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解战争的第一条原则: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所谓战术,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方法手段,或者说是作战行动的方法和手段。必须说明的是,现在一般区分为战术学、战役学和战略学,实质上这只是人类军事思想在不同层次上的一个划分,实际思想上是一回事。战术这个东西,其实是很枯燥的。但是一些基本的东西不说清楚,后面的内容你就只能当故事来看了。所以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之后大家会发现原来战术是个艺术活,有时也是个搞笑活。其实战术很简单,我保证,我只用很少的几段话就能把其基本原理说明白。先说最简单的描述,请大家跟我一起做:拿个西瓜,拿把刀,一二三切下去,这叫突破;切成数块,这叫分割;拿起一块,这叫包围;吃掉,这叫歼灭。简单不?很简单。这就是所谓的战术:一曰破、二曰分、三曰围、四曰歼。孙子曰:不动如山。如山者,就是指敌人的防御体系。移山,很难;整个拔除敌人的防御体系一样很难。可是要找出山间的通路却是可行的,哪怕敌不动如山,亦能在防御体系中找出一个攻击点。所谓破,就是突破,即在敌防御体系中找出一个点,加以攻击而形成突破。其中之重点就在两个字:虚实。虚实可分两种:一是识虚实,就是能分辨何谓敌之薄弱环节。这是作为军队指挥官的一项基本素质,算不上高明。二是造虚实。高明的将领善于制造敌人虚实,也就是说善于调动敌人。敌人被调动,原来不动如山的防御体系才会露出破绽和弱点,这样才能找到薄弱环节加以攻击。所谓分,就是分割,即形成突破后将敌防御体系分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块,可分为实分和虚分两种。实分就是真实地分割敌军,虚分就是假装要分割敌军迫使敌人撤退。无论是真是假,其要点都在于制造态势,也就是在形成突破后制造出一个插入防御体系内部的箭头。所谓围,就是包围,即在分割敌军后选择其中一块形成包围。其要点在于孤立被分割后的一部分敌军或全部敌军。所谓歼,就是歼灭,即歼灭所包围的敌军。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成为经典的潜力

      用现代战术观点分析古今的战例,这种写法原来是比较少的,所以本书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以下就给出几点建议:1. 排版稍嫌紊乱,古今穿插,主题不明确。到底是谈战术还是战役,让人摸不着头绪。 2. 相较于网上许多相关战役视频的地图制作,本书配图确实太单薄,甚至是有些敷衍的感觉。3. 请聚焦于战争的此时此刻,避免多余的政治倾向论述,可能会更加有专业感。批评源自于喜爱,实在是因很喜欢这本书,所以希望它能更好。据说作者的另一部新作《这才是战争:将略》也发行了,截自 2023 年 8 月底,得到电子书仍未上架。希望上述几点意见建议,在下一本能获得提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不推荐的一本书

        从序言开始,认真地读完了第二章,完成了前 20%,斗胆给一个很低的评价。理由有四。第一,口子开的很大,落脚层次很低。书名叫做《这才是战争》,序言里又说 “这才是战术”,正文中讲的是几种基本战术行动。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这种感觉,但是做一个类比是这样的,老板许诺给我一座大厦,进门的时候说这间办公室就代表了这座大厦,然后指着角落里的办公桌跟我说,这桌子上的所有签字笔都是你的了。第二,故作诙谐通俗,反倒弄巧成拙。讲关羽、讲项羽,为了行文幽默,反而显得低幼。比如项羽破釜沉舟的战前动员,比如过多的个人主观情感表达(“韩信这人很阴险”),给人一种地摊文学的错觉。当然,也有做的不错的地方,比如徐晃和关羽的阵前叙旧,有当代语言转换,有《三国志》原文备注,但是瑜不掩瑕。第三,想要建立范式,最终新意不足。从前 20% 的篇幅看,没有耳目一新的创新点。就如同李南南说的那样,假如你看影评的时候,有人用英雄之旅这个模型来写影评,来还原点评一部电影的故事。那么,建议不要看,大概率上这是浪费时间。用英雄之旅写影评,就好比你问,怎么成功?怎么幸福?然后别人回答,你要用功,你要善良,你要努力,是一样一样的。第四,详略失当,重点不突出。讲隆美尔在北非的战斧行动,大段罗列无关紧要的德军 XX XX 排、多少辆车,反而没有从整体和重点方向的兵力兵器、地形等重要情况加以分析。讲巨鹿之战时,又大段分析秦军的兵制,有堆砌之嫌。总的来说,不推荐。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标题里的她特指今天推荐的这本书《这才是战争》,这是一本我从十年前就苦苦寻觅,却一直没有找到的书。然而抖音一次不怎么愉快的邂逅,却意外的看到了她的身影。将一本书定义为她,足可见我对这本书的内心情感,是真的爱不释手。第一次读我就连着读了两遍,而且可以预想到,未来肯定是一次又一次的反复阅读。千万别被书名带偏了,认为大胖是一个好战分子,嗜血狂魔。恰恰相反,我是宁可被骂是圣母婊也会坚决反战的主。我关注的是书里对历史上各个战役真实度的还原,以及带兵者如何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取战斗胜利的过程。说一个桥段吧,帮助大家理解我的意思。电视剧《亮剑》里,李家坡之战消灭山崎大队的桥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先后由 772 团的程瞎子和独立团的李云龙攻打,程瞎子是正规编制,打仗很勇猛,却没拿下李家坡,就是因为带兵之人缺乏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一味的硬打硬拼,结果是添油战术,损失惨重。而无论是在刘统老师的巨著《解放》里,还是在之前读过的多本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书籍里,都会描写到一些营团级部队,只靠一味的勇敢,白白牺牲了战士的生命,作为一个坚定的反战者,这些长官在我眼里就是杀人犯,包括二战时谋划【花园行动】的英国蒙哥马利将军,为了一己私利,抢夺荣誉,白白牺牲了万余名士兵的生命,实在尊敬不起来。说回到亮剑,李云龙的土工掘进,两分钟三千六百颗手榴弹,全军白刃战等一系列动脑子的操作,即消灭了敌人,又完成了任务,还保存了自己,这才是部队长官对手下士兵最大的爱护。而今天推荐的这本《这才是战争》给出全是这样案例的讲解,怎能不喜欢。从小听评书、读小说,看电视剧,给我们得脑中留下的都是主官将领单挑的桥段,然后就是士兵一拥而上捉对厮杀,但真实战争中,不说绝对没有类似的桥段吧,但估计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几年阅读量的提升,先后读过盐野七生先生的《罗马人的故事》和郭建龙先生的《帝国军事密码》等书,终于在里面阅读到了打仗时部队的编制,和具体交战时的战略战术,但仍是隔靴搔痒,不痛不痒。直到读到今天这本书,我太喜欢了。因为几乎每一篇章都很精彩,而且都不是三两句话能转述清楚的,我就不举例子了,强烈推荐大家自己看,绝对好看的一本书。而且,她居然是一个系列,开心到起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实!

            我自己从来没有花费时间精力阅读过真正军事方面的作品,二这一次,话费了多天累计七个小时!!希望对战争的了解,都是极其粗浅的简单的,影视作品那种层次不好意思说了,更多是仅仅知道几个概念,几句说法,比如闪电战,比如草原上骑兵盛行是因为整天生活中骑马,比如美军强大是因为砸钱,训练等等。喔敢说,绝大部分人,包括那些动不动就谈论军事的人,其实,也就是皮毛而已,还自以为就真的了解战争,,评价古代将军乃至现代将军&其中成败时那种自信那种不屑,其实非常可笑!!任何领域,想要变得专业都是极其困难的!!只有那些根本没有深入任何一个领域的空谈家批评家才会目空一切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自己就是,目前还是!!键盘政治家甚至敢于评价专业政治家,也不想想人家怎么会连那些幼稚的问题都想不到!军事发烧友,以及体育发烧友等等,都是嘴上厉害而已,从来不下场!硬着头皮,强迫自己读完这本书,囫囵吞枣,就是想真正读完一本军事领域的入门书,如同粗略阅读佛经了解宗教领域一样。    世界太复杂了!知识如同海洋!我该停止知识吸毒,停止兴趣,必须专业!!     我必须采用聚焦原理,把半径算法作为第一指导原理,不能浪费生命无限学习!!知识观光,知识吸毒,其实是逃避行动,逃避现实!!这很看爱情片动作片年代剧一样!假装再认知准备知识充电,就是不行动!    单独心得体会:第一,运用心理学知识知道人际关系,特别是有明确的清晰的界限意识,不要越界!!别人人生!阿德勒说,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比如,不要对人好,付出对人不坏!(老家话说,十句好话维持不了一个人,一句坏话就得罪一个人)夸十句修复不了批评责骂一句!这是损失厌恶心理,大脑特别容易记住负面因素,丢钱,生病,挨骂,… 第二,记住几句话,不要嘴贱手欠,管别人!!FOCUS ON YOURSELF!   DON'T waster time!Don't judge !Don't interfere ! 只闻来学,不闻往教;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有感于浪费大量时间精力注意力,甚至钱财,结果跟大哥关系恶化) 今后,永远记住,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再也不要指指点点,指导别人人生,干涉别人人生,祸害别人人生,浪费自己的别人的时间精力人生,无事生非,没事找事,还美其名曰为别人好!!  意向性,是意识的第一原理,大白话意思就是大脑不能绝对地静止,必然运转(睡觉时爷没有停止运转,调理身体整理信息,做梦)    聚焦,想自己有事情,做自己事情!    深深体会到,不带任何情绪低做事,所有注意力都用在当下事情上,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而不是心猿意马,极度平静,不焦虑,感觉特别好!!这就是活在当下,这就是心流!主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 主持和尚:“我得到之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主持和尚说,得道就是:“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认认真真的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便是得道。很多人苦苦寻觅幸福,但主持和尚告诉我们,做好自己,做好眼前的事,即得幸福,得道。找到幸福,最应该做的不是空想,而是做好当下的事情,完成一个人在这世上应该做的事。只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圆满了,才能体会生活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获得对尘世的正确见解。

              转发
              评论