愧的是具体这三点怎么做,还烦请各位阅读此书了。恕我没有花 “每天听本书” 团队的功力,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但是书很短,一个晚上就能读完。最后来一个但是,但是要真的理解这三点,并付诸行动,我认为有很多必须先理解并愿意付诸实践的前题。比如,放下我执,发慈悲心;也有王德峰老师提到的儒释道的三句核心:无所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以及无心而为。也许理解这些,能更容易去执行上面那三点。或许需要更多的前提,我一时未能整理出来。抱歉。人生长河里,其实一直有善知识在身边护佑,接引,指点。但凡夫如我,却往往看不到,或者看到听不到,或者听到却听不懂。所谓贪嗔痴慢疑,这些毛病全都有,天天犯。好在今日得闻此书,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另:这本书搭配着华杉老师的儒家 30 家一起服用,效果更佳。若对佛学有兴趣,推荐熊逸佛学 50 讲。附:王德峰老师吞云吐雾舌灿莲花的解读儒家: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L411W75M 道家: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K4y1t7qy 佛家: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y4y1K7Vb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愚”不等于“善”

        阅读这本书时,收到看过此书人的问题:“你相信书中所讲的关于善的观点吗?” 。阅读后半本,带着这个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得到一个观点: 善良不是愚蠢的善良,人需要先明理,才能看清善与不善。本书主要记录了:袁了凡遵从母命放弃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改学医术;后接受孔先生命理之学,相信 “命由天定”,所以淡然无求;最后听从云谷禅师 “命由我作” 的教导,从此转移定数,改变了命运,并且告诉大家 “善” 的作用。四训:“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失意时,反思、反省; 得意时,知足、感恩,尽本分。改过之法:改过自新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积善之方:去培福、惜福,要懂得利用名声威望去行善、去积德,利用其影响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传递正能量。谦德之效:谦虚是去除对自己的执着,不要去贪恋过去,不要去忧虑未来,要活在当下,这样才会有一种开阔豁达的胸襟,不去计较自己。真正做到无我,放下我执,才能放下别人看不看得起自己这种想法。【思考】1. 分清楚 “真善”“假善”,一切导向自己为自己的善,是假善,不能从简单的表面去区分,凡是对他人有益的就是善,凡是只对自己有益的就是恶。2. 善良不等于愚蠢,通过研究即逻辑思维去区分判断,而不是因为善而善,反而被 “骗”,还认为自己的做善事。可能,连最基础的判断能力都是欠缺的,愚不等于善。3. “善” 有什么用吗? 无绝对答案。    中国朝代管理讲外儒内法,弘扬孝道和善意,且善有福报,鼓励大家去培福、惜福,要懂得利用名声威望去行善、去积德,利用其影响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传递正能量。    在中国这个大 “语境” 中,善是为他人,也会为自己,扩大善意,使得自己和他人整个生存环境更适合生活,获得更多影响力,我想这已经有真善的意义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凡四训》之现代意义

          《了凡四训》虽然不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有名,但其总结的 “安身立命”、“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非常全面且接地气,读来颇为亲切,属于扎根民间的思想家风格。 立命之学  安身立命乃人生大事,不可不察。“命由天定” 还是 “命由我作” 是涉及人生观、世界观的核心问题。    照我的理解,袁了凡先生的看法是人的命运由 “天定” 与 “我作” 共同决定。所谓天定是说人生下来的外貌、健康程度、智力以及出生的家庭和环境这些都是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这是上天给每个人划定的上限。而人能够有作为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尽量去贴近这个上限,不浪费上天的馈赠。大多数时候,人并不容易确定上天设定的上限在何处,多经历几次挫折,大多数人极易堕入宿命论。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 “习得性无助” 说的就是这种妄自菲薄的惯性。所以没有看清楚天分所在的时候需要在无限可能性中努力寻找,一步步确认边界之所在。这时候需要的是雄心壮志。  另一个极端是了凡先生没有提及的,即少数志大才疏者自觉潜力无限,非要在一个飘渺的目标上耗上十几年的青春岁月。这另一种不智,可能了凡先生的时代非常罕见,即使如范进考到老朽了,一朝中举也是前途无限。但我们这个时代却必须放弃沉没成本及时止损。这时候需要的是理性审视。  圆满的人生应该是早早就清楚自己的局限并且没有浪费任何天分的人生,袁了凡一生多次改变人生选择,最终求仁得仁,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例证。                 改过之法虽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过错太多的人生也委实面目可憎。此篇先从如何面对过错谈起。对于过错的态度,他用三个心来概括:羞耻心、畏惧心和勇猛心。羞耻心是内在动力,知耻方能改过;畏惧心是外在压力,人犯的过错各路神仙都看着呢;勇猛心是改过的勇气,改过并非易事,需要勇气和决心付诸行动。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 “改过心法”,从 “事、理、心” 层层递进、步步提升。所谓 “事” 是针对所犯的具体过错去改正;“理” 是从具体过错背后的道理入手,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心” 则是最彻底、最根本的改过之法,过由心生,亦由心灭,斩断可能造成过失的心念,从源头解决犯错的可能。 当然,改过并非一时一昔,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其间种种艰难,需要有良师益友的提醒,有心中对神明的敬畏。改过亦如修行,时时警醒,方能天长日久。了凡先生最后举了与孔子同时代的蘧伯玉改过的例子,用生动的事例示范改过的长期性、艰巨性。积善之方  了凡先生一生积善行德,堪为行善之楷模,此篇为四篇家训中最长一篇,说明他不仅自己看中此事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延续积善行德的家风。 首先,围绕《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用十个事例论证了行善积德之功德无量,终会惠及家族乃至子孙后代。用福报的观念来鼓励人做善事,虽然不及康德的道德律令那么纯粹,但对于教化民众也是十分有效。 其次,鉴于真正的善并非一目了然,世俗之人往往容易被表面的善行所迷惑,所以行善之前必须能够分辨所行之事是否是真正的善事。了凡先生从 “真假、端曲、阴阳、是非” 等八个方面一一辨析,告诉人们要看清行善之人是否出自善心,切忌将欺世盗名的伪善当做善行。特别借孔子和其弟子的故事来说明不能为了名声而行善,做善事不仅要看动机,还要考虑实际效果,非常具有启发和教化意义。 最后将行善之事概括为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救人危急” 等十个种类,给人指明行善的具体方向。每一个方面都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便于普通的民众效仿实操。谦德之效  中华文化深深刻着谦逊的基因,各种思想大约只对于谦逊为美德毫无争议。《易经》中有谦卦,艮下坤上,为地下有山之象,寓意人的德行很高,但能自觉地不显扬。谦卦是易经中最特殊的一卦,六爻皆为吉,说明在古人眼里,哪怕是伪装出来的谦逊也是值得赞美的。《尚书》说 “满遭损,谦受益”,《道德经》中处处强调谦逊和低调的人生智慧。近代王凤仪先生那句 “低处有道,高处有险”,常被人奉为圭臬。诸如 “谦谦君子”、“虚怀若谷”,更是无不存在于社会共识之中。  此篇依然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谦逊是一个人一生都需坚守的美德。虽然人人赞美谦逊的美德,但是能够做到时时刻刻保持谦逊之风的人也寥寥无几。人最容易显露的还是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本性。如此,保持谦逊便是修身的重中之重,即使不能日日自省,也不妨偶尔警醒一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完善自我

            改过、积善、谦德,增加下自身内心修养,完善自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久弥新!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写给他儿子的话,句句恳切。从最开始相信命数,打算浑浑噩噩了此一生到后来决定通过善行改变命运。现在的生活纷繁错杂,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立人、立世的根本。一本需要放在床头常翻的小册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特别棒,值得推荐收藏

                终于看完了这本,获益良多,可以作为传承的书,豁然开朗的感觉,世间很多事情起心动念多一些良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切的一切都是由自己创造的,想要的那就去创造,前题是多一些无私,修炼自己的品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凡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立命之学从学医到孔先生以命理之学入考场靠什么?靠的是谦虚和行动,谦虚得到机会,行动抓住机会,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从考场入官场,云谷禅师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改变了凡先生命运,关键是什么?是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从心开始,改正!改正!改正!3. 这里有一点,他相信命理的时候,是不断进行验证的,做事也是很尽心尽力,只是不做追求罢了。通过积善改变命运管用吗?管用!我们暂且不说神神鬼鬼的,我问你,你喜欢善良的人吗?包括伴侣;你教育孩子,是劝他向恶吗?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坚持!坚持!坚持!注意慎独。改过之法发起羞耻心:有羞耻区别去动物(我更认为他区别于动物性,即性恶之说),才能发善源发起敬畏心:敬畏天地人伦,敬畏自然、生灵,敬畏因果发起勇猛心:改错快刀斩乱麻的改,别犹豫别畏难改错要从心上改,从源头处解决,然后用道理来断除对错,再从事上约束自己。坚持一直改下去~积善之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善人欺天不欺人心慈道后世昌,善心要行至诚念,功德福报才有效阳善阴德皆可为,本心清明要坚持真假,善恶,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与人为善这是全书精髓,建议自己看!!!谦德之效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不是看不起自己,是虚怀若谷从心开始,积善修德坚定自己的志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差点被我耽误了的好

                    见解独到,洞察细致入微,需要外部 4111 到付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凡四训

                      修身修心养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命由我作,多积善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太好了,我今年是四十不惑,看完这本书,一股纯阳之气扑面而来,我算是真的不惑了,好书啊好书。人活着都会关注自己的命运,命运是什么呢,是现在的情况,也是未来的福祸,这一切的因果是什么呢,现在的情况无论满意不满意,是怎么来的,谁要为此负责呢,未来的福祸可不可以选择,又有什么规律呢,人生就是一个境遇接着一个境遇,佛家说离苦得乐,儒家说安贫乐道,道家说随遇而安,境遇之下的心情又有什么规律呢?说到底,人生就是两个事,一个境遇,一个心情,两者可以相关也可以不相关,或者乐极生悲,或者否极泰来,也可以颜回之乐、东坡之达。了凡四训这本书,回答的就是以上这些问题,未必是完美的,但未曾读过是遗憾的,我们老说古人如何,其实古人不远,几千年的事,人性古老如山岳,亿万年的时间里,几千年很短,古人也不过是老朋友罢了,完全值得借鉴。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因此书改名涤生胡适将其列为研究中古代表作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全书是一整套的为善方法论,也是一部心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0 年前认真学习《了凡四训》,今天再读仍有收获,这是一本人人必读的励志故事书,讲清楚了自己才是命运主人的道理,好书自然是要分享,好书更是要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灵魂得到了洗礼

                                这本书字里行间虽是教我们改变命运,但是命运是是否改变不是重点,重点是让我们时刻审视自己的初心,端正自己的行为,做个有利于他人的人,这才是到世间活着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凡四训,修身立命

                                  舍财作福,在佛教中称作布施,也就是菩萨修行的六种方法之一,这六种方法就是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在这六种方法里,以布施为先,最后是智慧,这也是佛法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赞的书,几年前读过一次,没看进去。几年后再读,大彻大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凡四训

                                      袁老是大德,改命之道,无比的慈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分推荐,这个版本,通俗易懂且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快速翻了一遍。主要关注了书中关于善恶的解释。我有一个启发。我们说做善事做好事就一定是通过财富的方式来进行吗?给一个人钱财能够帮他度过燃眉之急。给一个人过多的钱财,就会让他堕入深渊。天道的电视剧里说让普通人扒着井沿儿看一眼,在掉下的去的时候,他可能会陷入到更深的境地里,更难走出来。看完这本书,我突然间想到所谓的行善。就是给予人方便。在别人无能为力的时候帮一下。或者从产品角度上来讲,满足人的需求。这种满足人的需求并非无偿满足。而是在别人所能接受的限度范围之内去获取代价。这个代价并不是并不一定是财富。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东西,比方说时间,比方说信用。获取代价的量,以求行善的善念最大化,为衡量。比方说让人产生信仰的信仰之物就可以卖的很贵,因为贵。别人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的信念。便宜的信仰不叫信仰,别人也不信。比方说各种各样的书籍,好书和不好的书之间的区别。好书从内容上讲就是在用知识行善,别人要付出一点财物和大量的时间。文笔好坏是帮助减少读者的时间。有一些书,他文笔不是特别好,但是内容特别好,就相当于做了一次巨大的善事,它的销量就会很高。有的书作者比方说抄袭那东抄一点西抄一点,组织成一本书,没有逻辑性。这样的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讲,它有一定的用处,因此它可能会有一些基础销量,但是读过他的人会越来越发现这本书的同质化,因此就不会推荐,那推荐就是行善的另外一种报偿。不推荐销量也不高,那也不会有很大的财务收获。写的普通的书,不是行善书本身就会产生业报加持在作者身上。我突然觉得我们身处世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行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这个好事就是善事,我是善成写程序。那我把程序写的更容易让人用更容易让没用过的人用,更容易让用过的人从中获得收益,这就是一种善事。那我们行善的时候不应该有所顾忌。反过来讲,有所顾及的一些行为,一定我们自己也不认为是一件善事,我们在求回报,求更大的回报,这就不是一件善事。比方说我们发现别人身上有一些好处我们应该表扬他,赞美他,但是由于我们觉得又没有什么回报,可能就没有主动地去赞美别人,或者是再美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真心实意。别人就会很迷茫,别人就不知道你到底在想说什么,你到底是在夸我呀?还是在批评我呀?那这种情况下其实就不是行善,这是一种很小的行恶,那我们其实可能就失去了一个朋友。所以我们想成功,应该时刻去反省自己,是不是真正的以行善的角度去做一些事情。我觉得这些道理,宗教信仰,包括现在科学一些人文类,社科类的书,甚至包括一些专业的书籍。比方说心理学,比方说产品思维,比方说投资价值投资理论。都是在说同样的事情。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