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部深刻揭示毛泽东一生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以客观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家、战略家和诗人的多面形象,而且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毛泽东的生平和崛起过程,为我们理解这位伟大领袖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的巨擘,他的生命如同波澜壮阔的史诗,从韶山冲的晨曦中走来,穿越风雨如磐的岁月,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与解放。他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革命的道路,他的名字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和人民的记忆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新视角伟人

      每日一书:《毛泽东传》。西方最受推崇的毛泽东传纪,值得精读。杨昌济身处现代中国起始时期。他在长沙出门时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同时他又笃信洗冷水浴、不吃早饭磨炼体魄的功效。毛泽东虽然反封建,但他还是从杨昌济那里吸取了一种信念,即通过坚定的努力,可以使人获得新生。他着迷于身体训练,认为这是把自己的造反精神导向社会变革的第一种方法。在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的口号下,他洗冷水浴,以便不依赖坐轿。毛泽东严于律己。对待自己,也如同一把尖刀。有一件事最能说明他进行自我修炼的方法:他有一个习惯,带着书到距第一师范不远的一个叫南门的最喧闹的地方去看书,为的是检验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是培养英雄的小小路径。如果说他还没有能力塑造他周围的世界,但他已能够塑造自己了。毛泽东 “三豪杰” 之一的蔡和森和他聪明漂亮的妹妹蔡畅,三个人发誓永不结婚。但三个人后来都没有遵守他们的诺言,而毛泽东则三次食言。有人记得毛泽东在与人谈话时不断地耸肩,而且在他的言谈里有一种争斗的味道:“他喜欢在讲话中设圈套,他的对手们常不自觉地落入他的圈套,使他们显得似乎自相矛盾。随后他就大笑,显然很得意。” 这种情况使得那些认为自己有重要事情要讲的人感到不快。毛泽东为什么热心于和国民党人联合?他长久以来就认为,建立新中国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而 1923 年的国民党人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的确,这个问题是孙中山、莫斯科、中共这个正在形成的三角之间合乎逻辑的,或许也是唯一的共同点。毛泽东善于随机应变。这个技巧在他整个一生都对他很有用处。如果说他能够因冲动而行事,那么,他也懂得如何退却。当时的形势需要他撤退,他就回到了他的祖居地。毛泽东自然得出结论:“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这是个惊人的结论。革命的成败都在于农民,只有他们的崛起才能捣毁整个旧中国吱嘎作响摇摇欲坠的大殿,甚至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也绝对取决于他们。随着这篇文章,卡尔・马克思陷进了亚洲的水稻田里。毛泽东把农民分成贫农(70%)、中农(20%)和富农(10%)。作为社会科学,这是很粗糙的。但是用作变革的杠杆,这却是聪明的。走向革命的第一步,是让穷人意识到自己的贫穷。就是在井冈山,他提出了著名的军队是 “鱼”、人民是 “水” 的形象比喻。战争总有其历史背景,而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如果扣扳机的人不是献身于高尚事业的志士,枪就没有用处。到 1928 年 10 月,毛泽东和朱德已经夺回了他们原有的大部分山区。大概是这样的斗争打造了他们之间更紧密的关系。朱德对向南方进军的行动感到悔恨,而且对毛泽东的观点日益敬佩。也许 “屁股” 的比喻真的有点道理?或许毛泽东温和的土地政策终归是英明的?上海方面仍然对毛泽东皱眉头,但是在当地,他已赢得道德上的胜利。到 1928 年底,毛泽东在四分五裂的湖南中共党组织里已是领军人物了。根本没有证据表明毛泽东抛弃了杨开慧,他的确终生爱她。但是,他也无疑在 1928 年中期深深地爱上了一个高中学生。贺子珍吸引了毛泽东的目光时是 18 岁,她聪明而活泼。朱德的一个指挥员写下了他对毛泽东的这个 “革命爱侣” 的印象。她有吸引力,又很文雅,讲话清晰而有节奏。她的眼睛像 “水晶一般”,她 “给人一种甜如蜜的感觉”。毛泽东选择了诱敌深入战术,诱使国民党进入不熟悉的山区。这样,毛泽东以空间为交易,赢得了对时间的控制。他看着敌人散开,等待着其弱点明显出现,然后以能抽出的最多军力猛扑过去。这种策略他称之为 “以十对一”。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中共的领袖,并不单纯是依靠其组织技巧,也绝不是由于莫斯科的保佑,更不是因为发展出对马克思主义新的应用。他的崛起,是由于他专心致志和坚忍不拔,因为他把某些简单的心理和社会真理付诸行动。日本无心地帮助了中共,这是肯定的。相反,莫斯科公开宣称的意图,是让中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但是,毛泽东的兴趣只在于最终结果。没有斯大林 20 年代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毛泽东仍然极为可能成为中共的领袖。但是,如果没有日本 30 年代对中国的进攻,毛泽东就不会在 1949 年成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自多伦多传来了伤感的话。“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当有人要求 80 岁的张国焘就他老对手的去世发表评论时他说。“像我一样,” 这位疲惫的老人没有怨恨地说,“毛泽东也是凡世之人,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外国人写的,略有距离没有目的没有吹捧的毛泽东传

        对于过去的历史,不了解的太多了,甚至对于不那么遥远的过去,了解的也太少了。毛泽东,这个名字简直无法更熟悉了,而事实上,似乎完全没有真正的了解,甚至没有想去了解。本来还以为,自己看待各种事情,比较客观,比如看待毛主席,也不会让感情色彩影响客观判断。但翻开一本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还是处处能感受到,自己有着强烈的情感。作者以一个真正局外人的视角,叙述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都说历史发展,有必然性。站在今天回看这段历史,似乎很难理解这种必然性。如果毛泽东输给了蒋介石,现在的中国会是怎样。如果他选择一直捧着苏联的大腿,现在的中国会是怎样。如果他选择抗美而不是接触美国,现在的中国会是怎样。如果他最后没有给文化大革命踩下刹车,现在的中国会是怎样。不敢想。对于这段历史,抗日战争,打国民党,抗美援朝,有很多电影,也知道一些。毛主席英明神武高瞻远瞩,论持久战,长征,农村包围城市,格局高远,领导穷苦人民走向新中国。然而,还有大跃进,还有文化大革命,还有反孔,还有邓小平等一个个伟大领导人的起起落落。这一段段,似乎,不了解,不想了解,不敢了解。人是复杂的,但不能因为一句人是复杂的,就停止探究。毛泽东经常和国外来访的人说,不要和我讨论具体问题,那些和周恩来他们说,和我就讨论哲学问题。这似乎可以概括他的思维方式,哲学性。他是用哲学统治中国,他核心的哲学思想是,没有静态的均衡,只有动态的斗争,斗争是常态。这种思想,带来了新中国,也带来了和平年代的动荡。人的思维,需要有一致性,也往往追求一致性。只有这样,才会感觉自洽,才会拥有宁静。但是,这种自洽,也是种拒绝改变的力量。特别是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这种自洽,往往容易让人脱离现实。过去的成功经历,反而成了拒绝改变的铁笼。

          1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伟大的领袖

          这本书从思想、政治角度全面记述了毛泽东的一生,展现了他的个人生活、心理分析以及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角色。特里尔在书中不仅关注毛泽东的政治生涯,还深入探讨了他的个性和思想,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书中提到,毛泽东的不寻常之处在于他带领中国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建立起了前苏联没有的人民公社,写出了《矛盾论》、《论十大关系》等重要论著,开辟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特里尔还指出,毛泽东的诗词体现了他的思想和人格,他试图理解毛泽东的复杂性格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此外,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也提到了中国自毛泽东时代以来的变化,他指出中国人已经比他们的父辈、祖辈富裕多了,也更有活力了。他认为,理解毛泽东对于理解中国的未来走向至关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泽东传》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 20 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天才诗人。由于他对现代中国之思想、制度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也由于他对建构 20 世纪国际政治格局做出的重要贡献,几十年来,对毛泽东本人及其思想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长久意义的学术领域。毛泽东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尽管国外的毛泽东研究在理论目标、分析方式、社会功能和学术立场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宏观视角下,其研究成果,应当被看作整体毛泽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可朗读系列

              作为得到图书里的 “不可朗读” 系列,对我这种看文字比较困难的人来说,不太友好。大致熟悉得到电子书的朋友应该有以下类似印象:不可朗读的书,一般会说是因为版权原因。但我相信这个理由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的。还有很多书应该不是版权原因的。像这样的书还有不少。这本书大概是在十几年前看的,大学图书馆借来,只看了一半多。那时候结合着一本 64 开的红宝书,毛选前四卷。注意力逐渐从这本书转到了毛选上边。外部视角看自家事情,本书值得一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致敬伟大领袖

                《毛泽东传》-- 罗斯特里尔著;当我把这本书拿给女儿,让她摸着封面上凹凸不平毛爷爷的脸庞时,问她:“这是谁啊?”, 女儿一口答出来:“毛爷爷”, 又问: “毛爷爷可以做什么呀?”, 她想了一阵,嫩声嫩气的回答道:“打牛牛,买糖糖,长高高。” 苗苗对毛爷爷的感知可能是从她拿着钱去超市买奶糖,或是去换币去游戏机打牛仔或者坐摇摇车开始的。我转而细思一想,苗苗总结真是太到位了,毛主席不正是打跑了家内外的牛鬼蛇神,让中国成为了世界巨人吗?回到这本客观纪实传记,其中几点让我印象深刻:毛主席一定是从 “枪杆子里出政权” 延伸至了 “核武自拥保平安” 这一点,当组织内部寄希望于面对核战争威胁可以依靠苏联的核威慑来避险时,主席认为当强盗都已经进到家门口再去邻居家借枪是不现实的,因此坚定了发展核武决心,这奠定了国运的基石。至于晚年的十年,虽已有定论。然而我看到这期间,主席再一次发挥了领袖气质,撇开内部保守的靠拢苏联的立场,而主动缓和中美关系,并恢复外交往来,随之而来也促成了日本首相火箭般的来华恢复关系。现在看来,这几乎可以说是为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如果当时还是指望苏老大,开放的成果可能达不到让我们迅速过上幸福生活的节奏。致敬伟大领袖!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祛魅的一本传记

                  所有人都会去见马克思,即使是毛泽东,也是如此。通过发扬斗争精神获得权力,不利于组织的稳定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一部传记,仿佛这个人从历史书里走了出来,他在我心目中不再只是一个符号。抛开政治正确,抛开伟人光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我眼前展开。有丰功伟绩,也有过错瑕疵,有人爱他有人怕他,但他还是他,他也只是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父—感谢

                      第一次,看伟人的个人传记,目的是了解历史😂。一个人早期以及童年经历,多少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解放农民,让大家翻身做主人 ,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同时,更加感恩自己生活在美好的时代,愿我们都能得偿所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泽东传

                        泽东,就是滋润东方。在毛泽东的一生和他领导的时期,从他 1893 年出生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变化:从清朝到苏联影响的全盛时期,从脚踏车到汽车,从农村到城市,从混乱到严格的治理,从软弱到强盛。毛泽东虽然是斯大林的信徒,但他摧垮了苏联阵营。他虽然信仰共产主义,却在 1971-1972 年转向资本主义的美国,并把一个二极世界变成一个三角关系世界。毛泽东过高地估计了他能够改变人的本性的程度。在毛泽东的生涯中,我们能看到政治如何改变世界,但没有看到政治改变了人心。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说过:“社会形成之初,是领袖造就制度。” 在中国,那就是毛泽东时代。他又说:“后来则是制度产生领袖。”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再后来,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会重新塑造制度,这种制度在每个时代则产生具有临时权威的适当领袖,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外国作者写的相对客观中立的毛泽东传,既没有国内对于毛泽东的神话,也没有国外某些集团对毛泽东的不公批判,内容翔实,书中有很多描写毛泽东日常生活和性格特点的篇章,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立体鲜活、有血有肉的毛泽东。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这点放在书中的主人公身上也同样成立,即使是伟人,他也有日常生活中的爱恨情仇和七情六欲,也会有失误,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毛泽东生平及其影响的可靠窗口,值得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在长于中国,目前发展在中国,先感谢老毛吧

                            通过本书,更好的了解了老毛的生平事迹!老毛是个非常具有个人特点的领导人,可能未来也不会有这样的领导人了。各国的开国大人都值得敬佩!有功有过,但无论如何,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都是功大于过。我也通过各方渠道交叉验证和观察,历史有很多细节确实没办法追究真伪,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能让自己成长即可!本书的缺点:1. 一些语言翻译偏于外语化,会让人看起来感觉无法适应。2. 还有一些地方比较跳,让我无法好好联系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

                              对毛泽东做出定论,将是中国未来要做的事。强有力的领导最为重要,还是出自下层的具有活力和激情的社会将塑造政治?如何在专制的传统和道家的奇想之间摇摆而取得平衡?是 "黄色的" 内陆取胜,还是 "蓝色的" 外向型沿海地区取胜?对于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毛泽东会在他的陵墓里微笑或者皱眉。如果证明 21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即使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主张已经消失,他也将作为 20 世纪中国的统一者而受到颂扬。如果中国遭遇到严重的挫折,毛泽东时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抹黑为走了不必要的社会主义弯路,推迟了邓小平重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自强计划和国民党领导的 30 年代的建设。时代在变化,时钟在滴答着前进,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在改变,每一时代的要求永远是新的。毛泽东自己就说过,他的思想会像儒家学说、佛教和基督教的学说一样,最初的宗旨会消亡。引用自本书《中文版序》罗斯・特里尔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西方的视角,西化的语言

                                这是我读的关于毛泽东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为什么是毛泽东》,第二本是《毛泽东的最后 7 年风雨路》。这本书读起来没有前两本连贯,每一个章节内部也没有什么前后逻辑或是因果关系,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个人漫无目的的闲谈。与前两本书相比,这一本没有怎么引起我情感的共鸣,原本以为彭德怀那一节会有所描写,貌似也没读到。倒是关于林彪的描述,要比关于彭德怀的细致一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的毛泽东,世界的毛泽东

                                  这本毛泽东传记的作者是美国学者兼记者罗斯・特里尔,外国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人很多,这本传记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记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 20 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他带领中国人民打破旧制度,建立新中国,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他对现代中国影响深远,对世界政治格局贡献巨大,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罗斯・特里尔认为个人性格在中国政治中份量极重,在他这本研究毛泽东的传记里,他也着重刻画了毛泽东的性格,他认为毛泽东 “半虎气”,“半猴气”。毛泽东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相伴一生,他始终有一种反叛精神,这源于他从小对父亲的反叛,他也心怀慈悲,这和母亲一心向佛非常有关。晚年的毛泽东做了一些错误决定,引发了对一代中国人影响深远的事件,我们也看到了一代伟人的平凡之处。无论如何,他对现代中国的巨大贡献是永远不可抹杀的,读一个伟人,就是读一段历史,历史远去,崇敬的心依然。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收获。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接地气的客观评价和描述…… 是人不是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红星照耀中国

                                        感谢毛主席让我们提前走出黑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一角度看伟人,无论如何,伟人还是伟人。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