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8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每天会痛苦,做事效率低下,也是因为我们把 50% 的精力陷在对昨天的懊悔里 ——“要是当时那样做就好了”;30% 的精力耗在对未来的迷茫中 ——“以后会不会越来越糟”;剩下仅 20% 的心力,早已被内耗磨得所剩无几,自然无力专注眼前的事。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你想了解命运是否可以改变,以及如何通过自身行动影响人生,我推荐你看看《了凡四训》。什么是立命之学呢?作者袁了凡告诉我们,命运并非完全固定,人可以通过修身积善、改过迁善来改变自身境遇。他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了从被算定命运到通过行善改写人生轨迹的过程,核心在于强调‘自我觉醒与主动作为’对命运的影响。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对人生方向感到困惑,或觉得努力无用的人,希望它能让你明白,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原来最深的改命,是改心、改念、改行。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 予于科名亦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破业力、蓄能力、增愿力,方得自在余生。

                人到中年,常觉命运似已定局。然而读完这本《了凡四训》,又添了不少新的启发。    袁了凡年轻时遇到一位算命先生,对他一生的运势进行了详细推演。此后多年,算命先生的话竟然一一应验。袁了凡因此心如止水,认为命运早有定数,无需强求,一切随缘即可。    直到他遇见了云谷禅师,禅师一语道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每个人的命运,实则自己造作;每个人的福报,也不过是自身努力所得。命运好坏,不离方寸之间。我们既可向内修得道德仁义,亦可向外求得功名富贵,内外兼修,才是真正圆满的追求。更进一步,若想超越命运的定数,就需要通过修行来规范心念、端正行为,不断培养德性,勤积善业。如此自造福报,又怎会得不到享受呢?”    袁了凡依此践行,用 “功过格” 记录每日善恶,勤勉自省、迁善改过,进而发愿行善,默默实践。后来,原本精准的命运预测失效了,他的人生彻底扭转了轨迹。    晚年时,袁了凡把这些体悟写成家训,告诫子孙后代:命运并非天注定,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    最触动我的,是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句话。我们总是容易陷于对过去的懊悔或对未来的焦虑中,结果徒增内耗,心力涣散。而了凡所倡导的 “重启” 智慧,恰如晨钟暮鼓,提醒我们: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开始,一念转变,万象皆可更新。    书中提到,改过需要具备 “三心”—— 羞耻心、敬畏心和勇猛心,这是修身的根基。羞耻心让人不自欺,敬畏心让人不妄为,勇猛心让人不怠惰。这三者共同构筑了人内在自律之基,而不是依赖外在约束,这才是成熟人格的根本修炼。    “积善” 与 “谦德”,并非是空泛的道德劝诫,而是人真正的改命之法。只不过,行善需明辨真伪,谦逊必发自内心。人至中年,所求贵在质而非量,重在深而非浅。功名如朝露,富贵如云烟,唯有建立善的信念,也许才能心安理得平顺度过一生。    如若想逆天改命,最终还是要回到 “愿力”。我们渴望的福气与好运,其实都藏在自己的起心动念之间。中年悟命,才知心可转境。若信命由天定,便是划地为牢自陷囹圄;若信心能转境,则每一步都能向光而行。    《了凡四训》与其说是一部家训,不如说是一本生命觉醒指南:破业力、蓄能力、增愿力,如此,方得自在余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做到立命、改过、积善、谦德,福报、好运自然会降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在我看来,《了凡四训》讲述的,正是咱们中国传统儒释道的核心智慧,自然也融会了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但它更像一个 “人间烟火版”。它不讲高深抽象的理论,而是讲故事、打比方,用最接地气、最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传递那些深刻的道理。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一个人要如何逆天改命?核心在于,我们首先必须坚信:一个人只要真心想改变,命运就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那股强大的 “愿力”,有没有那个决心去突破困住你的 “业力”,去不断提升自己的 “能力”。最后,读《了凡四训》,有哪几句特别值得记住呢?我推荐两句精华。第一句: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简单来说,就是:你想要的一切福气和好运,根本都在于你的这颗心。只要用心去求、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想要的好事都能心想事成。关键是要真信自己的内心,相信 “愿力” 的巨大能量。第二句: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揭示了一个牛人的核心能力 —— 对时间独特的认知方式。这里的时间观,不是说 “准时” 或者 “守时”,而是要学会彻底翻篇,把过去的包袱直接清零!我们很多人为什么过得痛苦,效率低下?常常是因为:把一半以上的精力耗在对昨天的懊悔上 ——“哎呀,要是当时那么做就好了”;又分心 30% 为未知的明天担忧 ——“以后会不会更糟啊?”;最后剩下的那点儿心力,再被这么一折腾,根本支撑不了专注当下的事。所以,我真心希望你能尝试按下那个 “重启键”。无论昨天怎么样,都把今天当作全新的起点。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了凡四训》总共有四部分,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2. 读完《了凡四训》,你就会明白一件事情,叫:困住你的不是天命,而是你认命。3. 通篇来看,《了凡四训》都透着两个字,叫 “心安”。如果是四个字,那就是 “心安理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教你如何改命行好运的书

                        一命二运三风水,行善能改命,积阴德能改运!我们很多人之所以每天会痛苦,做事效率低下,也是因为我们把 50% 的精力陷在对昨天的懊悔里 ——“要是当时那样做就好了”;30% 的精力耗在对未来的迷茫中 ——“以后会不会越来越糟”;剩下仅 20% 的心力,早已被内耗磨得所剩无几,自然无力专注眼前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缘人来读一读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这本书可能不适合所有人,就像佛陀讲法,要看弟子的根器。书是本好书,如果看了对你有帮助,那跟你真的有缘分。不妨一读,看一看,试一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命运并非注定,而是可以通过 “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来自我创造和改变。1、立命之学(核心理论基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一切祸福都是自己心行所造,而非上天注定。人如果被 “命数” 框住,那就是凡夫;如果能竭力行善、扩充德行,就能超越命数,改变命运。2、改过之法(改变命运的前提):改变命运的第一步是勇于改正自己的过错。要想积攒福报,必须先改正已有的过失。改正过错需要具备 “三心”:羞耻心:知耻是改过的第一步。敬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即使独处时也要保持敬畏,不敢作恶。勇猛心:一旦意识到错误,就要立刻果断地改正,绝不拖延。改过要从具体事情上改、从道理上明白而改、最终从心念上彻底根除。3、积善之方(改变命运的具体方法):真诚、持久地行善是积累福报、改变命运的具体途径。行善不能只看行为本身,更要看发心(存心)和结果。辨善标准:利他为善,利己为恶;发自内心为善,做样子为恶;长远有益为善,短期有利为恶。行善种类:书中列举了十种主要的行善方式,如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救人危急、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4、谦德之效(保持命运的关键品德):谦虚是承载和保持福报、避免招致祸患的根本美德。“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一旦骄傲自满,即使有再多福报,也会很快耗尽,并容易招来灾祸和别人的嫉妒与反对。唯有谦虚温和,才能不断进步,得到天地的护佑和众人的帮助,从而长久地享受福报。这本书打破了传统的 “宿命论”,赋予了人极大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套非常积极和实践性极强的个人修行与命运改造指南。其终极目标就是实现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自己从诚开始

                                了凡四训似乎也可以用阳明先生所倡导的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来说明和印证。人生之目标 "进德修业",人生之意义 "在过程中去感受和体悟"。如果说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 "心即理,至良知",一个字就是 "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有启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书很薄,但得慢慢的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比曾国藩家书,阳明家书略淡然

                                    全书仅一个善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求则得之

                                      《了凡四训》为明浙江嘉善袁了凡 —— 袁黄著作,含四篇训子文。本书先由费勇白话翻译,再附原文。就像看电影更喜欢听原声,但又少不了字幕,读文言原文同样比读译文更有感觉,因水平不够,却也不得不对照译文。好在文章整体不长,在通读译文之后,读文言原文时往复对照也不算困难。四个篇章,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立命之学讲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也即火热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书中袁了凡自述年轻时偶遇高人孔先生,孔先生为他算命数,并一一灵验,导致他一度认为 “命由天作”,于是躺平。后遇到云谷禅师,对坐三天,云谷禅师告诉他凡夫俗子才认命,说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 所以,命皆可改,假设真有命数,怕的不是命数如何,而是就此认命而被束缚,故不可认命,应自己去求得福报。孟子曰:“求则得之。”,六祖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只要恳切用心的向内求,无论是求仁义道德,还是求功名富贵,都没错,也都可求得。而恳切的求福报,逆天改命,不是心血来潮,兴尽则阑,要打破 “因循” 之观念,日日反省,勤勉修身,坚持改过,行善,积德,不纠结过往,认真把握当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正确看待贫富,成败,生死,不论顺境逆境,均应当安之若素,“夭寿不二”。趋福避祸,行善改命之前,首先要修身改过,第一篇立命之学提到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 “因循” 二字,耽阁一生。” 第二篇改过之法,讲的就是如何去改过。袁了凡提出应 “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首先是知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 其次是慎独敬畏,“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最后是勇毅果决,“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在 “三心” 前提下,标本兼治,不仅改正事实行为,还应当知晓内在道理,真正于心中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太阳当空,魍魉潜消”。积善之方篇叙述了十个善行善报的故事,再阐明行善还应当明辨的道理,千万不要自以为在行善,实则好心办了坏事。“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例如 “子贡拒金,子路受牛” 的故事,不求回报的帮助他人看似高尚,仿佛大善,却有可能影响到他人为善的积极性;再如容忍醉汉在家门口撒泼未制止,看似宽容大度为善行,却可能导致醉汉以后更加肆意妄为而犯罪。表面善者最终皆未必善,凡此种种,告诫行善之人万不可从主观意志出发,诚心诚意的同时必须考虑周全。袁了凡总结了十个方面的行善之方,要顺其自然的去实施,“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都是浅显易懂的道理。最后一篇为谦德之效。也说了几个故事,总体上以 “满招损,谦受益” 为告诫。谦虚谨慎即是心存善念,亦是行善积德。“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要想取得成功,需先有不移之志,继而念念谦虚,保有广阔的胸襟。四训中不乏许多编造的故事,目的却都是在阐述十分贴合实际的为人处世道理,简单明了,可常常阅读自省。读完以后,虽自感于无法即刻做到,但笃定可相向而行,先发善念,一灯照幽谷,“立命,改过,行善,谦德”,“涤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凡四训读后感

                                        费勇教授对《了凡四训》的解读和评价,主要集中在命运的可塑性、家训的真诚性以及个人实践智慧三个方面。家训的真诚与传承价值费勇特别强调袁了凡写作的初衷是 "写给后代",因此 "格外诚恳",书中凝聚了毕生经验与人生感悟,旨在引导子孙过上更好的生活 1。这种以家族为载体的智慧传递,使得内容更具实践性和情感厚度。突破命运框架的哲学在《了凡四训详解》中,费勇指出许多人平庸的根源在于自我设限,被 "命运" 概念束缚。他通过解析袁了凡 "命由我作" 的观点,强调主动改变的可能性。这一思想在读书会实践中得到印证,有读者提到书中改命智慧帮助他们在中年困惑中重新定位人生。现实指导意义费勇的线下课程曾通过年轻人对命运话题的反应,揭示现代人对宿命论的普遍焦虑。而《了凡四训》提供的具体方法(如积德行善、自我修正)被多篇读后感提及,尤其是 "命由我作" 这一核心观点,成为读者实践改变的精神动力。费勇的独特贡献在于将古典文本与现代人心理困境结合,既有学术深度,又注重实践转化。这种解读方式使明代家训在当代仍具启发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主要讲做好事可以让命运变好。作者遇见一位算命先生,算他什么时候考上科举,什么时候做官,一生没有子嗣,五十多岁去逝等等。很多事都应验了。有一次作者遇见一位得道高僧,教他做善事可以改命。果然,在做了很多善事以后,生了儿子,六十多岁都还健在。做好事不在于能力大小,而在于心诚不诚。落魄时用 10 元做好事,比富有时用 100 元做好事更心诚。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