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草原和中原两种文明真实的交互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无论是匈奴、突厥、蒙古,还是鲜卑、契丹、女真,都是东亚历史的塑造者,也是中国历史的塑造者。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兴衰和权力更替,都有 “草原系” 和 “东胡系” 的影响和参与。而现代中国,包括西藏、新疆、内蒙古、东北、中原的广阔疆域,实际上是清朝时期固定下来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危险的边疆》

      在教科书和许多历史普及类著作中,中原和草原之间的关系,常常被描述成一种长达几千年的对立关系。很多人在讲述这个领域的历史时,也更加注重所谓的 “胡汉” 之分与 “华夷” 之别。甚至更极端的,还会上升到民族对立与文化存续的程度,所谓 “崖山之后无中国”,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但通过这本书,我们就能看清,草原和中原两种文明真实的交互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无论是匈奴、突厥、蒙古,还是鲜卑、契丹、女真,都是东亚历史的塑造者,也是中国历史的塑造者。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兴衰和权力更替,都有 “草原系” 和 “东胡系” 的影响和参与。而现代中国,包括西藏、新疆、内蒙古、东北、中原的广阔疆域,实际上是清朝时期固定下来的。到这里不得不说,所谓的 “国家”“民族” 其实都是近代西方的政治概念,而中国的传统从来都是注重文化认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中国,文化认同高于血缘认同,而在历史中,中原和草原之间的关系,不是简简单单的对立关系,而是不断博弈、不断影响和相互塑造的过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专门写东亚地区草原文明历史的学术专著,和其他的以中原的视角来解读草原文明的历史书不一样,这本书,完全站在草原文明的视角来讲述草原文明与周边文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整个东亚,中国最大的对手位于北方的草原地带。在那里,骑马的游牧民族不仅拒斥中原文化与意识观念,更糟糕的是,除了汉人所能提供的物质产品之外,他们顽固地无视其中的任何价值。其经济建基于游移不定的游牧生活之上,这种经济特征在于这些民族散布于广阔区域之中,在苍茫蓝天下搭帐而居,以奶、肉为主食,崇尚军事冒险与英雄般的个人成就,可以说,这些骑马民族与其汉人邻居截然相反。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