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8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她的悲剧,到底是谁的不幸?

    这本书陆陆续续读了一个多月,全书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结尾处,父母收到了诗织寄来的明信片,上面有着她稚拙而强有力的字迹:我现在七岁。2001 年的我,变成了什么样子?那是一封十几年前寄出的慢邮,但诗织的时间已经永远被定格在了 1999 年。1999 年 10 月 26 日,女大学生猪野诗织倒自己的血泊中。她在埼玉县 JR 桶川车站的外面,被人用匕首狠狠刺了数刀。送医后不治身亡。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诗织在与罪犯小松交往时就发现了端倪,长期遭受小松团伙的跟踪和骚扰,迫使诗织在当年的春天就已写下了 “遗书”。可诗织并没有自暴自弃,手握证据,向朋友、父母、警方吐露了自己可能被杀掉的信号,进行了积极的自救。可是诗织还是在预料之中死了。从始至终,诗织家属地的县警没有作出任何有助于办案的动作。案情还没明朗,日本媒体看见她年纪轻轻、身上就有许多名牌配件,便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大肆宣扬,说是 “拜金女大生遭砍、疑似情杀”。对诗织进行了名誉损毁。这其中,只有 “三流周刊记者” 清水洁从一而终的寻找真相,于是才能有这一部以清水记者主视角描述的书稿让我们看到。清水记者在到诗织房间寻找线索时,看到的不是媒体所报道的 “迷恋名牌” 的女大学生,看到的只是与其他人无二的,喜欢 hello Kitty 的普通女孩。今年二月,杂志《文艺春秋》才访问了诗织的父亲猪野宪一。爸爸表示:“我的女儿死了三次。一次是被持刀杀死的,一次是被不受理报案的警察机关杀死的,一次是被媒体杀死的”。不想再强调这个可怜的女孩被杀了三次虽然在桶川事件之后,日本一样发生过非常多起恐怖情人杀害女性的案子,但正是因为案件的发生也才让日本法规渐渐地修正,把尾随、监视、在固定地点等待等等行为列入管理、让受害人可以报案。被害人家属起诉了警察系统,并且成功胜诉。这也为之后日本民众起诉 “政府机关不作为” 提供了成功判例。我是流着泪看完清水记者记录的这两行字的:世上是有无可奈何的事的。而死亡,就是再也见不到那个人。

      转发
      1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写出来,让你们不必再受到这样的伤害

      🍀这是一本所有人都应该读一下的书,因为那些过往的伤害,是让我们清醒的现在所必须经历的。🍀书中的主题是:善与恶,真实与谎言的交织,让人的心灵受到最大的震撼。1⃣️ 关注女性命运女性被骚扰、被跟踪、被贬低,这一切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本书,呼吁:在无辜女性的求助的时候,司法系统能第一时间受理和保护。社会各界积极关注,为她们提供帮助。2⃣️ 忠于自己的职业使命书中的记者正义善良,用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敢,面对这一切,找出真相,并报道真相。🍀通过本书,号召: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让我们都忠于自己的职业使命。相信,在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无愧于心,做到最好状态。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请用好公权力

        警察之职务为保护个人之生命、身体及财产,预防、镇压及侦查犯罪、逮捕嫌犯、维护交通及其他公共安全与秩序。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利!如果你手中的公权力与生命有关,请认真对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实比小说还精彩——我读《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一个花季少女不断告诉大家,她很有可能被人杀死,结果她真的在桶川地铁站惨遭跟踪狂杀害。是不是很离奇?更离奇的是,她生前就报过案,有人威胁她,家里人也提供了足够的证据,但是警察似乎无动于衷。案件似乎就要沉没于茫茫的社会新闻当中了。 这个时候站出来的是一个三流周刊的摄影记者,他在这之前,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记者,也没有什么大头衔、大作品。但是他一个人不断深入案件,在一个接着一个贵人的帮助下,找到证据链,反馈给警察局。最后让凶手伏法。 离奇的案件加孤勇者的奋战,听起来是不是一本很好的悬疑小说?但它却不是小说,是真实的记录。那个三流的记者就是本书的作者清水洁,他把整个调查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就有了《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一开始作者也只是想做个社会新闻而已,这是他的本职工作,做得好可能杂志销量会增加。但是他却阴差阳错,采访到了死者诗织的好友岛田和阳子,了解到了事件的内幕。他觉得不可思议,他想要为死者做点什么,所以他开启了艰辛的调查之旅。 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 “贵人”,在他举步维艰、绝望到底的时候出来帮他,让他破解一个个谜题,让他更加接近真相。他渐渐感受到有一个力量在推动着他,这个力量让不断有人加入他这个调查的接力赛当中来,它叫做 “良心”。在 “良心” 的驱动下,他写出一个又一个爆炸性新闻。这次他不是为了阅读量,他是为了挑战凶手、挑战警察局。 因为警察局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过,不作为、乱作为,让人失望透顶了。只有他的新闻爆出来,通过社会舆论压力,甚至是政治力量的谴责,才可以推进警察破案,让凶手落网。但是警察始终做得还是不够,后来他们也得到了惩罚,凶手也被判刑了。 但是这样远远还不够,诗织这一次是个特殊案例,因为持续披露才有一个相对满意的结局。那其他女生呢?以前发生的或者以后可能发生的。所以到了这一步,已经是需要改变原来法律条文的时候了,这样才是避免或者预防诗织这样的悲剧发生的更有效手段。于是日本全民呼吁,必须针对跟踪骚扰行为进行立法。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八日,《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通过了。虽然限定为恋爱关系,但从此便可以对持续做出 “纠缠行为” 的人提出告诉了。在过去,“纠缠行为” 本身无法可罚。虽然有各县级的条例,但桶川案件发生时,实施的仅有鹿儿岛县而已。 这可以稍稍慰藉诗织在天之灵了。这是作者不断努力取得的胜利,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岗位。当然,这也是更是属于所有人的胜利。只身推动法律的改革,这样的故事读起来真的很燃。作者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以及人性的光辉,也值得每一个想要作出自己事业的人学习。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人物的遭遇更值得关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小人物的遭遇更值得关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1. 按理来说,这是一本小众的书,对推理悬疑类,或者对杀人,跟踪,恐怖系列感兴趣的人才会选择看这本书,但事实上这本书很有代表意义,是以小见大的一个好作品。我是无意之中听书听到,然后再反过来刷书的。2. 如果没有媒体的曝光,小人物的遭遇是很悲惨的,因为力量太小,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小,往往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都不会被看到。那么这样的事情没有被曝光之前,整个社会系统一定是有漏洞的,所以需要类似这样的主人公勇敢的站出来做出牺牲,做出斗争,以完善系统的流程漏洞。所以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有对社会真实残酷面的体验,对小人物无助绝望的那种体验,然后我们会反思和思想预防,我们会更清楚我们此后的行为和思考方式。3. 国家并不是一个完整完善的机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完善它,即使像日本这样的完善的发达国家的制度,也是有很多的弊病的,不是它不愿意变好,也不是它不愿意为民做主,而是因为它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是有缺陷的,而且缺陷还不少,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完善。完善的发达国家是这样,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会有更多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个现实,虽然它并不完善,但是我们愿意一起来完善它。4. 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当我们没有遇到的时候,我们可能无关痛痒,但如果我们刚好遇到了,碰到了,我们就要立即行动起来。躲避灾害,麻烦,危险...... 是人的本性本能,勇敢的站出来伸出援助之手是人的本事。我们不需要一定必须为此献身那样的伟大,但我们有伸出援助之手的心里准备就行,如果刚好碰到了,我们一定要伸出那只手,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天,我们就是那个需要帮助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与权利的警示

              这本书是真真姐解读的,当听到解读时一直都很想要看,我同事件当中的受害者年龄一般大,而她却死在了凶手之下,我得以在这里看完整个事件,看完之后触目惊心,感叹良多,泪流满面。映射当下,在我们的校园象牙塔之内,辅导员老师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岗位,与学生息息相关,权力却也极大,甚至不少的辅导员本身也是学生才刚刚开始工作,但是这个岗位又极其消耗心力,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学习来帮忙是情理之中,但这种帮忙变成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时候,变成不得已的任务的时候,是不是又有着些许的任性和裹挟,而又在这中密闭的环境,又有着如此巨大的权力,在不经意间就及其能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就此本就在不平等的位置上,剥削就变成了常态,甚至是潜移默化的规则,这是不是又是另一种黑恶势力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可以很确定的是,自己身边的朋友极大可能就会如此。而我也十分佩服这个记者,从他的追查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作为记者对于真相的调查,不畏强权,甚至敢于说真话,而自己在生活当中便没有这种勇气,但是自己从来都不缺乏良心,可是自己需要修炼这种勇气,真的也是感同身受。 而同时这件事被大家爆出来所重视是极其幸运的,同时自己也在思考,迟到的正义对于逝者有什么意义,我并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便是,对于我们这些生者留下足够的警醒,当自己具备一定的权力的时候,能够适当谨慎的使用权力,尽可能凭借着良心做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想起社会心理学家罗尼・吉诺夫・布尔曼在他的著作《破碎的世界假设》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 “假设世界”。他说: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维护着一些天真的假设。成人世界主要有三个隐秘的 “天真的假设”:认为世界是友善的。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控可预测的。这三个基本的假设组成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只要我做一个好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工作,我就能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但是世界是残忍的。一个普通的女孩被残忍杀害,并在警方的推波助澜下损害名誉,而围观的人群只是在拼命维护自己的 “天真假设”,真是个残忍的世界。所以我才会被作者这样的人感动吧,他也不过就是被简单的观念推动着 “这样不对吧。” 就勇敢的去撕破那种流于表面的理所当然,有时候看到这种天真而热烈的人,我总忍不住说一句 “世界就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比着对方的的热血和愤怒,我的所谓 “成熟” 更显得麻木不仁。而我内心平静下,还是有着跳动的热血,希望我也会有勇气去撕下天真的假面,就算做不到,至少我还能为别人的勇气而感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遇到这种人绝不要展露你的同情心

                  很遗憾本书所讲的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的行凶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实是一个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控制欲极强”️“跟踪癖”️“思想偏执”️“行为极端”️“情绪极不稳定” 其中,与行凶者有过密切交往的人声称:“他只要喜欢上一个人,眼里就会只剩下那个人,连工作都没办法做,什么事都顾不了,连饭都吃不下了。” 非常典型,这样的人所表现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顾名思义是呈现一种病态的偏执化尽管正常人在遇到极端事件时,也不免容易走极端,俗称被 “逼急了”,但我们内心其实还是会保留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也就是 “道德感”,所以我们做错了事情会 “内疚”,因为我们具备人性最基本的共情能力。而存在人格障碍的人,感知周围事物这方面是有缺陷的,共情能力这一项几乎为零,所以在你和他们的相处中,会感到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合理的事,对别人造成伤害的事,会心安理得、毫无愧疚,甚至有一套可以自洽的逻辑,偏执与他们而言,才是 “正常” 的行为。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敏家》里徐正的角色火了,演员的演技到位,完全诠释出了这种人格障碍的偏执化,对伴侣的人际交往眼里容不得沙子,甚至是有血缘关系的外甥也不可以有肢体接触,从控制对方和异性的接触,到对方的工作、人际圈,最后直接控制对方的人身自由,禁足、切断外界联系,当对方试图反抗,不惜采用自伤和伤人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控制欲,全程为了控制,会采取跟踪手段,步步为营,其中的几项表现,都和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的行凶者如出一辙,也是几乎把每一个交往对象都折磨到自杀边缘。包括 “江歌” 事件的陈世峰,在行为上也具备跟踪狂、控制欲极强的特征。面对人格障碍的案例和来访者,可以说很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不敢轻易触碰,如果肯配合的话,还是及时就医治疗,但往往这样的人又是很难做到配合的,才成为定时炸弹一样的存在,隐藏在社会的角落里。人格障碍本身遗传因素占比很大,治疗难度非常之高,日常生活中会给身边人造成极大的困扰,也是犯罪事件的高发人群。在这里想要告诫的是我们普通人,如果发现身边有以上特质的人,千万不要轻易释放你的同情心,很多女孩子或许还有可以改变对方的 “圣母心”,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我们保护自己首选的方式就是早识别,早远离。看过剧的网友们都说对徐正前期的表现毫无抵抗力,又帅又浪漫,但是这一切在了解到他为了追你采取跟踪手段时,就要提高警惕,不要理解为是自己太有魅力,太爱自己。要知道,一开始就过于炽热的感情和疯狂的追求,都是在释放偏执极端的信号。做父母的,也要从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足够的观察和重视,有真实的案例表明,即便孩子具备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基因,在幼年时出现相应的行为表现,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得到纠正的,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是避免后期误入歧途重要的预防手段。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踪狂第一次杀了她,警察和媒体又杀了一次

                    谁能想到真正破案的是一个周刊的摄影记者呢。为什么诗织会死?跟踪狂,前男友是凶手,那不作为的警察也是凶手。诗织本身美不美,穿不穿名牌,接没有接受礼物都不是她该死的原因,也不是社会污名化她,泼脏水的的原因,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遇到可怕的男友提出分手,遇到骚扰恐吓去报警都是正常的流程。但警察对她的求助熟视无睹,直到命案真的发生。命案发生了,警察也不作为,甚至故意引导媒体舆论,以及为了避免麻烦,也为了更好的升迁,选择把诗织和家人之前的报案进行篡改,降低等级。警察真的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吗?他们里也有人知道如果不赶紧处理,时间会进一步升级。在作者调查的过程里,不止一次地提到,那些办案的警察在哪里?为什么只有我找到了这里?是跟踪狂的杀人犯和不作为的警察共同杀死了诗织,媒体也没有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而是一个三流周刊的摄影记者在不断的挖掘真相。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这个社会怎么了???那个六岁七岁写给自己的明信片,2001 年的诗织永远也收不到了。她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未来的樱花飘落,也没有办法陪伴父母终老,也不可能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终结在了 1999 年的秋天。很喜欢作者说的这句话:世上是有无可奈何的事的。而死亡,就是再也见不到那个人。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努力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也好好珍惜身边的人,感恩每天发生在生命里的那些小确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被杀"了三次的女孩

                      距今已过 21 年,本案发时担任《FOCUS》杂志记者的清水洁,在追踪报道此案的过程中,不但从受害人亲友处获得了重要信息,先于警方找到了实行犯的线索,甚至追查到了曾扬言杀人却被警方选择性无视的重大嫌疑人。作为对此案的全记录,本书不仅揭露了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发生之前的种种先兆,更抨击了警察、司法系统在处理此类事件上的敷衍和怠慢,反思了新闻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我被人杀了,就是小松杀的。

                        如果我被人杀了,就是小松杀的。《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里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这句话。当本书作者第一次听到受害者的朋友说出来,这位久经战场的老记者一下子慌了神。随着书中案件的展开,这句话的威力也一再释放出来。伴随着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描述,一次次叩问着读者的内心。受到最近一系列事件以及关于女性权益讨论的影响,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诚如姚颖老师所言,男性为可以为女权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不要区别对待她们。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依然是任重道远。在现实中女性常常被区别对待,无奈之下处于不利位置,这一情况再次对她们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伤害。 21 岁女大学生猪野诗织的不幸遭遇,恐怕算是其中的极端案例。二十多年前,她在 JR 高崎线桶川站的正前方被变态前男友残忍杀害了。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正如书中所说,诗织被杀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被变态前男友小松和人和帮凶残忍杀害,第二次是被助纣为虐的警察杀死,第三次被无良媒体在全社会进行 “暴尸”。 诗织是不幸的,因为她所遭受的一切非人待遇;诗织也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作者清水洁等好人,不仅洗刷了污名,还让凶手不再逍遥法外。 和诗织有类似遭遇的女性肯定不在少数,她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即便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却依然默默承受着恶行以及整个社会的不公正所带来的巨大伤害。作为弱势群体,她们的声音不被听见,更没有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不被看见,不被重视,不代表没有发生过。要我来说,诗织是被杀死了四次,第一次是前男友的恶行,第二次是警察的玩忽职守,第三次是媒体的恶意报道,第四次是公众的无动于衷。 虽然在书中,前男友和帮凶受到了惩罚,警察的行为被问责,媒体吸引眼球、迎合观众的恶意报道却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时至今日,愈演愈烈。特别是各种无良自媒体在社会事件中的带节奏、恶意引战和散播谣言等令人发指的行为,在吸引流量和眼球的混战中不断拉低下限。 大众的无动于衷让作恶者更加肆无忌惮,恶行在沉默中一点点茁壮成长,从地毯下的蛇变成了房间里的大象。哪怕在本书结尾日本通过了《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警察采取了行动,这些迟到的正义让人不禁怀疑这还是正义吗?和受害者及她的亲人们所受到的严重伤害相比,这些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真实事件所带来的震撼和冲击是难以想象的,拷问着我们灵魂深处。身处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何此等暴行还会出现在当下?为什么还有人要遭受这般折磨?为什么人世间的苦难如此之多?或许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我们终究是行走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野兽。稍有不慎,就做出和文明相悖的举动。 可能你比诗织幸运,倘若在现实中遇到对于女性伤害的人和事,希望你我都不要沉默,伸出援手,传递善意。一点小小的举动也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行动可能不会改变这世间的不公,但会让未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什么让一个大学生美女被杀了三次?

                          从我个人的期待(一开始以为的悬疑片)来讲,并没有很喜欢本书,文字,部分细节表达,让我觉得反复,且逻辑上有一点杂乱。我很敬佩这位作者,因为以周刊记者的身份去跟进、调查、批判整个案件,真的是十分伟大。故事的女主角是 “诗织”,一位被社会不良男性欺骗,最终遭到跟踪、毁灭和杀戮的美女大学生。她的被害与她交往的特殊行业老板跟踪狂人和直接关联,而她不仅仅是被人和所杀。她是被上尾署消极办案的警员和人和所杀;而她死后,却再一次被不重视案情、试图利用她洗白的警署和丑化炒新闻的媒体再一次杀害。这本书以上尾署为点,揭示、批判了日本的警署自上而下的消极办案、被功名政绩腐化、职位与能力不匹配等令人发指的恶行,而作者的勇敢是,他因着心中的正义,是唯一选择用尽办法捕捉真凶的组织代表,更伟大的是他努力、不畏权势的去曝光 “杀人犯” 集团的为政不仁的警署,即使除了自己所在报社,没人支持。同时,作者的举动也对比出了那些警署媒体、俱乐部媒体所缺乏的对真相的报道。(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剧中的 “匹诺曹” 火灾案)媒体对舆论的引导是巨大的,因此媒体更应秉承报道事实的基本原则。因此,这本书应该请所有的媒体朋友、政务人员阅读,自省。同时每一个父母或者女孩都应该借着这个事件,学会如何避免女儿或自己掉入这样的漩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绝不放弃

                            轰动日本的一个买凶杀人事件,花季少女提前报案预警,警察完全无作为,直至被害。要不是记者的跟进追踪,案件肯定不了了之,警察渎职和事后推诿掩饰令人发指,全书采用纪实手法,从独立案件发展全社会的关注整个过程。女孩是无辜、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 —— 有这样一个记者大叔追查到底,沉冤得雪。给我们的反思很多,其中一条是: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对的,就算全世界都背叛了你,也绝不能放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作者清水洁欲言又止,避重就轻。凶手曾经叫嚣 “我有钱就能为所欲为,警察都不敢拿我怎么样”,“我要让你身败名裂,生不如死”,“我杀你都不需要自己动手”。这些他都做到了。凶案发生前,警察为什么不受理案件?为什么不制止疯狂的跟踪和骚扰行为?很显然,钱起了很大的作用。案发后警察为什么消极办案?很显然,钱还在发挥作用。钱给了谁?又是怎样影响到了整个事件?作者只字未提。作者不懈努力的采访与追查必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最重要的问题绝不是文中所写的警察好面子、逃避责任和懒惰。凶手疯狂挥霍的钱是怎么赚来的?是非法的色情行业。这个行业有被打击到吗?没有。凶手买通的 “保护伞” 找到了吗?根本没有人在调查。作者努力的成果在如此巨大的社会顽疾面前,显得如此的无力。一个小人物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本书的看点绝对不是作者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他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以及不断旁敲侧击的斗争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罪犯。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前男友跟踪骚扰、买凶杀害 + 警方坐视不理 + 媒体污名化报道,无辜的受害人被一次次推向深渊。这是一个推动日本反跟踪骚扰法案出台的凶杀案。《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是非虚构的纪实文学作品,“我” 清水洁是一家 “三流周刊” 的调查记者,接到 21 岁的女孩被杀害的消息后,开始进行调查,在 KTV 里约见女孩生前的两个朋友,他们直言,诗织不是被恶意的随机伤害杀死的,她曾留下遗言:“如果我死了,就是小松杀的……”“我” 开始一点点揭开真相的面具:小松欺骗、追求不成,开始骚扰跟踪诗织,堵在诗织家门口,造谣诗织援交,给诗织爸爸所在单位散发恶意邮件;在诗织被跟踪骚扰的半年间,警方无所作为竟也要求诗织一家撤诉;媒体对诗织的穿着打扮大写特写,暗示诗织 “拜金”、“爱慕虚荣”…… 读这本书的时候眼泪不是崩溃地流淌,而是无声无力地滑落。诗织家人和作者本人后来的遭遇都让人唏嘘。在最后,作者一连串的发问,更让人心酸:为什么诗织那样拼命求助,警察却听不见她的声音?为什么恐吓诗织 “我要让你下地狱”,逼她直到死前都活在惊惧中的男人,完全不必服刑赎罪?为什么联合起来骚扰一个女大学生的男人们只被判了轻罪?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女孩要被单方面地被称为酒家女?为什么家属的声音会被警方掩盖?为什么诗织留下来的话没有人相信?还有,为什么诗织 —— 或许有可能是你的女儿的诗织,非死不可?请再次好好思考她所留下来的话。想想这名除了留下这些话以外,再也走投无路的二十一岁女孩那孤独的 “遗言”。“如果我死了,就是小松杀的……”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闻纪实跟踪

                                  这是一部极好的了解新闻连载创作过程的书,作者记录了一件命案连载报道的始末,可以看到一名有良知和敬业精神的记者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整片读下来有看小说的快感。日本这个国家太安全了,导致警察的刑侦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警察更热衷处理交通违规、噪声扰民等简单的事情。一次在家开趴,可能玩的有点 high 了,不知道哪个邻居报警了,来了 4 两警车 10 几个警察,阵势像是突袭哪个犯罪窝点,连这么小的事儿都要这个阵仗,不难想象这些人没时间处理大案子。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闻媒体内容工作者的必读书!

                                    1、信息来源何处?如果满足于 “一流” 称呼的媒体只知道把政府机关公布的 “公共” 信息照本宣科地报道出来,当消息来源本身有问题时,报道会被扭曲得有多可怕?当消息来源发布错误信息时,“一流” 媒体强大的力量,会将多少事物践踏殆尽?2、是谁在决策报道?人命不可能有贵贱之分,原本不管任何人怎么样遇害,都是重大事件,但现实中,不同的命案,世人的关注程度也不同。是因为媒体报道,所以民众关注,还是因为民众关注,媒体才大肆报道?我不知道。3、政府对媒体的角色是什么?这是报社和电视台等报道机构联合组成、法律上不具效力的 “任意团体”。原本是为了让俱乐部成员顺利采访而成立的组织,但在我看来,实际上却是各政府机关以成员与否来筛选媒体,以便进行新闻控管的组织。4、媒体是什么?就算我是鬣狗也无所谓。就像你们说的,媒体就是鬣狗,可是鬣狗不会杀人。是先有尸体在那里,鬣狗才会围上来。二零二二年 11/52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常常期许一本纪实文学撼动法律,期许一件社会事件呼吁正义,权利的利弊。历史这面镜子总是在蒙尘中乜斜一眼。“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诗织是被小松跟警方杀死的

                                        无论如何,诗织是被他人当街杀死的。而在被杀死之前,诗织先是向朋友袒露自己极有可能被杀的心声;被人在街道被散发伪造的不良信息,在家里多次无声电话恐吓,家门口有不明车辆进行骚扰后,诗织协同父母向警方提出报案。朋友在诗织的请求下记录下了当时的谈话,并成为了作者一个摄影周刊记者后来探索整个事件的突破口;而警方为了一己之政绩,竟对案件置之不理,哪怕是诗织提供了详尽的影像资料和录音资料。后来诗织死了。诗织的朋友说:诗织是被小松跟警方杀死的。作者凭着心中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不断揭露事实,揭露真凶和警方的不作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谢谢清水洁先生的坚持

                                          正义的光芒永不磨灭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